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四十章磁場反重力技術的原理

  修改一個星球的引力這種事情,要么科技手段極高,能直接對引力這種微觀層面的東西動手,要么就只能依靠各種大工程來進行。

  比如壓縮這顆星球的體積,又或者大量增加它的重量。

  就像火星,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左右,體積只有地球的百分之十五。

  準確的來說,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9.82

  m/s2,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3.73

  如果要將其引力增加到接近地球或者說不會對人類造成太大生活影響的地步,按照計算,其質量至少需要增加0.731011立方,差不多接近半個火星的質量。

  毫無疑問,這是個華國無法完成的工程。

  韓元想改造火星,目的也就是純粹的給自己的祖國多一塊領土而已。

  他一個人在模擬空間內,并不需要去改造火星,火星是什么樣子對他來說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哪怕是需要科研什么的,在火星上建一個基地也就足夠了。

  但對于華國來說,多一個火星的領土,或者多半個,可以說都是值得舉國之力去做的。

  根據目前的星際法,月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但火星不是。

  也就是誰能先上去,并且在上面圈地自封,拿塊地就是他的。

  如果這個人能夠將火星完整的改造一遍,那么整個火星就都是他的。

  當然,前提是你能守得住。

  這也是韓元想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改造火星的原因。

  引力方面,如果要單純的改造火星來提升韓元暫時是沒有辦法的。

  不過好在這方面東西他早就放棄了并且想好了對應的解決方法。

  現在的主要集中點,是如何重啟火星的內核,讓其動起來,從而帶給火星磁場和大氣。

  這兩方面是改造火星的關鍵。

  至于如何實現這個,目前來說,韓元思考過的可行的辦法有三到四個。

  觀眾口中的那種送一枚大質量的氫彈近地核并不在這三四個辦法中。

  至于他想出來的辦法,第一個是通過隕石來重啟火星的內核。

  這并不是什么無稽之談,理論上來說,這是可以做到的。

  火星的體積比地球小,直徑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

  理論上來說,如果一顆隕石能在火星表面制造出地球上的九級地震的強度,那么它產生的震蕩波就能通過地殼傳遞到火星的內核。

  要在隕石撞擊中制造出九級地震,這對于隕石撞擊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

  甚至都不需要這顆隕石有多大。

  假設一顆隕石的直徑在一公里,其速度為十公里公里每秒,平均密度按八克每立方米來。

  按照數據計算,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瞬間所釋放的威力,可與同時往地球投入350萬顆小男孩原子彈所產生的威力媲美。

  如此巨大的威力,按照對地殼的牽引力,最低都能引起一百次以上的9級地震。

  只需要計算好隕石的體積、重量、角度、速度以及對火星的地殼影響等因素,用隕石撞擊來重啟火星內核是完全可以的。

  第二種重新激活火星內核的方法則是給火星添加一顆衛星。

  正如地球擁有月球這顆衛星一樣,如果給火星添加一顆衛星,也能達到重啟火星內核的辦法。

  其衛星的體積,韓元計算了一下,質量同樣并不需要太大,其質量達到八十到九十萬億噸左右就夠了。

  別看九十萬億噸這個數字很大,但實際上對于一顆星球來說,這個質量其實很小。

  比如地球的衛星,月球,重量差不多在7350億億噸左右,九十萬億噸,只有月球的八百分之一。

  畢竟火星本身的質量也不大,太大的衛星它根本就束縛不住。

  像地球這種,衛星質量能達到本體星球八十分之一的,在整個宇宙中都罕見。

  而八十到九十萬億噸的衛星,在太陽系內有不少,韓元翻閱了一下腦海中的知識信息,找到了一顆相當合適。

  那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隕石帶中的最大的小行星。

  谷神星。

  谷神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間小行星帶中的矮行星。

  其質量是9.45×1020千克,也就是94.5萬億噸。

  這個重量的谷神星如果成為火星的衛星的話,其引力可以當成一個混合器作用于火星的核心,這樣可以再次融化并啟動火星的休眠核心,從而啟動火星磁場。

  最關鍵的是,谷神星距離火星并不是很遠。

  當然,如何將谷神星運送到火星周邊讓其成為火星的衛星是一個相當難的事情。

  所以韓元將這個計劃排到了第二位。

  理論上來說,它也可行,但難題在于推動谷神星。

  相比較之下,推動直徑一公里的隕石可容易多了不是嗎?

  第三個其實和徹底改造火星沒太大的關系。

  方法是在太陽與火星之間的拉格朗日點上部署一個“磁極衛星”。

  這是一個大功率的磁場發生器,能起到偏轉太陽的高能粒子對火星大氣的沖擊,進而起到保護火星大氣的作用。

  這個方法理論上同樣可行,但是這顆磁星究竟要多大功率才能達到偏轉太陽風的地步,韓元還沒算過。

  因為需要的資料太多了。

  至于第四個,就和改造火星沒關系了。

  方式是在居住區域創建一個人工磁場,通過科技手段,在可居住區域放置一個強大的電磁鐵,進而產生磁場來保護殖民者免受太陽輻射的有害影響。

  這個方法的可行性很高,即便是沒有他的技術支持,以各國目前現有的技術手段都可以實現。

  但這種方法能改造的區域相當小。

  所以目前看來,最合適的方法其實還是第一種,通過隕石撞擊來激活火星的內核。

  不過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仔細研究。

  不過好在因為外太空探索任務支鏈任務三‘星系資料收集’任務的關系,太陽系內的各大星球資料,凡是能排的上號的,基本上都收集的差不多了。

  去年和今年往天上一打一打的砸的多功能探測衛星可不是吃白飯的。

  特別是火星這種距離地球比較近的,那些探測衛星都圍繞著它們轉了一年多了。

  收集到的各種資料相當齊全,依據這些資料信息和后面發射上去的那些探測器探測到的數據,他可以給火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數據模型。

