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73章 是誰

  開封城西,大武東巷有間劉宅,是劉太平一個族弟的宅院,占地廣闊,阡陌相連。

  劉太平、劉忠直叔侄在長安城各自建了府邸,到開封來只為鉤考,因此借住在大武東巷劉宅。

  這日劉忠直從側門出來,走了一會,忽見到有人拉著板車正在西邊巷子里走,旁邊還陪著個婦人。

  那婦人雖穿著粗布衣裳,身材卻高挑,走起路來一扭一扭,隨著手里晃動的帕子,香氣遠遠傳來。

  “良家大娘子,陪著她干苦力的丈夫出門呢。”劉忠直瞇了瞇眼,“有點騷氣。”

  他身后幾個屬下會意,正要上前,那高挑婦人似覺察到什么,已轉過頭來。

  劉忠直皺了皺眉,面露嫌棄之色。。

  “別多事了,去眷園。”

  他語氣冷淡了幾分,轉身就走。

  姜飯輕哼一聲,鉤子上掛的香帕一揮,自領著那拉板車的漢子拐過巷子,走了好一會,才到一個小門邊。

  他眉毛一挑,拉車的漢子自上前叩門。

  “送菜來了。”

  立刻有人開了門。

  “把菜扛進來。”

  “好咧,這地方真大,繞一圈可得好半天…”

  小門被關上,幾人說話的聲音壓得極低。

  “沒問題吧?”姜飯道:“我方才見到劉忠直了,他住哪?”

  “放心,他住南邊那片院子,遠著呢。我與老鐘管著豬圈,單獨一片院子,管事的被我們拿了把柄,其他幾個仆役也收買了。”

  “人藏到哪里?”

  “就豬圈里,我們已挖了個坑,人放里面,上面茅草蓋著就行。二十多頭豬圍著,沒人能看到,喂養也方便,不會餓死了。”

  “別被豬踩死了。”

  “放心,我們看著呢。”

  “記得多給他用藥,萬一醒了大喊。”

  “嘴巴堵死了,再哼唧旁人也只當是豬叫。劉家人才不會來這又臟又臭的地方。”

  “別大意,給我謹慎些…”

  劉忠直再次來到了眷園,為了查找史樟失蹤的線索,卻是一無所獲。

  “史樟到底被綁到了何處?”他喃喃道。

  眷園中今已無人唱曲,站在大門處沉思了一會,劉忠直忽見兩個少年書生走過。

  他眉頭一皺,領人跟了上去,才走到這兩個書生背后,聽著他們的談話,劉忠直卻又抬了抬手,止住了手下人的動作。

  其中一個書生他是認得的,乃洛陽名士宋道的子侄;另一個書生矮胖,斷不可能是李瑕了。

  “白先生真的到開封了?”

  “不騙宋兄,昨日我親眼看到他來這眷園想要聽曲辭,可惜眷園沒人唱戲,他便到那邊的酒館喝了壺酒。如今城中酒樓漸少,也許他還會來。”

  “你竟識得白先生?”

  “前年在東平聽遺山先生講學,他隨侍遺山先生左右,有幸見過一面。”

  “我真心佩服他。去歲不是來了個南面細作嗎?寫了半闕《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引得北方文士紛紛補填,但唯有白先生另寫了一整首秋詞,絕不輸南人。”

  “那南人所作不過殘句,白先生卻是整首,自是更高明些。”

  兩個書生邊走邊說著這些,不一會兒到了一間破舊的小酒館前。

  “就是這了,啊,白先生果然又來了這邊,看到了嗎?”

  跟在身后的劉忠直聽到這里,已明白這兩個書生說的是何人…白樸。

  白樸出身金國官宦之家,其父名叫白華,官至樞密院判,與元好問乃是世交。

  金國國滅時,白家遭了大難,元好問收養了年幼的白樸,教他詩書,悉心調教。白樸于是成了北地名氣顯著的大才子。

  劉忠直想了想,令下屬們候在酒館外面,他獨自進去,正見兩個書生在與一個中年男子說話。

  “白先生,我早便聽過你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了,‘天那!一個漢明妃遠把單于嫁,止不過泣西風淚濕胡笳。’”

  “你唱得不錯。”白樸道。

  白樸側對著酒館入門處,只能看到一個側臉,神情有些苦態,緊皺著眉,留著三絡長須,但還是氣度不凡,光采照人。

  他說話帶著些河北口音,拈著酒杯,開口接著后面的唱詞唱了一句。

  “幾曾見六軍廝踐踏,將一個尸首臥黃沙?”

  “好!竟能親耳聽到白先生…”

  劉忠直已走上前,將一枚銀符在桌上一擺,道:“兩位小郎君,容我與白先生聊幾句。”

  那兩個小書生一見,神色一變,連忙施了禮,匆匆跑開。

  “劉忠直,自正本,忝居行省經歷官,家叔乃行省參政知事。”劉忠直笑了笑,拾起銀符,在白樸對面坐下。

  “我亦久聞白先生大名,今日終于有幸相見。”

  白樸道:“劉經歷找在下有事?”

  “我雖俗人,偶爾也讀些詩詞。聽說白先生去歲作了首《天凈沙》,可是應和了那‘枯藤老樹昏鴉’之殘句?”

