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七章 珍妃之死

  張坤看著譚維新,想著在那個世界,曾經網上沖浪之時,看到的種種傳聞,心中就有些感慨。

  這位最后那句絕命詩,可謂豪烈千古,震撼了一代人。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以自己的鮮血,喚醒后來者。

  這一位,他是真不怕死。

  問題來了,就有些杠精本杠,提出,這位譚先生,其實也有著種種污點。

  他們還在故紙堆里,提出了種種證據。

  說得煞有介事的。

  說是這位譚先生在朝廷沒有銀子變法,事情推行不下去的時候,曾經向他的老師康北海寫過信。提議上書廣序帝,把西葬和新姜兩地,賣給白熊國和吉利國,抵償賠款,并換取大量銀錢用來推行變法。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此人目光不夠長遠,有割土賣國之嫌。

  反倒遠遠不如左總督等人目光長遠,對國家領土完整有著長遠目光。

  但是,張坤又從另一些水友之中看到一種可能,就懷疑,譚維新變法歸變法,出發點,與康北海卻完全不一樣。

  走的是同一條道,但不是一條心。

  所以,他決定試上一試。

  這關系到,怎么插手變法一事。

  他盯著譚維新,緩緩讀道:“馬足蹴中原,中原墟矣,鋒刃擬華人,華人糜矣…”

  譚維新身體狂震,勐然瞪大雙眼,不可思議的看著張坤。

  眼淚就流了下來,接著念道:

  “錮其耳目,桎其手足,壓制其心思,絕其利源,窘其生計,塞蔽其智術,繁跪拜之儀。以挫其志節,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書之禁,以緘其口說,而文字之禍烈矣。”

  他念了幾句,又回過神來,一把抹去淚水,急急問道:“張師傅可是認得賤內?怎生,怎生…”

  他想問的是,張坤怎么就知道他鎖在故里居處,藏得嚴嚴實實的日記。

  對,譚維新是寫日記的。

  死了許多年之后,還會流傳出去。

  他剛剛求學那會,一腔熱血,滿腹志向。

  把自己的憤慨和怒火,理想和信念,寫在日記本上,藏在誰也找不到的地方。

  當然,這些東西,自然瞞不過枕邊人的。

  如果說,有誰會知道其中內容,那么,繞不過妻子李潤。

  張坤的第一句話,其實說的是當初蠻人入關,楊州十日,嘉定三屠,揮刀霍霍向漢人的悲慘情景。

  留發不留頭,殺人如豬狗。

  這都是剛剛開始。

  后面的溫水煮青蛙的種種措施,才是漢人血性全無,最后徹底奴化的原因所在。

  那就是“鉗制漢人的思想,讓一切跪拜禮儀變得極為繁瑣,消減華人尊嚴和志向…并且,還對著書立說,平日里的一些談話,全都嚴加控制,大興文字獄。

  你不能說,不能做,天天跪,不讀書。

  這樣,字也不認得,道理也不懂,歷史也不清楚。

  從百姓一生下來,就會被人告知,他們就是老爺們的奴才,生是老爺的人,死是老爺的鬼。

  見到貴人了,要記得下跪磕頭,全心奉獻…

  否則,就不配活在這個世上,就是浪費糧食,該當活活餓死。

  這就是譚維新當初在自己家里寫下的東西。

  對這個朝廷的痛恨可想而知。

  而且,他稱呼青朝皇帝為“客帝”,顯然并不承認對方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這本日記,真的暴露出來,別說為官做宰,主持變法事宜,第一個要砍他腦袋的,就是廣序帝。

  因為,他其實,才是隱藏得最深的“反賊。”

  試問,這種“反賊”,又怎么會想著讓蠻人朝廷變得日益興旺強大,讓其統治地位更加穩固呢?

