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國如果贏得世界大戰,那么小胡子撕毀《慕尼黑協定》的行為就會成為制勝之匙,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掠奪就是發家致富的唯一方式,這才是歐洲國家的道德標準。
總有人說勝利既正義,不看過程只要結果,所以這個世界上就多了很多無恥之輩,他們撒謊,他么欺騙,他們偷竊,只要能為自己的國家獲得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站在國家立場上,即便卑劣的事也有正義的理由作為注腳,唯一的隱患在未來。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一支強大,海上馬車夫、無敵艦隊、日不落帝國都已經成為昨日黃花,善惡到頭終有報,冥冥中真的就有一雙眼睛注視著人間發生的所有事。
所以那些撒謊、欺騙、偷竊的國家,終究會受到受害者的反噬,就像未來的德國那樣,戰爭初期有多猖狂,對受害國家犯下多少罪孽,最終都會加倍償還。
南部非洲從不說謊,不管承諾有多艱難,最終都會做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其他國家的信賴。
戴高樂沒有在巴黎圣母院停留太久,很快他就在衛士的簇擁下走出圣母院,回到汽車上和巴頓一起前往愛麗舍宮。
1873年愛麗舍宮成為法國總統府,此后的百余年,歷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幾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
盟軍逼近巴黎的時候,維希政府內閣官員紛紛被迫前往德國,愛麗舍宮人去樓空,戴高樂如果未來有機會成為法國總統,那么愛麗舍宮也將成為戴高樂的官邸。
能看得出,貝當對于愛麗舍宮也是有感情的,所有設施一切如常,沒有受到任何破壞。
也對,就算德國人將整個愛麗舍宮都搬到柏林,等戰爭結束后,德國在戰爭期間掠奪的財物,最后還都會物歸原主,一切都是浮云。
走進愛麗舍宮的時候,戴高樂心潮澎湃。
四年前他逃離巴黎的時候,只是區區準將,當時法國已經投降,戴高樂是唯一沒有屈服的人,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四年來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感覺如何?”巴頓詢問戴高樂的心情。
“很棒,愛麗舍宮終于迎來他新的主人!”戴高樂信心百倍,看來跟上帝交流確實很有效。
“我只能陪你走到這里,接下來的路會很艱難,希望你一切順利。”巴頓衷心祝福,戴高樂的任務已經告一段落,巴頓還要繼續作戰。
相對戴高樂接下來的任務來說,巴頓的任務就很輕松了。
巴黎和平解放,昭示著“龍騎兵”行動取得圓滿成功,同樣預示著德軍在法國的徹底崩潰。
“霸王”行動同樣取得成功,盟軍在經過多日血戰之后,終于贏得卡昂方向的勝利,美軍為攻克圣羅付出近4萬人的代價,英軍損失近三萬人,消滅和俘虜德軍12.7萬。
在攻克卡昂之后,法國南部的德軍部隊已經徹底被消滅,從西班牙攻入法國的盟軍,和在諾曼底登陸的盟軍合兵一處,現在就剩下最后一個任務,既盤踞在加萊附近的德軍。
“霸王”行動開始前,由于倫德施泰特的判斷失誤,德軍主力部隊集中在加萊地區,防備盟軍的登陸。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倫德施泰特被小胡子革職,克魯格成為德軍統帥,他小心翼翼調動部隊,調整防線,結果卻顧此失彼,全線潰敗。
這也不能怪克魯格,不管換成誰擔任德軍統帥,恐怕都不會改變現在的結果。
德軍和盟軍的實力差距太大了,從西班牙和諾曼底,以及土倫三個方向攻入法國的盟軍部隊總兵力超過200萬人,德軍在法國境內的總兵力加起來只有區區60萬,其中還絕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武器裝備和后勤供應也全面落后,這仗無論怎么打都打不贏。
