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一章 搶先

  有意思的是,就在服務公司商店逐漸準備就緒,馬上就要開業的前夕。

  “北極熊”的兄弟單位,當然也是隱隱的競爭對手“義利食品廠”。

  竟然在多種經營的業務上,搶先發了一槍。

  4月20日,共和國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義利快餐廳”,在京城西單南口的西絨線胡同正式掛牌開張。

  應該說,開業典禮折騰出的動靜實在不小。

  敲鑼打鼓,鞭炮聲聲中,“義利”請來了市長親來剪彩,陪同的羅陽也跟著市長上了新聞照片。

  西方國家駐京記者是聞訊而至,美聯社發表的電訊稿,將其比喻為“共和國改革開放的又一次進行”。

  這樣一來,京城百姓看過報道后,也都蜂擁而至,爭先恐后,從京城的四面八方趕來。

  為的是品嘗漢堡包、火腿三明治,體驗一種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還真別說,當人們走進餐廳,還真沒失望。

  輕音樂撲面而來,空調機送來清新怡人的空氣。

  一百五十平米的餐廳店堂步布置得典雅豪華。

  右側是一排明亮的大鏡子,使得有限的空間變開闊了。

  奶油色帶花紋的高級裝飾板鑲嵌在四壁和天花板上,整潔的方桌和考究的座椅井井排列。

  可調節的燈光,輕曼地灑在明凈的水磨地板上,給餐廳披上了一層溫馨的色彩。

  特別是這里還多了許多人們未曾見過的新鮮玩意。

  顧客們洗完手,水池上就是一個小小的熱風機,不到一分鐘就能把手烘干。

  開票的服務員使用的是電子計算機,又快又準。

  取貨處,顧客所要的食品都放在一個塑料托盤里,端起來很方便。

  而冷飲的杯子、小勺、吸管無不是一次性的…

  總之,這一切在當時最為時尚的東西,讓京城的百姓開了眼。

  也讓他們為能親身體會到西方現代生活方式,感到歡欣雀躍。

  于是開業沒多久,“義利快餐廳”的日銷售額輕而易舉就達到了六七千元。

  這以當時社會的消費水平來看,無疑是一個銷售奇跡。

  不過就在新聞媒體不遺余力的報道宣傳,社會上由此引發“西餐是否符合國人口味”,“二十元平均價位是否太過昂貴”的相關辯論的時候。

  洪衍武卻對“義利快餐廳”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營業狀況,很不以為然。

  必須說清楚了,他可不是犯酸,而是看得明白。

  因為盡管搶跑了好幾年,但這次“義利”在快餐領域首開先河的嘗試實在是不怎么成功。

  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義利”的“洋快餐”,本質上就是假的。

  在考察過諸多國家之后,“義利”廠方最終選擇了和一個親近大陸的港商合作。

  可這個港商的飲食公司實力并不怎么樣,僅僅屬于小型公司。

  自然了,所帶來的洋口味既不正宗,也沒有推陳出新的能力。

  其次,是當時餐廳的裝修、燈具,以及消耗性的用品、餐具,本土企業還生產不出來。

  大部分都需要進口,這就成了一個很大的資金消耗缺口。

  再加上這個餐廳的合作本身又摻雜了一些政治合作氛圍,經營管理完全跟不上勁。

  國內體制的弊病依然故我,這就導致員工內部浪費很嚴重,進一步拉低了利潤。

  這么一來,這家快餐廳的銷售價格既無優勢,利潤率也不高。

  如果從體驗上講,這里跟“馬克西姆”和“莫斯科餐廳”完全沒法比。

  于是乎,像文藝界、體育局、新聞界,這些主要光顧這里的人,惠顧一次兩次,就不會再來了。

  他們也只是嘗嘗新鮮,誰也不傻,暈了頭的才會再當回頭客。

  那么綜合而言,敗因其實打一開始就埋下了,這買賣要不黃才沒道理呢。

  這也是為什么原有歷史里,“義利快餐”終究沒有發展起來,半死不活的吊命到了2002年。

  然后就隨著拆遷改造,不聲不響的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所以說,洪衍武對“義利”只有同情,毫無羨慕,更談不上壓力。

  相反的,他倒是對楊廠長覺得“服務公司邁步有點太小了”的想法很不屑,很不滿。

  更對其要把服務公司未開張的餐廳改為“西式快餐”的荒唐想法,進行了堅決的駁斥。

  “大廠長啊,不是我說您,您這可不對啊!光看著別人家孩子好啊?您就不怕傷自己親骨肉的心嗎?”