  “是。”

  劉忠直文才平庸,雖聽說過白樸的詞,卻背不下來,問道:“白先生可否再為我念一遍?”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好詞啊。”劉忠直撫掌道:“寫秋,而全文無一個秋字,比那李瑕高明。”

  白樸道:“未見李瑕那首詞之全貌,如何知其有無‘秋’字?”

  “先生認識李瑕?”

  “只是聽說過。”

  劉忠直瞇了瞇眼,帶著意味深長的笑意,悠悠道:“先生應和李瑕之殘句,可是與之神交已久?”

  白樸竟也直率,道:“不,去歲寫詞,只是不服氣而已。如今,我在找他。”

  “哦?”劉忠直大為詫異,問道:“先生在找李瑕?知道他又回開封了?”

  “史家二郎被劫了。”白樸道:“此事之幕后指使者該是李瑕。”

  劉忠直神色凝重了些,問道:“你為何會知道?”

  “聽史帥說的,家父正在史帥幕府。”白樸道:“我與二郎亦是好友,皆喜雜劇曲辭。”

  “先生貴庚?”

  “三十又一。”

  “那是忘年交啊。”劉忠直道:“先生平日重養生?”

  “練些五禽戲。”白樸自斟了一杯酒喝,道:“劉經歷如此盤問于我,莫非懷疑我暗通趙宋細作?”

  “絕無此意。”

  白樸道:“家父之生平過往,不知劉經歷可聽說過?”

  “聽說過一點,但不知具體詳情。”劉忠直招過店家上了一壺酒,又轉向白樸道:“愿聞其詳。”

  “家父原是金國重臣。二十余年前,金國國滅,彼時家父確實投奔了趙宋,當了宋朝均州的提魯官。”

  “此事我知道。”劉忠直道:“但不知令尊何以又歸順大蒙古國?”

  “當時,金國的河南總管范用吉聯絡了趙宋大將孟珙,欲入宋投降,孟珙大喜過望,上書宋廷。但宋廷恐孟珙因此事而實力大漲,以‘叛服不常’為由,拒絕了范用吉的投降。

  孟珙自知受朝廷猜忌,心灰意冷,嘆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今志不可申矣’,主動上表請辭,不久病逝。范用吉于是率兵劫擄宋朝均州,將錢糧送于蒙古國歸降。”

  聽到這里,劉忠直咧嘴一笑,顯得極為不屑。

  “哈,趙宋一慣如此,窩囊到令人作嘔。孟珙算是運氣好,沒死于莫須有之罪。”

  白樸微微譏笑,眼中亦有鄙夷之色。

  “見趙宋如此,家父失望透頂,遂跟隨范用吉、以及金朝的亡命大臣們北歸,投于史帥門下。”

  劉忠直問道:“但我聽說,白先生是被遺山先生撫養長大的?”

  “是,一直到家父歸蒙之后,元伯父便送我至真定,讓我們父子團圓。元伯父待我恩重如山啊。”白樸低聲吟道:“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

  劉忠直拿起剛上的酒壺,給白樸倒了一杯。

  “我聽說當時先生作了一首《滿庭芳》,傳為北方文壇佳話。”

  “那年我不過十余歲,才疏詞拙,讓劉經歷見笑了。”

  白樸接過酒杯,仰頭飲了一口,他感受到劉忠直的目光,于是開口念了那首小詞。

  “光祿他臺,將軍樓閣,十年一夢中間。短衣匹馬,重見鎮州山。內翰當年醉墨,紗籠支高闊依然。今何日,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

  “好詞,當浮一大白。”劉忠直舉了舉酒杯,又問道:“先生如此高才,為何不入仕?”

  “史帥曾舉薦過我,但我推拒了。”

  白樸說話時始終看著劉忠直的眼,開口竟是道:“因蒙人殘暴掠奪,殺伐太重。我無意入仕。”

  劉忠直一愣,手里的酒灑了滿桌。

  白樸問道:“劉經歷可要因這句話捉拿我?”

  “哈哈,斷不可能,斷不可能…大蒙古國從不因言興罪,只是…”

  白樸自嘲一笑,道:“劉經歷放心。方才我也說了我對趙宋的看法,那偏安一隅的趙氏,我深鄙之…絕無投降趙宋之可能。”

  “這是自然。”劉忠直神色終于舒展開來,問道:“但先生受史帥恩惠,又與二郎交好,打算找到二郎?”

  “不錯。”

  “先生在此飲酒是為何?”

  白樸道:“昨日,張帥進了開封城。”

  “所以呢?”

  白樸舉了舉酒杯,以酒杯指了指店外。

  劉忠直轉頭看去,見到了遠處的眷園門口,一個中年男子正在盤問門房。

  “那人叫‘靖節’,乃是張帥的妻侄,”

  “先生認為這事與二郎被劫一案有關聯?可,是鉤考局召張帥來的,靖節查此事也理所當然…”

  “如今開封城只許進不許出。”白樸道:“李瑕要出城,必須有人接應他出城。劉經歷認為,這個人會是誰?”

  “是誰送李瑕出城?”劉忠直低聲喃喃了一句,陷入了沉思…

夢想島中文    終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