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七章 吾等皆與子我同

  學生們看見夫子落淚,也感覺心里難受。

  子貢則在幾案下踢了宰予一腳,他低聲責怪道。

  “都怪你!沒事和夫子提子產干什么?你難道不知道夫子一提起子產就要掉眼淚嗎?”

  宰予聽了,只感覺冤枉。

  “我只是向夫子請教為政的方法而已,我哪兒知道夫子會說到子產身上去呢?”

  “我不管那么多,你把夫子弄哭的,你得夫子治好。要不然今天這課還怎么上啊?”

  子貢一臉的惱怒,其余同學也對宰予報以殺人般的視線。

  看這樣子,如果宰予不能把夫子的眼淚止住,今天他是別想出學社的大門了。

  宰予被逼得沒辦法,只能開口把話題岔開。

  “夫子,可這世上總是小人多、君子少。

  而不能分辨小人與君子的君王又占多數。

  即便我們想要像是子產那樣施政,也必須要在取得君王信任后才能施行。

  小人可以用邪辟的方法取悅國君,贏得他們的信任。

  那我們又該用什么辦法去勸諫國君,讓他遠離小人呢?”

  孔子聽到問話,抬起袖子拭干了眼淚,深吸了一口氣后,方才回道。

  “說起勸諫君王,有五種方式可以選擇。”

  宰予見夫子終于不哭了,不由露出笑容。

  “請問是哪五種呢?”

  孔子道:“第一種叫做譎諫,即委婉而鄭重地規勸。

  第二種叫做戇諫,即剛直不阿地規勸。

  第三種叫做降諫,即低聲下氣地規勸。

  第四種叫做直諫,即直截痛快地規勸。

  第五種叫做諷諫,即婉言隱語來規勸。”

  宰予琢磨了一會兒,問道:“那這五種勸諫的方式,哪一種最好呢?”

  孔子也不說哪種好,而是回道。

  “五種方式,各有各的長處,應當根據不同的時機和所侍奉君主的性格妥善選用。

  譎諫可以引起君主的重視。

  戇諫可以點明政策的過失。

  降諫可以緩和躁郁的情緒。

  直諫可以陳述事務的利害。

  諷諫可以顧全眾人的顏面。”

  宰予又問:“那從古至今,有哪些人擅長這五種勸諫的方法呢?”

  孔子思索了一番,回道:“譎諫的典范是箕子,戇諫的典范是比干,降諫的典范是微子,直諫的典范是鄂侯,諷諫的典范是晏子。”

  宰予聽完這段話,愣了半晌。

  夫子舉的這幾個例子,對比未免也太明顯了吧?

  箕子用譎諫向紂王進言,結果紂王把他降為奴隸。

  比干用戇諫向紂王進言,結果紂王把他開腹剖心。

  微子用降諫向紂王進言,雖然保全了自身沒有遭到罪罰,但紂王依然沒聽進去。

  鄂侯用直諫的下場也不怎么樣,他直接被紂王剁成了肉醬。

  這些人當中,唯獨齊國的晏子因為使用諷諫,所以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一直安然無恙。

  三位國君也一直都很尊敬晏子,凡大小國事都要咨詢晏子后才能做出決定。

  而且不止國君尊敬晏子,齊國的百姓和公卿大夫們也十分尊重他。

  齊莊公時,崔抒因為被莊公戴綠帽子,所以怒而弒君,造成齊國內亂。

  晏子當著崔抒的面,伏在齊莊公的尸體上哭泣哀悼。

  后來,崔抒打算與國人盟誓,晏子也不來參加,還用諷諫的形式規勸崔抒不要做得太過分。

  旁人都勸崔抒殺掉晏子,但崔抒卻不忍心的動手。

  他說:晏子是百姓愛戴的人,放過他可以得到人心。

  由此可見,諷諫才是進諫的最高級形式啊!

  不止能夠達到規勸的目的,還能保全自身,這種手段怎么能不學呢?

  宰予連忙開口道:“五種勸諫的方式雖然各有各的長處,但學生還是想先學習諷諫啊!”

  孔子知道這小子又在耍滑頭,不過倒也沒點破他。

  而是捋著胡子笑道:“予啊!我也贊同你的觀點啊!這些勸諫的方法都需要揣度君主的心意來采用。

  如果沒有明白君主的心意,還是采用諷諫的方法來規勸更穩妥啊!”

