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

  第二百三十五章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1/2頁)

  王崇古對劉三刀的這個創造和發明十分欣喜,這毛呢廠防火可是重中之重,劉三刀的這個方法,雖然不能防患于未然,但是銅鈴響起時,能夠及時控制火情,可以避免很多的損失。

  王崇古喜出望外,還專門見了一下劉三刀,詢問劉三刀是否想去格物院,劉三刀覺得自己一個木匠出身,大字不識一籮筐,去格物院不是鬧笑話?

  格物院不看出身,識字不多,只要肯學就是,劉三刀有巧思,還有一雙巧手,王崇古給劉三刀表功請陛下圣恩,讓劉三刀入格物院為宜。

  永定毛呢廠不只是一個劉三刀,而是有成千數百個劉三刀,他們都是工匠,他們要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就要集思廣益,就要改良生產工具以期許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和產品。

  尤其是產品。

  “兒啊,你這次做的很好。”王崇古帶著王謙走過了一個個的工場,點檢了即將放貨的毛料之后,對著身邊的王謙,頗為贊許的說起了朝中之事。

  孫繼皋這個人,可是攻訐王崇古的主力,復古派最討厭的就是聚斂興利的王崇古了。

  王謙的功勞廷臣們看得到、元輔看得到,最重要的是,陛下看得到。海瑞不是個貪功的人,之所以由他發動對孫繼皋總攻,完全是因為王謙現在實力仍然不夠強橫,無法面對復古派的反擊和報復。

  在官場上,實力究竟是什么?是經過一件件具體的事兒,不斷的滲透自己的影響力,獲得一批志同道合、同志、同行、同樂的之人,進而影響朝局。

  這就是實力,王謙一個初出茅廬的御史,顯然,還沒有實力面對狂風暴雨,所以托庇在了海瑞的名下。

  海瑞太正,王謙太奇。

  但這次,孫繼皋的案子,王謙辦得就很好,遠遠超過了王崇古的預料。

  “父親,可曾貪腐?”王謙摸了摸下巴,略顯疑惑的問道。

  王崇古直接暴走了,面色通紅的指著門外,怒不可遏的大聲喊道:“滾!立刻給老子滾!”

  “不要讓老子看到你,否則打斷你的腿!剛辦了點事,尾巴就翹上天了,盯上你爹了是吧?你這個監察御史的七品官,還是你爹我,賣了老臉,到全楚會館求來的!”

  “滾!!!”

  王謙這反貪反魔怔了,連他老爹都盯上了。

  “說中了心事,惱羞成怒?”王謙立刻意識到了不對,王崇古這怎么看都有點做賊心虛的嫌疑。

  這日后要是三姑六婆們告訴王謙,他還有一大堆同父異母的兄弟,那豈不是要把反貪這把利刃,真的砍到自己的老爹頭上?

  “我這是做賊心虛?我這是恨不得沒生你這個兒子!我沒做賊,心虛個屁!”王崇古氣的破口大罵。

  這也是反貪總是虎頭蛇尾的癥結所在。

  大家都在一個鍋里吃飯,執行反貪的那把劍,砸的是所有人的鍋,自己還不能吃,這不是損人不利己的行徑嗎?

  大家都是一個階級,都是陛下的臣子,都是大明的青天大老爺,你要反貪,這反著反著,就反到了自己的舊故、同門師兄弟、親朋身上,你是動手不動手?

  王崇古吐了口濁氣,告訴自己不生氣,自己的好大兒王謙,還沒打算借他人頭一用,加官進爵,王謙就是在提醒王崇古,不要學了張四維,把全家的命都搭進去。

  王崇古十分認真的說道:“自從陛下籌建了快活碑林之后,你爹我從來沒收過一厘錢!陛下給的太多了,拿著都心不安。”

  王崇古要錢的話,陛下已經給的太多了,他要權的話,陛下讓他入閣,他百般推諉,至于人脈,官場這個零和博弈的斗獸場里,人脈有時候并不可靠,反而可能是個累贅和禍根。

  所以,王崇古并不打算收錢,他是大明的明公,已經是凌駕于萬萬人之上,僅次于陛下、元輔的肉食者了。

  王謙這才笑著說道:“那就好。”

  王謙看著偌大的毛呢廠,由衷的佩服自己的老爹,他那些手段,全都是陰謀詭計,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是老爹能在狂風驟雨中屹立不倒,其根基便是這毛呢官廠和西山煤局。

  他眉頭緊皺的說道:“父親,孩兒有幾個疑問,為何父親的永定毛呢廠,就能做成,旁人的毛呢廠,無論怎么試,別說賠錢了,連織造都弄不了,也就是給官廠打下手,洗洗羊毛紡紗而已?前段時間,廷議說是因為有賤儒做不成,那現在呢?商賈們重用的掌柜也做不成,是何道理?”

