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區接到此通知的各農場16至50歲的健康男性公民,請攜帶馬匹、槍支、彈藥,以及五天的口糧,于9月26日天黑之前前往弗賴黑德鎮,向庫斯-范-雷默司令官報到…”
——弗賴黑德地區民團征召公告,1899年9月 在詹森冒險被克魯格粉碎之后,盡管為首的詹森等人受到了英國法庭的審判,但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并沒有受到處罰。羅得斯仍然是英國樞密院成員,他的特許公司仍然在南非和羅得西亞飛揚跋扈。克魯格曾經忿忿不平地抱怨說:“該打的并不是那條狗,而是放它來咬我的那個人。”不過偏袒歸偏袒,自知理虧的英國已經不能象以前那樣理直氣壯地對德蘭士瓦內政指手畫腳,親自出面替德蘭士瓦的外僑撐腰鼓氣了。受到鼓舞的克魯格政府在和英國對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1897年3月,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締結了一個“友好永久同盟條約”,一個月之后,德國又和奧蘭治自由邦簽定了一個“友好通商條約”,令英國人大受刺激。
也是在1897年,英國駐南非高級專員羅賓遜爵士年邁退休,張伯倫殖民大臣挑選了另外一個狂熱的帝國主義者——出生在德國波恩、有德國血統的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SirAlfredMilner)前往開普敦,接任這個“帝國的最困難的職位之一”,推行他的政策。嗅覺敏銳的塞西爾·羅得斯馬上認識到,米爾納大人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一個人選。在開普敦,阿非利卡人大會主席揚·霍夫梅爾則評論說“他的到來意味著將爆發一場戰爭”。英國人征服南非的張伯倫、羅得斯、米爾納三駕馬車已經套好了,準備氣勢洶洶地殺向布爾人。另外一方面,德蘭士瓦人則加緊戰備,從克虜伯公司、斯科達兵工廠和法國什耐德-克魯索公司購買大量軍火,包括最先進的榴彈炮、加農炮、毛瑟槍、機槍,不光裝備給共和國的警察(相當于正規軍),還分發到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各城鎮的民團手中。居住在開普和納塔爾殖民地的“可靠”布爾人也得到了南非秘密情報局(DeGeheimeDienst)提供的武器和彈藥。此外,德蘭士瓦共和國與奧蘭治自由邦還在1898年成立聯邦會議,以協調抗英行動。英國人和布爾人通過經濟和外交手段繼續推行各自的南非政策,但都未能奏效。為了掃除障礙,達到目的,雙方都決心訴諸戰爭。到米爾納勛爵上任之時,英國人和布爾人之間已經是劍拔弩張、橫刀相向。
布軍大量進口并使用馬克沁重機槍,這種武器當時在非洲發揮了極大作用,320名法軍曾利用它在乍得擊敗12000名黑人部隊 米爾納到任后,張伯倫立即給他發去了一紙公文,列舉了英國僑民在德蘭士瓦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并且提到了1884年倫敦和約中有關“宗主權”所埋下的伏筆,也就是告訴他,英國不準備承認德蘭士瓦為一個具有主權的國家,而是英國的一個屬國。這樣,兩國之間通過外交手段,進行地位平等的談判的機會就被張伯倫消滅掉了。1899年3月,羅得斯奔赴柏林,與德皇達成了一筆秘密交易。在同德國外交大臣的談判中,羅得斯向德國透露了英國決心吞并布爾共和國、修筑從開普敦到開羅的縱貫非洲鐵路的計劃。作為交易條件,英國支持德國的“柏林—巴格達鐵路”(“3B鐵路”)計劃,支持德國在中東和小亞細亞的擴張行動,并慫恿德國從剛剛被美國打敗的西班牙人手中購買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這樣,英國得以把德國的注意力從南非轉開,從而在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放手行動。
米爾納勛爵,南非高級專員(1854-1925)
在南非,新上任的米爾納勛爵充分利用了外僑的不滿情緒,煽動德蘭士瓦的兩萬一千名英籍外僑,在1899年4月寫了一封聲淚俱下的申冤書,呈遞給維多利亞女王。該年六月,米爾納和克魯格在布隆方丹就外僑問題進行了最后一次談判。一心一意準備開戰的克魯格虛與委蛇,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因為他知道,布爾民團打仗不能沒有馬,馬兒打仗不能沒有草,現在的南非還是冬季,草原上除了石頭、沙土和干枯的矮灌木叢之外什么都沒有,德蘭士瓦的干草儲備也即將告罄。他要等到九月,第一場春雨開始,南非的荒原長出青草為止。
另外一方面,米爾納也并不以談判為目的。英方在談判的同時,抓緊時間從海外向南非調遣軍隊。此時,駐扎在開普殖民地的英軍只有3500人,納塔爾殖民地有5800名,此外還有24門大炮。面對德蘭士瓦的三萬民團和拿起武器的兩萬奧蘭治人,以及開普和納塔爾兩地眾多不可靠的南非荷蘭人,英國人這點兵力顯然不足以防范布爾人的進攻,何況挑起戰爭。
