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12)

  “不對?”

  韓岡微微一笑,覺得不對就對了。

  他擬定的那幾道題根本就不能算是策問,韓絳用看策問的眼光去看這幾道題,當然感覺不對。

  “韓岡擬定這幾道題的時候,的確是有些想法放在里面。”韓岡坦然相承。

  韓岡的回答,正在韓絳的意料之中。

  讓韓岡去擬定考題的時候,韓絳本來就是對他將氣學觀點融入題目之中,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準備。

  以如今氣學、新學相爭的局面,韓岡不可能不利用這一點。所以他和張璪才沒有與韓岡爭奪擬定考題的機會。

  進士科省試、殿試的考題就是士林中的風向標。

  其中決定貢生是否能金榜題名的省試更重要一點,也是接下來的三年里,天下士子都需要揣摩精研的方向。

  而殿試的考題對朝臣的意義更大一點,這代表著天子目前最為關注的重點,也明示了近期的政治風向。

  韓岡要體現氣學的特點,將氣學的影響力推廣到天下,進士科的殿試考題,就是近期內他所能拿到的最好的機會。

  不過韓絳沒想到韓岡會這么出題,看到這幾道題目,蹇周輔會甘心去洛陽嗎?

  “但這幾道題的確不適合做策問啊。”韓絳嘆道。

  策問,是天子問政。是要考生們從朝廷的角度來看問題,然后向天子建言,該如何去處理策問中提出的問題。

  熙寧三年議變法,熙寧六年問闕政,到了九年,殿試的內容就是跟北方與西北的敵人有關了。

  說的是大局,議的是天下。

  而韓岡所給出的題目,卻是具體到地方上和京中百司內的政務,將之拿出來要求貢生們進行分析。觸及到實務,卻與過去的策問完全不是一個模式。

  即便這只是初步嘗試擬定新題,之后真正殿試中的考題肯定不會與現在一樣,但也未免太過超乎想象了。

  在太后無法親自擬定題目的時候,由臣子們所進呈的考題,不應該過于別出心裁,甚至應該為了避免成為士論的焦點,為人所攻擊,還必須平庸一點。韓岡卻似乎完全沒有理會到這些。

  “相公,考試的作用在于簡拔人才。韓岡之前之所以對蹇周輔等四人給黃裳的考題有所非議,便是因為這樣的題目根本不可能選拔出作為邊臣的人選。”

  “玉昆,你這話的確沒有錯,但體例亦當注重。”

  韓岡偏過頭,用余光掃了下后面,其他的宰輔都十分明理的離得很遠,讓韓岡與韓絳可以沒有太多顧忌的說話。

  走了幾步,他輕聲問道:“殿試不一定只能是一道題?”

  韓絳和韓岡似乎在議論些什么。

  章惇在后面盯了幾眼之后,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了一些。

  除了殿試的考題,應該不會有別的需要在路上就討論的問題了。

  更重要的,是方才迎面來風時,章惇聽到了前面幾句斷斷續續的話,盡管很模糊,不過已經足夠用來確認了。

  韓岡想要借以發揚氣學,他的目標不可能僅僅是殿試,之后的御試也肯定不會放手。

  不知在他的主張下,會將殿試的考題變成什么樣。

  如果韓岡所出的試題不能服眾,對前兩天還堅持將蹇周輔等人趕出京城的韓岡來說,就是最大的諷刺,對氣學,也同樣是一個打擊。

  當然,要是太后自此之后,一直都堅持讓韓岡出題,恐怕也沒人愿意犧牲自己的前途,而與韓岡的考題頂撞到底。

  章惇揚了揚眉,他發現,又走了幾步之后,韓岡和韓絳的神色變得更加嚴肅了。

  到底說到了什么?

  對韓絳與韓岡的對話,章惇想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不過這一回,不論風怎么吹,都沒有迎面而來的風向,章惇也便沒能再聽到前方兩人的議論。

  “…當然。”

  停了片看,韓絳點頭,明白了韓岡的用意。

  在熙寧三年之前,進士殿試要為詩、賦、論各一,更早一點,是只有詩賦各一,而沒有論。熙寧三年的殿試上,才變為了純粹的一道策問。如今從一題再變回兩題,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也許對考生們來說是大事,但在體例上,沒有問題。

  “但既然有兩道題,便會分出輕重。”韓絳邊走邊說,“昔年殿試上需為詩賦論各一,其中以賦為重,論次之,詩最末。只要賦寫得好,詩、論即便僅僅中平,也能拿狀元。反過來說,賦中有過,就算詩、論再佳也無濟于事。玉昆你的岳父,就是在賦中寫了‘孺子其朋’,因而丟了狀元。你岳父當時寫的論與詩,事后流傳出來,做了狀元的楊審賢比不了,可一樣沒用。”

  韓絳說著,笑了一下,“這個例子其實不太恰當,仁宗皇帝閱卷前,令岳還是被排在第一的。不過本朝多少狀元,皆是以賦奪魁,遠的有王文正曾的《有物混成賦》,稍近的也有章衡的《民監賦》,恐怕玉昆你也聽過、讀過,而以詩、論奪魁的,玉昆,記得幾個?”

