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
那是大明內部的叫法。
兩京十三省,這是大明所轄的全部行政區域。
你現在用一個行省的名稱,來稱呼高麗這個藩屬國,這不是屬于沒事找事嘛!
雖然說,眼下諸邦使團還沒有進來,在這廣場之中,也都是大明自己人,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么多的人聚集在此,你能保證此事不會泄露出去嗎?
萬一被那些嘴碎的家伙將這句話語泄露出去,且不言其他番邦使團作何想法,就說高麗吧,他們會怎么想?
我們是藩屬國啊!
而且還是大明太祖所立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之一。
如今你大明的國公,將我們堂堂藩屬國形容成是大明的行省,這是什么意思?
是看不起高麗,還是有其他的念頭。
百官神情色變,忍不住竊竊私語。
但是。
對于這異常的稱呼。
無論是劉閣老也好,還是高高在上的陛下也罷,都是一副置若罔聞的模樣。
是他們沒有聽清楚嗎 還是說這般錯誤,是陛下默認的。
難不成在韃靼覆滅之后,大明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高麗嗎?
群臣心思胡亂揣測,神情也隨著思緒的變化而陰晴不定。
和韃靼交戰。
這是因為他年年犯邊,不斷挑釁大明的龍威。
再加上大明和韃靼的恩怨,也可謂是由來已久,甚至都可以牽扯到前朝舊事。
所以,對于和韃靼興以兵戈的事情,滿朝文武都沒有太多的想法,打了也就打了,滅了也就滅了。
可是這高麗則不同,它是當年太祖親口所封的不征之國之一。
什么是不征之國?
當年太祖皇帝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中宣布。
將高麗、倭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剌、西洋國、爪洼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等十五個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后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這可是《皇明祖訓》中所宣布的內容,對于大明的后世皇帝而言,這就是傳說中的祖訓。
若是陛下真想要對待韃靼那般對待高麗的話,那無疑就是在破壞祖訓,違背當年太祖皇帝所立下的誓言,如此一來,還讓自稱為禮儀之邦的大明,如何在一眾番邦面前抬起頭來。
雖然。
大明已經對高麗用兵。
但這是在有賭約的前提下,而且當初也是在諸國使團的見證之下。
大明占領石見等地,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存在。
可這高麗…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文武百官不知期間緣由何在,不明白到底是李東陽口誤,還是說陛下意有所指。
但不管如何,既然話語都已經當眾說出,那肯定不可能如此草草了事,接下來事關此事,勢必將要有個解釋。
可是誰來問出此話呢 本官不想出言冒犯龍威,尤其還是在這大喜的日子里。
所以在一番左右尋找之后,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集中到了禮部尚書王華的身上。
怎么說,這王華也是主掌禮部,眼前這將高麗稱之為行省的事情,說白了也是不合禮數,所以眾人在一番尋找之后,紛紛感覺王華才是那個最應該出言問詢的人。
王華一臉糾結,周邊眾人的目光,他怎么可能視而不見。
在剛剛聽到李東陽說出那句話語時,王華心中就咯噔一下,暗呼不好的同時,快速低頭不語,裝作沒有聽見一般。
可是哪想到,有些事情不是蒙混就可以蒙混過去的。
哪怕是他一直低著頭,但通過眼角的余光,還是注意到了周邊那一道道看過來的眼神。
王華糾結。
他實在是不想出頭,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日子里。
況且方才說出那句話語的還是當朝的閣老,他不相信李東陽會故意說錯這句話語,也不相信那魏國公的書寫奏章之時,真的沒有注意到行省和藩屬國的區別。
這一切,肯定是有眾人所不知道的內情在里面。
但具體是如何,那眼下自己都不知道,那百官之中知道的人數,就更應該寥寥無幾了。
也正是因為這諸般考量,所以王華一直在猶豫,在糾結,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在這個時候出這個頭。
王華低頭,沉默不語。
百官在盯著看了幾息后,神情愈發的失望,輕輕的嘆息之聲也是此起彼伏。
眾人的反應,朱厚照居高臨下,自是看得分外清楚。
眼見眾人對于魏國公奏章之中的蹊蹺之處已經有所查詢,朱厚照也只是輕輕一笑。
這道奏章,說是魏國公的賀喜,其實不若說是朱厚照讓魏國公送進京師的,而他之所以這般安排,目的其實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借著自己登基大典這個機會,將高麗已經主動俯首,自愿成為大明十四行省之一這件事情,廣告天下,宣布萬邦。
僅此而已。
朱厚照眼見群臣神色舉止,已然猜出了大概,掃視一番后,目光最后落在了李東陽的身上,道:
“李愛卿,朕看諸位臣公還有些疑惑,你索性將高麗的事情告知諸位一聲吧,也省的他們疑惑猜疑。”
李東陽聞言,躬身俯首接旨,道:
“微臣遵旨!”
話語說完。
李東陽直起腰身的同時,轉身面前在場的文武百官,高聲說道:
“諸位同僚,李某奉旨在此告知諸位一個喜訊。”
“從今日開始,大明不再是兩京十三省,而是變成了兩京十五省!”
此言一出。
無異于是驚雷炸響。
百官的陣列之中在片刻安靜之后,瞬間變得喧嘩無比。
眾人一臉難以置信,目瞪口呆的朝著李東陽的所在望去。
而與此同時。
那些離得遠的朝臣,也通過前方的傳遞,聽到了這個讓人震撼不已的消息。
兩京十五省!
怎么突然變成了兩京十五省!
多出來的那兩個行省,又是哪里。
若說草原可以算一個的話,那另一個難不成是剛剛說起的高麗?
可是這怎么可能!
此事自古也沒有慣例啊!
藩屬國就是藩屬國,行省就是行省,兩者怎么可以混為一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