  他想變法,估計是想著讓國家強盛起來,首要第一件事,就是呼吁辦學,開民智…接下來修鐵路,開礦山,是想從經濟上,從底層根子上,讓這個國家強大起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洋人各國,把這片土地徹底吞了下去吧。

  明明做夢都恨不得把這個朝廷打爛打碎掉,推翻了。

  可他偏偏還不得不出謀劃策,幫助朝廷強大。

  這種糾結,讓他的行為充滿了悲壯和荒謬。

  當被捕之時,能逃走,而不逃,引頸待割,因為,他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只有喚醒后來人,繼續走在這條路上,才能看到最終的曙光。

  跟隨康北海,倒不是沒有理由。

  那位北海先生能聚攏如此多的天下英才在身邊,自然是因為,他的主張,其實很不錯。

  “拒和、遷都、練兵、變法。”

  這其中,無論是哪一條都撓中了譚維新的癢點。

  尤其是被時人所詬病的遷都之議,更是神來之筆。

  皇帝都遷到海上了,這個朝廷還玩不玩?

  還不是群雄四起,終究會回到漢家統治之中。

  還有,康北海提出務農、勸工、惠商、恤窮,安撫天下百姓,結合開設礦山,修建鐵路,開辦學校,廢除八股等政策。不但說服了廣序帝,更是說服了一些有志之士。

  這些人認為,北海先生心懷家國,當能成事。

  當然,主張是主張,行事是行事,并不能混為一談。

  如今的北海先生,做事就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了,尤其是提議立憲,與鷹國、花旗、櫻花等國建合邦之國,共治神州。

  這種提法一出來。

  兩人就漸生嫌隙,暗地里各懷心思了,這一點,張坤算是看出來了。

  “所以,北海先生立憲一事,譚兄是不認同的。因為,若是立憲成功,尤其是在洋人的支持下權歸一身,蠻人江山不管如何,國土是否會分裂,總還會穩固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長此以往,天下百姓,日子會過得更苦上許多。

  不但被朝廷壓榨,頭上更多了一重大山,多了洋人這個主子…這是譚兄萬萬不愿見到的。”

  張坤嘆息,他算是明白了譚維新等人的變法初衷,以及立場如何。

  “那么,左季棠、曾國華等中興之臣?”

  張坤又問。

  “是我漢族之恥,其罪不赦…”

  譚維新眼里就閃著仇恨光芒,他覺得,別人都在稱贊的這些大青名臣,能臣,對自己來說,就是逆臣,是漢人的恥辱,是家鄉的污點。

  就是這些很有學問,很厲害的漢人,對蠻人忠心耿耿,把蠻人朝廷整治得蒸蒸日上。

  百姓頭頂的那座大山越來越大,越來越重。

  壓得人,直喘不過氣來。

  “那么,北疆和西土呢?”

  張坤一直好奇對方提議把這兩個地方賣掉,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思。

  “此為蠻人腥膻之地,向來不服管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賣了銀子興我神州,也算不得什么。”

  譚維新理所當然的答道。

  看看,這才是歷史的局限性。

  若是在另一個世界,有人敢這么提議把土地賣給外國人,不被人噴得狗血淋頭才怪。

  因為,那兩個地方屬于國家不可分割的領土,誰說賣給外人,那就是賣國賊,會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譚維新不一樣啊,從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堅定的民族維護者,從頭至尾,就沒把蠻人朝廷當做自己的朝廷,心中只有漢民。

  既然屬于蠻人舊地,那賣了也就賣了吧,不可惜。

  “原來如此,廣序帝因此就死不得,也敗不得,既不能讓他大權收攏,也不能讓他徹底落幕…”

  張坤眼中精光微閃,算是看明白了譚維新和大刀王五等人的操作。

  如同刀尖上跳舞。

  既矛盾糾結,又義無反顧。

  這也解釋了,譚維新、楊深、康懷仁等后來的六君子,為何如此決絕。

  而大刀王五等江湖武人,為何行事首鼠兩端…

  時而扶青廷,幫著變法,幫著打洋人;時而又加入義合拳,跟著造反,殺朝廷官兵。

  簡直是打成了一鍋亂粥,完全看不出具體立場。

  撥開深層迷霧,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批人,其實心里裝的是百姓,護的是神州,并不是蠻人青朝。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他們屬于那千千萬萬漢人奴才之中,提前覺醒的一批。

