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94章、炎星改造計劃

  他們臉上的激動就好似潮水一樣涌動。

  畢竟像這樣人工引導一顆彗星撞擊一顆行星的行為,在人類歷史上絕對是第一次。

  是值得這些科學家興奮和激動的。

  由于此時彗星的速度已經提升到每小時8000多公里,因而在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里,彗星拉著長長的彗尾一頭撞在了炎星上!.

  一瞬間,炎星上就激發出數百公里高的塵埃,就好似科幻片里被殲星艦擊中的星體一般。

  當然,在電影里,殲星艦一炮是能夠將行星擊碎的。

  但彗星撞在炎星上,也就只是引發了一系列的超級大地震以及遍布全星球的塵埃。

  但這種撞擊力度帶來的后果是相當可觀的。

  首先就是巨大的撞擊力在傳遞出一些動能之后,大部分都轉換成為了熱能,使得炎星內部原本快要冷卻的巖漿再度升溫。

  這使得炎星的磁場開始不斷增強。

  除此之外,彗星所帶來的龐大冰晶也在高溫之中迅速融化,升華為蒸汽,朝著炎星全境擴散開來,這種擴散使得整個炎星的大氣溫度一度高達300400度。

  也正是這樣,極速攀升的高溫使得炎星南北極的冰蓋迅速融化,釋放出大量蒸汽以及二氧化碳。

  這種變化使得炎星的大氣變成厚實起來。

  而這種狀態足足持續了十多天,方才緩緩降溫。

  在這個降溫的過程里,炎星上第一次下起了遍布全球的瓢潑大雨。

  據炎星地表上的自動氣候儀器測算,這場下了整整三天的大雨足足有8000多毫米!

  也就是說,這就是下了平均8米深的水。

  并且至少還有2000毫米的水儲存在大氣里沒有落下來。

  整個炎星平均8米的雨水,看上去不少了,但與母星相比,還是少得很。

  但即便是如此,炎星一些地形深凹的地方也就形成了河流、湖泊,并且這些河水還會朝著海拔更低的地方匯聚,最終形成海洋。

  按照AI智能最初的計算,炎星上將會形成三處海洋以及數百萬計的湖泊。

  這一點和母星不一樣的。

  因為母星上的海域都是聯通的,只是人為的將一片片海域定名,分了出來。

  而在炎星上,這些海洋和湖泊實際上都不聯通的。

  畢竟水還是太少了,在地形的影響之下,平均8米深的雨水不足以將整個炎星變成海洋。

  它們只會匯聚到一個個低洼地,形成比較大的海洋或者湖泊。

  但即便是如此,有水就有希望這一點是不會錯的。

  當炎星氣溫降到70度左右的時候,那些科學家就迫不及待的乘坐通勤船下到炎星地表,哪怕現在四周環境依然不足以讓生物生存,哪怕地面還在不時發生著劇烈的余震,他們依然是穿著宇航服興致勃勃的對各地的湖泊進行科考。

  畢竟他們科考的數據將會成為人類的歷史之一。

  實際上,從母星這邊看過去,炎星在有些時候的亮度明顯增強了。

  這并不奇怪,畢竟那些海洋,湖泊反射恒星光芒的能力可要比氧化鐵塵土強多了。

  方小悅也下到了炎星地表,開始將一顆顆大柳樹蒴果種在了選好的位置上。

  雖然70度的氣溫足以讓絕大多數的植物無法發芽,但對于大柳樹神子來說,這樣的氣溫明顯就是毛毛雨了,甚至于更適合讓它們發芽。

  它們在這里的發芽速度明顯比母星上更快。

  僅僅只用了一天時間,這些大柳樹神子就長到了100米的高度。

  而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它們甚至于長到了300米高!

