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書的緣由,源于我對于某一種人的認知,也緣于之前看過的大秦帝國。
猶自記得劇中有一個情節,那來自富庶齊國的田常被窮鄉僻壤之地的秦孝公感動,拔劍自刎…
看到這個情景,我忽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上網搜了一下,對于這樣的一個情節,眾說紛紜。
有人說,你既然那么想要謝謝孝公,留在秦國輔助他就是了,干嘛一劍砍死自己?
這天下哪有這個道理的?
難道——想要感謝某人,卻不是去盡心輔佐他、幫助他,而是了斷了自己的性命?
從現實主義,或者是功利主義角度出發,莫不如是的。
正巧,這兩天刷到了一個新聞,說是一個云南的小伙子,撞倒了一個老奶奶之后,當即報警并將老奶奶送到了醫院,幸好沒有大事,骨頭是沒事的,小伙交了一千元,并親自照顧三天時間。
就是這僅僅三天的時間,反倒欠了醫院兩千的醫藥費。
受傷者的子女倒是沒有惡語,只是說了醫藥費的事情,按照三天三千元的架勢,便讓小伙準備交一萬元的費用。
誰都想不到的是,這一個年僅27歲的小伙,就這樣從樓上跳下,當場沒了生息。
小伙拿不出一萬塊,又愧疚與對老人造成的傷害,復雜的心境和善良的秉性,讓他難以釋懷,于是選擇了了結自己…
一個27歲的小伙,大好的風華正茂,就這樣隨風遠去…
孰對孰錯,這里不去討論。
我特意翻完了上千條評論,世人多稱呼小伙為老實人,評論里多有對于小伙的惋惜和自己不屑如此老實的言語。
身為一個歷史作者的我,看到了這里的時候,豁然驚醒!
從什么時候開始,一個身懷誠實秉性的人,竟然成為了一個反面教材?
嗚呼哀哉!
這本該是無上弘揚的品質啊!
作為一個歷史從業者,我想起了那個時代…
我知道在寫這一類人的時候,會充滿爭議,因為,我們的民族已經幾近失去了這樣的人物…
那就是——
最后的士!
誰還記得我的那本戰國魏武卒,第一卷便是以最后的武卒來開頭的,這亦是士。
跑題了。
已經斷送在近三百年大清的輝煌屠殺之下,消散在持續兩百五十余年,巔峰一百五十余年的文字獄之中。
脖頸之弱,漸漸的承受不起屠刀之重,文明之風,漸漸的消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之下。
許多年后,當日本開始在資本主義的文明中突飛猛進時,我們還在麻木的茍活中沉淪。
遺留的士,一部分帶著徹骨的絕望,把五千年的榮光帶向我們的鄰國,一部分在沉默寡言的反抗著…
他們成為了秋瑾,面對屠刀加身前的真心勸告,亦然選擇了用熱血消融族人數百年壓抑的麻木…
他們成為了一個個消散了名字的年輕臉龐,明明是最為有用的人才,明明榮華富貴唾手可得,他們胸懷最頂尖的知識,明知必死卻抱著能讓自己粉身碎骨的炸藥,沖向了滿清的官衙…
很榮幸,我的祖上正是那一群人的其一,那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我的曾祖也曾參與其中。
那是一個輝煌的大家族,一個在周邊數縣顯名赫赫的家族,最后…存活下來的子弟只剩下了十來人…
持續數千年時光的私塾——才剛剛斷絕的家族式教育,言傳身教的古老思想,教授出了那一類人。
亦或是固執吧!
我想,總是有著一些別的東西的。
他們不以功利為己任,在國破家亡之時,屢屢站了出來。
為此,我的祖上因為支持白蓮,被迫從縣城搬遷到了距離縣城最遠的窮困山區,我爺爺的祖父輩,更是散盡家財,組織自己的族人,扛起了槍支。
哪怕,這種凄慘的輝煌,爺爺一輩子爛在肚子里…
爺爺接受的正是這樣的教導…在爺爺晚年,躺在病床上的絮絮叨叨之中,我算是對于那些人有了管中窺豹的一知半解…
在從事了歷史文學之后,在點點滴滴的收集中,我知道了家族曾經的管中一斑…
宛如爺爺的祖父輩、父輩,明明榮華富貴不斷,卻是亦然選擇了最為艱難的一條路。
這就是——士!
是中國歷史上的那些重裝濃抹,那些遍布史書,那些卓爾不群,那些笑傲王侯的天才人物!
他們才是歷史的風骨!
比如田常。
來自富庶之地的他,曾經以傲慢的帶著極度鄙夷的目光,上下打量秦國,用嘲弄的詞匯和苛責的語言,攻擊著秦國延續百年的混亂和落后。
他沒有道路以目、沒有試圖沉淪,他用自己的吶喊,企圖喚醒秦人的榮光。
我想,這是因為,在他的心中秦國一樣是華夏吧!