  這是另一個世界,歷史書上沒有提及的一些隱秘。

  因為,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意識形態也不一樣了。

  那個世界是一個統一而又強大的國家,民族融合,不分彼此,各族人民都是兄弟姐妹。

  誰要是搞對立,那自然是國家的罪人。

  有些事再也不說,有些話,就再也不提。

  講得太多,有些不合時宜。

  但是,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不一樣啊。

  張坤別說歷史沒學好,就算是學好了,他也看不清楚,想不明白。

  直至此時,身處于這個世界,看著與原本世界發展十分相似的人物和現況,才終于理解了…

  原來,自蠻人入關以來,神州百姓,漢族子民,有那么一些人,從來未曾忘記過仇恨。

  一直在暗自積蓄實力,培養杰出之士,意圖一舉推翻這個異族朝廷,讓淪為豬狗的漢族百姓,重新有那么抬起頭來的一天。

  這些人有如野草一樣隨生隨滅,并不會記載于歷史之中,也沒有任何一人還會記得。

  就這么平凡的出生,默默的奮斗,默默的死去。

  把所有想法都藏在心靈最深處…

  或許,就連他們的至親之人,終其一生,都不會知曉這一點。

  只能從某些人的一生行事軌跡上面,窺見一點蛛絲螞跡。

  “是,廣序帝死不得,也敗不得。”

  譚維新臉色像是吞了一只蒼蠅般難看,“廣序帝長在深宮之中,養于婦人之手,本來就沒有多少見識。就算后來學到了一些治國治臣的帝王之術,也不可一下子就變得精明老到,比起西宮妖后,要好對付太多。”

  他頓了頓又道:“而且,這位皇帝,還有一個缺陷,那就是胸懷大志…”

  “胸懷大志”這又算什么缺陷了?

  張坤細細一想就明白了。

  這位廣序帝正因為胸有大志,想要強爺勝祖,就不甘心做一個深宮婦人操控著的傀儡。

  他想要權力,他想要成為一個真正強大國家,讓蠻人統治萬萬年的皇帝。

  生不逢時的是。

  這位心里的念想剛剛被點燃,也開始名正言順的掌控朝政,成為皇帝,正想要大展身手的時候,國家遍地起了烽煙,洋人都進來了。

  這里敗一仗,那里輸一回。

  這個條約,那個條約簽下,割土賠款之后,他就發現,自己什么也沒了。

  銀子沒了,國家窮了…

  而自己呢,名聲也臭了,也成為了天下人嘴里的敗家子,膿包皇帝。

  人家罵得一點也不冤枉啊,他是皇帝,國家搞成這樣子,不怪他怪誰。

  廣序帝心里憋著火氣。

  心想,這人事財權,以及兵權和外交,但凡有一樣是自己能夠作主的,也不至于就鬧成這個模樣。

  心中也生出不滿來。

  想要爭取點什么,改變點什么。

  否則,他擔心如此以往,自己這個皇帝,可能還真不一定能坐得下去。

  你見過一個只背鍋,不給權的皇帝嗎?

  背黑鍋背得久了,為了平息天下民怨,到時換一個,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席人貴族宗室子弟多得是,不怕找不出另一個背鍋者。

  有了這個想法。

  廣序帝接受變法也就理所當然,他與變法一派,尤其是與康北海等人,天然就有著共同的利益。

  變革啊變革,不把頭上的那人革掉,不把對方的親信全都革掉,他哪來的自主?