  王崇古端著手,搖頭說道:“可不是我藏私,因為大明的勢要豪右、縉紳豪強們,仍然不肯承認勞動賦予了價值,而供需決定了價格,將價值和價格混為一談,進而否定勞動價值論。”

  “怎么可能做得成呢?”

  “毛呢是匠人們洗出來的、是紡工們紡出來的、是織娘們織出來的,是染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染出來的,不是從貨架上長出來,不肯承認景泰年間丘濬提出了的勞動價值論,毛呢廠砸多少錢進去,都是死胡同。”

  “更加明確的說,出了手工工場,可以無視勞動價值論,但是在這手工工場里,則必須要重視。”

  毛呢官廠織染布料中,有一種專供皇宮使用的紗,步驟極其繁瑣,將薯莨打碎放在竹籮內后用棉布包裹積壓,榨出薯莨水,而后將布料放入侵染而后曬干,再次浸薯莨水,煮沸,曬干,如此反復浸曬灑封煮,就這一道工序就需要十五天的時間。

  而后是將河塘的淤泥挖出來,加水放在竹籮上用棉布過濾掉雜質,混成泥漿,涂抹在紗上,陰干泥漿后,用水沖洗,進而得到一種深黑色,再次封莨水,最后曬干。

  這就是手工染布工場的制作流程,如此繁瑣且麻煩,如果匠人們不肯費心做事,那便做不出來布匹,就賣不出去貨,賺不到錢。

  沒有貨物、就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就不能生存。

  勢要豪右的商賈們,他們早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極盡所能對下朘剝的他們,如何能做得成毛呢廠呢?

  讓他們體恤小民,還不是母豬夢上樹靠譜。

  王謙能夠理解他老爹說的問題,只是他有些疑惑的問道:“父親,勢要豪右為何死活不肯承認勞動賦予價值,而只講供需?”

  王崇古思慮了片刻回答道:“兒呀,勞動和供需,其實討論的根本問題是:財富是什么?它的根源是什么?丘濬認為是勞動,而大明的賤儒們認定了是供需。”

  “只有認定了供需,才能維持他們現在的權勢和地位,才能心安理得的繼續對下朘剝,魚肉百姓,因為已經跟奴隸沒什么區別的失地佃戶、游墜百姓,在供需論之中,不會有任何的作用,這就是原因。”

  “一旦承認了勞動價值論,就必然要面對一個可怕的問題,勢要豪右們到底為何是勢要豪右?他們如何維持如此優渥的生活?憑什么對百姓們予取予奪?”

  “這一切的答案就是朘剝,這就是在要他們的命,挖他們的根,他們當然打心底不承認、也不能承認這個事實。”

  王謙呆愣住了,他終于理解為何勞動價值論和供需論能在各大雜報上,吵成這樣。

  這是道路的爭執。

  因為一旦承認了勞動價值論,就代表著承認了三六九等是建立在朘剝的基礎上,雖然肉食者們對此心知肚明。

  “可是,可是,勞動價值論就一定是對的嗎?”王謙呆滯的問道。

  王崇古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認定勞動價值論,所以他提調官廠生產積極性,他十分確切的說道:“我是官廠督辦,我認為勞動價值論是對的,還是回到那個問題,財富是什么?財富不是錢,財富不是債,財富也不是埋在豬圈里的白銀,錢只有在流通的時候,它才是財富,當它不能充當等價物的時候,它就什么都不是。”

  “錢在流通的時候才是財富,那么用錢交換到的是什么?是工場里源源不斷生產出的商品。”

  “商品才是財富。”

  “泰西眼下面臨著物價騰飛的噩夢,所以費利佩二世大費周章的、不遠萬里的也要把白銀運到大明來,因為泰西的白銀已經堰塞了,如果傾斜而下,恐怕費利佩二世的腦袋要被擰下來了。”

  “只有白銀、貨幣,而沒有商品的惡果,就是眼下泰西的窘境,這暴露出泰西的真正問題在于對生產商品的乏力。”

  “唯有流通起來的商品,才是財富。”

