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41、942節 詭譎的歷史

  隨機推薦:

  擔任行軍司馬的李旺珠,用紀實般的文字,記載了后世有名的“努曲寺召對”。

  由于李旺珠是吐蕃人,漢文不是太精通,又是侍衛出身的武將,所以《努曲寺召對》少了文人的修飾潤色,完全就是原汁原味的用對話方式記載了唐道祖在努曲寺和八思巴君臣召對的歷史細節。

  《努曲寺召對》是浩繁的《洪武政要》中十分特別的一篇。后世整理后認為,《努曲寺召對》史料價值極高,記載了唐道祖和八思巴很多對話,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段是:

  道祖皇帝:“上師從薩迦來,那里局勢可安穩么?”

  八思巴:“但請文殊師利大皇帝寬心,人知圣人到,皆大歡喜。”

  道祖皇帝:“上師可知,吐蕃淵源?”

  八思巴:“蓋中原一脈,夏人西遷之屬也。”

  道祖皇帝:“善,誠如是也。”

  八思巴:“圣人繼中原大位,大唐復天下大統。四海莫不欣慰,小僧謹代吐蕃賀之。”

  道祖皇帝:“如此,朕心甚慰。朕之心意,上師可知?如今情勢,可有分教么?”

  八思巴:“春聽雨聲,夏聽蟲聲,秋聽風聲,冬聽雪聲。順天勢而變,應時節而易。”

  道祖皇帝:“上師妙語。然,變有大變小變,易有大易小易。以上師之見,吐蕃之變易,大焉小焉?”

  八思巴:“大變大難,小變小難,不變不難。皆在于圣人之心也。”

  道祖皇帝:“朕欲大革變之。”

  八思巴:“大皇帝當知,吐蕃自有吐蕃法。若欲大變,恐非良法,有傷圣人之仁。”

  道祖皇帝:“吐蕃之民,亦朕赤子,生而唐人。朕為天子,一視同仁。此乃天道人道。是以朕心已決,舍小仁就大仁。斷不許吐蕃百姓,如在囹中。”

  八思巴:“然則,密宗僧侶,豈非圣人子民?若大變吐蕃,僧眾無依,百姓迷惘,佛祖何安?望陛下慎之。”

  道祖皇帝:“佛法如鐵,天道如爐。車出軌道,御者有愆。密宗之愆,種種不端,實與佛法背道而馳,遠離正法,近乎魔道。改則可昌,不改則亡。朕以道治天下,佛祖不安,非佛祖也。”

  八思巴:“小僧愚鈍,欲聞陛下之道。”

  道祖皇帝:“大道者,昊天上帝至高之念。乃天地之規律,萬物之法則,人世之準則。是以,天道茫茫,求道尊道無非求天、地、人之融合交匯,得世間之大自由,成有道之大君子。”

  八思巴:“陛下所言,世間之大自由,有道之大君子,難道是禮敬昊天上帝就可得到么?”

  道祖皇帝:“非也。道化萬千,是以人皆有其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民有民道,武有武道,醫有醫道,匠有匠道。人人遵循其道,就得大自由,成就有道君子,各得圓滿,則天下治也,明也。”

  八思巴:“那么,如何才能令天下人各守其道呢?若強令之,那難道不是法律么?何如佛法潛移暗化,自然而然潤澤人心呢?”

  道祖皇帝:“上師之問,大善。大唐理教,便是衛道。不尊守大道,便是失德失貞。失德失貞者,不但今生難以圓滿,不得善果。便是死后,也要被泰山府君懲治,受苦受難。此因果乃天道意志,不容更改。”

  八思巴:“原來,大唐之天道,乃兼容道儒佛三家…小僧此言有誤,應是道儒佛三教,俱來源于天道,本為天道之一面。”

  道祖皇帝:“上師果然智慧過人,就是如此了。朕得老君啟示,遂知此理。便以三教合而為一,遵循昊天旨意,為天下正教。”

  八思巴:“可小僧不解。敢問陛下,既是三教混元歸一,復其本來。可為何天道教諸神,有老君、炎黃、伏羲、女媧、孔子孟子、泰山府君,連關羽岳飛魯班都有,卻唯獨沒有菩薩佛主?這豈非天道有缺?或者說,天道不公?”

  道祖皇帝:“老君化身萬方。佛主菩薩,本是老君之化身。八大護法天王,本武圣之化身。所以,才有老子化佛。又說佛本是道。”

  八思巴:“……”

  道祖皇帝:“天意既天道,朕亦難改。天道復興已至,此乃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獨吐蕃要變,中原也會變。”

  八思巴:“陛下既然決意推行天道,那么密宗佛法何去何從呢?”

  道祖皇帝:“都知佛本在西方,如今不度西方人。豈非可惜?正是因為西方失了佛法,才導致禍亂重生啊。朕準備對西域用兵,拿下河中和波斯,恢復佛法。”

  八思巴:“喇嘛們都要去么?”

