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十月十八 (二)

  “轟!”

  “轟!”

  “轟!”

  前所未有的震撼。

  神京城開國百年來,莫說三萬兵馬的閱陣。

  縱然十萬級大軍陣閱軍,都不下十次之多。

  上了年紀的都中老人,應該都有幸目睹過這種大陣仗的閱軍。

  然而,從未有過哪次,如同此刻這般震撼。

  步履如山!

  僅僅踩踏的腳步聲,就猶如千軍萬馬奔騰,地動山搖,氣沖云霄!

  這分明只有三萬兵馬啊,而其陣勢,竟勝十萬雄兵!

  黃沙軍團,真的已經強悍至斯嗎?

  莫說普通百姓,縱然隆正皇帝并滿朝文武,都為這等聲勢所掠。

  尤其是隆正帝。

  他并非深宮中養出的帝王,不說其他,只鐵網山一夜,他就見識到了極慘烈的戰陣廝殺。

  可是,縱然最強悍的藍田銳士,也沒這等悍然威壓之勢。

  隆正帝余光還瞥到,郊迎隊伍前方,太常寺為郊迎祭禮準備的四頭白象,此刻都為大軍的肅煞之氣所驚,有些不安的挪動后退起來。

  害得養象人連連安撫。

  “陛下…”

  就在隆正帝面色陰晴不定,心中驚怒不已時,蘇培盛悄然在其身后喚了聲。

  隆正帝并未回頭,有些不耐煩的低聲喝道:“何事?”

  他正怒,為何沒有人告訴他,黃沙軍團竟強悍至斯!

  蘇培盛不動聲色小聲道:“趙師道有密折遞上。”

  說是密折,其實也就是一張尺許長的紙條。

  隆正帝聞言,垂頭一看,只見一紙條出現在手中,上有八個非筆墨寫出的字:

  鞋底釘皮,寧侯手段。

  隆正帝見之,先是眉頭一擰,不解其意。

  這句沒來由的話,是什么意思?

  可待再一想,卻猛地反應了過來。

  凝重的臉色變得古怪起來…

  趙師道是在告訴他,黃沙大軍之所以能踩踏出這等驚天聲勢,是因為士卒的鞋底下,都釘了一層皮子?

  而且,這還是賈環的主意…

  隆正帝忽然記起,當初賈環請自己去閱他那一千名五城兵馬司的孬兵時,好像也踩踏出了極了得的聲勢,頗為震撼。

  不過當初只顧著和那個混帳東西生氣,忘了問這一事。

  如今看來,竟是做了手腳…

  真要是如此造出的聲勢,那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能為。

  就是在腳底板釘層皮子,然后再走齊整一些?

  果然是上不得臺面的混帳,整日里就會搗鼓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裝神弄鬼。

  可笑那些魑魅魍魎見不得人的東西,還想暗中離間,卻不知這混帳,全部心思都在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奇淫巧技上。

  做生意靠這些,連打仗都沒正經打過,搞三搞四。

  想通此關節后,隆正帝心頭巨石落地,忍不住又好氣又好笑。

  鞋底釘皮,倒是那家伙的做派…

  不過,再看看對面的大軍。

  縱然是耍了把戲,可那三萬人齊齊踩踏而不亂,也算得上是強軍了。

  隆正帝細眸微瞇…

  若是在國難當頭,外族入侵時,朝廷軍隊自然是越強越好。

  可逢此太平時節,一方軍頭若是太強,就未必是福了。

  哪怕秦梁沒有異心,然而,也會因為太過強橫的勢力,破壞了朝中格局的平衡。

  還好,還好,他并不是強到無法抑制…

  如今看來,待安頓完局勢后,拆分黃沙軍團所屬的二十萬大軍一事,刻不容緩。

  “呼…”

  拿定主意,暗自呼出一口氣之余,回過神,隆正帝感覺到背后一陣濕冷,竟是生生出了層冷汗。

  細眸不由的掃向了不遠處,站于勛貴首位木頭人一樣的那個少年。

  見他頭戴紫金冠,身著斗牛服,腳踩縷金靴,一副好賣相襯托下,好似一無害乖巧的富貴子弟模樣。

  隆正帝不禁冷哼一聲,心中咬牙道:混帳東西,倒會裝像!

  唬的滿朝皆驚,這會兒子倒和老實人一樣…

  轉而又想:卻不知他是如何與秦梁聯系上的,黑冰臺將整條公侯街都盯緊,黃沙大軍那邊也有人看著,竟沒發現絲毫兩人勾連的蛛絲馬跡。

  隆正帝眼神驟然轉冷,原本對賈環打壓,不讓他出頭有些松動的心,又堅實了起來。

  至少五年,甚至十年內,不準賈環再公開露面。

  好生在家里享樂受用吧…

  若是讓賈環知道隆正帝的心聲,都不知該說什么好…

  訓練出這個陣仗,其實只是為了讓黃沙軍團能夠撈到更大的威望,好在即將到來的分拆過程中,多從朝廷手里獲得一些補償罷了。

  何曾考慮過別人的感受。

  至于私秘勾連…

  這等軍陣步伐之事,早在回京前,他就同秦梁提過。

  說實話,秦梁并不以為然。

  這等單純而嚴苛的齊步走,對于軍陣的用處其實并不大。

  只是看起來有些唬人罷了。

  賈環本來還不以為然,若只唬人后世還操練這些做什么?

