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69章人心惶惶 致敵窮途

第569章人心惶惶致敵窮途  “報…”

  兩日后,建業,早朝。()孫權正與群臣商議著前線的戰況,突被一個聲音打斷。

  “進來!”眉頭一皺,面上略微流露出不愉之色,孫權沉聲說道。不知道為什么,聽到這一聲長報,他心中生起的,盡全是不好的預感,難道…

  隨著孫權的聲音落下,不多時,一名值巡建業城池的吳軍校尉急步走上朝堂中,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啟稟陛下,末將巡視城內防務,見百姓多傳誦一封檄文,不敢有所怠慢,取了一份,請陛下過目!”

  “檄文?什么檄文?”孫權眉頭輕皺,有些疑惑地說道,“呈上來!”

  內侍從那名都尉手中取過一封寬長的絹書,而后疾步上前呈遞給孫權。將這封長約三尺、寬約兩尺的絹書平鋪在身前桌案上,孫權迅速的瀏覽了起來。過不多時,尚未將絹書上的內容看完,孫權面上表情已變的陰沉無比,略顯碧色的眼中充滿憤怒的火焰。愈往下看,孫權怒氣愈增,到最后,終于按捺不住地一把抓起絹書奮盡全力扔到桌案前。

  “黃逍老賊欺人太甚!不誅殺這老賊,我誓不為人…”孫權狀極瘋狂的怒聲咆哮道。

  朝堂上一眾文武盡皆駭然的顧望著孫權,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檄文竟然讓孫權如此暴怒。右側文官列首位的諸葛亮緩步上前,輕拾起被孫權憤擲于地的絹書,拍了拍上面的灰塵,展開后朗聲誦讀起來:“昊天大帝黃逍,告吳國諸將校部曲:蓋聞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夫見機而作,不處兇危,上圣之明也…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逍銜奉國威,為民除害…李術者,君子也,而權誅之,孫策者,英雄也,而權害之…”

“夠了!”震怒之下,孫權也顧不得往日間對諸葛亮的敬重,厲聲呵斥道  “逍深恐吳國上下、舊德名臣…”諸葛亮面上如常,微頓了一下后,又繼續朗聲誦讀起來。

  “夠了,夠了,朕說夠了…”孫權暴怒至極,連聲咆哮道。

  “陛下!”諸葛亮面色肅然,無懼無畏的與孫權對視,厲聲說道,“為人主者,當處變不驚,岱岳崩前而色不動。昔日文臺公、伯符公歷經異變何止百十,亦未曾有過驚惱失態之時。今陛下不過見一檄文,即震怒失態至斯,何以為繼孫家三代基業!”說罷,諸葛亮再不理孫權,以更大的聲音將檄文的剩余內容全部讀完。

  看來,孫策之死,其中有諸多內情啊!孫權啊孫權,你千不該萬不該在我讀到謀害孫策時制止于我,這不是明顯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么?朝堂之上,如今武將多是在外,文官卻多在此列。江東人杰,又豈是那么好相與的?恐怕,如此一來,諸多人等,皆會嗅到什么不妥之處吧?江東危矣,吳國危險了!諸葛亮表面上平靜如水,心中,卻是不在平靜。

  “嗬…”孫權如同一只受傷的猛獸般,不時地喘著粗氣,憤恨的目光死死地盯著諸葛亮所在方位,也不知是在看持在諸葛亮手中的檄文,還是諸葛亮本人…

  “陛下,黃逍實在是可惡至極,翊愿討得一令,親提大軍誅殺老賊,奪回失地!”盡管對諸葛亮所讀的檄文內容半懂不懂,但其中有些話的意思孫翊還是猜出來了。性子一向急噪的孫翊立即按捺不住的出列向孫權請命出戰。

  “不可,公謹當初說過,不可貿然出兵廬江!”還不待孫權說些什么,魯肅想也不想,直接走出來阻道:“陛下,此事還需從計議,萬不可草率行事啊!陛下,還請三思才是!”魯肅深恐孫權暴怒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如果真遂了敵軍的意愿,恐怕吳國三代基業…

