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19章、櫻如血,東京的天臺要開始熱鬧起來

  這是一場載入史冊、影響極其深遠的戰爭。

  它帶來了所謂電子戰和制空權決勝的概念,傳統的前線、后方不再清晰。

  高速度突防、全天候、全時域的作戰,讓人窒息。

  遠距離的精確打擊,超視距的壓力,指揮系統的絕對壓制…

  盡管此時沒有這個名詞,但米國第一次詮釋了什么叫降維打擊。

  在全世界的關注面前,他們給戰法思維還停留在上一次大戰的人造成了絕對的精神沖擊。

  伊克弱嗎?

  在全世界看來,絕對不弱。

  作戰能力此時是號稱全球第三的,之前一天內推平科特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但現在,變得跟紙糊的一樣。

  80號公路上連綿30多公里的坦克墳墓極大程度地刺激著全世界的心臟。

  與進攻方僅僅100余人的傷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伊克的10萬人。

  戰損比夸張至斯!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花費一千多億米元。

  都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但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場戰爭以這樣快的速度消耗財富、摧毀財富。

  最主要的是,在近10萬架次的空襲、伊克敗局已定之后,紅蘇才站出來提出四條和平建議和撤軍方案。

  伊克同意了,但米國拒絕了。

  隨后就是地面進攻,100個小時之后,伊克全面崩潰。

  什么叫名存,實亡?世界確認了紅蘇的虛弱。

  誰才是真正的老大?1月17日,沙漠風暴開始。3月10日,告別沙漠行動開始。這么短的時間,跨越半個地球,雷霆之威盡顯。

  禿鷹笑傲,紅蘇落淚。

  而霓虹這邊的大佬們,已經早就齊齊變得臉色煞白。

  現在想一想,前年出版的那本書,《霓虹可以說不》,是瘋了嗎?

  后怕∞

  摧枯拉朽。

  此時此刻,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國家,都在臉色蒼白、心情絕望的觀察著、復盤著。

  夏國也毫不例外。

  今后的世界,會何去何從?

  在燕京,去年卒業后先行回國在外交部進行培訓的林棲羽迎來了一個很特別的客人。

  霍英冬是見過她的,還和陶知命聊過她。

  “林小姐…這是陶總交給我,讓我來內地時轉交給你的東西。”

  林棲羽拿在了手上,很沉:“謝謝您…這是什么?”

  “我不知道。”霍英冬搖了搖頭,“但他是到香島過春節時給我的,在現在這種時刻,也許…是對國家有用的東西吧。”

  林棲羽心中一震。

  霍英冬神色復雜,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聽他說,是他建議你到外交部的。陶總是有大抱負的人,林小姐,你恐怕得…盡快成長起來。”

  說完,他就告辭離開了。

  世界格局已經肉眼可見地產生巨大變化了,霍英冬借著91年貿易訂單的事來到內地,還同樣肩負著一些使命。

  出了這里的門,接待他的人好奇地問道:“霍總,今年的訂單,和外交部還有關系嗎?”

  霍英冬笑著搖了搖頭:“辦一點私事,沒耽擱時間吧?”

  “當然沒有。”坐在他旁邊的官員笑呵呵地對前排的時機說道,“小趙,直接去樞海吧。”

  辦公室里,林棲羽掂量著手上的包裹,似乎是一個盒子。

  “小林啊,你認識霍先生啊?”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很好奇,聲音里又很客氣。

  這是部長親自隆重介紹,從國外回來的博士生,人又長得漂亮。不僅部里的很多男同志動心,很多大干部來說媒的也是時常的事,門口從不缺想要接她上下班的轎車。

  但她全都客氣地回絕,每天騎著自行車回宿舍。

  林棲羽笑著點了點頭:“只是認識,霍先生幫朋友帶點東西給我。”

  “在霓虹認識的朋友嗎?”

  這么八卦,無非是因為很多人傳聞,她在霓虹有男朋友。為這事,暗地里說她跟霓虹人眉來眼去,怎么通過審查的人都有。

  林棲羽坦然點頭:“是的,他跟在霓虹的王參贊關系也很好。”

  把王奕的名號搬出來,總算斷絕了追問。

  林棲羽坐在了椅子上,先喝了一口開水。

  陶知命這個人,也不是不能跟他們說,但林棲羽不是一個很喜歡麻煩的人,懶得別人一直追問。

  看著面前的包裹,她有點恍惚地想起他的樣子。

  里面是什么?

