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七章 趙天明的新動力

  “公私自然要分明,趙爺爺,咱們國家的文化是人情文化,你幫我我幫你,這非常具有人情味,但在市場經濟下人情就行不通了,因為市場代表著利益,在利益面前,人情絕對是很脆弱的,你跟別人談人情,別人未必跟你講人情;國人自己講人情,外國人不會跟你講人情;你跟政府談人情,這里面就很可能存在貪腐行為;政府跟個人談情人,最后吃虧的只能是個人,所以在市場經濟下,這人情不是好習慣,很多反而會讓人乃至政府都吃虧上當。

  所以一切都要講規矩,只有制定出一套公平的規則,每個人都按章辦事,那才會杜絕種種問題,才會讓社會正常的發展,我招聘員工,不管我們之間個人關系多好,但必須簽訂合同,雙方同意后正式簽字,這就杜絕了很多隱患,要不然等我的企業做大了,對方獅子大開口我就吃虧了,又或者公司最后陷入困境,我沒錢支付對方的報酬,這對方就吃虧了,一紙合同就把這些隱患完全杜絕,這才是雙方想要的東西。”

  趙天明是位歷史學家,對于中國的歷史了如指掌,劉瑯他說得沒錯,中國古代就是一個人情社會,你幫我我幫你,一個人出了名整個家族都會跟著他沾光,另外還有古人最喜歡“拉幫結派”這就是所謂的朋黨,靠的也是人與之之間的人情,而明朝滅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朋黨相互爭斗。

  可以說劉瑯這套人情理論說到了點子上,趙天明也不得不承認。

  “唉,看來我真是老了,社會在進步,現在我已經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了,市場經濟呀!什么是市場經濟我都不懂,老了,今年我就要退休了,把位置騰出來讓年輕人來干吧!”

  趙天明嘆了口氣道,言語間則是無盡的落寞。

  “趙爺爺,其實人情并不是不好,而傳統的人情已經不適合咱們現在的社會了,在我看來,真正的人情是一種誠信、互助、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才是新時代的人情觀,而不再是以前那樣的為了人情寧愿犧牲自己甚至是別人的利益,這不是人情,而是扭曲的觀念,咱們國家正在高速的發展,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咱們文化工作者應該提出這個問題,重新定義我們的古老傳統,讓這些傳統更好的為社會服務,而不是拖社會發展的后腿,這就叫做與時俱進!”

  “好,劉瑯,你這個與時俱進說得太好了,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流傳至今基本上沒有多少變化,民國時期就有人提出傳統文化不好的觀點,甚至有的人想要徹底摒棄傳統文化,后來新中國建立,傳統文化也被當成了落后的象征不斷被打壓,,鄧公上臺后撥亂反正才,我們這幫人才算是重獲新生,但是這幾年我們也感覺到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現在你的這個與時俱進的提法正適合我們這幫文化工作者,絕對可以當成一個重要的課題來進行研究!”

  劉瑯的話讓趙天明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劉瑯在他的“國家未來五年問題”之中重點提到了要創建新的文化體系,核心是法制建設,但這種法制并非西方社會的那種法制,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型法制社會,如果用一個名詞來形容,那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制社會,當然,“中國特色”的詞匯還要等十年才會出現。

  既然是“中國特色”,那就必須要有中國自己的東西在里面,傳統文化就是其核心內容,讓那些官員搞這些自然不成,必須要有一幫知識分子先在理論上進行研究,然后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文化發展方案,然后在由政府負責執行,這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光靠政府自己弄,那就是屬于外行管內行,越管越亂,國家這么多年來,這樣的事情沒少干,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經過劉瑯這么一提醒,趙天明也有了新的希望,自己精通傳統文化,在新的形勢下他覺得傳統文化已經有些落寞了,但他卻忘了易經上的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世間萬物都在變化,沒有任何一項事物會永恒不變的,文化也是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發生變化,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傳統文化就要適應農業社會的形勢,現在國家已經進入到了工業社會,進入到了市場經濟模式下,傳統文化也必須要適應市場經濟了。

  “劉瑯,你的這個提議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思路,我覺得傳統文化應該和吳荷教授的經濟相結合一下,形成一個新的文化體系!”

  “嗯,趙爺爺您的這個提法非常新穎,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契約精神,圍繞這個契約精神構建一個新的文化體系絕對是一項創舉。”

  “呵呵,契約精神,其實國家的傳統文化中也有言必信,行必果的準則,只是時代變遷,這樣的準則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趙天明感嘆道。

  “咱們國家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包羅萬象,不是他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而是沒有人去深入的挖掘而已。”

  劉瑯點頭道。

  “好,那我就趁著還沒退休再做一件事情,成立一個文化課題小組,專門來研究市場經濟下的傳統文化構建,或許我這個老家伙不能完成這項任務,但我相信,你們這些年輕人會最終實現的,因為這才是咱們華夏民族的根基,是永遠不能被拋棄的。”

  趙天明牽頭組建一個傳統文化課題研究小組,這件事情劉瑯都沒有想過,在他的前世似乎也沒有聽說過,但在三十年后,國家提出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一套自信理論,為的就是要構建出一套屬于自身特點的體系,其中的文化自信就是指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

  現在,這文化自信的構建提前二十多年就出現了,如趙天明這樣的大家本身就具備重新構建新的傳統文化體系的能力,只是他們對市場經濟完全不懂,不知道其真正的內核是什么,很多時候總以為市場經濟只是金錢為上,這與傳統文化簡直是背道而馳,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

  市場經濟的內核就是契約精神,不管是買還是賣,都要有契約精神,一旦白紙黑字寫在那里,就要按照契約辦事,只有這樣的市場經濟才會正常發展,反觀在國家在開放最初的十幾年里,市場經濟幾乎是在一種欺騙的狀態下進行的,人們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錢,坑繃拐騙欺行霸市這都是小兒科,還有那些貪贓枉法的事情也層出不窮,其中原因就是國家忽視了對于人們在精神上的變化,沒有及時的做出改變。

  精神文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這從島國發展的過程就能看得出來,他們的發展就是建立在中國儒教文化的基礎上,誠信、守紀、尊重那些有知識的人,這些文化在工業發展中就形成了匠人精神,也正是靠著匠人精神,他們的工業發展才會如此的迅猛,而中國的工業就缺乏這種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核心其實中國傳統文化。

  趙天明這樣的老一輩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了解之深不是那些島國所能相比的,如果他們“出手”,絕對會構建一個不亞于島國的文化體系,只是趙天明這幫老知識分子根本不懂市場經濟的真正內涵,甚至有些誤解了市場經濟的本質,他們還以為市場經濟就是以錢為中心。

  劉瑯對于中國文化傳統的了解當然比不了趙天明這些人,但他了解市場經濟呀!現在他把市場經濟的本質告訴了對方,趙天明立刻就明白了,原來市場經濟并非是自己所想的那樣呀!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多少區別,如果經過不斷的研究,他相信會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的傳統文化體系。

  劉瑯算是解決了趙天明的一塊心病,看來自己這樣的老家伙還有用處呀!

夢想島中文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