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對錢不感興趣,又不能真不對錢不感興趣?
這是一個稍稍帶點哲理的問題,因此,不僅張教主被這個問題給吸引住了,連后座的貝佐斯,也忍不住用英文向余文鋼詢問了起來。
“一會到了酒店再跟你們細談吧。”
余文鋼干脆用英文回道。
這是準備布道的節奏,他不僅準備給張教主傳授一點應對互聯網泡沫危機的辦法,也準備順帶幫貝佐斯一把。
要知道,雙方一旦達成合作,亞馬遜就不再只是貝佐斯的亞馬遜了,還是他余老板的亞馬遜,對于新收的干兒子,他沒道理不幫。
別以為已經陷入困局的只有搜狐等互聯網企業,股價逆市上揚的亞馬遜就已經逃離上岸保平安了,沒那么簡單。
之所以這么說,還得從互聯網泡沫的源頭說起。
在互聯網誕生之前,投行一般用三種模型來給一家公司估價,分別是貼現現金流、相對估價、期權股價,以來確定一家上市公司的價值。
可互聯網公司的誕生,卻對這種傳統的估價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因為一開始就對用戶的互聯網公司既沒有正現金流,也不具備期權特征,因此只能選擇相對估價。
可相對估價的話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來定一個相對有說服力,而且數額很高的估值標準?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對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一起步的盈利希望都非常渺茫,但公司的快速擴張又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投行也想通過互聯網企業的上市來獲得新的財富機會。
于是兩個新的估值標準被包裝了出來,一是燒錢換增長,二是眼球經濟。
在這兩個新估值標準的衡量下,一家互聯網企業是否值得投資,其暫時是否盈利并不重要,二是看花了多少錢,換來了多少注冊用戶數,博得了全世界多大的關注。
也就在這種模式下,很多互聯網公司一上市就上了天,包括雅虎,也包括亞馬遜…
無數的財富神話在短短的數年之內被創造。
對于這一現象,有權威雜志曾經用一句調侃話來形容:“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你將成為百萬富翁;壞消息是,人人都會成為百萬富翁。”
也就是說,在2000前,沒有投資者會以利潤來衡量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價值。
這就是所謂的互聯網泡沫。
泡沫總是會有破滅的一天的。
泡沫的破滅源于三件關鍵的事件。
一是微軟被判壟斷事件。
互聯網出現之后,曾有過一場瀏覽器大戰,分別是微軟的瀏覽器和網景公司的瀏覽器,很自然地,網景瀏覽器自然打不過微軟跟操作系統捆綁按照的瀏覽器,于是網景公司在黯然退場之前,一紙訴狀把微軟給告了,告它壟斷。
2000年4月,判決下來了,微軟壟斷罪名成立,微軟必須拆分。
這一判決,立即就引起了投資者們的恐慌,他們發現,包括互聯網公司在內的科技公司似乎并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么牢靠,于是開始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導致當日納斯達克的指數暴跌。
二是跟一篇報道有關。
2000年3月,當股市正在最高點時,《巴倫周刊》刊出了一篇報道,這篇報道通過對207家互聯網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將會有51家網絡公司,現金流面臨枯竭,所有的公司都撐不過12個月,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亞馬遜。
毫無疑問,這篇報道是對“燒錢換增長”模式的挑戰。
報道中還指出,這些現金流面臨枯竭的互聯網公司,一旦陷入“股價下行+高管套現+投資風險厭惡上升+市場資金縮減+再融資市場的冷卻”這一多重效應疊加下,這些公司將不可能再次融資,最終將會面臨破產加重組的命運。
這一報道當時還沒引起太多人的重視,可是等微軟壟斷案落錘后,這一報道又被引了出來,徹底摧垮了投資者們的信心,在恐慌情緒之下,開始大量拋棄科技公司的股票,徹底動搖了納斯達克指數。
三是另一件暫時還沒發生的事,那就是安然丑聞。
2001年,一家聲譽良好的投資機構,突然質疑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安然公司,指出它財務造假。
這一質疑經調查后,被確認是真的,然后最終導致了安然公司在2001年11月宣布破產清算。
安然的死原本是跟互聯網公司沒關系的,但它財務造假的做法卻引起了投資者們的警惕,他們開始懷疑互聯網公司也存在著這一問題,于是也開始用調查安然的方式去審視互聯網公司。
結果證明,財務造假的現象在互聯網公司中簡直就是常態。
這三件事,最終導致了互聯網泡沫破滅潮,并且一延續就是多年,一直到2007年蘋果手機出現,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后,才慢慢恢復元氣。
還有足足七年的時間要熬啊!
不管是搜狐還是亞馬遜,在這七年之內,只要稍有不慎決策失誤,就將陷入無法融資現金流斷裂的困境,最終導致破產。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
要知道,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曾有無數新貴公司,可是到了2007年之后,這些公司就十不存一,消失于大眾視野中。
其中就包括國內的先行者中華網。
在前世,搜狐和亞馬遜都算是挺過來了,可這一世,在有了他這只蝴蝶的扇動之下,敢保證原有的軌跡不會發生變化嗎?
就好比說原本就被《巴倫周刊》報道,現金流將支撐不了的亞馬遜,在付給理想五億美金之后,會不會更早陷入現金流短缺的困境?
余文鋼不得不防。
于是乎,他暫時擱置了原本應該開始的商業談判,而是把貝佐斯的同行甩到了一邊,帶著貝佐斯和張教主進了入住酒店的一個商務套間,準備來給他們打預防針。
“來來來,我來給你們好好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