  道祖皇帝:“都要去。那么大的西域,人口眾多。喇嘛少了,站不住腳。光是波斯人,就需要很多上師解惑教化。”

  八思巴:“……”

  道祖皇帝:“傳法之事,還要辛苦上師了。朕封上師為大輪明王,加金輪法王,西方釋教大總統,主持西方傳法大業。這重現西域佛國之任,就拜托上師了。”

  八思巴:“……”

  《努曲寺召對》沒有記載當時八思巴的神態,但很明顯,八思巴在這個過程中很為難,很無奈。

  但是,八思巴顯然無法違拗“文殊師利大皇帝”的旨意。

  李洛在接見八思巴的第二天,就下旨敕封八思巴為大輪明王、金輪法王、西方釋教大總統。

  位同國公,食一品俸祿!

  隨后,八思巴頒下一道法旨:吐蕃歸唐!

  從這一刻起,起碼名義上,吐蕃已經納入大唐的版圖了。

  八月初七,唐軍到達薩迦寺,進駐本波山大營。十余萬吐蕃軍隊,在八思巴的法旨和唐軍的軍威下,乖乖服從命令歸唐。

  在八思巴等人的帶頭下,十余萬人下拜,高呼大皇帝萬歲。其中很多人當然是被迫,但也沒有辦法了。

  形勢比人強。

  之后,李洛下令選拔三萬最精銳的吐蕃兵,編為唐軍。其余的,全部解散。

  這使得唐軍騎兵數量,立刻達到六萬人!

  隨著八思巴歸唐法旨傳向四面八方,不知道多少農奴歡聲雷動。

  很多農奴都聽說了。法王親口說,大唐皇帝就是圣人,是文殊菩薩在世,不但是大唐天子,也是贊普,是天可汗。

  也不知道多少貴族家屬往北逃遁,企圖逃入元軍的控制區。

  在薩迦待了僅僅三天,唐軍就北上,目標是穿過羌唐草原南下的元軍。

  而此時的好幾萬元軍騎兵,已經進抵達雅魯藏布江之北兩百里附近。聽到八思巴叛元歸唐的消息,元軍統帥阿泰頓時大驚失色。

  吐蕃軍竟然降唐了!

  而他只帶了五萬人,加上罕兒不花的五千,也就五萬五千人。失去了十余萬吐蕃軍隊的協助,還怎么對付得到吐蕃軍協助的唐軍?

  “傳令,撤退!”阿泰臉色難看的說道,“罕兒不花將軍,你覺得呢?”

  罕兒不花雖然很想回到薩迦宰了八思巴,可他也不傻。

  “阿泰將軍,我也認為現在只能撤退了。吐蕃人反了,我們兵少,唐軍兵多,我們不能硬拼,只有先退到羌唐草原去。”

  禿厥大將伊査思卻不滿了。

  “那顏,我們趕了數千里路,這才從阿里麻里趕到這里,怎么又要撤退?唐軍雖然多,可是我們有五萬多騎兵啊,完全能打這一仗。要是打敗了唐軍,斬殺李洛,那就是天大的功勞。”

  阿泰眼珠子一轉,裝作肅重的說道:“你們沒有和唐軍打過,不知道唐軍的厲害。要是打,本帥怕你們上去就敗了,那就不可收拾了。”

  伊査思聞言立刻不干了。

  “那顏,我們禿厥勇士和回鶻勇士雖然比不上蒙古勇士,可也是驍勇善戰的男兒,好幾萬騎兵再說,怎么也不怕唐軍!”

  “好吧,我英勇無畏的伊査思。”阿泰似乎有些無奈的說,“要是你真敢打,這一仗就交給你。看看你打的怎么樣,說不定真能打敗唐軍也不好說。”

  “好!”伊査思毫不猶豫的領命,“那我就率騎兵出擊!我就不行,幾萬騎兵打不贏騎兵少步兵多的唐軍!”

  罕兒不花冷笑。白癡!沒和唐軍打過仗,就敢對唐軍這么輕視?真是不知死活。

  再說,吐蕃兵投降了唐軍,唐軍的騎兵會更多,比元軍騎兵還要多。

  五萬多騎兵,根本打不贏。不但不能打,還要趕緊撤退,防止唐軍追擊才是。

  不過,罕兒不花壓根就沒有提醒伊査思這個禿厥人的意思。

  他剛率五千騎兵和阿泰匯合時,阿泰就私下告訴他,禿厥人的膽子越來越大了。

  伊査思竟然不請軍令,擅自帶兵滅了納木措湖邊的幾座喇嘛寺,殺了數百個僧人。

  事后,伊査思還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這還得了?