  這些大柳樹神子的柳條就好似一片片瀑布,垂落下去,樹均占地超過15公頃以上。

  而等到一個月之后,它們駭然長到了500米的高度,樹冠占地面積超過一平方公里。

  即便是從距離炎星數萬公里之外的運輸船上看下去,都能夠清楚看到那一抹抹在紅色土地上伸展的綠色。

  方小悅在炎星上一共種植了五百多棵大柳樹神子。

  這已經是炎星能夠容納的極限了。

  要知道這玩意生長需要廣闊空間的。

  如果種得太密的話,等這些大柳樹神子進一步長到千米高度之后,它們的樹根就很可能在地下率先掀起戰爭了。

  雖然方小悅已經提前給這些大柳樹神子下達了神諭,不允許它們輕易傷害人類以及以后放養的生物。

  但大柳樹神子之間的戰爭卻不在此例。

  這畢竟是大柳樹神子天生的生存需求。

  實際上,就算是在神國之中,那些大柳樹彼此之間也會經常發生爭斗的。

  要知道神國里的那些大柳樹實際上是最初那棵大柳樹的種子發芽而來,其中不少和屬神大柳樹算得上是親兄弟了。

  還有一部分則是它們的子孫后代。

  因而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一些神性。

  并且神國里的條件是極好的,任何生物在里面比外界的成長都要強上很多。

  如此一來,神國里的那些大柳樹大多數都超過萬米之高,甚至于一些屬神大柳樹的親生兄弟都長到三四萬米的高度了。

  當然,方小悅并沒有去限制這些大柳樹的生長高度,畢竟一旦它們長到三四萬米高度以上,就能夠穿過神國屏障,將根系扎入虛空之中,抽取虛空之中的能量來反饋神國了。

  這差不多就和屬神大柳樹一樣了。

  只不過在效率和總量上,這些大柳樹是遠遠不及的。

  而炎星上這些大柳樹,還只能算是幼年期罷了。

  但即便是如此,它們在生長過程之中也在不斷調節自身附近的氣候環境。

  首先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能了。

  這些大柳樹就現在而言,其光合作用能力,一棵就相當于上萬畝林地的效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量二氧化碳被分解,大量氧氣被釋放出來,持續改變著大氣里的氧氣比例。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大氣里的氧氣含量已經達到了1!

  雖然這樣的氧氣含量尚不足以讓人類呼吸,但也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成就了。

  畢竟之前炎星大氣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而剩下的百分之五也是以氮氣,水蒸氣,甲烷之類為主。

  而氧氣含量也就只有可憐巴巴的千分之一。

  可以想象,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要不了多久時間,炎星上的氧氣含量就能夠達到讓人類呼吸的程度。

  并且方小悅可不僅僅只是讓大柳樹神子來執行改造空氣的計劃。

  此時炎星氣溫已經降到了40度左右。

  雖然這個溫度也會讓人類難以忍受,但對于植物來說,在宇宙空間里,這已經是一個很適宜的溫度了。

  因而方小悅隨即就讓大量機械人從運輸船出發,降落到地表,開始將一些植物種子散播在炎星地表之上。

  不得不說,氣溫高還是有好處的。

  在炎星地表上,率先發芽的就是那些來自赤道附近的熱帶植物。

  大片大片的綠色開始將鐵紅色的土地渲染。

  為此,方小悅小小動用了一下自己的生命權柄。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所有散播在地表上的種子發芽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哪怕是一些干癟營養不良的種子,在這個時候,都頑強的發芽了。

  要說在炎星上的投入,就數這些植物種子花費最多了。

  由于提前預判了母星上災難的降臨,方小悅最早儲備的就是各類植物種子。

  從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到各種藥材種子,乃至于自然界里的植物種子。

  方小悅光是以前的炫炎幣就花費了上千億以上。

  當然,這些錢主要還是用在采購農作物花種子和藥材種子以及經濟作物種子之上。

  像那些野外自然界的植物種子,則是由大量機械人出動,進行實地采摘。

  并且這里面最麻煩的就是有的植物種子在春節才會產出,有的則在夏季產出,還有的在秋季產出。

  并且南北半球的季節又是相反的。

  再加上植物本身龐大到極致的種類數量。

  方小悅光是收集這些種子都花費了好幾年時間!

