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這個數字并不算多,但是十八頭北極熊聚集在一起,看上去也是很有視覺沖擊力的。
要知道,一頭北極熊可就是體重超過半噸,體長超過兩米的龐然大物。
從天空看去,十八頭北極熊齊頭并進,卷起漫天雪沫的景象,非常非常地壯觀。
遠遠望去,地平線上就像是出現了雪浪一樣,遮天蔽日地往前推進著。
而每一天的趕路,江東除了領頭往前探路之外,還會對照地圖,修正一下自己的方向。
雖然在地圖上,幾個三角形距離很近,但是實際的距離,卻超乎了江東的想象。
有時候微小的方向變動,帶來的可能就是幾千公里的偏差。
而且在這一路上,還要克服地形和氣候的雙重困難。
所以在到達第三站的時候,江東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江東對照天空和地形,才最終確定了第三個三角形符號的位置。
這是一片風雪都很大的地方,就連江東身為北極熊,都感覺這里的氣候惡劣到了極點。
江東覺得,這里應該是整個北極最不適宜活動的地方之一了。
當然,讓江東吃驚的還不止于此。
真正到了這第三個三角形的符號的地方,江東卻發現自己撲空了。
這里只是一片單純的雪原,并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自然也沒有煤礦。
江東有點不死心,覺得可能存在偏差,于是按照螺旋形的方式,不斷擴大搜索范圍。
果然,在幾十里外的一處冰川上,江東發現了很明顯有人類來過的痕跡,在這處冰川上有一處人造的冰洞,有往下挖掘和勘探的痕跡。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這里并沒有形成類似于工地的地方。
看樣子,這些人在這里勘探過,但是最終放棄了。
江東猜測,這里應該是沒有礦產或者有礦產,但是挖掘成本太高了,所以它們才選擇了放棄。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里的氣候條件太極端,所以他們只能放棄了。
無論哪一種可能,這個紅色符號,就可以在地圖上勾掉了。
第三個三角形符號被去掉,江東帶著大部隊,直接往第四個符號的方向而去。
最近這幾個月,江東幾乎天天看地圖,在把地圖看爛了的同時,也把地圖的每一個細節,都記到了腦子里,江東甚至不用刻意回想,就能夠記起剩下四個符號的位置。
而這個時候,這幾座煤礦所屬的公司里,關于北極熊的事情,逐漸傳播開來。
消息的來源,主要來自第二個煤礦,也就是那座工地的負責人。
為了撇清自己的責任,他刻意夸大了北極熊的能力,和造成的破壞性。
在他的話語里,這些北極熊,天生仇視人類,對人類有著非常大的敵意,它們會主動攻擊人類,主動破壞人類的生產設施。
在他的口中,這些北極熊,就像是電影里走出來的兇獸一樣。
雖然有些誤打誤撞,但是他的這些說辭,卻跟真相相差不遠。
然而既然是很像電影中的橋段,那么自然并不會讓所有人相信。
那些聽到這話的公司高層們,畢竟沒有親眼見過,而這個負責人這樣的話語,顯然更像是編造的假話。
為了取證,公司特地派了幾個人,返回工地考察過。
根據反饋的信息,整個工地里被洗劫了一遍,而且用汽油付之一炬。
這樣有計劃有目的的破壞行動,難道真的是北極熊做出來的嗎?
公司的高層們,更容易相信,這是工地被強盜洗劫后,這個負責人為了逃避責任,而把過錯推拖到北極熊身上的原因。
當然,有一點他們至少是肯定的:北極熊必然在那里出現過。
這一點,很多工人的證詞都可以作證。
而在這個時候,第一個被毀壞煤礦的負責人,也冒了出來。
據他所言,他的煤礦被破壞的時候,他也見過北極熊。
雖然沒有見過北極熊直接出手,但是那頭北極熊的形跡非常可疑,跟煤礦的爆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些信息,都讓公司的高層們有些遲疑。
眾口一詞,沒有證據,卻又不能完全忽略。
這個時候,有人提議咨詢一下磚家叫獸們的意見。
公司的高層欣然同意,為了保險起見,它們特意咨詢了一位多年研究北極熊的專家。
而專家聽了公司的情況說明,看過所有的資料后,露出啞然失笑的表情。專家表示,如果北極熊真的聰明到了會點燃炸藥會開車的程度,那么距離北極熊占領全球,也差不多時間了。
研究表明,確實有一些北極熊表現出了很聰明的情況,但是那只是隔離。
而且北極熊就算聰明,也是有個限度的,最多相當于四五歲的兒童水平,絕對不可能像人類一樣這樣思考和行動的。
公司高層將信將疑,他們拿不定主意,最終只是告誡其他剩下的幾個煤礦。讓他們嚴陣以待,密切注意出現在周邊的北極熊。
而這個時候,江東手下的北極熊數量,也達到了二十三頭,他率領著二十三頭北極熊,正奔馳在廣袤的北極冰原上。
手下數量的增加,也讓江東底氣十足。
江東此時此刻心里也有一種想法,如果時間足夠,給他足夠的北極熊,他可以占領整個北極。
讓北極變成什么人都無法入侵的鐵桶。
鏡頭再轉,江東的目標,地圖上第四個三角形符號標注的地方,那里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煤礦。
煤礦的辦公室里,煤礦的負責人,切爾斯基正抖著大胡子,在打電話。
“什么?北極熊入侵?”
“放火毀掉了煤礦?”
“數量有三頭之多?”
大胡子中年人切爾斯基的語調很高,聲音粗獷有力,但是他的話語里卻是充滿著質疑和不在意。
電話那邊聲音一遍遍地叮囑和提醒,但是切爾斯基只是隨口答應,絲毫不放在心上的態度,隔著電話都很明顯。
最終,電話那頭無奈地掛斷了。
切爾斯基不甚在意的放下電話,隨手點了一枚雪茄。
一線人員總是會對那些上級坐辦公室的人有一些不滿和輕視,認為他們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不理解一線的具體情況。就連做出的決策,也多是空中樓閣。
而切爾斯基的反應,正是處于這樣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