  “我跟您說,他們這么熱鬧那是表面,咱得算算性價比啊。辦這么個的餐廳的錢,頂得上弄條方便面的生產線了吧?而且之后還得持續投入外匯資源。”

  “反過來咱們的零售點兒,每月多多少少還能給弄點外匯回來。這里外里那個劃算?”

  “更何況他們用了多少人,咱們又用了多少人?真要平均算每個人創造的利潤,咱們也不比他們差。

  “還有,人家‘義利’弄西式快餐,是因為人家有獨特優勢啊。名氣和產品結構上,都占著便宜呢。人家是英國人創辦,滬海進京的老牌子。這么多年了,一說面包和巧克力,京城人就認他們家,覺得正宗。他們用自家的產品,也能降低不少成本。”

  “而咱‘北極熊’是冷飲領域翹楚,搞這個不是說一點不沾邊。可您要想跟人家比就有劣勢了。再說了,您現在要學人家,那叫東施效顰,做敗了圖遭恥笑不說,做成了也落個拾人牙慧的名聲。這功勞怎么算呢?”

  “最關鍵的是,‘義利’投入太大了,這是孤注一擲,在一條路上要走到黑的做法。一招不慎,就難翻身了。而咱們是屬于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最慎重不過的做法。”

  “說白了,靠零售的利潤去辦商店,辦餐廳。有零售的利潤頂著,先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哪怕后面發現不對了,也好調頭。真要辦好了,再以新的利潤點為支點,繼續邁進。”

  “要我說,先胖不叫牌,后胖呀他康。何苦非要爭一朝一夕,一口就得吃個胖子?您呀,還是好好盯著您那方便面的大事兒吧,服務公司這小買賣,就不用您操心了啊?”

  這么一來,就又讓楊廠長打消了不切實際的空想。

  不過私下里,洪衍武倒是對水清想去“義利快餐廳”看看,效仿學習人家優點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確實,至少人家硬件上的細節,可比大多數的國營店考慮的周到多了,算是這個年代畢竟先進的。

  服務態度也有一定的改進。

  于是他就建議,干脆由公司掏錢,選一天,服務公司集體去“義利快餐廳”吃飯。

  這就叫“觀摩學習”。

  對此,水清當然有顧慮了,她怕被別人說閑話,說他們公款吃喝。

  可洪衍武卻滿不在乎。

  “你甭畏首畏尾的,咱們既然決定干餐飲,那就得鉆這一行。你說一個廚師,要連好館子都沒去過,海參鮑魚都沒吃過,那水平能出類拔萃嗎?這算什么呀,真要是把餐廳、商店辦好了,我還得帶他們去建國飯店,去京城飯店,去萃華樓看看、學學呢。”

  “更何況聽蛄叫喚,還不種莊稼啦?別忘了不遭人妒是庸才。你只要想干事,以后的輿論壓力注定就會很大。你不可能讓人人都滿意,挑毛病多好挑啊?總有一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對你眼紅、嫉妒,造謠生事的。何苦操這個心。”

  “關鍵咱們自己也問心無愧啊,大伙兒一塊掙得錢,大伙兒一塊吃喝,正大光明,誰也沒拉下。不像有些人,背地里自己大吃大喝,又要又拿的,當面凈跟職工裝孫子。讓你選,咱們是顧上頭還是顧下頭?”

  “要我說,嚴格按財務制度執行就得了。吃也不是白吃的,去之前先開會把觀摩目標和要點訂好,回來之后大家發言,做會議總結。最后留個文字記錄,也就不怕非議了。”

  “說到底,最終還是得拿成績單說話。只要咱們商店和餐廳再火了,要成績有成績,要好處有好處,那就能把大部分的嘴堵上。”

夢想島中文    重返1977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