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二章 再埋伏一手

  這一晚,許逸陽失眠了。

  而遠在深市的馬化藤,也同樣一宿沒睡。

  兩個人都處在一種極度的亢奮情緒中,無法自拔。

  許逸陽覺得,只要自己飛到廣城、把這份合同簽了,自己下半輩子算是穩了,就算是幾輩子,都穩了。

  馬化藤覺得,自己終于熬過死亡關口了,四百八十萬現金如果打進來,能立刻幫助藤訊擺脫困境,最重要的是,它還能讓藤訊快速發展。

  總之,是皆大歡喜!

  現在,投資藤訊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許逸陽相信,絕對不會有人在這個時間段截自己的胡。

  這個階段性的重大勝利,也給了許逸陽一個巨大的鼓勵,看來投資確實是一條好路子。

  于是,他不由想到另外一個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

  藤訊都入股了,能不能想想辦法也參阿里一股?

  用趙全斌的話說,自己干脆也去支持馬老板一把。

  一念至此,他立刻爬起來,仔細回想阿里成立之初的一些細節,用筆在空白的練習冊上畫了一套思維腦圖。

  隨后,他回憶起自己看過的鄧肯·克拉克的《阿里》一書,把能想到的重要節點,都寫在了思維腦圖上。

  其實,馬老板是一個深謀遠慮、謀而后動的人。

  他早在1998年10月,就已經開始籌劃創立阿里。

  那個時候,他甚至已經想好了,公司的名字就叫阿里。

  1998年的11月和12月,馬老板分別注冊了兩個域名,第一個是alibaba,第二個是。

  馬老板為什么要注冊這樣兩個加了online的域名?

  原因是因為,的域名其實已經被一個加拿大人早早的注冊過了。

  馬老板舍不得也不敢花幾千美元買這個域名,沒辦法,才注冊了兩個加online的域名,作為退而求其次的備選。

  98年就想好了公司應該叫什么名字,并且提前注冊好了域名,一直到到1999年的9月才正式成立公司。

  這中間,光是籌備的時間就用了一年不止。

  那馬老板這一年都在籌備什么呢?

  除了域名,更多的,是發展方向與團隊。

  馬老板在1999年的2月,就已經集結到了阿里的核心團隊。

  那個時候,馬老板每天在給自己的團隊講述互聯網、講述硅谷、講述電子商務。

  同時,馬老板也已經開始啟動了自己的網站,但依舊沒有注冊公司,只是剛剛開始小試牛刀。

  1999年5月,他認識了華爾街的高端人才蔡崇新。

  蔡崇新何許人也?

  臺灣省出生、美國長大、在美國讀高中、讀大學、然后在華爾街工作,當時年薪已經數十萬美元。

  隨后,馬老板用他八列火車都拉不動的口才,把蔡崇新挖到麾下。

  蔡崇新最擅長的就是華爾街的資本路線,所以他加盟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冊了一個離岸公司,給阿里規劃好了一條美元融資路線。

  國內互聯網企業,融資一直有兩種貨幣單位。

  有的企業宣布融資,融資披露里,金額用的是人民幣,但有的企業用的是美元。

  融人民幣的企業,就像許逸陽現在投資藤訊,藤訊注冊在深市、沒注冊離岸公司、標準國內民營企業,自己過去直接用人民幣投資它即可。

  具體操作方式很簡單,自己打款給藤訊,藤訊變更股份給自己。

  但是,融美元資本的企業,是另外一種操作模式。

  他們首先會在開曼群島等離岸法區成立一家離岸公司,然后在國內注冊分公司,再用離岸公司的主體,去跨國資本手里融美元資本。

  融來的美元放在離岸公司主體內,不受國內外匯政策管控。

  比如,一共融了一千萬美元,國內如果分公司的發展需要一百萬美元,就把一百萬美元結匯進來換成人民幣,剩下九百萬還放在離岸公司,哪里需要去哪里。

  將來做大之后,離岸公司的資本家溝,也能很大程度上避稅。

  而且,這樣的架構還有一個好處:更方便拓展海外市場。

  如果是人民幣架構的企業,出海發展的第一個困難是美元不足,畢竟外匯管制的政策是寬進嚴出。

  而且,人民幣架構的企業,將來去海外上市也很困難。

  所以就算一家企業,初創的時候是人民幣架構,但后期做大、為了走海外路線,也會在某個時期成立離岸公司、引入海外資本。

  后世的BTA以及絕大部分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都采用了這樣的路線。

  蔡崇新一上來就注冊離岸公司,也證明從最開始,阿里就準備走美元資本路線、拿海外資本的投資。

  而蔡崇新也不負眾望,阿里九月份正式成立之后,他就幫助阿里搞定了高盛的500萬美元融資。

  至于蔡崇新為什么能搞定高盛的投資,這件事許逸陽也有所耳聞。

  蔡崇新1999年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時候,一次在臺北到紐約的飛機上,偶然認識了高盛資本的華裔高管林夏茹,建立了朋友關系。

