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45章:大明電報公司

  ;推薦一下書友寫的書《重生南明當皇帝》,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這次御前會議,商討的結果就是增加軍力,鞏固邊防,以避免蒙古人突然發難而手忙腳亂。

  并且在北方改革完成之前,盡量穩定局勢,不再對外發動較大規模的戰爭,不過對外殖民戰爭還是會繼續進行。

  朝廷未來幾年的重心還是放在內部改革上面,所以需要一個穩定的局勢,確保改革能夠順利完成。

  特別是在當前,那些舊有利益階級已經對改革充滿警惕,隨時可能跳出來搞事。在這個緊要關頭,確實不宜到處發動戰爭。

  為了應對局勢需要,御前會議之后,朱由校又召開了統帥部會議,重新對軍事進行變動。

  這次變動主要是增加了大明國防軍的編制,國防軍規模定為100萬人,以生產兵團為主,兵員以義務兵為主。

  另外就是大明野戰軍的規模,將提升到40萬,編成25個步兵師、20個騎兵師,3個炮兵師。

  海軍陸戰隊規模擴編為10萬人,編成10個步兵師。

  守備軍則編練50個守備旅,兵力為25萬。

  地方武警部隊規模定為10萬,分布各新政地區,為當地官府可直接調用的軍事力量。

  總兵力為185萬,職業兵數量較少,大部分都是義務兵。同時大部分都是生產兵團,地方守備旅都將進行生產。

  只有野戰軍、海軍陸戰隊這50萬兵力不用從事生產,這些部隊要么打仗,要么練兵。地方武警則用于維護治安,也需要經常訓練。

  國防軍的生產兵團則將在國防線上進行分布,重點還是分布于在與蒙古的邊境線上,這些生產兵團盡管用于訓練的時間不是那么多,但畢竟是火器部隊,訓練幾個月就能上戰場,何況是服役五年。農閑時期都可以進行訓練。

  這些生產兵團雖然不如野戰軍精銳,但是戰斗力也不會太差,在擁有大量靠譜的火器之下,對付蒙古人是綽綽有余了。完全有能力撐起邊防。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這些國防軍都可以抽調出來作戰。

  這些部隊又分為東北軍區、西北軍區、中央軍區、南洋軍區。

  東北軍區的中心設在沈陽,西北軍區中心設在后世的烏魯木齊,中央軍區的中心設在保定。南洋軍區的中心設在呂宋馬尼拉。

  各軍區按照局勢需要分配兵力,野戰軍隸屬中央軍區。為朱由校直接統帥,同時因為戰馬數量的增長,朱由校決定給野戰軍步兵都配備代步馬匹,以增強野戰軍的機動能力。再加上公路的不斷建設,未來野戰軍可以快速的趕到戰區。

  西北戰區、東北戰區、南洋軍區都是以國防為主要目的,不可能對中央政權構成太大的威脅。

  海軍方面,則成立中央艦隊、北洋艦隊、南洋艦隊三支艦隊,中央艦隊力量最強,負責對外海戰。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則負責協助海關、清剿海盜,以及救援商船、漁船。探索各海域、協助海軍陸戰隊鎮壓暴亂土著等等。

  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將以裝備巡洋艦、護衛艦為主。

  中央艦隊將裝備20艘2000噸級戰列艦,這些戰列艦將裝備大口徑重炮,這些戰列艦建成之后,這批戰列艦最少可以服役三十年以上,是個比較劃算的軍事投資。

  而小噸位的戰列艦,有的將退役,有的編入北洋艦隊、南洋艦隊。

  經過這次的改制,軍事建制已經正式完善了起來。

  而舊有的邊軍,到天啟八年就能完成全面裁撤,新政地區的地方衛所也已經完全裁撤。

  在軍事方面。朱由校已經徹底的抓牢。

  這軍權也是朱由校穿越到這個時代,安身立命的本錢。

  這次改制將在三年內大致完成,屆時就是朱由校登基十年的時候,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那些跟隨朱由校成立新軍的將領。此時一個個都升了職,改制之后,冒出了八個軍長,都是朱由校當初編練新軍的那些老部下。