盟軍在發起“霸王”行動的同時,英國本土的兵力還有上百萬之多,這讓克魯格不敢大規模調動加萊的防御部隊增援諾曼底,否則萬一盟軍繼續在加萊登陸,那么德軍潰敗的速度會更快,結果會更悲慘。
讓人遺憾的是,拿下卡昂之后,盟軍內部的矛盾并沒有緩和,小巴頓和蒙哥馬利,以及楊·史沫資都不滿意,三方互相指責,官司打到倫敦,直接影響到了向加萊的進攻。
整個“霸王”行動中,美軍的損失最慘重,盟軍傷亡總數12.2萬人,其中美軍就占了7.3萬,作為美軍的主要指揮官,小巴頓難辭其咎。
在攻克圣羅之后,小巴頓就給埃森豪威爾發電報,抱怨南部非洲軍隊和英軍給與美軍的支持不足,導致美軍在圣羅孤軍奮戰,小巴頓把這當成是美軍損失四萬人的主要原因。
蒙哥馬利也不滿,他不滿意的理由是南部非洲軍隊和美軍在作戰的時候毫無配合可言,導致英軍單獨面對六個德軍師的圍攻,英軍在“霸王”行動中的損失也達到4.5萬人,跟美軍的損失相比小了點,可是跟南部非洲軍隊相比——
嗯,7.3加4.5,等于11.8。
也就是說,南部非洲軍隊在“霸王”行動中的損失只有大約4000人。
問題的關鍵在于南部非洲軍隊消滅和俘虜的德軍數量是最多的。
這讓人情何以堪。
楊·史沫資同樣不滿意。
美軍在“霸王”行動中的表現勇猛有余,謀略不足。
英國人更過分,那殖民地仆從軍湊數,真正的英軍留在英國本土防御德軍登陸——
這理由你聽聽,是人話嗎?
德國在“海獅”行動失敗后已經徹底放棄在英國本土登陸,現在德國海軍被堵在母港里連門都不敢出,只有零星潛艇趁盟軍不注意突破封鎖離港襲擊,這種情況下難道德國有能力在英國本土登陸?
小胡子知道了恐怕都會笑掉大牙。
雖然英軍各種明著暗著拖后腿,沒能改變“霸王”行動的結果,可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行為,還是讓楊·史沫資心寒不已。
連自由法國派出的軍隊都比英軍更給力,就這蒙哥馬利還有臉抱怨友軍不配合——
面對指揮官們的抱怨,埃森豪威爾努力調和,可這嚴重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除了小巴頓對埃森豪威爾保持了應有的尊重,沒有越級上報,楊·史沫資和蒙哥馬利分別把電報直接發到比勒陀利亞和倫敦,所以這事最終還是得三巨頭解決。
三巨頭最近正商量著在哪兒開會呢。
考慮到美國大選即將開始,羅斯福不可能離開華盛頓,羅克和溫斯頓同意去華盛頓開會,三個人先見個面,然后再去圣彼得堡跟俄羅斯人匯合。
華盛頓會議與其說是討論戰后如何處理德國和日本,不如說是如何遏制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
這一點溫斯頓感受最深。
作為一個堅決的反俄主義者,哪怕俄羅斯在世界大戰中死亡了3000萬人,溫斯頓也對俄羅斯人沒有一絲憐憫。
不僅不憐憫,溫斯頓還質疑3000萬這個數字,在倫敦的時候,溫斯頓就把這個數字,當成俄羅斯人對盟友的訛詐。
“不可能有3000萬,我懷疑北極熊根本搞不清楚俄羅斯有多少人,如果俄羅斯死亡3000萬人,那俄羅斯早就崩潰了,根本不可能反敗為勝——”溫斯頓的嘴也夠惡毒。
“不要低估俄羅斯人的決心,現在戰爭還沒有結束,所以這個數字還會增加。”羅克相信大胡子不會在這種事上弄虛作假。
戰爭爆發初期,俄羅斯的戰報確實有水分。
在俄羅斯的戰報中,如果把戰爭第一年,德軍在俄羅斯戰場的損失統計下,那德國人已經人均死了1.1次。
這也是溫斯頓質疑的原因之一。
俄羅斯人在戰報里報喜不報憂,夸大德軍的傷亡數字,減少,甚至根本不說自己損失了多少人,于是俄羅斯的損失就對不上。
在伏爾加格勒戰役之后,隨著俄羅斯軍隊開始反攻,俄羅斯的戰報才逐漸恢復正常,于是俄羅斯的損失就從伏爾加格勒戰役之前的500萬,快速增加到現在的3000萬。
不考慮背景的話,這數字就離譜,標點符號都不能信。
“就算俄羅斯人全部死光,我們也不可能再給俄羅斯人哪怕一分錢的支援,現在俄羅斯人的威脅已經夠大了,為了世界和平,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溫斯頓馬上暴露真面目。