  正因為有這么一層關系,蔡崇新在阿里創業之初,就找到林夏茹運作投資的事情。

  1999年9月,林夏茹在蔡崇新的牽線搭橋下,去杭城見了馬老板。

  隨后,她決定投資阿里五百萬美元。

  而作為回報,她要了阿里50萬股,也就是50的股份。

  也就是說,阿里此時的估值,是一千萬美元。

  天使輪給出50的股份,聽起來很夸張、會讓很多人聽到就大叫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但遺憾的是,這都是真的,這就是馬老  板的真實操作。

  所以相比藤訊天使輪出讓了40,馬老板還要更勝一籌。

  事情發展到后來,是林夏茹的公司為了更好的操作,主動把股份降低到了33,剩下的17則由另外幾家公司共同承擔投資,但估值還是一千萬美元。

  最終,在1999年秋天,高盛林夏茹牽頭幾家投資機構,一齊用五百萬美元,瓜分走了阿里50的股份。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逸陽才斷定,就算自己捧著等值的人民幣找到馬老板,求著要投資他,馬老板都不可能要。

  因為人民幣資本已經和他的公司架構、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完全不在一條路上了。

  這五百萬美元到了之后,緊接著,明年第一季度,阿里就又融了孫政義給的2000萬美元。

  而且,阿里不是馬老板的第一個創業項目。

  他在這之前已經運作了兩個項目,其中就有一個黃頁,可以說是華夏互聯網行業的老炮了。

  所以,馬老板的各方面起點都很高。

  許逸陽就算已經有四千多萬身家、就算比他有錢,依舊很難摸得到。

  摸都摸不到,也就更不用說投資他了。

  分析了這么多,許逸陽心里想過干脆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藤訊這40就夠自己在十幾年后躺贏了。

  不過,他換了一個思維模式來考慮這個問題之后,忽然有了一種不太一樣的啟發。

  馬老板的起點確實很高,自己也確實追不上。

  但是,如果自己追不上,那能不能把他的起點拉低一點呢?

  常理來說,你要買一匹千里馬,你沒這么多錢就買不起,只能回家攢錢,或者退而求其次,買一匹普通的馬,甚至買一頭驢。

  可是,換個思路來看,自己還可以想辦法,讓這批千里馬變得不值錢!

  買不起千里馬,還可以想辦法把千里馬的腿打折。

  千里馬的腿要是折了,未必會比一頭健康的騾子貴。

  如果能用騾子的價格,買一匹折了腿的千里馬,然后再把它的腿治好,它不還是千里馬嗎?

  當然,打折的力度一定要掌握好。

  打輕了,它爬起來顛兩下又跑了;

  打重了,它可能這輩子也爬不起來。

  所以,要剛剛好打的別人對它喪失信心,而它本身又不至于再也起不來的程度,才能讓自己趁虛而入。

  擊打工具、擊打手法、擊打力度,都很重要,需要拿捏仔細。

  于是,一個蹲馬老板一波的戰略規劃,在許逸陽腦中成型。

  規劃的第一步,是得先把alibaba的域名買下來。

  不過,他買這個域名不是為了賣給馬老板,而是為了將來好好讓他難受一波。

  alibaba的域名一直在一個加拿大人手里,馬老板一直沒舍得下手。

  許逸陽找到對方留下的聯系方式,給對方發了一封郵件,表示自己有興趣購買alibaba這個域名。

  由于時差的緣故,對方剛好在白天,所以很快就給他回了信息,告訴他這個域名售價6000美元,不還價。

  再過兩三個月,馬老板也會一咬牙、一跺腳的來買這個域名。

  于是許逸陽想也沒想,直接問對方沒有美元的話,如何用人民幣交易。

  對方給了他一個中介的聯系方式,這個中介可以接受華夏大陸的人民幣賬號匯款,再以美元結算給賣家,不過中介的要求是必須加收20的服務費。

  一萬美元,大概是82800元人民幣,再加20服務費,要奔著十萬去了。

  不過許逸陽連考慮都沒考慮,直接通過郵件,跟中介溝通了一下,確定交易細節之后,打算第二天就直接去銀行匯款,先把alibaba這個域名拿下來。

  域名拿下,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怎么把千里馬的馬腿打折,還得費不少的功夫!

  其實真正的突破點,不是域名,而是一個關鍵人,林夏茹。

夢想島中文    重生創業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