諸夏親㥾不可欺也。
妄自猜測,他當時是這種心情的吧!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才使得他有了那樣的舉動吧!
他希望看到秦人的暴怒和唾罵,他希望秦人能夠記起祖先的榮光!
禮儀之大乃為夏,服章之美乃為華。
秦人一樣是華夏的一員,按照華夷之辨的理論,田常在內心里,大約是不愿意看到秦國胡化的吧!
秦國的國君,同樣是靜默堅忍的一方豪杰…
在靈魂的交鋒分出結果后,田常選擇用鮮血去宣揚秦公的坦誠和高義,用自己的熱血來為秦王留住真正熱愛奮斗的人…
一個高貴靈魂離去的同時,也見證了秦公心中的決不屈服!
這是士,仗義每多屠狗輩的士!
一介養馬之官,經過數十代的努力,終于建立了煌煌第一帝國!
這亦為士,胸懷天下的士。
回到那一個新聞,那小伙是什么?
有人說是貧賤者的悲哀…
半文錢難倒英雄漢。
莫名的,我想起了八壯士。
或許李文亮先生臨死的時候,想的也只是自己的職業操守吧!
他們誰敢說不是士嗎?
在我的眼中,這一樣是士!
身為一個小說從業者,身為一個寫歷史的老憤青,我總想做點什么,總想改變一點什么,總想讓那幾近消融的士之風骨,再次吹拂華夏大地。
我想,這便是我撲街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我不悔!
人活世間,不過百年,我要在這個世間,留下一點什么,消融一點什么,喚醒一點什么!
哪怕,這種消融與喚醒,是要用熱血與青春來不對等交換的!
那一聲發自內心的吶喊,猶自還在耳邊回蕩:
公等對秦國百年以來之諸種弊端,皆做通徹評點,切中時弊。嬴渠梁以為,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惡。諸位既敢公然非秦,亦當有膽略治秦,精誠之心,何自覺無趣?
公以國士報我,我以國士報之。
他的笑容,綻放在喧鬧的堂室里。
他的笑容,綻放在我的腦海里:公以國士報我,我以國士報之!
這是那個時代的士。
就在這個時代…
多年前,一個門客用自己的生命交換了趙氏家族的未來,活下來的另外一個人會選擇在勝利的宴會上揮劍離開。
又過了許多年,一個叫做豫讓的門客,決定用一生的時間去證明士的尊嚴…
或者,在劉邦統一天下的最后關頭,田橫和五百壯士用決絕的死亡,追逐了一個遠去在記憶里的時代,那個時候的華夏民族,是那樣熱烈而不屈…、
王朝更替,古往今來,華夏人一代又一代的士,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災變襲擊了這片古老的土地,南下的馬蹄聲淹沒了文明和光榮,留在腦袋上恥辱的印記,沉重的讓人選擇了麻木…
士——沒有了…
當我們再一次被迫對世界張開眼睛時,奮發圖強的劇變正在遙遠的日本掀起新的颶風。
回顧歷史,我們嘲笑著他們的武士道和無所不在的自裁行為,我們在大肆的鄙視他們的時候,卻忘記了,這種行為的本身,代表了什么?
他們也是士!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
遍觀我國歷史:
從春秋戰國,到大秦帝國,到三國亂世,到…,遍布史書的士,推動了歷史的腳步。
與那東瀛一樣,奮而用生命的凋謝,發出最沉重吶喊的士,充滿了每一個紀年。
縱然是多災多難的明末,他一樣存在,盧象升、陳奇瑜、李定國、鄭成功…
屠刀與災難降臨了,士消失在古老的華夏大地。
千年魚卵,萬年草籽。
適合的土壤出現了,消散的士,再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那一聲槍聲,那一個個身懷炸藥,沖向官衙的才俊,用他們的鮮血與剛剛綻放的生命,換回了我們的士…
士再一次回到了古老的神州大地。
諸如,剛剛過去的八君子李文亮等先生…
我是一個癡兒。
我始終認為,從春秋戰國到三國亂世之前的這一段時光,是這個民族最美好的時光。
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充滿了對道義的尊崇,對俠義和劍的膜拜,以及征服四方的夢想。
那就是士…
那個時候的士,是純凈的,是沒有沾染了俗世的污泥的!
諸如田常!
這是已經絕種的、不復存在的一種中國人,沒有明哲保身,沒有厚黑之術,有的只是意氣風發的得意和千金散盡的風騷。
而這些人,都已經死在了寧古塔的北風里。
他們是純粹的士!
不沾染了一絲絲的功利與世俗…
寫到這里,我的心情又沉重了,臉上卻是遍布了笑容。
縱然道路艱辛,在這個古老的神州大地,在這一場曠世災難之中,我再一次看到了已經消散在歷史塵埃里的士!
宛如李文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