  “…”額頭與太陽穴上的暴突的青筋急速地跳動著,孫權憤怒的眼神仿佛已經凝滯,身體竟然開始微微地顫抖起來。

  “陛下,我軍與黃逍之恨,必要有所了結。但請陛下先行息怒,待心火平息之后,臣等與陛下再商議如何興兵復仇之事!”諸葛亮亦出列懇切地勸慰孫權道。

  “啪!”身前的桌案被孫權大力猛拍一下,發出震徹全廳的巨響。就在一眾文武以為孫權雷霆之怒即將全數爆發出來時,孫權反而強自將面上的憤怒表情慢慢地平緩了下來。

  “孔明先生,權失禮了,還望見諒!”恢復平靜之后,孫權恭聲向諸葛亮致歉說道。

  面現贊許欣慰的神色,諸葛亮微微點頭說道:“是亮無禮在先,請陛下恕罪!黃逍此檄頗為惡毒,也難怪陛下會如此惱怒,但當務之急還是尋思應對之策!”果然是能忍人不能忍,梟雄本色啊!難怪,孫策他…

  “這種東西理它做甚?陛下,還是盡快出兵要緊!”孫翊對這紙《討孫權檄》可能帶來的影響一無所知,急切地又向孫權請戰說道。孫氏前三子,三子孫翊與孫策的脾氣最像,完完全全江東小霸王的令一個翻版。只有老二孫權,長于謀略,心機頗深。

  “陛下!孔名先生所言甚是,這封檄文若不謹慎以對,可能流毒極甚!”魯肅沉聲說道。

  “何解?”孫權也只是對檄文的內容感到惱怒非常,卻還沒有思考過后果,但見到諸葛亮與魯肅兩人竟同時請求對檄文謹慎以對,才警覺起來。

  “此封檄文內容極具蠱惑性,不少地方正切中…”魯肅稍一猶豫,但還是接著說道,“切中陛下要害之處,且檄文打擊之面僅為陛下的孫氏一族之人,其余江東士族、百姓皆不在其中。若是任由此檄文四處傳播,加之前些時日的流言蜚語,必會有意志不堅或是對陛下心懷不憤之徒倒戈相向黃逍,其余百姓難辨是非,亦有可能被鼓動起來,誠如此,則我江東必自內亂。外患未除之時,萬一再起內亂,恐局勢必危!”

  “子敬之言正合亮意!”諸葛亮沉聲說道,“陛下,萬不可輕忽此檄文,眾口鑠金啊!”

  “恩!”沉吟片刻后,孫權點頭認可了魯肅的分析,隨即面色大憂的說道,“但究竟該當如何應對呢?目前檄文能傳到我建業,想必也以傳播于丹陽、乃至吳郡等地,我等在建業又能做什么呢?”

  “當前最要緊就是要謹防此檄文流入九江、廬陵、豫章諸郡,以軍隊的力量制止檄文的傳播,同時可使人著批駁之文,廣為散布…如此可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魯肅迅速提出了應對之策。

  “恩,此一事,就全交于子敬…”

  “報…”殿外,又是一聲急報之聲傳來,聲音中,滿是焦急不安之音,打斷了孫權的話。但是,卻無人感到唐突,即便是孫權此刻,面上也沒有了先前的不愉之色,聞聲,君臣只感覺陣陣的揪心,濃烈的不安,彌漫朝堂之上。

  莫非,如今的江南之秋,當真是多事之秋?

  “進來!”強自按捺住心頭閃現出的不安,孫權清了清嗓子,沉聲說道。

  隨著孫權的聲音落下,不多時,一名將軍急步走上朝堂中,撩戰袍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啟稟陛下,末將接到探馬來報,稱黃逍已于兩日前攻克蕪湖!現正親率大軍七萬,兵渡秦淮河,直奔我建業殺來,如今,距建業已不足六十里!”