  想著要成為至高無上,真正君臨天下的皇帝,廣序帝對一切違背常理的事情,都可以做,都不反對。

  他甚至,還可以賣了祖宗和江山。

  無論什么人。

  只要能幫他達成這個目的,那就大大重用。

  什么康北海,什么譚維新,統統高官厚祿。

  變法的權力給你,隨你怎么弄,聲勢越大越好,拉來的幫手越強越好。

  “現如今這般好說話,不見得以后他也這樣好說話。”

  張坤想了想,歷史上那些所謂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臥薪嘗膽的某些帝王,就有些明白這位廣序帝到底是在想什么了。

  “只要他現在聽話就成,至于以后,哪還有什么以后?待到萬民覺醒,天下烽煙處處。到時再看,這神州大地,是誰家天下。”

  譚維新面上浮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彷佛能看到那一幕,那憤怒的火焰,直把這個天下,這片神州,燒得赤紅。

  這變法的口子一開,就再也堵不住了。

  “王總鏢頭入宮又是怎么回事?”

  張坤記憶中,似乎并沒有大刀王五保護皇帝的事跡,難道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所做的一件件事情,引起的連鎖反應。

  “珍妃死了。”

  譚維新沉聲道。

  “她死得很不名譽,不但被污與自己的老師文侍讀有染,還說是畏罪自盡,是趁夜投入后宮深井之中,等到廣序帝發現時,她的尸體早就僵了。”

  “竟有這事?”

  這時間也不對啊。

  張坤此時也有些不清楚,到底是野史亂說一氣,還是自己來到之后,世界全都亂了套。

  珍妃其人,他隱約知道一些。

  知道此人是廣序帝最寵愛的妃子,好像還有一個姐姐,電視里是演過她的故事。

  當然,皇后不是她,隆裕皇后是那位老佛爺的親侄女,平日里仗著太后撐腰,對廣序帝什么都管。因此,受到冷落,一年難看見上一面。

  這位皇后,也會常常跑到西宮去哭訴,終日以淚洗面。

  這也許就是珍妃的取禍之道。

  難道?

  張坤看向譚維新。

  “珍妃畢竟年紀不大,還有少女心性,酷愛西學。我等入宮之時,她常常穿著男裝出來見客,甚至會拿著西洋照相機,拍一下風景和人物,有時會與大家一起商討變法之事。”

  “并且,有一些不走科舉之道的同仁,也會走她的門路,遞貼子直接安插進入朝廷。算是為了變法一事,增磚添瓦…”

  好吧,穢亂宮廷,不守婦道,干涉朝政、買官賣官…

  張坤直接就可以給這位珍妃安上幾大罪名了。

  而且,還有一條最大的罪名,就是寵妾滅妻。

  她是妃子,竟然獨得專寵,把隆裕皇后擠得人影子都看不到。

  她不死,誰死?

  “三日前,我等正在商討,各執一詞,分析著廣序帝接見櫻花國首相依藤一事,是否合適。同時,也對珍妃投井一事,深表震撼。這時,就接到宮內傳訊。廣序帝只是傳了一句話,那就是‘朕位恐將不保,速速救朕’。”

  譚維新回憶著說道:“聽到這個消息,哪里還好耽擱?北海先生一面加速聯合吉利國里提魔太等人,把合邦治國一事提上議程。

  并且,派人去津門,催促依藤等人速速來京,與廣序帝見面。想要造出聲勢來,逼迫后黨頑固派讓步。

  同時,我這邊也沒閑著,就請王五兄與他的朋友一起趕往深宮內院,暗中護衛廣序帝,不讓他為人所乘。”

  或許是因為張坤這段時間的種種事跡。

  也或許是先前聽到的那幾句“日記”,被譚維新認為是同道志士。

  譚維新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自己的安排一一說出。

  還生怕張坤不了解變法派中的分歧與統一,把各人想法,都直白的說出來了。

  看得出來。

  這位已經很疲憊了,種種樁樁的事情,讓他感覺無從下手。

  唯一能抓得住,還有丁點希望的,就在廣序帝那里。

  若是皇帝被控制,或者被殺死。

  變法一事,肯定就中途夭折,無疾而終。

  這個國家,就再也沒有丁點希望了。

  所以,明明知道廣序帝不可靠,還不得不護著他。

  這種憋屈,讓有志之士,全都難過萬分。

夢想島中文    鎮龍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