  說小了是目無統帥,挾兵自重,說大就是對大元不忠。

  這樣的人,留著是個禍害。

  所以,不但阿泰沒有反對伊査思出兵,就是罕兒不花也不反對。

  你要送死,你就去死吧。

  有你纏著唐軍,一萬蒙古騎兵也好從容撤退。

  至于吐蕃,隨著八思巴的降唐,那肯定是保不住了。為今之計,保存蒙古騎兵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伊査思心里也在冷笑。

哼,你們蒙古人真是越來越不行了。不但被漢人趕出了中原,還丟了河西和河套。要不是我們禿厥人和回鶻人波斯人給你們撐著,你們還能在西邊站穩腳跟么  如今,好幾萬騎兵再手,竟然不敢和唐軍打一仗。

  真是辱沒蒙古騎兵的威名。

  你們不敢打,那就無法站立邏些。無法占領邏些,我還怎么毀了那什么布達拉宮?

  沒醋。伊査思之所以熱衷來吐蕃打仗,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毀掉被稱為密宗圣地的布達拉宮。

  哪怕事后為此受到嚴厲的懲罰,他也要秉承神的意志,毀滅異教徒的圣地。

  這是他的無上光榮。他伊査思并不畏懼死亡。因為他的靈魂會得到重生。

  行。你們不敢打,我伊查思就敢。我倒要看看,以步兵為主的漢人,究竟能有什么能耐。除了靠火器,他們還能有什么依仗。

  伊査思始終認為,唐軍只是靠了火器。要論騎兵和白刃戰,根本不是西域勇士的對手。

  只要不給唐軍火器逞威的機會,這一仗完全能占到便宜。

  “兩位那顏就在這等著我伊査思的消息,我親自會會唐軍。大元勇士,要是一仗不打就撤退,那就太說不過去了,大汗不會滿意的。”伊査思有些大咧咧的說道。

  自從擅自燒寺殺僧,而又沒有受到軍令處置后,伊査思等將領就越來越大膽了,開始不把身為主帥的阿泰放在眼里。

  “好吧,我勇敢的伊査思,你是大元的勇士!我們等著你凱旋而歸!記住,能打就打,打不贏也不要勉強。”阿泰說道。

  阿泰授予伊査思一支令箭,“伊査思將軍,我們等著你的好消息。”

  伊査思冷笑。你們不敢南下正好,我正好在邏些放開手腳干大事。他接過令箭,就匆匆出帳集合禿厥和回鶻兵馬。

  不一時,四萬五千元軍騎兵就轟隆隆的出營而去,直驅雅魯藏布江。

  等到伊査思率軍剛剛立刻,阿泰就下令北撤。

  “不能在等了。”阿泰道,“李洛得到吐蕃軍的大量戰馬,一定還收編了不少吐蕃騎兵,他應該在北上了。”

  罕兒不花點頭,“我們立刻動身回西域。”

  一聲令下,一萬蒙古騎兵立刻拔營,才剛剛拔營,一個探馬就趕來匯報消息:

  “那顏,唐軍騎兵追上來了,已經和伊査思接戰,距離這里不過數十里地。”

  來的好快!

  “再探!”

  “喳!”

