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457 爐火年輕

  “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委員長這話說的可真好。”

  “不是王委員長說的,王委員長自己收了,這是江東省的浙水周先生說的。”

  “哪個周先生?”

  “這個倒是沒說。”

  “錢先生倒是提過這個周先生。”

  “看來是錢先生的朋友,興許是個隱士。”

  由錢鏢介紹過來的辦事員們,這幾天除了田間地頭忙活,休息的當口,也多是在看文章。

  除了這樣的,最近流傳最多的,便是之前對照茶陵、安仁兩個縣夏糧征收情況時候,王角跟外勤秘書們講的話。

  其中影響力尤為強的,便是。

  閑來無事的聊天,也多是猜測,這個浙水的周先生,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江東省的周氏,倒也的確是名門望族,出一兩個隱士高人,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大概是因為錢鏢的緣故,從南海過來的人,也就是提了一嘴“無論碧綠的菜畦”,于是便更加坐實了這一點。

  王委員長為什么張口就來?

  因為王委員長的老師錢先生,有個老家的朋友,大概是姓周。

  很合理。

  秋收是個大事,因為湖南的山區天氣一年到頭不好說,尤其是八月份九月份,搞不好就是突然來一場山洪,所以為了保秋糧,各地的義勇軍,除了要搶收之外,還要排查可能的險情。

  洣水兩岸的閘口,一直都有人巡邏,之前還時不時鬧出一些地主子弟跑去炸了閘口,損失雖然不大,但也算是提了醒。

  作為“護國委員會”的湖南省主席,柳璨現在雖然是橡皮圖章,但卻非常的好用。

  一省之長在國朝內部,已經夠得上“相公”稱呼,畢竟“省”的源頭是中書省,柳璨放在三百年前,大概也能算是中書令…湖南分令。

  這光景,王角對柳璨也沒有各種抹黑柳氏祖宗十八代的舉動,恰恰相反,現在柳璨的聲望,高得他自己都有點害怕。

  報紙上說的“護國首倡”“板蕩忠臣”“帝國良相”…這真的是自己?

  至于有些犄角旮旯中的報紙,直接將是“帝國的良心”。

  柳璨尋思著自己這歲數了,真要是帝國的良心,那大概是心肌梗塞的…帝國肯定是毫不了了。

  還別說,這種能帶進棺材的爽感,讓柳璨還挺上頭,柳公權這個書法好的本家爺爺算啥?“顏筋柳骨”的傳說,拿頭來跟“護國首倡”相提并論。

  而且帝國最囂張最野蠻的“地上魔都”之中,更有堂而皇之的鼓吹家,直接說柳璨是帝國的“大護國者”,按照傳統,怎么地也得加九錫。

  柳璨本人肯定想說加尼瑪呢,但因為捧得太爽,再加上自己在湖南省內部,已經是“點頭相公”,索性放開了爽了,完全不計較。

  他也琢磨過了,真要是到了全國性動蕩的時刻,皇族肯定要跑,說不定還真就能跑來湖南省。

  到時候,他混一個“XX郡王”又如何?

  比如說“長沙王”,這聽著就很帶感,他愛吃豆腐,叫“淮南王”更合理,但不能,畢竟他是在湖南做官。

  如今柳璨琢磨的事情不多,其中就是想著怎么讓河東柳氏借上這一股風潮。

  他對河東省的響應,并沒有多大興趣,因為老家什么情況,他自己很清楚。

  但是湖南的情況…柳璨可以斷定,全國壓根沒幾個部堂高官詳細了解。

  秋收的時候,王角要一批機械工程師研發適合農村、山區的機器,柳璨就通過原先的官場聲望,從湖南省各州縣抽調了大量正沒事干的工程師。

  有了這些工程師,雖然來源復雜,也不是各個五項全能十項全精,但是,安仁第一機械廠,就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下,毛毛躁躁、如火如荼地成立了。

  研發上是沒有多少資金的,基本就是工程師們祖傳考古,因為安仁第一機械廠創辦綱領,是針對重型器械和裝備。

  這些都是重資產重勞動的產業,目前全國最強的企業,基本都是集中在“六都”為核心的發達地區。

  其余地方,哪怕是“中央核心區”,也多是以配套企業而存在著。

  工程師的數量溢出,就是這么一個殘酷又搞笑的現實而造成的。

  哪怕在王角眼中,一年才幾萬的畢業生,那算個毛?

