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嘔心瀝血方從哲 一起討論的書友:荊湖南路一書生、ip兄、高敖曹等諸位書友。
山東之戰,總而言之,于小鄧來說慘勝,但于察罕來說,則也不可以全然說敗。
為何呢?因為起點不同,目的不同。小鄧的起點是以分散的弱旅應對察罕八萬雄師的雷霆一擊,撐住了也就是勝了。
察罕的起點是以八萬人出擊十多萬山東紅軍(后來還有兩三萬海東援軍)。從結果看,田豐被他打垮,三路紅軍圍攻大都在兩三年內也變成泡影,連出發陣地保定、真定等地也被察罕奪回。雖然沒有徹底消滅小鄧克復山東但也消滅了其大量有生力量,更奪取了要地濟南,封鎖了其向西直出河南的可能。
察罕之失著主要在二:
1、低估對方戰力,分兵多路,導致久戰不勝。
2、濟南圍殲敵重兵集團作戰失敗。
3、泰安攻城失敗。
(荊湖南路一書生:第一點非常贊同,過于分兵,過于講謀略,還不如集中兵力攻下益都,戰事早罷。
第二點,王保保這個元末明初的牛人表現讓人很失望。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先阻于濟南后阻于華山,要不是濟南城內有叛變,能否順利拿下濟南都難說。
再次回到分兵行動的話題上。如果察罕僅以偏師,牽制住濟南和泰安,集中全部兵力搗毀益都,那會是個什么樣的結局。)
鄧舍之失著主要在:
1、專恃堅城,導致各自為戰。幾處地方人地皆失。
2、由于被困益都,導致對全局控制力下降,幾處游軍作戰皆不利,不如察罕人盡其用。
(荊湖南路一書生:我同意第二點。
按理說小鄧是地主,應該掌握地利,不曾想數處遇伏,被人拉開口袋往里鉆。幸好幾個領兵的元帥頗有帥才,沒有一個被打得很慘。如果先前就有稍微周密的部署,司令部及早撤至后方全局指揮,恐怕這戰要好打得多。
對于第三點,濟南過早丟失,屬于不可控制的范圍。但是小鄧事先沒有做好防范措施,也沒有明確的后著,該負領導責任。
對于第一點某也贊同。低弱我強時,不應該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而要盡量發揮部隊機動性,斷敵糧道。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有生力量,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再次感慨髦太祖的游擊戰戰術是多么的牛叉啊。
嘔心瀝血方從哲:本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就要舍得犧牲,現在鄧舍條件還是不具備。也沒有良好群眾基礎配合——比如鄧舍如果真的放棄益都,無疑整個山東都會倒向察罕。
*歷史上也不是總是放得開的——比如*指揮山野期間就很放不開淮安,在保衛兩淮的戰役中失利。也有不得已不能放開的——比如保衛四平,如果輕易放棄四平,恐怕東野就被趕出中國了。
但是也沒有書評區里那幾個國粉說的那么輕巧。尤其某個人只盯著東北戰場——拜托,要是沒有關內戰場的真小米加步槍,*能在夏季攻勢前休息那么久?別扯了,就是沒有遼南的小米加步槍,*也可以到蘇聯去修整了。晉冀魯豫的戰斗、西北的戰斗乃至呂梁的戰斗這些人更看不見。
荊湖南路一書生:嗯,強烈建議小鄧以后多多搞好軍群關系,多多宣揚人民子弟兵的精神。群眾基礎就是糧道,就是后勤保障。
再一個建議就是小鄧應該眼界和胸襟再寬廣點,畢竟21世紀穿過去的,一點現代戰爭的意識都沒,這穿越不穿也罷。
嘔心瀝血方從哲:現代戰爭意識倒是有也難。
本身不是軍人,就一普通大學生,能有啥軍事素養。與其賣弄半懂不懂的知識搞得不如趙括,還不若老老實實呢。
可憐潘賢二,獻策無數,不得采納,或者采納了也變成敗著。換我就投察罕了。)
3、濟南過早丟失。
作為迎賓館參議,那么在總結之后自然要為未來舉動再獻幾策:
1、本次作戰,我軍損失十分嚴重。楊萬虎部號稱五衙,僅剩兩三千人,喪失戰斗力。高延世、李子繁部,只剩五百人,喪失戰斗力。李和尚、畢千牛部還剩萬余人,只剩下防御城市的能力。劉硅部萬余人全軍覆滅,反而給敵人增加了數千戰力。佟生養部兩千來人戰斗力略有恢復。文x國、郭從龍部新到,還有戰斗力。續繼祖、胡忠、鄧承志、張歹兒等總計大約萬人,也都搞得疲憊不堪或無力再戰。
我軍參戰部隊總計八九萬人,此戰損失近半,短期內喪失戰力。遼東方面亦無機動兵力可援。屯田軍原來有數萬人,除被殺被俘外幾乎全部跑散。海軍劉楊部亦損失數千。
而察罕部隊僅損失兩三萬人,又就地補充數千人。
雖然有我軍準備不周,參雜新編部隊過多等原因,但也充分暴露出我軍與察罕軍在戰術素養、干部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特別是我軍山東地方部隊,除陳鞣頭以外幾乎無一能戰,反觀察罕從河南拉來的地方軍,卻與其主力相差仿佛。就是我軍朝鮮行省地方部隊,除了關北張歹兒,也不能與察罕的相比。因此地方部隊之訓練,尤其需要加強。
2、我軍文武配合良好,這一點值得表揚,應該幾時總結經驗,編成條令,以理順將領、地方官和參謀文官之間的關系。
3、此戰以后,我軍喪失出擊能力,宜休養生息。一方面重編部隊,一方面屯田東萊。
但濟南、濟寧兩地乃我軍喉管,不可不拔,宜早作準備,克復兩地,并將勢力延展到東平、東昌各地。至少應對光復濟南早作打算。
4、田豐過去為我軍遮蔽河北。雖然此戰中表現得極度不可靠,但是在戰役末尾又拿下河間府,依舊形成了為我軍遮蔽河北的形勢。
我軍目前既然無力北伐大都,則有緩沖勝于無緩沖。取田豐甚易,惟恐再得一田豐難矣!
(荊湖南路一書生:不同意第四點。與其依靠田豐這種墻頭草做緩沖,還不如取而代之,將戰線推進。擇一良將守,同樣的兵力,要不田豐的效果好得多。
嘔心瀝血方從哲:河間路在敵人全力攻擊下根本不可能守住,與其浪費部隊結果和淄川王十三一樣倒不如讓給田豐去。
不取田豐還有*價值。如果你老是做的太絕,將來誰信你?
你殺了王士誠還取其妻,雖然提拔高延世、善待陳鞣頭,但是不過是讓其他勢力的武將不擔心他們被吞并以后的出路。其他勢力的主君恐怕就…)
5、吸取本次作戰教訓,建立前后方司令部體系。
以本次作戰為例,我方堅守益都有重大政治和戰略意義,而且非鄧舍坐鎮不能。因此鄧舍不撤退是有道理的。但是鄧舍未規定僅次于自己的通盤指揮者(后來有了文平章),導致大家都要靠一個被困益都,經常聯系不上的人閉門造車地指揮,結果打得不好。
為吸取此教訓,以后當建立前后方指揮所體系,保證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ip兄:潘賢二的計謀,臣也以為是大好之策。可惜沒有得到重用。李子繁,看來太過慎重了。
高敖曹:經此一戰益都派系武將死傷大半,高、陳兩將兵力大損,最多保有3成兵力,客觀的說也是加強了海東政權在山東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