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市場換技術之旅,給了華夏汽車工業騰飛的機遇。
汽車產業,站在技術層面,它是百年工業桂冠上的一顆明珠。站在文化層面,它是大工業時代生長出的生活理念、價值觀和身份認同等大量文化符號的集合——技術關不好過,文化關又談何容易?但是在前世2014年左右,華夏汽車出現了新變化,文化身份這一難以跨越的巨大差距,有可能不用跨了。2014年開始至周方遠重生前,世界汽車工業發生了范式轉換的苗頭,汽車進入了跨界創新的時代,而這一次,華夏極有可能領跑世界。
2014年,華夏汽車產業出現了兩股顛覆性的力量。一是新能源,一是智能化。
毫無疑問,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過去那些年,歐洲走的是清潔柴油的路線,扶桑走的是混合動力路線,米國各種方向都在試,沒有既定路線。2014年的華夏做了一場豪賭,完全押注純電動這條路線。當時的華夏,舉全國之力出臺了密集的政策措施,支持純電動車的發展,從購車補貼到上牌無限制,在政府力量的強勢介入下,電動車從傳統油車市場咬下一大口。
2014年,被認為是華夏電動汽車的元年。直至5年之后,19年的華夏,不僅是全世界No.1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是電動車技術最領先的市場之一。
華夏是新能源產業化走得最遠的國家——當其他國家都還在實驗室階段或很小數量級時,華夏已經達到幾百萬臺的數量級。這里無論是產業環境還是消費者,都是最成熟的。其次,新能源汽車在電池電機電控這一塊,華夏跟國外的水平沒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就算偶有一些點上的差距,也不是系統性的。
這是一個純粹由政府拍出來的天量市場——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實驗場,誕生出了如比亞迪等電動車領軍企業。電池是電動車的關鍵,比亞迪的電池市場份額長期占據全球市場第一位,直到寧德時代的異軍突起,仍然是華夏企業之間的伯仲之爭。
這一次的全球汽車工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華夏人主導,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都在迅速往新能源方向轉移,立刻倒逼全世界的車企都要舉旗應戰。此前持觀望態度的奔馳寶馬等跨國巨頭,也迅速全部跟進新能源,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華夏市場發布了他們瘋狂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在他們眼中,如果再不干,華夏市場也許就丟掉了。
另一股顛覆性的變量來自互聯網領域。
2014年,瑞典國家創新局的一位高官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提案。他發現,德國有非常強大的汽車工業,也有比較強的ICT工業,但是這兩個工業之間卻沒有什么互動——米國也是同樣的狀況,底特律有全球非常強的汽車工業,在硅谷也有全球頂尖的信息和互聯網技術,但是任何人都能看到,底特律和硅谷之間也缺少互動。
華夏汽車工業跟這兩國相比并不強,互聯網跟美國比也還差一截,但是在華夏卻率先出現了互聯網跟汽車業手牽手的融合。
2015年2月,“生而共享”的易奇汽車橫空出世,震撼了汽車圈的神經,互聯網企業和造車企業的“深情擁抱”,自此開始成為新常態和新共識。白度、阿里、騰迅、華為等企業,都開始掂量權衡自己的優勢資源,布局互聯網智能汽車。
能走出這樣的一條路,恰恰是因為華夏最先擁有這樣一個融合的土壤。
年那段時間,是互聯網思維最火熱的一段時期,華夏人一轟而起,每天新聞里都在報道互聯網造富神話,而同時津津樂道的是互聯網新生產業對傳統制造業的跨界打劫。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就在眼前——美團干掉了方便面、移動互聯網干掉了電話業務量。
這是一個被人戲稱為“弄死你,與你無關”的時代,恰恰因為互聯網這種無處不在的滲透,加上媒體推波助瀾的結果,讓傳統行業覺得如臨大敵。幾乎所有傳統企業家都感到緊張和焦慮,覺得“這些站在鎂光燈下的互聯網人明天可能就要顛覆我了”。
華夏汽車產業有個特點,他們是經歷過長時間不斷的學習和借鑒才積累到今天的能力和體量,汽車產業里的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永遠都在。從那時起,汽車產業人開始向互聯網人學習。管理學里有一個概念叫能力陷阱,一個企業限制它發展的往往是它的優勢能力,當被優勢能力綁架無法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就會面對十分被動的局面。
當一個特別強勢的產業不把自己看得那么強勢的時候,這就有了融合的可能。此時的車企大佬們,都抱著一顆極為謙遜的心態來向互聯網人學習,而此時還是一個互聯網人最傲慢的階段——這段時間,也是互聯網造車概念最火的時候。
直到一兩年后,互聯網人在制造端屢屢碰壁,才猛然發現原來工業世界如此龐大、如此難。此時他們的邏輯語氣也逐漸發生變化,低下頭的人變成了他們,高傲的互聯網人開始對工業制造心懷敬畏。當平等對話得以發生,才產生了大家可以坐在桌前討論“你有什么優勢,我有什么優勢,咱們可以如何開始合作”的可能性。
互聯網人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制造業也因此學會了新玩法,兩類原本不相干的人走在了一起。
就封閉的汽車工業而言,車型平臺及相關的積累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源,而奇瑞卻干了一件頗具“互聯網思維”的事——全世界第一個把自己的車型平臺給開放出去。
對于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來說,他們有一顆聰明的大腦,但面對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從研發、制造體系、上下游供應商管理等等,去管理從玻璃到輪胎的一近千家供應商,絕非一腔熱血能夠搞定。而這個開放共享的車型平臺,恰恰基于自身強大穩定的開發和制造能力,為聰明的大腦提供了一個穩定的身體。汽車企業從制造商轉向服務商,通過與互聯網車企的深入融合,與智能時代深度融合。