  而軍區總司令則是由文官擔任,孫傳庭擔任東北軍區總司令,盧象升則被朱由校提拔為西北軍區總司令。南洋軍區總司令則由高邦佐擔任。

  這些任命圣旨一道道的發了出去,躥升速度最快的莫過于盧象升,同樣也是坐火箭的級別。不過盧象升剛剛統帥大軍收復西域,功勞是足夠大了,盡管年輕一些,但提拔為西北軍區總司令是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

  不過群臣對皇帝這樣的行為已經見怪不怪了,當初孫傳庭同樣也是如同坐火箭一般的往上竄。

  對于這些像坐火箭一般上竄的家伙,別人也只能看著羨慕,能入皇帝法眼的卻是不多,但是這些被快速提拔上來的人,一個個能力都非常不錯,不少大臣都對皇帝的識人之才感到佩服。

  實際上朱由校的識人之才只能說是一般,但穿越者自然能分辨出一些忠奸。

  人員的變動并未結束,孫承宗與袁可立被朱由校調回京師,袁可立擔任兵部尚書,孫承宗擔任統帥部參謀長。

  建奴已經被掃滅了,東北地區如今也穩定了下來,孫承宗和袁可立兩位老臣自然是要調回來了。

  而孫傳庭、盧象升正好年富力強,也是時候放到地方上主持軍務。

  朱由校心里打算著,孫傳庭和盧象升這兩個對朝廷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臣子,最少還能為他打工三四十年,調出去車馬勞頓一些也沒什么問題。而孫承宗、袁可立這兩個老臣調回來,也不用到處車馬勞頓。

  孫承宗在接到調令之后,算是松了口氣,孫傳庭一來,便將職務移交給了孫傳庭,然后趕往京城。

  此前孫承宗這些年在東北手握重權,也擔心皇帝猜忌,此番皇帝把他調回京師任職,自然是如釋負重。

  作為帝師,孫承宗造反的可能性非常低。此時東北地區平定,野戰軍陸續撤出東北地區,孫承宗手上的軍事力量已經大大削弱了,朱由校并不感到擔心。

  調回京師的孫承宗。擔任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地位僅次于朱由校,不過軍權卻是抓在朱由校手上,為此更沒有什么隱患了。

  調回京師的孫承宗和袁可立,很快就接管了工作。

  此時兵部就相當于是國防部。最高統帥部則是具體的軍事指揮部門,是朱由校搞軍事集權的產物。

  改革則在繼續進行,軍事改革和行政改革都在做。

  山東、山西、河南三省此時納入改革范圍之后,新政區域就更加廣袤了,不再是只有一個北直隸和東三省,以及那些海外地區。

  這三個省納入改革之后,新征地區增加了6000多萬人口,而北直隸人口則達到3000多萬,東北地區的人口也突破了1000萬,新政地區的漢民人口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個億。