  王謙思索再三,俯首說道:“父親所言有理,孩兒謹遵父親教誨。”

  “兒呀,你說商賈逐利,那逐這個利,到底是個什么利呢?”王崇古面露思考,面色凝重的說道:“追逐的這個利,其實就是勞動創造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距,追逐的就是這個利。”

  “勞動賦予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距,就是在生產過程中的朘剝。”

  “承認勞動價值論,就要承認勞動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距,就要承認朘剝的存在,就等同于承認了自己是不道德的那一方,所以,勞動價值論,不能承認。”

  王崇古不清楚自己講的內容,王謙能不能聽懂,但是沒關系,只要暫且記下來,等到日后經歷了一些事,自然就明白了。

  “你下一個目標是誰?”王崇古略顯好奇的問道。

  王謙十分堅定的說道:“這個不能說。”

  “我是你爹!”王崇古氣急。

  “那也不能說。”王謙仍然十分堅定,腳底抹油,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了。

  俺答汗沒有請到金印,就需要繞行塞外,前往西寧,繞行塞外,俺答汗必須要防范西番戎狄們的襲擾,而且路途太過于遙遠了,所以俺答汗想派了三娘子入京朝貢,和京城的老爺們,商量一下,能不能寬容一二。

  而大明方面甚至沒放三娘子入關,這件事朝廷已經有了明旨,不得更易,真的想請番僧,就自己在老巢設壇做法,把人叫過來談。

  大明并不清楚俺答汗的想法,大明皇帝只在乎大明的利益,哪怕俺答汗去西寧,真的是為了信仰,大明也不會放行。

  大明朝廷不太清楚的是,這次朝廷不給都督金印,在北虜中造成了一種懷疑,俺答汗帳下的萬戶們,開始普遍懷疑,俺答汗是否還被大明朝廷所認可?戰火再燃,不是萬戶們想要看到的局面,而主和的三娘子,在這輪交鋒之中,獲得了一大筆的政治資本。

  這種政治資本,有朝一日,真的需要站隊的時候,三娘子就會獲得大量的認可,進而左右整個漠南的走向。

  第二百三十五章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2/2頁)

  四月四日早晨,晨光微亮,大明皇帝神色慌張的向著解刳院跑去,他的鞋子還穿錯了,兩只不是一雙鞋,如此的不莊重,不符合李太后對大明皇帝的教育。

  朱翊鈞帶著一大長串的尾巴,來到了解刳院內,喘著粗氣說道:“馮保,你去問問…大司馬的情況。”

  昨日四更天的時候,譚綸忽然痰疾發作,被緊急送往了解刳院,朱翊鈞收到消息的時候,是五更天,甚至沒顧上洗漱,就沖到了解刳院詢問情況。

  到了地方,朱翊鈞反而有些怯,讓馮保去詢問。

  譚綸波瀾壯闊的一生,是中舉后被授官南京兵部郎中,在南京備倭,倭寇到南衙時候,南衙承平日久,居然無一人敢去迎戰,譚綸自募五百壯士,將其擊退,譚綸升官,全是因為戰功,哪里有倭寇,他就前往哪里。

  在做臺州知府的時候,募死士拒敵,譚綸親率守卒千人,三戰三捷,擊退倭寇,臺州六虎因此一戰成名。

  在做浙江按察副使的時候,倭寇侵擾海門,無人有余力前往馳援,譚綸率軍晝夜馳三百里援護,破倭寇于太平,設計讓倭寇陷入了泥濘的沼澤之中,將其盡數全殲。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

  雖然現在譚綸打不動了,但是只要譚綸還是大司馬,大明就可以繼續振武。

  而現在譚綸被抬進了解刳院里,兩位大醫官陳實功和李時珍為其診治,朱翊鈞一直盯著房門,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在這個時候,朱翊鈞的腦海中閃現了很多的念頭,他甚至有一種人為的錯覺。

  殺了譚綸,京營振武就要多幾分波瀾,殺了譚綸,大明振武之風就失去了擎天柱。

  賤儒們完全有理由殺掉這個尚武、激進的兵部尚書,而且他們恐怕真的會這么做,朱翊鈞的拳頭不自覺的握緊了,滿眼通紅的盯著房門。

  賤儒連皇宮都敢放火,還有什么他們不敢做的嗎?

  不應該,譚綸不應該有事。

  朱翊鈞做了那么多,萬歷元年刺王殺駕后,朱翊鈞建了解刳院至今,解刳的案犯超過了百余人,而以李時珍和陳實功迅猛精進的醫術,精心調理之下,譚綸怎么會病的如此嚴重?