  拆開之后,才發現是一個牛皮紙封好的文件袋,另外還有一封信。

  她先打開了信,只見上面寫著:

  林妹妹,回國之后應該是適應的,我就不特別問好了。經常不寫華文,別笑我字難看。

  林棲羽看著這種話,不禁想起他說話時那種時常會有的放松和戲謔的神情,嘴角緩緩地翹起來。

  這一幕被辦公室里的人看著,交換了眼神。

  文件袋里的東西,自己找個沒人的地方看過之后,再問問王參贊,向誰匯報合適。

  匯報之前,把我寫的東西抄完再把原件燒掉。我字丑,見不得人。

  應該過不久,你就要重新被派到霓虹來了。

  幫我帶幾袋麻花,還有大白兔奶糖。

  錢先自己墊著,到霓虹來我再給。

  就這樣。

  林棲羽啼笑皆非,帶麻花和大白兔奶糖…他想吃什么買不到?

  不過,文件袋里的東西,還要找沒人的地方看,然后問王參贊才能決定向誰匯報嗎?

  林棲羽不敢掉以輕心,立刻拿著信和文件袋,對辦公室的領導說道:“賀主任,我先請半天的假可以嗎?”

  “啊?有什么…急事嗎?”

  “是…今天的工作,我下午過來會做好的。”

  “沒事,你去吧。”辦公室的主任也不敢怠慢她,畢竟部長親自關照過,這是部里要重點培養的人。

  而且莫名其妙的,有樞海的首長過來調研時,還專門喊她單獨聊了半個多小時。

  林棲羽拿著文件袋和信,到停車棚里騎上自行車就往宿舍趕。

  初春的燕京風寒料峭,盡管戴了手套和圍巾,鼻子也被刮得生痛。

  林棲羽回到了宿舍,哈了一口氣才撕開了文件袋,厚厚一疊紙張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很多內容。

  她看著看著,嘴巴就不由得越張越大,心臟跳得越來越劇烈。

  從戶外回到有暖氣的宿舍,她的外套都沒來得及脫。現在因為心情的激動和房間里的溫度,她的臉上也異樣地紅潤起來。

  一直到看完最后一頁,她才放下了這份資料。

  木桌子上,她的手還在不由自主地輕輕顫抖著。

  抬頭看著窗戶,林棲羽不禁想起當初問他為什么不到夏國做點投資的時候。

  原來,他對祖上出身的國家并不是沒有感情。

  這份資料里的內容…實在…

  林棲羽這才驚覺起來,趕緊從抽屜里拿出稿紙,謄抄起來。

  她一直抿著嘴,越寫越感覺握著筆的手指有力度,似乎是為宣泄內心的激動。

  他說讓自己看看霓虹對這場經濟泡沫會采用的政策,自己去年回國前,只看了上半場。

  現在,下半場的政策還沒有完全出來,但是…但是他已經能在霓虹國內做到這種程度了嗎?

  而且,有些讓她謄抄,有些只讓她記在心里,又是什么用意?

  林棲羽心里僅僅只是有點想不通。

  但她并沒有意識到,仿佛不需要經過思想斗爭,一直堅定報國的她,竟自然而然地遵照陶知命的意思去做了。

  就算那些沒有被謄抄下來的內容,理應同樣匯報上去,讓首長們思考、定奪,她也并沒有覺得先只是自己記在心里有什么不妥…

  霍英冬并不是第一回去樞海作客,也不是第一回受到很高規格的接待。

  但這一次,氣氛顯然是很不同的。

  他知道,這是由于那場海灣戰事。

  當然,很多人雖然眼神凝重,但夠分量的大人物在他面前,還是鎮定從容的。

  午餐也有人親自作陪。

  距離香島一個特殊時代的結束,已經只有6年多的時間。

  而此時此刻,局勢重新嚴峻起來。

  “多事之秋啊。”剛剛就任不久的香奧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峰感嘆了一句,“霍先生,香島最近,暗流涌動啊。”

  霍英冬默默地點了點頭:“來之前,和周社長也見面聊了聊。罌國人要求增加立法局的直選議席,其心可誅。”

  “這件事,他們不做,將來我們也要做!但現在由他們來做…遺患無窮啊!”魯峰蹙著眉頭,“如果只是做這件事,倒也不是不能商量,就怕還會有別的變故。”

  霍英冬心里還擔心別的事,看了一眼魯峰之后就說道:“魯主任,正月初一發的那篇文章,后來發的其他文章,我也都看了。關于這個問題,您…怎么看?”

