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二年十月初十,這天的天啟城陽光明媚,清空萬里無云。
議政殿內,以往的議政事用的桌椅已被清除了出去,文武百官身著新式朝服,整齊肅穆的站列兩旁,相對而立。
上午八點整,隨著鐘樓傳來三聲渾厚的鐘聲,劉基站在殿前高呼道:“吉時已到,恭請君主!”
“恭請君上!”群臣對著正殿上方彎腰行禮,齊聲高呼。
眾臣的話音剛落,楊松身穿黑底紅邊金紋禮服,頭戴平頂十二珠簾冠,從照墻后緩緩走出,立于臺上正中,面對著眾臣,抬起雙手正聲道:“眾卿免禮!”
群臣再次高呼道:“謝君上!”讓后起身肅立,等著楊松的指示。
“孤承天之命,開荒立城,以養生民。兢兢業業,不敢懈怠,起至今日,民有千萬,谷滿倉盈…望眾卿與孤共勉,繼創盛世!”
“臣等遵命!君上英明!”
楊松訓話完畢,劉基在殿前再次大聲高呼道:“群臣進言!”
“啟稟君上!臣有諫!”荀彧按照流程當先走到大殿中間,面對著楊松行了一禮。
“準!”楊松輕抬右手。
荀彧進言道:“君上功德,天下臣民有目共見,臣請君上即王位,以為天下表率!”
“臣等附議!”群臣在荀彧的聲音剛落下,便齊齊轉身對著楊松彎腰行禮。
楊松于兩次推辭后道:“既然此乃天下臣民之意,孤便,即王位!”
這一幕都是程序,在九月十日的朝會上,便已經商定了,經過一個月的準備,今日就是楊松的即位大典!
“君主即王位!祭天典禮開始!”劉基忠實的當著一名唱官:“君主起駕天壇~!”
隨著劉基的話音,楊松當先走出議政殿,后面的眾臣依次跟上。
議政殿前面的東西、南北主街道上沒有一個身影,有的只有衣著華麗的錦衣衛拱衛在街道兩旁。
楊松在殿前登上他的專屬御駕,由八匹純凈的白色戰馬拉著,在王威的一聲“駕”中,馬車緩緩向著南城外的祭壇而去,眾多大臣徒步跟在其后,再之后就是一個大隊的錦衣衛,打著旗幡。
錦衣衛組成的人墻外,各色百姓也身著華麗新服,莊嚴肅穆的進行著觀禮,見證楊松稱王的整個過程。
上午八點五十分,楊松移駕到天壇外,下馬立于祭壇階梯前。此時的祭壇已經經過整修,用圍墻連帶著大片空地圍了起來,在角落修建了配套的建筑。
九點整,從城內傳來一聲種聲,劉基高呼道:“吉時到,即位大典開始!”
楊松隨之登上祭壇,并與其上舉行了祭天大禮,宣讀了由朱熹撰寫的祭天祝詞后,楊松立于祭壇之上,面對著祭壇下眾多臣民,舉起雙手大聲宣告道:“寡人即王位,特此昭告天下!”
臣民齊聲參拜道:“臣等參見大王!”
之后就是連綿不絕的歡呼,煙花爆竹齊綻放,禮炮之聲連綿不絕…
楊松再次乘上御駕,原路返回議政殿,一路上所過之處,百姓齊齊歡呼,鮮花彩帶凌空飛舞,呈現出一片普天同慶之態。
當楊松重新站在議政殿的大門前,看著臺下的臣民,高聲道:“今日寡人即位,當普天同慶。”
說完對著劉基吩咐道:“開始吧!”
“是,大王!”劉基稱是領命之后,高聲宣道:“大王有令,閱兵儀式開始!”
“臣領命!”李靖站出來對著楊松抱拳一禮后,轉身走到一旁,拿起令旗向天一指,下令道:“大王有令,開始閱兵!”
“咚咚咚~”戰鼓聲順著響起,場面也不知在什么時候重新安靜了下來。
而東西大道的東邊早已經列隊多時的軍隊開始移動起來,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鏗鏘有力的走了過來。
當先一個方陣是護旗方陣,全由配著戰刀的錦衣衛組成,人數只有一個大隊三百人,列成了十二排。
護旗方陣前有兩名錦衣衛護衛著中間一名執旗手,旗手手中的旗幟是夏國的國旗——紅底金龍祥云旗!
錦衣衛走到殿前的時候,在李靖高吼“敬禮”后,整齊劃一的拔刀出鞘,立于身前,并齊齊側頭看向臺階上的楊松所在的位置。
當戰刀整齊出鞘的那一剎那,“嗆~”的一聲,閃亮的刀光四射,讓在場盯著直看的百姓都忍不住的瞇了一下眼睛。
鋒利的刀刃寒光彌漫,讓楊松輕輕點了點頭。他把左手背負于后,伸出右手對下方的方陣輕輕的揮了揮。
接下來就是神機營的方陣,閃亮的胸甲,緊握的火槍,踏著想同的正步走了過來,路過殿前時,整齊劃一的挺槍動作,“嘩”的一聲,充滿了力量感。
沒有解說,只有李靖握著令旗站在高臺上高聲下令,只有軍隊方陣伴隨著戰鼓那整齊的踏步聲,那節奏好像踩在人們的心跳上一樣,讓人神往。
安排神機營走第二序列,是因為火槍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上次出征時,神機營也是第一個踏上敵國土地的軍隊。
神機營過后,就是禁衛軍的方陣,禁衛軍一共有七個方陣,每個方陣都是三百人。
當先一個是重裝方陣,由重步兵、重盾兵組成,重步兵在前,重盾兵在后。接著就是近戰方陣,由刀盾兵和長槍兵組成,刀盾兵在前,長槍兵在后。
接下來就是遠攻方陣,由強弩兵、連弩兵、弓箭手組成;重騎兵方陣、輕騎兵方陣,野戰火炮方陣,攻城火炮方陣依次上場。
禁衛軍的兵種代表了夏國軍隊的主流。方陣的輪番上場,讓旁觀百姓看得直呼過癮,一個又一個,讓人看得目不暇接。
后面上場的是常規旅,也有七個方陣,出場序列與禁衛軍并無二致。
不過輪到騎兵旅上場的時候,卻只有五個方陣,畢竟騎兵旅只有輕騎兵與重騎兵這兩個兵種,只好讓騎兵旅每個營都派出一個方陣,用兩種騎兵進行混編。
當騎兵旅的五個騎兵方陣呼嘯而過后,就是一個民兵方陣以及沒有出征的義務兵旅和負責守護的城衛軍,這兩支軍隊每個都象征性的派出了一個方陣。
最后上場的是海軍派出的三個方陣,一個是裝備了火槍的水兵方陣,兩個艦炮方陣。
一共四十一個方陣,依次走過之后,時間已經抵近中午。
最后當所有的方陣走完重新列陣后,劉基拿起一副卷軸展開,在楊松身側高聲朗讀了起來。
從最開始的三百士兵,到現今的四萬多大軍;從抗拒南方南蠻土著,到才過去的討伐(掠奪)戰爭,細數了一遍夏國軍隊的發展史,戰爭史。
這么做除了為官民體現一下夏國的發展歷程外,還有就是為剛剛過去的掠奪戰爭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畢竟對外掠奪戰爭不好大肆宣揚,這樣做也算是一種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