  “什么?!”朝堂之上,頓時因來人之言掀起了一股哄然ō,絕望的神色,迅速的爬滿一眾文臣的臉上。

  沒有人懷疑來人之言有假,在這人一進朝堂,文武官員已經認出,來人正是負責建業安全的鎮北大將軍、建業令太史慈!

  一時間,朝堂之上,陰云密布,人心惶惶。

  屋漏偏逢連夜雨!各地的謠言尚未平息,天國七萬大軍再度進襲的消息又傳了過來!蕪湖失陷,這…所有的人,此刻都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蕪湖與廬江不同,同曲阿一起,乃是建業東西兩個方向最近的水面屏障,一旦失陷,天國大軍完全可以以廬江為后備,源源不斷的通過蕪湖進入吳國腹地,一日的急行軍,便可直達建業!

  而且,蕪湖失陷,就說明中路的水軍怕是已覆滅,再加之東線黃祖水軍的覆滅,如今,水軍勢力,吳國已再不復半分的優勢,甚至,落了十成的下風,現如今,只有曲阿的水軍,還未曾遭難,但是,單憑這一枝水軍,還能有什么作為嗎?敵軍七萬,馬上兵臨城下了!

  救兵?哪一處來得及?無論是撤走了任何一路,天必然會尾隨而至,到時,也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這還不算時間上能否來得及。

  最要命的,是現在軍心不齊,民心生變,指望如今的建業,來抵抗黃逍大軍?

  “諸公,天將至,該如何退敵?”孫權沉聲向殿中群臣詢問道。只這一會兒的光景,孫權眼中布滿血絲,神態顯得有些疲頹。

  “陛下,敵勢過大,不可以力抗之…”張昭出列說道:“以昭之見,不如遣使前往天中,求見黃逍,許以厚利,暫與黃逍言一時之和。”

  “言和?”孫翊略帶諷意地說道:“子布大人以為黃逍老賊此次出兵僅僅是為了什么‘厚利’么?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黃逍意在亡我孫家,他安肯言和?與天戰至今日,早成不死不休之局,不戰即亡,除此別無他路!”

  “…”張昭一時面紅耳赤,含羞退下。

  “叔弼將軍所言甚是!”太史慈出列,奮然說道:“大將軍臨行之時,叮囑末將保護建業之安危,如今,黃逍攜兵而至,末將責無旁貸!此戰于我軍而言,不戰即亡。末將愿為陛下抗天于城外,懇請陛下應允。”

  “子敬,朕城中還有多少兵馬可以調動?”孫權抬起頭來,沒有直接回答太史慈的請命,沉聲向魯肅問道。

  “回陛下,城中尚有帶甲精兵兩萬,糧草足以維持半年之用,箭枝尚還充足!”魯肅言道。

  “好!”投降?怎么可能?投降了,或者別人還有活路,但是,他孫權必死無疑!孫權將桌案一拍,決然說道,“就以子義將軍為都督,領軍與黃逍老賊死戰到底!”在其他將軍都在四下阻敵的情況下,太史慈便是出任都督地唯一人選了。

  “兄長,為解眼前之困,惟有加緊征募兵員!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孫翊沉聲勸薦道。

  “不可!”諸葛亮舉步出列,并不贊同孫翊的提議,輕搖著扇子,道:“如今建業民心受謠言所害尚不不穩固,內部暗流涌動,若再不顧百姓意愿,胡亂征募兵員,只會更加激起民變!在如今情勢之下,若再有民變發生,局勢將無法控制!”

  “陛下!孔明所言甚是,黃逍必有大量細作潛入我吳國,一旦稍有異動,這些細作必會煽風點火,挑惹民變。”魯肅附和諸葛亮的話說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諸葛大人,你倒是想出辦法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孫翊面色一沉,不豫地說道。

  “以亮之見,而今欲求兵員,可行之法也只有兩策…”諸葛亮沉吟了片刻說道。

  “孔明先生請明言!”孫權精神一振,急聲詢問道。

  “其一,向諸宗族大戶借調私兵相助。就以雷、胡、王、余四大宗族為例,每族借調千人當不成問題。加上其余大小宗族,便可有過萬軍力。然而,以眼前之勢,諸宗族恐怕都會有所顧忌,未必便肯全力支持陛下!”