  可就是這一年幾萬,皇唐天朝的寡頭們,寧肯讓其中的大多數去吹風,海風、山風、極地風…

  一個無所事事的崗位,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資,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似劉澈者,比比皆是。

  可以說,當柳璨通過關系,將這些年齡從二十歲出頭到六十歲出頭的機械工程師,都調往安仁縣的時候。

  沒有一個機械工程師是滿懷欣喜,又或者是心中充滿希望的。

  他們宛若行尸走肉,搭上了前往安仁縣的火車、汽車、牛車。

  他們想象的,不過是過來幫忙修補一下大銃、鳥銃、連發銃,然后…沒了。

  大概縣長的汽車,或者哪里的發電機,還需要他們動動手吧。

  胡吃海喝一碗飯,早死早超生。

  原本,的確是這么想的。

  然而,當安仁縣的一次次通告,一個個命令,都在被人嚴格執行,甚至是熱情洋溢地執行時。

  這些從湖南省各地,渾身都要生銹都要長毛的機械工程師們,一夜之間,宛若回到了他們的十幾歲求學時代。

  故紙堆中的知識,重新拿起來溫習。

  經年累月的蹉跎,吃飯的手藝,忘嘍。

  “點火!”

  “點火!”

  “別他媽亂喊,點火點火,點你娘的火!開機!”

  “我他媽不是緊張嘛,艸,這可是對著圖紙做的。媽的,我都懷疑這玩意兒設計出來的時候,張子還活著!”

  “去他媽的張子!!”

  “對!去他媽的!!”

  “壓力正常!”

  “表數正常!”

  “都說了別他媽亂喊,這樣讓緊張!艸!”

  “艸尼瑪的…動了!臥槽動了!快快快,記錄!”

  安仁第一機械廠的第一臺試產機“進步一號”,終于開始對外做功。

  這是一臺工程師口中“也就三千瓦”的鍋駝機,和之前的東拼西湊不同,這次是不一樣的,所有配件至少是出了圖紙,然后由湖南省其它的“兄弟工廠”代加工。

  和攢機不同,這一次,是真的可以“批量生產”。

  盡管還很弱,盡管也還不是完全的自產,但是這種亢奮,比他們讀書時候,看到玻璃制造的斯特林發動機,還要興奮!

  “哈哈哈哈哈哈…”

  “成功了!成功了!成功了!”

  “讓打井隊的過來!!看看誰才是爸爸!!”

  “俺是恁爹!!!!!!”

  “老子是你親老呵兒!!!!”

  “冚家產!!邊個是你老豆哇!!”

  “我去食堂拿酒!!”

  “對對對,拿酒拿酒,張子保佑,張子…呸呸呸,去他娘的張子!”

  “老子就是要逆天啊!!”

  “撲你阿母…”

  狀若癲狂的一群人,一如既往的不修邊幅,眼鏡腿兒若是折了一個的,也多是拿個繩子系著,然后扣在耳朵上。

  物質上的歡愉,沒甚要緊的。

  不是不追求,而是單純的追求,真的沒意思。

  “總有一天,人類上天!”

  “上可九天攬月!!”

  “下要五洋捉鱉!!”

  “哈哈哈哈哈哈…”

  一臺三千瓦的鍋駝機而已,比這個功率大十幾倍幾十倍的都經手過。

  但是,這一臺“嗤嗤嗤嗤”“噠噠噠噠”的機器,看著丑不拉幾又甚是落后,可越看越可愛,越看越親切。

  從泛黃的故紙堆中,宛若挖出了“秦磚漢瓦”一般,真是有著一種荒誕而離奇的興奮、幸福。

  “之前看通告,說是還要建立兵工廠,就在‘萬畝風塘’那里,過幾天還要開會,你們去不去?”

  “去!不去是死狗!”