  后來卻又想明白了,冷兵器時代,和火器時代,完全是兩個概念。

  后者訓練成一致,可以做到排槍斃敵。

  但是前者,一旦廝殺起來,還講究步伐一致,就有些扯淡了。

  當然,想明白后,賈環還是勸說秦梁接受這個意見。

  因為視覺和聽覺效果好啊!

  哪怕不用正步走,只是齊步走,三萬大軍齊步轟踏出來的聲勢,都能震撼山岳。

  這對提高黃沙軍團的聲望有益處,秦梁也就答應了下來,這才有了今日這一幕。

  賈環自然不知,這等事,卻讓隆正帝的猜疑之心,更重了三分。

  不過,就算知道,他也不在乎…

  知道真相的畢竟是少數,除卻隆正帝和軍方幾個知道內情的巨頭外,其他人,尤其是宗室和文官,無不為黃沙軍團的驚天氣勢所震撼。

  要知道,大軍尚在數千步外,眾人只能看到整齊劃一的軍陣,連最前面士卒的面龐都看不清。

  可這么遙遠的距離,眾人依舊能感受到腳下大地的顫抖。

  都中百姓,更是激動不已,又都深信不疑。

  若非如此強軍,又怎能覆滅準格爾,又怎能驅逐厄羅斯賊軍,收復這萬里山河?

  當一個身著金黃色莽龍袍的少年,從觀陣隊伍中走出,迎上秦梁大軍,親自為秦梁牽馬引路時,整個場面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皇子,不,應該是太子牽馬,真真是了不得!

  “大秦萬勝!”

  “大秦萬勝!”

  都中數十萬百姓激動的無以復加,舉手狂呼。

  一時間,聲動四野。

  待到那位皇子將秦梁戰馬牽到距離黃臺百丈外時,秦梁翻身下馬。

  軍禮參拜后,蘊含強勁內勁的聲音,讓每個人都聽得見:

  “臣秦梁,奉吾皇旨意,出征西域,收復故土。

  今日,西域之山河土木,盡歸皇秦。

  愿天佑大秦,吾皇萬歲!”

  秦梁聲音落,三萬黃沙大軍,齊齊下拜,聲震天地。

  都中百姓緊隨其后,也一起跪拜喊道:

  這一刻,隆正帝一張素日來陰沉的臉,漲的通紅。

  細眸中滿是激動。

  對他而言,天下萬民誠心吶喊出的“天佑大秦,吾皇萬歲”,比旬日大朝時,百官口不對心、有氣無力喊出的“吾皇萬歲”,要動聽一萬倍!

  這,才是他的天下萬民!

  感覺到身后蘇培盛小聲的提醒,隆正帝收斂了下心神,壓住心中的激動,重復帝王本色,他率領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大步向前。

  行至秦梁身前,隆正帝親手將秦梁扶起,亦用蘊著內勁的聲音,使得皇音傳四方,高聲道:“誰能橫刀立馬,唯朕秦大將軍!”

  “轟!”

  此等對將軍的至高贊揚,讓所有人都振奮到顫栗,齊齊嘶吼道:

  “大將軍萬勝!”

  “大將軍萬勝!”

  “大將軍萬勝!”

  秦梁復跪地,面容亦微微動容,沉聲道:“臣,謝吾皇隆恩!”

  所謂金口玉言,方才隆正帝那句褒贊,不是隨口說的,而是在天下萬民之前,是在封禪祭天臺前所言。

  這句話,將會傳諸四海,流芳百世。

  這句話,也將會隨著隆正帝登壇祭天,而禱告蒼天。

  這句話,將會成為武威侯秦家,世代之榮耀。

  秦梁再次被隆正帝親手扶起,一時間,圣眷無兩。

  “父皇,這是大將軍從西域帶回的西域水和西域土,敬獻給父皇!”

  一旁,之前為秦梁牽馬墜蹬的皇子,也跪地,舉起雙手上的兩個碗口大的小包袱,高聲笑道。

  “好!”

  “好!!”

  隆正帝顫著手接過那兩個小包袱后,連道了兩聲好,然后忽然高高舉起,大聲道:“朕,以此西域之水土,告天下萬民。

  漢唐故土,萬里西域,今日復歸秦!”

  “萬歲!”

  “萬歲!”

  “萬歲!”