  魯峰凝視了他一會,隨后笑起來說道:“霍先生,你放心。我們的同志,最不怕的是討論,怕的是不討論。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嘛,不急。但不管如何,關于香島的決心,不會變的!”

  霍英冬點了點頭,正要開口再問什么,魯峰的秘書走了過來,小聲說道:“主任,海書記在過來的路上。”

  魯峰一驚,確認了一下:“海書記?現在過來?”

  “是的,還有錢部長。”

  魯峰看了看手表:“交待了是要一起用餐,還是座談?”

  “座談。”

  魯峰點了點頭,就對霍英冬說道:“霍先生,我說的決心不會變,你現在心里有底了吧?”

  霍英冬也聽到了,心中正在頗為震動,臉上卻笑著。

  越是這樣重視,越說明阻力和壓力很大啊。

  兩輛車,從不同的方向往這邊趕來。

  林棲羽坐在部長的車上惴惴不安,身旁的錢琛深深地凝望了她一眼,溫言道:“小林,不用這么緊張。見到了書記,聽到什么問題,好好回答就行。這是好事!”

  “是…部長…”林棲羽正因為知道是好事,才擔心自己太年輕、閱歷淺,萬一說錯什么話,那豈不是會帶來很不好的結果。

  錢琛笑著先說起來:“跟陶先生怎么認識的,進部里的時候就已經向組織介紹過,這些書記肯定也清楚。辦公室里有些閑話,我也聽到過匯報,別放在心上,我已經交待下去了,要加強一下工作紀律。有兩個問題,恐怕書記也會關注。”

  “什…什么問題?”

  “也沒什么。聽說是霍先生親自來轉交給你的,材料也是你抄寫的。所以,這樣的大事,陶先生請你代為匯報,而不是霍先生,有什么講究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抄一遍?”

  錢琛問完,就認真地看著她。

  林棲羽有點尷尬,微微紅了紅臉:“讓我代為匯報是因為…他一直說我是他的學生,讓我別光學那些西方書本上的東西,大概覺得我比霍先生…更理解他說的東西。至于要抄一遍…他這個人,是在霓虹長大的,寫的內容,怕不合規范。”

  錢琛點了點頭:“那原稿…”

  林棲羽有些不安地說:“陶…先生說,不留下痕跡更方便他將來做事,所以…”

  “別緊張,有回答就行。”錢琛回想著自己看到的內容,感慨著說,“不留痕跡好,應該這樣做。真沒想到…他真的是65年?”

  林棲羽無奈地點了點頭,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很快,車子就到了招待霍英冬的賓館。

  林棲羽跟著錢琛往里走,很快在會客室里看到了魯峰和霍英冬。

  見到林棲羽的霍英冬愣了一下,她怎么也會來?

  立刻,他就想起了自己轉交給她的東西。

  難道說,驚動海書記的不是自己和香島的局勢,而是陶知命讓自己帶過來的東西?

  那到底是什么?

  魯峰和錢琛問好過之后已經問了:“錢部長,書記突然要過來,是有什么特殊安排嗎?”

  他也不由得看了看林棲羽這個年輕的面孔,一個外交部去年剛剛入編的年輕人,出現在這里到底是因為什么?

  “等書記到吧。”錢琛也不好說什么,這件事,書記恐怕主要還是要通過和霍英冬、林棲羽見面,了解一下陶知命這個人再說。

  而那份材料,恐怕還要請很多領導一起商議,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部里所知道的情況,錢琛已經做好了準備進行匯報。在東京那邊,楊振華和王奕都和他有過來往,部里也算有第一手的資料。

  魯峰只能疑惑地先招待著,而錢琛甚至不知道這件事魯峰是不適宜知道,因此已經交待過林棲羽,現在也只是先跟霍英冬聊些別的。

  再過一會,秘書進來匯報,錢琛就站了起來:“書記已經到了。”

  幾個人一起站了起來,自有人推開了門。

  見到遠處走過來的人,霍英冬深吸了一口氣,和眾人一起迎接過去。

  海潤生笑容滿面的先和霍英冬握手,一番寒暄后,又看向了林棲羽,勉勵了一句:“小林同志,回國工作,還適應嗎?”