俄羅斯的戰爭潛力確實讓人驚訝,即便在損失了3000萬人之后,俄羅斯在戰場上的兵力依然超過一千萬。
別忘了這可都是青壯年。
所以溫斯頓說得其實也沒錯。
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和法國哀嘆打光了整整一代人。
這多少有點夸張。
俄羅斯才是真正打光了一代人。
恐怖的是,現在俄羅斯看上去依然有戰爭潛力。
從去年冬天開始,俄羅斯新組建的部隊,超過八成是裝甲部隊。
俄羅斯的裝甲部隊標準,跟英國不一樣,英國這邊一個陸軍師只要配備一個坦克團,那么就算裝甲師。
俄羅斯的裝甲部隊里幾乎都是坦克團,盟軍在法國堅持步坦協同的時候,俄羅斯人在去年冬天的庫爾斯克會戰中,已經實施了真正的坦克決戰。
南部非洲在南半球,俄羅斯就算再組建一千萬人的裝甲部隊,也很難推到南部非洲。
英國就在歐洲大陸旁邊,小胡子無法渡過英吉利海峽,不代表大胡子也不行。
就算大胡子不跟英國翻臉,如果俄羅斯獲得在歐洲大陸的絕對優勢,那么英國將被徹底邊緣化。
這同樣是溫斯頓不能接受的。
“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已經停止了對俄羅斯的軍事援助,德黑蘭會議后,送往俄羅斯的物資僅限于民用物資。”羅克堅決擁護德黑蘭會議的成果。
真正沒遵守協議的是美國。
德黑蘭會議之后,美國依舊通過北極航線,源源不斷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
這明顯是繼續為俄羅斯拱火,溫斯頓趕在羅斯福之前跟羅克見面,目的就是達成一致,共同對美國施加壓力。
美國人絕不愿意看到一個和平穩定的歐洲。
兩次世界大戰,都和美國毫無原則的“自由貿易”有很大關系。
南部非洲也是“自由貿易”的擁躉,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獲利豐厚。
不過跟美國相比,南部非洲還是有原則的。
“不僅僅是軍用物資,我們要保證,哪怕一根針,一粒糧食也不能送到俄羅斯——”溫斯頓口不擇言,他似乎忘記了,俄羅斯可是糧食輸出國。
這世界上如果有某個國家可以真正的自給自足,那毫無疑問是俄羅斯。
俄羅斯有著近20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差不多兩個美國那么大。
所以歐洲國家在柏林開會忙著瓜分非洲的時候,俄羅斯興致不大,自己國家的領土還沒有充分開發呢。
二戰之前,俄羅斯已經開始扮演歐洲供貨商的角色,石油和谷物是重點,尤其德國。
沒有俄羅斯的資源供應,小胡子很難積蓄起席卷歐洲的力量。
從這個角度說,俄羅斯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跟俄羅斯相比,英國才是標準的資源輸入國。
“好吧,在那之前,不如你先問問英國的商人,是否愿意斷絕和俄羅斯的貿易?”羅克不看好對俄羅斯的封鎖,溫斯頓的思路太過理想化了。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跟德國人做生意的可不只是美國和俄羅斯,英國同樣在不停拱火。
英國給德國輸血是為了制衡法國。
“跟俄羅斯的貿易,你們南部非洲和美國才是大頭——”溫斯頓沒能力限制英國商人,這就是不講理了,只能你們英國人賺俄羅斯人的錢,南部非洲人就不能賺?
南部非洲人跟錢又沒仇。
“溫斯頓,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么我們就沒必要去華盛頓。”羅克直言不諱。
溫斯頓無法限制英國商人,羅斯福同樣沒法限制美國商人。
美國很快就要舉行大選了,羅斯福很需要美國商人的選票,所以羅斯福不可能限制跟俄羅斯的貿易,否則羅斯福就要被趕出白宮。
這方面美國總統面對的壓力,可比英國首相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