  孔子停頓了一下,說道:“我當年在齊國客居時,曾聽說齊侯有一匹心愛的馬病死了。

  齊侯知道這個情況后勃然大怒,于是就命令把養馬的小吏殺掉。

  晏子聽說這個消息后,立刻來拜見齊侯。

  他請求道:當初堯舜時,殺人前總要歷數他的罪名。現在國君想要處決養馬人,我請求仿效堯舜,陳述罪名后再行刑。

  齊侯正在氣頭上,于是就答應說:好啊,那你就說吧!

  晏子于是站在養馬人的面前,歷數他罪狀。

  說:你犯了三條大罪!

  第一,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這是第一條死罪!

  第二,你養死的馬,又正好是國君最喜愛的一匹,這是第二條死罪!

  第三,因為你養死了馬,使得國君要動怒殺人。百姓聽說這件事后,一定會埋怨國君因馬殺人,諸侯聽說之后,一定因此輕視我國。這是第三條死罪!

  你養死了國君的愛馬,使百姓生出怨恨,還讓其他國家輕視我們,現在國君要把你處死,你知罪嗎?

  齊侯聽完晏子的話,只能紅著臉向晏子認錯。

  齊侯說:不要再說了,請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千萬不要讓他損害了我的仁愛的好名聲。”

  孔子說完,笑著說道:“如果你們都能像晏子這樣勸諫君王,又何愁他們聽不進去呢?

  只要君王聽進了你們的忠義之言,又何愁那些小人使用邪辟的方法迷惑國君,使得國家遭到損害呢?”

  宰予聽完這段話,心中頓時明悟。

  我懂了!

  諷諫,就是有藝術的陰陽怪氣嘛。

  既要讓聽者明白你話語中的含義,又不能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啊!

  要不說還得是夫子呢,講道理深入淺出、簡單易懂。

  今天的課總算沒白上。

  對于我這種喜歡耍嘴皮子的人來說,再沒有比諷諫更好的選擇了。

  宰予笑嘻嘻的向夫子躬身一拜:“您的教誨,我記下了。”

  孔子聽了之后,卻笑著搖頭道:“光記下可不行。”

  宰予聽得一愣。

  記下還不行?

  夫子今天這是怎么回事?

  怎麼不按流程來了?

  往常我說完這句話就該讓我坐下了啊!

  孔子見他一臉懵,只是笑著提點道。

  “予啊!像你和賜這樣擅長言語的人,如果有了機會,可一定要多多實踐諷諫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宰予和子貢心里齊齊咯噔一下。

  夫子說這話什么意思?

  他老人家難道是想讓我們去規勸三桓,還是去規勸陽虎?

  但這些話,他倆也不敢問。

  他倆正琢磨著夫子的話呢,忽然聽見夫子的聲音響徹學社。

  “昨日國君召集卿大夫們集會,宣布將會向莒國用兵,奪回原本屬于我國的鄆地。

  現在,國君的命令已經由公宮向各地傳達。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都將匯聚曲阜共襄盛舉。

  你們當中的不少人,肯定也將會受到征召隨軍出征。

  鄆之戰,師出有名,乃大義之戰!

  諸君皆受國家恩澤,享萬民之利,怎敢不為國家效死命?”

  宰予聽到這里,總算明白了夫子的意思。

  原來他老人家是一早就得知了魯國將會對莒國用兵,也明白他和子貢必然會隨軍出征。

  而他們倆又得到孟孫何忌與陽虎的器重,能在他們的面前說上話。

  所以夫子才有了上面的那番話,提醒宰予和子貢,如果戰事出現變故,一定要竭盡全力進獻忠言,防止主帥上頭給國家帶來災難。

  夫子這么給宰予面子,他又怎么敢不兜著呢。

  宰予立刻起身表態道。

  “學生聽聞:君子有不戰,戰則必勝!君子有不攻,攻則必取!君子有不行,行則必果!

  宰予身受國恩,今日便是報償之時!

  敢不遵國君之命,從夫子之令乎?”

  學生們也齊齊隨之起立:“吾等皆與子我同!”

  ------題外話------

  敢不投票,打賞者乎?

  ——節選自《宰予日記》

  請:wap.shuquge

夢想島中文    尊師孔仲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