雖然兵力不足,但是奉強權政治這面大旗為圭皋的英國人已經擺出了一副準備欺凌弱小的架勢。面對咄咄逼人的英國,幾乎整個西方世界在1899年都發起了同情和聲援布爾共和國的運動(考慮到英國在這個時期得罪過的國家數量之多,這場運動多少也牽涉了那些國家自己同英國的恩怨在內)。聲援運動濫觴于詹森襲擊事件,在荷蘭和比利時(以佛拉芒地區為主)最為聲勢浩大,在這兩個國家,出于對南非荷蘭裔同胞的民族感情,組建了眾多的民間團體,征募捐款,發表文章,建立基金會,向德蘭士瓦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盡管德皇同英國達成了政治交易,但是德國民間聲援德蘭士瓦的運動也是一波高過一波,有95萬人先后簽名聲援德蘭士瓦共和國。在美國,由于一些美國外僑在德蘭士瓦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再加上美國的財閥同英國礦業資本家有密切的商業往來,所以美國政府保持中立立場。但是美國的荷蘭移民后裔、大多數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則支持布爾人。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紛紛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準備同布爾人并肩作戰。
1899年9月,克魯格告訴米爾納,他可以考慮把外僑得到公民權的居留期限從14年減少為5年,但是要求英國今后停止對德蘭士瓦共和國提出那個莫名其妙的“宗主權”。受國內好戰喧囂的影響,英國國會在給克魯格的答復中說:“…女王陛下政府認為南非共和國政府的答復是消極的,或者是非決定性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對目前形勢予以重新考慮,并采取相應的最后解決手段的權利。”為了給德蘭士瓦增加軍事壓力,英國又從印度和地中海各自調派了兩千人增援納塔爾殖民地。
但是,這點軍隊要實現米爾納夢寐以求的軍事征服顯然不足,要引起布爾人的疑慮則綽綽有余。1899年10月9日,德蘭士瓦政府向英國發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國停止向南非增兵,撤退6月1日以后到達南非的一切軍隊,將一切爭議問題付諸外交仲裁,限48小時答復。10月10日,張伯倫命令米爾納對南非提出的條件予以拒絕。1899年10月11日,星期三,下午五點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聯邦議會向大英帝國宣戰,德拉瑞將軍(JacobusDelaRey)立即發動進攻,在英屬貝專納蘭境內的西開普鐵路截擊了一列英國裝甲列車。第二次英布戰爭爆發。
雅各布·庫斯·德拉瑞將軍(1847-1914),法國新教徒移民的后裔。布爾戰爭后成為南非國會議員,在1914年聲援德國的布爾人暴動中,因其乘坐的汽車無法剎車接受盤查,在約翰內斯堡街頭被南非警察誤傷擊斃 布爾人的戰爭計劃是,在英國援軍到達南非之前,集中優勢兵力,分為兩路,一路向東進攻納塔爾,分割并包圍兩個主要的英軍據點——萊迪史密斯(Ladysmith)和鄧迪(Dundee),并占領德班港,獲得出海口;另外一路向西南,占領西開普鐵路線上英軍主力駐扎的兩個戰略要地——馬弗京(Mafeking)和金伯利。同時,在開普殖民地煽動布爾人暴動,牽制英軍兵力,尤其是破壞東西兩條開普鐵路的運輸,阻止增援的英軍利用鐵路向北挺進。此外,為了防備非洲土著趁開戰之機進攻布爾人,由普林斯洛將軍(AntoniePrincloo)率重兵駐守遠離前線的象河流域,防備佩迪人的暴動,800—1000人的民團駐守斯威士蘭邊境,1000人的民團駐守卡利登河谷的巴蘇陀邊界。
雖然英國政府早已決定以戰爭手段解決南非問題,但卻沒有意識到軍事準備的緊迫性。英國情報部(當時英國尚未建立總參謀部)和英軍上下都存在嚴重的輕敵思想。情報部的結論是:保衛南非兩個殖民地的問題,就是對付二三千名布爾人的襲擊,一支具有一定力量的英國步兵在騎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入侵兩個布爾共和國綽綽有余,英軍能在奧蘭治和德蘭士瓦開闊高原上輕而易舉地擊敗布爾人。
英軍的戰略計劃是,援軍首先進駐開普殖民地,防止當地布爾人叛亂,而后通過東西開普和納塔爾(從德班港到約翰內斯堡)這三條鐵路線,直搗比勒陀利亞,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但形勢的發展完全出乎英國人的估計。全民皆兵的布爾人早已經枕戈待旦,等待和英國人的攤牌。同英國開戰的消息公布之后,在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大大小小的城鎮中,當地的布爾市民紛紛拿起武器,前往集結地點,參加民團。散落在廣闊的南非高原的布爾農場主們也帶著他們的兒子、馬和步槍,組成小股戰斗部隊,作為作戰人員投入戰斗。在戰爭初期,當英國援軍未到之前,戰場上的布爾人和外國的志愿者(共計3.5萬人),暫時保持了對英軍(2萬人)的數量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