  “你之前不是不去么?”

  “之前誰能想到真有愿意做大做強的?”

  “以后說不定,能蓋一座水電站,在洣水。”

  “膽子大一點,湘江蓋個水電站,又有何妨?”

  “膽子還可以更大一點,揚子江蓋個水電站,又有何懼?”

  “我蓋你個祖墳啊,揚子江蓋水電站…”

  “喂,書上沒講過?”

  “書上還說飛機呢,你飛了嗎?”

  一壇米酒,一堆煤,一堆不知道什么時候劈好的干柴,“進步一號”就這么運轉著,傳動輪帶動的,是一臺切粒粉碎機。

  干草、麥稈,還有新打的稻草,就這么隨意地往里面扔。

  煤燒了一會兒,就扔干柴,“進步一號”不挑食,什么都能湊合著吃。

  “我看,可以搞個飼料廠。”

  “先弄個面粉廠,碾米廠。”

  “也能蓋個木材廠、石材廠。”

  “我看鍛造廠也行。”

  “將來修鐵路、修公路,省力多了。”

  “還能帶動球磨機,我看炸藥廠也好。”

  “加個鉆桿。”

  “車珠子。”

  “我車你老母的棺材板。”

  鍋爐中的火焰撲騰著,各自找了東西一屁股坐下喝酒的工程師們,此時看上去,大約跟私人煤礦的礦奴也差不多。

  黝黑的皮膚沾滿著污漬,只是如何都抑制不住的笑臉,手中的一碗米酒,大概是不能澆灌出來的。

  有個老工程師扶了扶眼鏡腿,笑著道:“六五年的時候,我在國立太原鍛造廠上班,那時候,做出一個樣品來,恨不得十個副廠長、二十個車間主任來搶功勞。那時候,工藝是不能改的,改進了工藝流程,也是要上報…”

  說到這里,他抿了一口酒,帶著點懷念說道:“上報之后,就杳無音訊啦。”

  “老溫還在北都上過班?”

  “我還去過天際省、天方省,待了兩年多,轉門修管道。”

  一時間,老溫一句話,直接把他們的熱情都給干沒了。

  “修管道”只是三個字,對外界來說,沒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對現在喝“慶功酒”的老中青工程師們而言,那簡直是最惡心最惡心以及最惡心的事情。

  找到了石油,也有煉油廠。

  然而,只是為了制作煤油。

  然后,到此為止。

  哪怕已經到了一條機械工程師養的狗都知道干點兒別的,但國朝銷路廣泛的一個工業品,叫做…煤油燈。

  這個時代,對他們而言,大約就是一場漫長的噩夢。

  反抗過,但極為有限,極其有限。

  一年數萬的畢業生,讓若人人都站出來反抗,大約是一股了不起的力量。

  然而,每一個畢業生的背后,或許還有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

  被看不見的東西,拖拽著,在這令人窒息的時代沉淪。

  十八歲時候想象的未來,在二十八歲沒有看見,在三十八歲…還是沒有看見。

  四十八歲了,妻子開心著自己豐厚的薪水,孩子也在準備著娶妻生子,和別的販夫走卒不一樣,他們豐厚的薪水,不但可以辦一場體面的婚禮,還能買一處不錯的房子。

  五十八歲了,孫子所有的玩具,都出自自己的一雙手。精巧、靈活…獨一無二,哪怕是一只風箏,孫子的風箏,也是特別的,不必去街市上買。

  六十八歲了,掐指算著剩下的余生,流連于茶館之間,聽戲、打牌、聽戲、打牌、聽戲、打牌…

  這時候對未來的想象,大約只剩下賭自己能不能活到七十八歲,又或者,沒活到七十八歲的話,自己該埋在哪里。

  “進步一號”的爐火還在燃燒,老溫盯著爐火,突然咧嘴一笑,沖著一群歲數比他小的同事,大聲地說道:“我他娘的今年才六十三!還年輕!!”

  “嗯?”

  “哈哈哈哈哈哈哈…”

  整個車間,陡然就洋溢著快活的氣息。

夢想島中文    貞觀三百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