  改革得到了國有資本財團這個利益集團的全力支持,還有新征地區那些民資工廠主的支持。

  這次新政改革意味著更多的人口被納入這個體制內,市場將變得更大。而且不是變大一點點,而是成倍的增長。

  市場大了,賺的錢自然也就更多了。

  官方和國有資本財團的投資建設,讓老百姓有了就業崗位,財富不斷的往基層百姓滲透,基層百姓就有了購買力,對商品的需求量就能進一步的增長。

  而且圈地運動展開之后,城鎮化水平將繼續提升。人口集中在城鎮。農村自然經濟將會迅速被商品經濟取代。

  到時候吃穿住行等等產業都會被帶動起來。

  新政改革對于國有資本財團來說,絕對是一次資產大量的過程。首先新征地區的各個礦業將被國有資本財團壟斷,所有民資礦產都將被收歸國有,禁止私人開采。

  冶金業也是被國有資本財團壟斷的行業。金屬加工之類的民資則可以進入。

  各國有銀行也將在行政地區鋪設,對存款進行吸納,并對地方上的錢莊、當鋪進行關停。

  那些山西晉商,這次算是要吐血了。他們也是北方商人之中,最反對改革的一群人,不過福王造反失敗了。他們現在也不敢跳出來和朝廷作對。

  實在沒有辦法的晉商,已經陸續將票號關停結算,這生意實在是沒辦法做下去了,山西票號的網絡都已經被搞得支離破碎。而國有銀行的崛起,這些票號也逐漸失去了競爭力。

  除此之外,公路也是國有資本財團的資產,這些公路都是由國有資本財團旗下的企業建設的,不過也接受民間投資。

  國有資本財團同樣也在新政地區圈地,圈地運動的主力還是這些國有資本財團,手上的土地反正是越來越多,優良資產到了國有資本財團手上,基本上是只進不出的。

  這些土地來源很多,有的是花錢買的,有的是商人抵押貸款破產后被銀行清算所得的,有的是抄家弄來的。

  房產開發什么的,國有資本財團自然也是不會放過的,這些都是存在利益的。當然在有些領域,國有資本財團是會與民資展開競爭的。

  不過這年頭最賺錢的還是工業,工業方面國有資本財團目前壟斷者礦業、冶金,同時憑借著專利法,靠那些技術專利壟斷著諸多商品的生產。

  特別是那些新興產業,基本上都是國有資本財團壟斷著。例如機械制制造業、化工業等等。

  一旦改革,有太多的新利益產生,在一群新興資本勢力的推動下,傳統利益集團已經被壓制了下去。

  在朱由校專心進行內部改革的時候,技術發明卻是在不斷的涌現、進步。

  第一條電報路線終于是搭建完畢,從京師到天津,雖然不是很遠,但是這條電報線路投入運營之后,馬上取得了成功。京城到天津的通訊速度簡直快得讓這個年代的人們感覺難以想象。

  電報的出現,讓國有資本財團的商業運作變得非常容易。

這年頭賺錢靠什么  就是靠比別人更快的通訊,這樣想要賺到錢就太容易了。

  在這個通訊不發達的時代,市場需求與生產規模能不能對得上,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搞不太清楚的。于是商品價格波動就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了,而且有時候波動得比較大。

  就像是后世做什么茶葉、蔬菜販運生意,在電話沒有普及到農村的時候生意非常好做,販賣商可以掌握價格主動權,可后來電話普及到農村的時候,販賣生意就逐漸不好做了。

  所以信息獲取速度是商業盈利的關鍵,而在后世,大部分有價值的信息都是被壟斷的,普通人接觸不到太多。

  哪里有需求,最近的地方哪里有貨,電報絕對是一個商業運作的利器,有了這個玩意,日后統籌貨物就非常方便了。

  先進一步就是神器,落后一步就是。所以電報雖然比不上后世的通訊工具,但在這個時代的價值卻是無比巨大的。

  而且關鍵是這個技術是掌握在朝廷手中,鋪設線路,開辦電報公司都是需要朝廷點頭民資才能進入,顯然電報行業也是將要壟斷的東西。

  第一條電報線路成功投入內部運營之后,大規模鋪設電報的計劃就產生了,楊國瑞建議成立電報公司,先將電報鋪設到新政各地區。

  “電報公司確實是要成立一個,不過先不要開放民用,朝廷內部先用幾年再說。”朱由校對楊國瑞吩咐道。

  “是,陛下。”楊國瑞記了下來,隨即前去讓人籌備開辦電報公司。

  天啟七年七月,‘大明電報公司’正式成立,電報這種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可以建設的東西又多了一個,一個產業就出現了,經濟就是靠這些新技術產生的新需求所帶動的。

  不過這些電報暫時是不開放民用的,這東西是個商業利器,有了這個玩意,國有資本財團就能玩死很多民資商人。資本就是大魚吃小魚的游戲,國有資本財團如今變成大魚,自然是到處吃小魚了。

  電報之后幾年時間里,都不會開放民用。開放民用也是逐步的開放,例如國有資本財團占據絕對優勢的地區,才會開放電報民用。

  同時電報也將改變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只要軍事和行政系統都用上了電報,朝廷對地方局勢的控制力就會大大增強。

  除了電報技術的成熟,新的紡紗機器也有了突破,一臺水力紡紗機帶動的紗錠不斷增多,最后甚至達到了同時帶動1000個紗錠的程度,紡織業生產力已經開始快速膨脹了。

  (Ww.cKXS創客)

夢想島中文    重生明末當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