  “…很適應,大家都很照顧我。”

  海潤生笑了笑,就伸手請了請霍英冬:“坐下聊吧。”

  錢琛知道事關重大,徑直開口請示了一下:“書記,這件事魯主任…”

  海潤生搖了搖頭:“不用避諱,都是久經考驗的老同志。”

  魯峰其實和海潤生年齡相仿,當得起這一句評價。只不過,什么事這么機密?

  坐下之后,海潤生就先向霍英冬說道:“霍先生,感謝你一直做的很多工作啊。”

  霍英冬連忙謙虛:“哪里哪里,只是盡點綿薄之力。”

  海潤生微笑著問:“今天過來,主要是想向你了解一下霓虹的那位陶先生。當初霍先生推薦他來幫忙做那件事,這幾年也都運作得很順利。再見到陶先生,請霍先生幫我轉達一下感謝之情。”

  “…一定!”霍英冬心想果然如此。所以陶知命讓自己帶過來的,究竟是什么?

  “霍先生,陶先生在香島也有不少投資。你們有沒有聊過,他那些投資布局戰略方面的問題?”

  霍英冬想了想,就如實回答:“聊過一些。小陶他的想法…和很多人不同。現在的布局,他是說不需要在乎眼前的收益,看的是未來。至于將來長遠的戰略方面,他說他的興趣是科技、文化和媒體。”

  “前年底,他在霓虹那邊遇到針對,后來化險為夷。”海潤生停頓了一下問道,“霍先生,他在霓虹的根基,你有沒有些深入的了解?”

  霍英冬聽到現在,心里已經有點譜了。

  當面沒說什么事,話題卻都圍繞著陶知命,看來事關重大,首長們得充分確認他能否徹底信任。

  就算之前已經幫助進行了那樁交易,都不夠了嗎?

  霍英冬想了想就回答道:“海書記,小陶在霓虹,現在已經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了。公開的報道不少,我就不贅述了。他在霓虹計劃要做的事,我略知一二。香島這邊,李家成、李兆福、李昭基…”

  他一口氣說了幾個香島重要的商界人物:“我們是一起和他,還有米國花旗銀行成立了一個投資公司的。之前,李家成也到霓虹投資了1億米元。這些事情,都與他在霓虹的計劃有關。如果他的計劃最終完成,那他就一定是霓虹將來數十年內最不容忽視的人之一了。”

  魯峰已經知道他們說的是誰了,但霍英冬的評價如此之高,仍舊讓他內心大起波瀾。

  只聽霍英冬又說道:“要說他在霓虹的根基,我也無法確定已經深厚到何種程度。但他還這么年輕就有這樣的成就,這次的計劃,憑我對他能力的了解,成功的把握很大。一旦成功,那就是真正的舉足輕重。他要在霓虹,建立一個新的財團。而他和霓虹政界大人物的關系,前年底的事情里也已經看得出來了。”

  海潤生點了點頭:“公開的資料,我都清楚了。霍先生,聽小林匯報的,陶先生請你帶過來的東西,你沒有看過?”

  “不錯。”霍英冬也沒問是什么。

  海潤生看向了林棲羽,笑了笑說道:“聽錢部長說,前年和霓虹談新一批的援助貸款,里面的一些門道都是你指出來的。你沒有辜負國家對你的培養啊,以后繼續努力工作。”

  “是!”林棲羽畢竟是第一次見到層次這么高的人物,心情不免有點激動,隨后想了想又說,“書記,其實有很多知識,都是陶先生教我的…”

  海潤生聽了她的暗示,笑著點了點頭,隨后又嚴肅起來,向霍英冬問道:“霍先生,聽說當初你推薦陶先生的時候,說他曾經說過一番話。他真的相信,我們夏國會有那樣的潛力?”

  霍英冬呆了呆,隨后意味深長的回答:“沒錯。書記,那還是在86年。”

  林棲羽心中一動,也大著膽主動開口:“書記,那年我也是剛和他認識。他跟我說,要我好好觀察霓虹的經濟走向和遭遇,還有之后各種政策的得失,總結經驗教訓。他說的那些情況,我…我相信,是真的!”