  所有秦人,但凡炎黃子孫,在這一刻,無不動容落淚,發自肺腑的瘋狂吶喊著。

  無論是宗室王公,還是文武百官,亦或是天下萬民。

  這個時代的人們,對于祖宗故土的歸屬,看的比性命更重。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每個華夏百姓,都希望看到祖宗故土的完整統一。

  賈環亦激動不已,不過并沒有到瘋狂的地步。

  不是因為他血脈里流淌的非炎黃血,只是…在他心里,西域本就是秦土。

  他來這個世上之前,在前世,西域便一直是華夏之土,從未改變過。

  所以,稍微有些淡然。

  因為這份淡然,才能看清一些事。

  為秦梁牽馬墜蹬的,并非外圍百姓們以為的那樣,是大秦太子。

  不是,不是贏歷。

  而是皇五子,贏晝。

  在此收復西域之盛日,在此郊迎祭天之要時,出面的,并非東宮。

  這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信號。

  看著站在宗室里,面無表情的贏歷,賈環有些不知該怎么想。

  即使在人群擁擠的情況下,贏歷周圍的宗室們,還是稍微的離遠了些。

  讓他周遭,形成了難得的一片空地。

  似是感到了賈環的目光,贏歷原本低垂著眼簾的細眸,輕輕掃了過來,與賈環目光對視。

  淡漠,森冷,極度的冷靜。

  這種目光,讓賈環心里有些發寒。

  他甚至都沒看出有一絲恨意和怨意。

  可這樣,卻更加讓賈環心冷。

  看到是賈環,贏歷似也有些意外。

  他細眸微瞇了下,然后輕輕頷首,示意了下后,又垂下眼簾,木然而立。

  賈環面色微變,心中升起一股不妙。

  這時,蘇培盛正宣讀圣旨,宣布隆正帝對秦梁等人的賞賜。

  “晉武威侯、黃沙撫遠大將軍秦梁,為一等武威國公,頒丹書鐵劵,歸朝為大秦太尉…”

  “晉金城子、黃沙前將軍王鞏,為一等金城伯…”

  “晉天水男,黃沙右將軍鄭德,為爾等天水伯…”

  “晉…”

  一系列的封官加爵,為國朝近三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晉爵。

  原本就在勛貴一脈中,占了很大比重的黃沙系,自此,更將占據半壁江山。

  僅僅秦梁一人,所占勢力,就能與牛繼宗、溫嚴正、施世綸甚至再加上長城軍團所屬一脈,勢均力敵。

  看看牛繼宗等人的臉色,就知道隆正帝這一步旗,走的有多高明…

  蘇培盛宣告完旨意,黃沙大軍自然又是一陣歡騰。

  秦梁等人謝恩之后,欽天監司官林延年滿臉喜色上前,道:“啟稟皇上,吉時已到,恭請皇上登壇祭天!”

  林延年這般高興,是因為從黎民時分就呼嘯大作的巨風,此時已經風平浪靜了。

  萬里碧空無云,秋日高懸。

  可不就是良辰吉日。

  這說明他這個欽天監司官挑的日子極好。

  隆正帝看他的眼神也不如刀割一般了,點點頭后,隆正帝眼神掃了一圈,在東宮身上頓了頓,卻又移開,落在忠怡親王贏祥身上,道:“十三弟,隨朕登壇。”

  “嘩!”

  一片嘩然。

  贏祥更是連忙拒絕,道:“皇上,這如何使得。”

  陪皇帝封禪祭天者,除了東宮太子,還能有何人?

  贏祥自然不敢,也不愿出這個風頭。

  隆正帝卻不容拒絕,上前拉著他的手,道:“可當朕手足心腹者,唯十三弟一人。”

  說罷,將西域水土交給贏祥,讓他持著,一起往祭壇上一步一階走去。

  這時,按照章程,除卻禮樂聲外,當由孔孟二家家主,并桐城四老,及所有太學和國子監學生,還有都中士子,一起誦讀華彩文章,以祝盛世。

  萬眾矚目下,孔繼宗、孟言,并桐城四老,率領數千士子書生,站于祭壇之下正中。

  先齊拜上天。

  而后…

  孔繼宗請出圣人孔子牌位,孟言清楚亞圣孟子牌位。

  再拜孔孟先圣。

  已經和預備的不同了。

  百官之首張廷玉眼神一怔,面色微變。

  而后,所有人,便聽到桐城四老,以蒼邁的聲音高聲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這一刻,所有人霍然色變!

  九百九十九階祭天壇,只行至了十余步的隆正帝,步伐凝住,緩緩轉身。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數千太學及國子監和都中士子書生們,昂首挺胸,高聲奉讀道。

  這一刻,原本平息的大風,驟然再起。

  所有人,從心底深處,感到了一絲深入骨髓的寒意。

  待士子書生讀完那篇名傳千古的孟子言后,桐城四老之首顧千秋老人一步站出,老軀如蒼松,傲視祭壇上,身子凝固住的隆正帝,蒼邁之聲再起:

  “讀圣賢書,所學何事?

  不奉弒君謀母,倒行逆施之賊也!”

  隨著顧千秋的話音落地,身后再傳來數千士子激昂的讀書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噗!”

  一縷殷紅,緩緩從隆正帝口中流下…

夢想島中文    醉迷紅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