  他說著,回頭看了一下走在側后半步的韓岡,就見韓岡默默地搖頭。

  韓絳莞爾一笑,能教訓韓岡的時候當真不多,“玉昆,如果你想要多加一道題,這想法雖好,但恐怕就會變成詩賦論的翻版,考官與考生,都只重其一,另外一題,就不會太用心。”

  “韓岡另有一點淺見,想供相公參考。”韓岡胸有成竹,解決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實在太容易,“以韓岡所想,不如以百分為滿分,兩道試題或6sì,或七三,又或各居其半,待判卷之后,將兩道題的得分加起來就是,總分高者優勝。這樣給進士排序也簡單。”

  后世考試,韓岡經歷得太多,一個百分制,就能解決韓絳的問題。只要將他所出的題目,折合進總分中,看哪個考生敢于放棄其中一題?

  就算是三七開,韓岡的考題只占三十分,但對于考生們來說,另一道題做得再好也只可能拿到七十分,少了這三十分,或是只拿到了十幾分,就不可能爭得過兩道題都拿到九成分數的對手。

  蘇頌離開前面的章惇有著幾步的距離。

  一直以來,蘇頌都沒有打算縮短這個距離。

  對他來說,成為知樞密院事,是一個意外。不過蘇頌并不清楚,對韓岡來說,這算不算是一樁意外。

  太后對韓岡的信重,長了眼睛就能看見。不過要說韓岡在太后面前,插ye.插ye推薦自己成為知樞密院事,倒是不好說了。

  這一次的晉升,名義上是有了變化,算是樞密院的兩位主官之一,但在實際上,與之前做樞密副使的時候沒有什么區別,依然比章惇要低上一點。

  從這一點來說,韓岡應該不會做這樣的事。除了俸祿等事上,蘇頌的權柄和待遇與之前別無二致,以韓岡的性格,肯定不會這么做。韓岡現在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為了一個虛銜而與太后商量。為此耗費太后的信重,更加不值得。

  而且韓岡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考慮。盡管最近并沒有與韓岡商議過,不過之前韓岡乘機發落蹇周輔等四人,蘇頌已經從中看到了一點苗頭。

  既然以考試題目不盡人意為由趕走了蹇周輔,那么以類似的理由,順便插手進御試和殿試的考題中也就是順理成章。

  借助考題推廣氣學,韓岡會怎么做,蘇頌也能想到。

  不過他就是不清楚,韓岡想要在考題中體現的是張載的觀點,還是韓岡他本人的見解。

  蘇頌對張載的觀點,并不是完全贊同。而對韓岡的想法,蘇頌卻覺得合理處甚多。比起張載一系列的著作,韓岡對自然的研究,更合他的胃口一點。

  望著前方,稍稍分了前后的韓絳與韓岡,蘇頌覺得韓岡應該不會犯錯。

  “…還是玉昆你想得周到。”沉默的走了一陣,韓絳點頭,他已經想通了韓岡的提議,的確有其效力,“不過玉昆你另外打算出什么題?”

  韓岡已經出了不像是策問的策問,難道還能再出一個論不成?倒還真不是沒有可能,韓絳想著。

  氣學之中也有對經義的詮釋,通過論來對這些詮釋進行傳播、發揚,不失為一個很有想法的主意。

  只是韓岡如果當真這么去做了,大概就能看見他的岳父、自己的老朋友大發雷霆的模樣了。

  這樣的改變,比起之前清理了蹇周輔等四名考官,更能挑動王安石的脾氣。

  韓絳都可以想象那時候的場面,只要韓岡真的這么去做了,結果多半會如此。

  但韓岡卻是搖頭,“韓岡想要出的題目,就是這一類。至于策問,就請相公多費心了。”

  韓絳聞言,腳步一頓,驚詫的看著韓岡,“玉昆?…”

  “策問當然得另出。韓岡一開始就這么在想。”韓岡低聲對韓絳道,“方才相公也說了,這幾道題不能算是策問。”

  “不是策問,又是什么?”韓絳不解的問道。

  “子曰,申而論之…申論!”

夢想島中文    宰執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