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遫聞言,沉吟了數個呼吸,服軟道:“連子的意思寡人也知之,之前昌國君打算領兵去阿城的時候,寡人就有些不情愿。
但是,昌國君本來就是被寡人請來對抗秦國的,寡人有求于他。而且,昌國君手握十幾萬燕趙聯軍,實力強大,寡人也不敢得罪他,所以才有三國聯軍兵臨阿城一事。”
說著,魏王遫拱手道:“不過,還請連子放心,寡人從來都沒有窺覦齊國阿甄等地的心思。”
“大王能這么想實在是太好,真乃齊魏兩國之幸。”魯仲連聞言,立即笑著大贊了一句。
他已經聽出來了,魏王已經被他說動了,但是,魏王卻沒有開口提及從濟水退兵,這···恐怕是顧及燕趙兩國,不愿為了齊國與燕趙兩國翻臉。
所以,這還是因為齊國實力不足,不然,就以魏國現在的情況,齊國早就直接出兵逼迫魏國投靠了。
只是,以目前的情況,如何能讓魏國既能表明與齊國的善意,又能不傷及魏國與燕趙兩國的交情,以打消魏王心中的顧慮呢?
魯仲連沉吟了一下,然后拱手道:“魏國被燕趙兩國挾持,臣也為大王感到難過。敝國一向以仁信立國,決不會逼大王做出為難的抉擇,強逼大王從濟水退兵。”
魏王遫一聽,似乎他不用做出兩難抉擇了,頓時喜笑顏開道:“齊國真乃仁信之國也,若是能與齊王歡,誠寡人之福也。”
“不過···”魯仲連臉色一沉道:“貴國相國田文乃是我齊國田氏叛逆,寡君必欲得之,以報宗廟。而田文同樣也對我齊國恨之入骨,多次聯絡各國針對我齊國。
我齊國與田文相看兩恨,勢不兩立,現在大王讓田文率領魏軍屯兵濟水,這很難讓敝國相信貴國沒有針對敝國的意思。”
魏王遫心中一沉,沉吟了一下,問道:“不知貴族意欲何為?”
魯仲連一聽魏王遫沒提田文,也沒有替田文開脫,更沒有為自己辯解,拋棄田文之意明顯,便立即開口道:“臣聽說燕王職已經駕崩,燕國做為魏國的盟友,現在大王理應派出重臣去慰問燕國。”
說罷,魯仲連拱手道:“大王,臣以為魏相田文就是去燕國慰問的最佳人選。”
魏王遫沉默了一下,終究還是覺得現在的魏國,還不能得罪齊國,所以,做為齊國死敵的田文···
想著,魏王遫點頭道:“連子所言極是。”
說罷,魏王遫又當著魯仲連的面吩咐道:“傳詔,立即派人追回去燕國慰問的使者。
傳詔給相國,以相國為使,前往燕國慰問。
傳詔給將軍魏齊,以魏齊為將,代替相國統領濟水魏軍······”
另一邊,燕國薊都。
燕王職駕崩后第二天,太子鄭在群臣的支持下正式即位為王。
太子鄭即位后的第一天,眾議先王謚號。
而后,燕國群臣以先王圣善有德,但功業未成,滅齊失敗,一致以為當給先王“宣”謚號。
燕王鄭應之,尊先王為宣王。
接著,就在燕王鄭籠絡群臣,安撫百姓,準備為前線軍隊提供補給支援的時候。
在燕王職駕崩的第九天,樂毅因為與新王有恩怨,而決定廢新王改立公子純為王,并再次出任燕相的謠言開始在薊都傳播。
燕人聞之,無不議論紛紛,奔走相告。
一時間,薊都到處都是樂毅與公子純謀反的謠言。
燕王鄭聞之,急招相國郭宇、大臣韓志商議。
大殿中。
燕王鄭揣揣不安的問道:“現在城中之人全都在說大將軍與公子純打算謀反,不知兩位賢卿以為如何?這是謠言還是樂毅真要強立公子純為王。”
做為燕王鄭的心腹,與燕王鄭休戚與共的韓志,立即拱手道:“大王,雖然臣現在無法判斷城中的消息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但是,臣以為大王不可不防,現在阿城那邊樂毅手握十三萬燕軍,還有趙魏兩國大軍協助。徐州那邊,公子純手中有四萬燕軍。
而大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數量還比不上公子純,故,臣以為大王當早做準備。
不然,萬一樂毅真的要謀反,那大王可不能束手就擒。”
郭宇聞言,頗為沉重的點了點頭。
當初先王在的時候,重用了以他父親郭隗為首的燕國貴族,然后,在他們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燕國實力迅速恢復。
但是,十幾年前,齊人鄒衍到了燕國后,這種情況就開始出現了極大的變化。
先是先王拜鄒衍為師,建石宮居之,然后又重用了鄒衍。
接著,權之戰十萬燕軍被齊軍殺得全軍覆沒,燕國貴族遭到重創,然后樂毅來到燕國,并被先王舉為亞卿。
樂毅到了燕國后,便開始展開變法,重新編訂燕國法律,并嚴格執法,還拋棄了先王一直遵循的重用親近大臣,優先提拔貴族的傳統,轉而根據才能授官,根據功績授職,貶斥那些忠心耿耿的貴族。
于是,原本的燕國貴族再次遭到重創,許多人下野,接著趙人劇辛、趙奢,衛人屈庸等外國人紛紛上位,還提拔了地位卑賤的秦開。而他們原本的燕國貴族,反而被外人壓了下去。
甚至,數年前他們鼓動還是太子的燕王鄭出面駁斥樂毅,讓先王尊重燕國的傳統。
但···先王站在了樂毅那邊。
若是樂毅回來,不管樂毅會不會謀反,但,他相國的位置必將不保,甚至,他們這些燕國貴族還會再次在樂毅的威壓下茍延殘喘。
想著,郭宇立即拱手道:“大王,韓大夫所言極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樂毅與公子純手握重兵,而且,大王與樂毅早年有些沖突,雖說當年先王站在了樂毅那邊,但樂毅心中肯定也對大王不滿,認為大王不是明主。
而公子純出身高貴,又與樂毅交好,更在伐齊之時建立了不少功勛,在軍中名望頗高。
萬一樂毅真與公子純聯手,那大王恐有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