智能時代的到來,給華夏汽車帶來了一個換道超車的全新的機會,對于擅長服務創新的華夏人來說,也許真有可能成為這一波浪潮的引領者。
如果說1905年福特T型車的誕生,讓汽車進入米國人的世紀;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由“豐田生產方式”帶來的變革,使得汽車進入扶桑人的世紀,那么2015年以后,汽車產業很有可能會迎來華夏人的世紀。
在那個時候,汽車工業正在進入一個范式轉換的階段,從原有的工業時代基于福特主義大生產的范式,開始轉向智能時代基于ICT和互聯網更加靈活的技術經濟范式。而在這一次范式轉移中,華夏可能會是把工業制造能力和智能時代新技術做融合得最好的前沿陣地,全世界都在期待智能汽車的“華夏場景”。
1994年出版發行的《基業常青》,成為上個世紀末的全球暢銷書。但其實用后來的眼光來看,任何一個企業,一個組織都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屬于它的光榮時刻過去了就不再回得來。如果再延續下去,那就叫涅磐重生,它已經變身成為一個新物種。
歷史的演進是我們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的結果,工業文明是踩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上前進,而在如今這個時代,工業文明已經到頭了。我們在談論自主創新時,大部分時候都還在遵循一個工業時代機械制造的邏輯,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給整個人類帶來全新的變化。
汽車產業,正在從白樺林時代演進到一個熱帶雨林的時代。所謂白樺林,是指原來的汽車工業都是高度同質化,一眼望去,大家都是同一樣的物種,高高低低一起奮力生長。而熱帶雨林是一個生態圈的概念,這個生態圈里面各物種都是共生共存的。即便是一片苔蘚,也是不可或缺的。
從未來角度來看,大的趨勢就是汽車連接萬物,萬物鏈接汽車——汽車成為移動的智慧生活新空間,和新服務疊加的平臺。
回顧過去的240年間,大約經歷五次大的技術革命。
第一次技術革命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英國工業革命。蒸汽機時代對應的是維多利亞式的生活方式,其典型特點就是以產業為基礎的城市生活方式——大量的消費工業制成品,這是第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生活變化。
第二次是以煤炭鋼鐵為代表的重工業時代。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美好時代,它由原來誕生于英國城市上層的生活方式擴散到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城市生活方式。
第三次是以福特生產方式、化學、石油、汽車等技術為代表的工業技術革命。它給全世界帶來了典型的美國式生活方式。
第四次就是1971年英特爾帶來的信息技術革命。帶來了基于ICT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知識友好、環境友好、可持續的綠色生活方式。
世界的每一次技術變革,帶來的都是一種對應的美好生活,而每一個時期的美好生活,都在引導著人們的創新軌道。
這個世界正在迎來一個全新的大時代。這個時代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交織著人類技術的又一次重大變革。這是一次歷史的契機——抓住這個契機,甩掉一些我們不擅長的東西,把我們擅長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在這樣的一個大時代里,如果不能分一杯羹,周方遠都不能原諒自己。
而這,也恰好就是他進入汽車產業的一個絕佳的機會,這個產業的重要性和盈利能力已經不必在浪費口水了。
這確實是一個最好的大時代了。
首先,老牌車企開始走下坡路,智能汽車又只有概念,還沒有真正的展露崢嶸,這個時候進場,可以以最好的姿態迎接新型汽車的到來,并且在里面占據一席之地。
其次,國內市場正飛速擴大,今年,也即是06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只有不到五千萬,但是再過十年,等到2016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接近兩億輛,翻了四倍左右。而等到周方遠重生前的2018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將會接近兩億兩千萬輛,這種增速,恐怕也只有米國能超過了。如此大的市場,僅僅是汽車后市場規模就高達1.3萬億,可想而知整個汽車市場是有多么恐怖了。
哪怕只能吃掉其中的百分之一,也足夠遠方集團盆滿缽滿了,而事實上,如果能吃得好吃的妙,收獲之大,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
舉個例子,就拿國產神車五菱來說。
年,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收入由38億元增長至11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帶動了全產業鏈眾多國際知名供應商入駐桂省,高端產業集群效應顯現。年,上汽通用五菱已連續3年實現銷售額突破千億。2018年,供應鏈年產值已高達752億元,累計拉動社會經濟總量增長超7700億元,直接和間接解決就業人員超過20萬人。
而且自2013年實現產銷突破1000萬輛到實現產銷2025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僅用了6年時間。
6年間,企業緊跟市場變化,加快了乘用車產品的研發和迭代,在傳統車領域相繼推出寶駿310、寶駿510、寶駿360、寶駿530等實力車型;同時在新能源領域推出了寶駿E100、寶駿E200兩款創新產品,開啟了“家庭第二輛車“的新細分市場。
其實真要評個高低,五菱和那些知名汽車在檔次上完全不能比,賣的車也盡是些便宜貨,但就是這些便宜貨,卻邁出了那些高端品牌都賣不出去的利潤,就問你怕不怕而這還僅僅只是五菱一家,所以周方遠的想法很簡單。
汽車產業肯定是要進入的,依托市場,掐準時機,以世爵的技術和渠道為骨,以新型汽車為肉,走出一條新的智能型道路,再加上本身遠方集團在互聯網領域發展就極好,所以這筆投資,可以說是前景非常非常非常的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