  “若誰膽敢推委,就派兵抄了他!”孫翊面上現過一絲戾氣,厲聲說道。

  “叔弼,休得胡言!”孫權眉頭微蹙,沉聲喝止道。孫權知今時不同往日,對諸宗族只可拉攏,斷不可輕易逼嚇,否則只會將他們推向敵對一方。“此法可行,而且必須速行。若有必要,朕可親往游說諸宗族相助!”

  頓了頓,孫權繼續詢問道:“孔明先生,另一策是什么?”

  “遣使向交州刺史士燮求援!士燮乃是陛下之臣,當可一用,雖然其等向來不遵號令,但是,只要曉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請其出兵亦是不難。但此法亦有缺陷,交州距離太遠,待使者趕到交趾,恐怕便要費時半月有余。縱然士燮肯援應,由調集兵馬、籌備輜重,到最終出兵,沒有一、兩月,恐怕派不上用場。最好的辦法是請其出兵會稽,哪怕是拖住關羽一軍也好,使大將軍能脫身回援!”

  “如此也不失一策!能請得一援就是一援!”孫權略一思索,決然說道,“可速派使者攜朕親筆書信,前往交趾!”

  “只是,城中現有兩萬兵丁,可能拖住黃逍十數日之攻?子義,你有這把握嗎?”孫權皺眉問道。兩萬大軍,守城別說十數日,即便是守個月余,也是不成問題,但是,實在是天威名太甚,對于能不能守住,孫權并無半點的信心。

  “陛下放心,天雖強,但是,我建業城高池深,更有兩萬之兵,守住城池,自然不在話下!”太史慈朗聲應道。

  “太史慈定不負陛下之望!陛下放心,只要堅持十數日時間,大將軍必然會揮師來援,則建業之危可解也!”太史慈抱拳躬身,慨然說道。

  “如此,有賴諸位將軍了!”

  望著城外接天連地的營寨,太史慈滿口的苦笑,曾幾何時,他與孫策、周瑜帶領江東大軍,橫掃揚、荊兩州,何等的威風,如今卻…

  沉默了良久,太史慈才緩緩的開口說道:“孔明先生、子敬先生,慈打算親率一只人馬出城迎戰黃逍,留一萬五千軍與二位先生守城,如何?”

  魯肅聽得,連忙勸阻道:“都督,此行不可!貿然出擊,只怕…”

  “也不無不可,如今城內,人心惶惶,世家大族多有向黃之心,如果只是堅守城池,必然會使民心、軍心再降,到時,生起嘩變,也不盡知。”諸葛亮搖搖頭,難得的反對了魯肅的意見。

  “孔明先生所言在理,如今建業,已處于多事之秋,再也容不得一點的變故。現如今,急需一場勝利,來揚一揚我軍的士氣,若不然,民變尚好,若是軍變…”太史慈嘆了一聲,卻是再沒有說下去。

  軍變?魯肅面色一變,這,他倒是沒有去想過,聞言,也覺事情之嚴重,看來,出城一戰,已是事在必行了!魯肅想了想,說道:“都督盡管前去,城防交給我二人便是!只是,都督,萬勿小心才是!”

  “慈此去,只是尋隙與天斗將,并不是揮軍撕殺。只要言語激之,還怕勝不得一陣兩陣?料也無妨!”太史慈已想好了完全之策,慨然說道。

  “萬一出戰的是黃逍,那又當如何是好?”魯肅滿是擔憂的說道。身為吳國第一將,太史慈的武藝,魯肅并不懷疑,但是,卻也深知,其斷不會是黃逍的對手!

  “黃逍身為一國之君,必不可輕易涉戰。而且,慈只是勝幾陣,揚揚士氣即可,黃逍若出,慈必回!”

夢想島中文    重生之定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