  有一說一,這時間成本可要比錢值錢多了。

  簡單來說,方小悅在炎星上投放的種子數量足足有十萬噸之多,這差不多就是種子庫存的三分之一了。

  如果這些種子散播在炎星上不發芽,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開花結果,產出下一代種子的話,那方小悅可就虧大了。

  畢竟雖然這種子,方小悅已經在太空農場里試種了一批,也有了收獲,但太空里的植物生長和行星上還是有所不同的。

  別的不說,光是宇宙空間里無所不在的高能粒子、伽馬射線,就會讓很多植物結出來的種子無法生根發芽。

  這并不奇怪,以往這個世界里就有太空育種的實驗。

  大量農作物的種子送到空間站里,接受宇宙射線的洗禮,之后回到地表,種出來的農作物,在各方面都要比普通品種強很多。

  這就是利用了宇宙射線對植物基因的影響來育種。

  但問題是,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送上太空的農作物種子回到地面之后,大多數種子都不能發芽了。

  因為在大量的宇宙射線轟擊之下,這些種子的基因受到了破壞性的改變,自然就無法發芽。

  而能夠發芽的種子里面,也不是所有都能夠長出更好的農作物來。

  因為基因改變而結出更劣質果實的也有很多。

  只有極少數的種子是良性的改變,能夠讓農作物的品質提升。

  而這樣的成果,其代價是相當高昂的。

  每一千公斤種子里,能夠有幾粒是良性改變就算是天幸了。

  說白了,這就跟核輻射一樣,絕大多數被核輻射了的生物,生下的后代都是歪瓜裂棗,并且壽命大幅縮短。

  只有偶爾一兩個生物,才能夠生下正常的后代。

  當然,一般情況而言,在太空里承受的宇宙射線,較之大多數被核污染的地區的核輻射還是要輕微很多的。

  方小悅在太空農場里的實驗也是如此,結出的種子必須挑選出良種,才能夠進行下次試驗。

  說實話,那些太空農場里的農作物如果不是他特意用金色光點進行了改造,壓根就不可能豐收,不說顆粒無存,估計一畝的產量不會超過1斤。

  畢竟以前空間站里幾個月的稻谷種植,和方小悅這樣在太空農場里長年累月的種植,完全是兩回事。

  不過這一切還是有了成果。

  來自于母星的植物種子,在生命權柄的保護之下,對于炎星的氣候很適應。

  可以預期的是,在大柳樹神子以及遍布整個炎星的植物努力之下,最多一年時間,炎星的氧氣含量就能夠提升到讓人類勉強呼吸的程度。

  當然,在炎星改造成功之后,方小悅隨即就將注意力放在了黃星上。

  這是必然的選擇。

  因為這個恒星系里的巖質行星一共就只有六顆。

  其中至暗星和邊緣星由于距離恒星太遠的緣故,其地表的溫度常年都維持在零下200度以下。

  至暗星由于距離恒星最遠,其地表溫度為零下229度!

  而邊緣星由于距離較近一點,地表溫度為零下218度!

  邊緣星的名字由來是因為以往人類都以為邊緣星是恒星系最遠的一顆行星,因而得名。

  可偏偏在八十多年前,有個天文學家發現了至暗星。

  這是天文學界公認距離本恒星最遠的行星。

  可邊緣星這個名字已經用了,因而就以其深處在漆黑宇宙空間之中,無法看到而取名為至暗星。

  至暗星是質量排行僅高于三水星的行星。

  而邊緣星則是巖質行星里塊頭最大的,是母星質量的23倍。

  但由于這兩顆行星的地表溫度太低,肯定不可能作為改造的前排選手,只能放到后面的計劃里。

  除了這兩顆行星之外,母星和炎星就不用多說了。

  而三水星由于距離恒星太近的緣故,其朝向恒星的地表溫度可達541度,而背向恒星的地表溫度則會降到零下180度。

  這樣的環境條件,自然也是排在后面了。

  最終就只剩下黃星這么一顆條件比較適合的行星了。

  但要說這顆行星和母星還是比較接近的。

  首先黃星的質量是母星的0.9倍,兩顆行星大小相似。

夢想島中文    諸天降臨之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