  而且這些年來,朱翊鈞從來不讓譚綸上陣,大寧衛根本就是踏青去了,連青龍堡和杏林堡都沒讓譚綸去查看。

  在原來的歷史上,譚綸是因為積勞成疾,京營戎政廢弛久已,譚綸為振奮京營條議,而后主持振奮京營之事,在振奮京營這件事上,譚綸嘔心瀝血,極為勞累。

  但是現在,振奮京營是由小皇帝親自操持。

  所以譚綸不應該現在有事,若是今天譚綸有事,那大明的賤儒們,需要承擔皇帝的滔天怒火。

  “起開起開,耽誤了上朝,你們誰擔得起責任?萬歷元年,我在朝日壇咳嗽,都被揪著彈劾,差點就滾蛋回家了,你們攔著我干什么?廷議要開始了,遲到了誰去堵那些個言官的嘴?”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房門內響起,房門猛地打開。

  譚綸最先看到的是神色緊張、匆匆忙忙的大珰馮保和張宏,越過了兩個人的身影,譚綸看到了小皇帝的身影,一時間有點呆愣。

  “啊,呀,這怎么驚擾陛下了?”譚綸趕忙上前,作勢欲跪。

  朱翊鈞立刻上前,扶住了譚綸,趕快說道:“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他扶起了譚綸,摸到了真人,確定了譚綸是真的還活著,才長長的松了口氣,如釋重負。

  在原來的歷史線里,譚綸就是在萬歷五年四月初三夜里,痰疾發作去世,年僅五十八歲,而這次,譚綸生龍活虎的從病房里走了出來,中氣十足。

  “大司馬為國奔波,積勞成疾,就歇兩…五…歇十天吧。”朱翊鈞決定給譚綸放個假,讓他歇一歇,五十八歲,對于養尊處優、醫療條件優渥的譚綸而言,還是很年輕了。

  “十天?就咳嗽了下,十天?!”譚綸眼睛瞪大,連連擺手說道:“陛下也瞧見了,根本不用歇,是府上的侍從,小題大做而已。”

  “那也是朕讓他們小題大做的。”朱翊鈞的語氣十分堅定:“說十天就十天,一分一秒都不能少!”

  譚綸還要爭辯,朱翊鈞一甩袖子說道:“這是圣旨,大司馬不遵旨,朕就告訴太傅,大司馬違抗圣命!”

  朱翊鈞還沒盥洗,他還要去御門聽政,也沒有多說,帶著一大串尾巴,匆匆回宮去了。

  譚綸站在原地,這憑白撈到了十天的假,本來就很閑的他,這還不得閑出病來?小皇帝也真是的,天天拿張居正四處壓人。

  譚綸這個大司馬做的清閑,是因為兵部現在有幾個人是譚綸的左膀右臂。

  兵部左侍郎梁夢龍,是兩次隨戚帥征戰的總督軍務,也是張居正的門生,而兵部右侍郎是劉應節,也是擅長戎政之人,是張黨之列,在張居正死后,被張四維等一眾逆獠欽定的張黨。

  而閱視鼎建的閱視侍郎、宣大督撫吳百朋,更是和戚繼光抵背殺敵的戰友,是可以把后背交給對方的生死之交。

  京營都是陛下親自在過問,所以,譚綸這個大司馬當的,是有些清閑的,這一次放了十天的假,真的有點太多了。

  朱翊鈞蓬頭垢面,臉也沒洗,頭也沒梳,腳上的鞋子還穿錯了,就為了看譚綸有事沒事,這個消息一傳出去,京堂百官們,必然要思慮一個問題,真的對譚綸動手,會掀起怎么樣的滔天巨浪來?

  要知道,小皇帝和張居正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薄涼寡恩,眥睚必報。

  京堂百官,由衷的慶幸,譚綸挺了過來,雖然病重到要修養十余日的地步,但是還是挺過來了。

  譚綸挺過來了,代表朝臣少被折騰幾輪,實在是被折騰怕了。

  這也是信息差,譚綸的身體情況是個機密的事兒,所以,譚綸休沐十日,被百官們普遍看成了病重所致,前去探病的絡繹不絕,都是祝福譚綸: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總之,就是祝福譚綸一定要健康,譚綸要是不健康,恐怕京官們要倒血霉。