  雖然年輕,但林棲羽的心志一直堅定。這番話說出來,同樣語氣非常肯定。

  霍英冬看了看林棲羽,想了想就補充道:“書記,雖然我不知道小陶讓我帶的是什么。但眼下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其他的我不敢保證,他所做的一切,恐怕真的是按照當初我介紹的那樣在走。如果他的大志向是真的,那么,他就是值得信任的!這一點,我現在敢幫他保證了。”

  海潤生沉思著,默默地點了點頭。

  許久之后,他才看向了魯峰,開口說道:“之前不是商議過,特事特辦嗎?為了堅定香島各大企業的投資信心,準備在第三國設立保險基金嗎?這件事,不妨請周北同志和陶先生面談一下吧。霍先生,等這次回香島之后,不妨邀請一下陶先生到內地走一趟,就以…考察那個關于新的建材貿易訂單的事為名義吧。”

  霍英冬明白了,鄭重地點了點頭。

  這件事,不可能僅憑這樣間接了解就能做出決定,始終是要和他當面聊一聊的。

  而海潤生又看向了錢琛:“小林對霓虹非常了解,如果…部里真的接到霓虹那邊關于海部相首要正式來訪問的函,就安排小林到霓虹那邊進行前期接洽吧。”

  錢琛早已看過材料,聞言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

  而霍英冬則繼續心里一震。

  什么叫“真的”接到?

  海潤生目光深邃,心里也不禁有波瀾。

  從前年開始,如果這事真的成行,那就是第一個正式訪問夏國的現職首腦了。

  意義重大,也許會為年初開始的爭論產生很大影響。

  最主要的是,這個陶知命是錯寫了,還是有意那么寫的?

  什么叫“安排”,而不是“促成”?

  他能安排堂堂霓虹的相首,做出這樣會讓米國很敏感的事?

  此時的東京,人們只知道議會最近一直在密集地開會。

  這很自然,畢竟戰爭似乎結束了,后面不知道會引發什么樣的變化。

  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靴子落地,卻沒想到是關于不動產市場的新規。

  看著海部俊在鏡頭面前鄭重宣讀關于不動產稅制的改革方案,堤義明臉色煞白,剛拿到手里的杯子不由得跌碎在地上。

  從10月份開始,就正式實行地價稅?

  只剩6個月的緩沖期?

  陶知命接到了霍英冬的電話,只是笑著說了個“好”。

  隨后就將電話交給了緒方敏夫,等他走出去之后就看著堤義明說道:“堤桑,是幫助我為你從夏國進口建筑材料的朋友,香島的霍英冬先生。他說遇到了一點麻煩,希望我跟他去夏國一趟,明確我們的質量標準要求,還有貨款方面的問題。不過請你放心,現在這件事也牽涉到我的利益了,我一定會盡力解決這件事的。”

  堤義明重重地鞠躬道:“拜托了,陶會長!貨款的事,請你放心。現在是在與時間賽跑,為了我們的投資回報,有什么需要我這邊保障好的,請盡管提出來!”

  陶知命反倒是嘆了一口氣:“海部大人也是在與時間賽跑啊…看樣子,他已經賭上全部了。就算今年不能獲得連任,也要親自做完這件事。”

  堤義明咬牙切齒:“所以說,還是成熟穩健的大派系頭腦可靠!哪有這樣胡鬧的!喊什么科技立國和文化強國,只是口號嗎?真正的目標竟在這里!如果接下來上任的是宮澤桑,陶會長,那你可要有所防備了!當初是借針對你的那件事,他才讓海部俊等人陷入被動,重新出任大藏大臣的。地價稅的推出,一定會讓海部俊他們被很多投資不動產的人針對,這是宮澤桑的機會!”

  陶知命臉上苦笑,心里呵呵:你知道個der,就是大家一起推動著通過的。

  應付完了堤義明,陶知命才轉為由衷的笑,看著窗戶外的東京都市。

  他的目光看著很多高樓的頂部。

  東京的天臺,很快就要開始熱鬧起來了吧?

  房價的開始崩塌,會是這場泡沫經濟最大的地心引力,拉著人往下自由落體。

  明治神宮里,三重野復再次坐在了上次的位置。

  但這一回,他的背脊不再那么堅挺,而是顯得有些蕭索。

  究竟怎樣做才是正義的?

  霓虹人需要經歷疼痛,他原本深信不疑。

  只不過現在,有人告訴他,經歷劇痛之后,也無法就這么痊愈,而是要茍延殘喘,等待真正的時機。

  他的邏輯沒有漏洞,他的預言,已經成為事實。

  米國之強,此刻舉世無敵。

  初春的櫻花正要開始綻放。

  林木沙沙作響,有如哭泣。

  原來面對無數人的命運,真的需要那么堅定而痛苦的心志。

  他本來以為自己是拯救者,但這次他也做了幫兇。

  但…三重野復緩緩地站了起來,目光重新堅毅起來。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夢想島中文    重生東京泡沫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