  阿泰等人都有些擔心。唐軍騎兵的實力,遠比一般騎兵強,要是一人三馬的追上來,蒙古兵未必能逃脫。

  第二天后,阿泰就收到南方的戰報。

  伊査思的四萬多騎兵,與唐軍騎兵發生大戰。唐軍騎兵一個照面,就用手銃和手斧讓伊査思吃了一個大大的血虧。

  唐軍騎兵趁勢沖殺,很是兇狠。伊査思雖然率部奮勇激戰,卻仍然落入下風,陷入被動之中。

  正在伊查思苦戰之際,降唐的吐蕃騎兵也乘機發動了進攻。

  結果伊査思大敗,數萬人兵敗如山倒。

  探馬說,伊査思等將領生死未卜,總之敗得很慘,很徹底。

  這一仗,唐軍火器兵甚至沒有參戰,也沒有用火炮。

  還有一點是,唐軍大敗伊査思后,已經追上來了。追擊的主力,是吐蕃騎兵。

  阿泰等人默默聽著戰報,都是一起搖頭。

  “走吧,唐軍就在后面,我們一定要把一萬蒙古勇士帶回吐蕃!”阿泰完全沒有在耽擱的心思。

  一萬蒙古騎兵只能向著來時的路,再度北歸。這使得他們的士氣,受到很大挫折。

  更要命的是,由于來了又回,幾千里路,馬都掉膘了,都來不及恢復馬力。

  而唐軍的戰馬都換了吐蕃軍中的生力馬,速度更快。

  到了第五天,三萬唐軍騎兵終于借助更強的馬力,在羌唐草原之北追上了蒙古騎兵。

  一番戰斗之后,馬力已竭的蒙古騎兵大敗,傷亡五千余人,被俘數千。只有阿泰和罕兒不花等人僥幸逃出吐蕃。

  唐軍徹底控制了羌唐草原。

  而與此同時,唐主李洛正在邏些,來到了巍峨宏偉的布達拉宮。

  藍天白玉之下,巍巍山巒之上,那殿宇重疊的巨大山宮,就是布達拉。

  李洛在看到熟悉的布達拉宮的那一刻,剎那間就有些恍惚,猶如時空之門忽然開啟,他又出現在后世的布達拉宮前。

  這是李洛來到古代后,最讓他熟悉的一座建筑。雖說后世的布達拉宮是重修擴建過的,和此時有所不同,但相似度還是太高了。

  只有這變化不大的布達拉宮,才讓他稍微能感觸到一絲后世的感覺。

  唐主收回思緒,轉頭一看,廣場上不是那些世界各地的游人旅客,而是披堅執銳的唐軍將士。

  宮門口,也不是恬淡悠閑的紅衣喇嘛,而是一個個匍匐在地,恭敬迎接“文殊師利大皇帝”的花衣僧人。

  “請大皇帝入宮升殿。”八思巴恭請李洛進入布達拉宮。

  這意味著,將尊奉大唐天子為吐蕃之主。

  在唐軍進入邏些的大勢面前,除了服從天意,僧人們又能如何呢?

  沒有人,能違抗大唐皇帝。

  李洛進入布達拉宮后的第一件事,就控制大小“祖拉康”(大昭寺和小昭寺,當時不叫大昭寺小昭寺)。同時密令特務,搬走祖拉康(大昭寺)中尺尊公主的所有雕像。

  因為,松贊干布身邊,只能有文成公主。

  然而,特務的回報令李洛很有些驚訝。

  特務們說,松贊干布像傍邊,只有文成公主像,沒有尺尊公主像。

  李洛頓時明白,老師的推測是對的。

  老師曾說,所謂尺尊公主根本就是虛構的。歷史上應該沒有這個人物,松贊干布也沒有一個叫尺尊公主的妻子。

  老師還說,本來大昭寺松贊干布像的傍邊,只有一個女像,那就是文成公主。

  可是幾百年后,吐蕃僧人們越看越覺得不對。因為松贊干布身邊只有一個文成公主,是兩個雕像,所以看上去是并列的,一左一右,沒有凸顯出贊普的地位。

  這讓當時的吐蕃統治者,自尊受到了傷害。

  于是,他們又造了一座像,放在松贊干布另一側。

  于是,原本一左一右并列的兩座像,變成了三座像。松贊干布位列中間,立刻凸顯出了吐蕃贊普的地位,打壓了當時的唐朝,也凸顯了后來吐蕃地方相對中央王朝的地位。

  小小一座雕像,就能起到這個政治效果。

  當時,李洛還覺得老師的推測有些玄虛,他本人不太相信。

  可現在看來,老師是對的。

  “真只是兩座雕像?”李洛又問。

  特務道:“啟稟陛下,的確就是兩座像。無論在法王殿還是其他殿堂,都是公主和松贊干布兩座像。看上去,公主和松贊干布并重。”

  李洛點頭:“那就是朕記錯了。嗯,下去吧。”

  等到特務退下,李洛不由露出一絲古怪的笑容。

  老師就是老師,每次都是對的。

  嗯,看來后世的幾座尺尊公主像,應該是之后才偽造的,很可能是明朝時期偽造的,不大可能是清朝。

  因為清朝對吐蕃的管理已經很嚴,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造假的。那對清朝中央來說是一個冒犯。即便是康熙乾隆,也只會希望松贊干布身邊,只有一個文成公主。

  因為文成公主代表的不光是大唐,還有中央政權的威嚴。愛面子的清廷,當然不會容忍造假。

  至于明朝,對吐蕃只有名義上的統治權,但控制力度很弱。管不到他們是不是造假。

  為了掩蓋真相,他們又編造了一些神話,結果反而露出了破綻。被老師這樣的厲害人物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呵呵,看來歷史真的很詭譎啊。

  大唐皇帝進入布達拉宮后的第五天,唐軍大敗元軍,俘虜元軍大將伊査思的消息傳來,吐蕃人對唐軍更加敬畏。

  很快,唐軍就從俘虜口中得知了伊査思等人在納木錯湖燒寺屠僧的所作所為。

  經過大肆宣揚之后,整個邏些城的人都知道,元軍在納木錯湖干了什么。

  尤其是僧人們,更是憤怒。

  為了安撫吐蕃人,也為了吐蕃的民心,唐主下令將被俘的伊査思等元軍將領交給密宗僧人們處置。

  至于僧人們怎么處置,就不得而知了。

  ps:蟹蟹大家支持,不會忘記加更的。晚安!

夢想島中文    葬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