  譚綸在全浙會館見到了回京復命的吳百朋,這次回京吳百朋需要朝廷的明旨,為了三件事。

  第一個就是俺答汗的都督金印,第二個是三娘子入朝商議,第三個則是王崇古西北安置那十九萬失地傭戶之事。

  “大司寇在西北素有賢名,人人感念其恩德,重農桑墾荒田,興水利安小民,辦公學飭學政,倡孝悌勸民風,戒爭斗禁偷盜,西北打了二十五年,打的千瘡百孔,終于有振奮之意了。”吳百朋在王崇古回京后,到西北深入調查研究了王崇古安置小民,給出的答案是大司寇有生民之功。

  萬歷元年,吳百朋以大同總兵馬芳賄賂京官躲避長城鼎建閱視,張居正趁機窮追猛打,把王崇古趕出了朝堂,讓他回宣大堵窟窿去,吳百朋和王崇古的關系經過這件事,已經勢如水火。

  但是吳百朋兩次為王崇古西北安民之功上奏,可見王崇古從京堂回到宣大后,真的在認真堵窟窿了。

  王崇古當然知道悔改,就差那么一點,他就直接被張居正給打死了,他再不改悔,那是在找死,打又打不過戚繼光,只好做個聚斂興利的臣子求活了。

  張四維之所以不知悔改,是因為付出代價的始終是楊博、王崇古,而不是他張四維,張四維第一次直面恐懼,就拉著728人跟著他一起陪葬了。

  “大司寇果然是做事的人啊。”譚綸在吳百朋的奏疏上書押,算是認可了吳百朋這本奏疏所言的內容。

  吳百朋在嘉靖二十七年去江西永豐做縣令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走訪調研了。

  親自去看看,親自聽一聽百姓怎么說,是吳百朋的做事風格,幾十年如一日,他是知行合一,十分重視實踐。

  “吳督撫的意思是,讓三娘子入朝來?”譚綸眉頭緊皺的說道。

  吳百朋點頭說道:“想要去西寧的是俺答汗,不想讓俺答汗去西寧的是三娘子,也是大明,不給俺答汗金印,答應三娘子入朝,草原會進一步的割裂,俺答汗比土蠻汗要厲害,否則土蠻汗就不會遠遷遼東了。”

  “分化,激化他們的矛盾,進而削弱他們的實力,以元輔和陛下心性,遲早要復套,復套就必然和俺答汗打一仗,俺答汗越虛弱,對大明則越有利。”

  吳百朋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理由,俺答汗是名義上的大當家,而三娘子是實際上的大當家,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隨著大明國勢變得愈加激烈了起來,作為主和派的三娘子,大明還是要懷柔,但是對于入寇的俺答汗,則要威罰。

  里挑外撅,可不是朱翊鈞的專屬被動技能,是大明讀書人的被動技能。

  譚綸認真思忖后,十分贊同的說道:“我的意思也是準三娘子入京朝貢,主要是考慮大明今歲仍然要對土蠻汗用兵,大明眼下軍力,仍然不足以兩線作戰,很容易就會顧頭不顧腚,還是穩一穩西北方向。”

  “俺答汗呢?俺答汗去西寧,真的是為了番僧?”

  吳百朋搖頭說道:“不是,據深入虜營的夜不收探報,恐怕沒那么簡單,俺答汗這次借道,有壯志宏愿,怕是要聯系西北戎狄聯合入寇甘肅等地。”

  “所以,不給俺答汗金印,不讓他借道。”

  吳百朋作為邊方督撫,他的表態,對于廷議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也會影響到大明的決策。

  吳百朋支持不給俺答汗金印、反對不讓三娘子入朝,聲援了王崇古,王崇古現在在言官嘴里,就是個人人嫌棄的聚斂興利的小人,和嚴嵩待遇已經幾無差別了。

  “俺答汗賊心不死啊。”譚綸面色凝重的說道:“俺答汗和土蠻汗有沒有和解的可能?三娘子一直在為此事奔波。”

  “斷無可能。”吳百朋十分確切的說道:“左右兩翼和解,俺答汗和土蠻汗必須得死一個,而且還得是一方擊敗手刃賊酋,方有可能和解,不過那時候也不是和解了,是征伐了。”

  吳百朋十分肯定,左右兩翼和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俺答汗和土蠻汗是誰被誰殺死的關系。

  “大明若是再和俺答汗沖突起來,吳督撫以為有幾成勝算?”戰爭販子譚綸,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夢想島中文    朕真的不務正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