  通過這個數據模型,可以對火星進行隕石撞擊的模擬操作,這樣可以相對精準的撞擊數據。

  而在完成這些模擬撞擊后,韓元會想辦法來一次實戰,想辦法捕獲一顆隕石,完成對火星的實際撞擊,進而確認真實情況,確認隕石撞擊是否能牽引內核,查看火星地殼的組織結構損傷等。

  畢竟隕石撞擊能牽引動火星的內核只是理論上可行的一種辦法。

  至于實際情況具體怎么樣,沒有展開具體的測試前,誰也不知道。

  實際測試完成后,之前的撞擊計劃也都會根據收集的撞擊數據進行調整。

  如果可行的話,后續韓元會將火星改造計劃完整的編寫出來。

  改造后的火星,將是華國從陸地文明走向太空文明的第一個橋頭堡。

  不過不管怎么樣,對火星的改造,都將是一個巨大且漫長的工程。

  從改造計劃開始,到計算數據,再到俘虜和運送隕石進行撞擊激活內核和釋放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等等,這僅僅是第一步。

  第一步需要的時間,既然是他在模擬空間內親自動手,需要的時間恐怕也在十年以上。

而第一步完成后,后續的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重新排放,大氣層厚度增加,臭氧層形成  光是對大氣的改造,需要的時間韓元無法計算。

  如果按照自然進化來看,地球花了三千萬年。

  就算火星比地球小,但這個年份也不會減少多少。

  盡管人工干預可以大大的加快這一進程,可需要的年份依舊不會少到哪里去。

  大氣的改造是最難的一步。

  已經適應了地球環境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對于環境的要求是相當高的。

  不管是人也好,還是動物也好,生活的生態圈都要維持在一個相對安穩的區域。

  瀏覽了一下探測設備傳遞回來的火星數據后,韓元暫時放下了對火星改造的思考。

  這不僅是一項耗時漫長的工程,前期的數據計算也需要大量的時間,現在還是先完成宇宙飛船的驗收比較好。

  從駕駛層出發,韓元一路向上,將六個子艙全都瀏覽了一遍,雖然子艙的面積只有核心艙的二分之一大小,但實際上,每個子艙的直徑都達到了一百二十米,其體積比航天飛機要更大。

  如果將子艙單獨拆下來,它的形狀和電視電影網絡報道中的那些圓形UFO其實挺像的。

  而在核心艙的底層,直播間里面的觀眾看到了他們心心念念的磁場反重力引擎。

  當然,因為引擎的體積很大,拍攝裝備能拍攝到的緊緊是一部分U型。

  實際上,磁場反重力引擎的整體結構和大型強粒子對撞機有些像,兩者都是圓形結構的。

  和我猜的一樣,這反重力引擎是圓形的。

  從外觀看,和主播之前修的那個粒子對撞機有點像的感覺。

  我更好奇這東西的運行機制。

  講實話,如果是在幾年前,有人跟我說他研究出了反重力引擎,我一定會耍他一巴掌讓他滾回去重新學習高中物理,但現在,我只想說,除了反重力,還有什么都放出來吧!我扛得住!

  不是反重力,是磁場反重力,這和反重力是兩個概念,反重力那是反引力,反引力需要反物質才能實現,這個是利用磁場來對抗重力的。

  樓上的你又懂了。

  其實磁場反重力在我們這邊也有的研究的,我記得米國佬之前弄出來的那個什么飛行器就是用的一種離子反重力推動器。

  那個早就被證實是謠言了。

  主播能講一下這引擎的機制不,我挺好奇的。

  同好奇1

  移動:電信給了你多少好處費?為什么不是10086?

  直播間內,好奇這種磁場反重力引擎機制的人很多,不僅僅是各國的專家,大部分的普通人同樣好奇。

  畢竟反重力這個詞實在太出名了。

  看著這些彈幕,韓元笑了笑,道:“那我大致的聊一下。”

  “磁場反重力和傳統意義上的反重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統的反重力引擎是以負質量的設想為基礎建立的。”

  “而磁場反重力,則是利用一種特殊的磁場來對抗重力,并為飛行器提供升力和動力。它建立的基礎在‘磁力泵理論’和‘引力的動態理論’這兩種理論基礎上。”

  頓了頓,韓元接著道:“先說說磁力泵理論。”

  “磁力泵叫做磁力驅動泵,是早期水泵領域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將永磁聯軸的工作原理應用于離心泵的設備。”

  “至于理論,這個高中物理上就有,感興趣的大家自己去看。”

  “我要說的是,根據磁力泵原理研發出的電磁感應反重力效應。”

  “這是一種相對前沿的科技,在特定磁場中,通電的特定材料,比如水銀,可以在安培力作用下作圓周運動。”

  “而做圓周運動的水銀,在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水銀原子核會產生一定的反慣性質量,速度越快,這種反慣性質量就越高。”

  “比如當一個水銀原子在直徑為五米的圓環形容器中每分鐘旋轉4800轉的時候,它會產生9.729×10kg的反慣性質量,是當前水銀本體質量5.815×10倍。”

  “但反慣性質量高于自身的本體質量時,它能對抗慣性量和重力,從而懸浮起來。”

  “當然,這種懸浮會在它失去動能后迅速衰減,能持續的時間甚至不到0.1秒。”

  “但這種理論給磁場反重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在此基礎上,再配合‘引力的動態理論’,是可以做到讓飛行器對抗重力飛起來的。”

  “至于‘引力的動態理論’,它來源于二十世紀的一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1秒:m.bxwx.tv

夢想島中文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