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寥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半小時后修改重復。)
人們討論的不是做大型社會實驗是否是合理合法的,他們討論的是烏托邦內應該采用的是怎樣的一種模式…
葉樸年看著各方媒體刻意引導下的成果,他可太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
掌控了話語權后的為所欲為,上百年來都是這么一套,效果也的確是不菲的,因為單純的輸出情緒和身份政治,永遠比辯證思考要簡單得多。
所有人,哪怕是華夏人,也其實更喜歡這種簡單的身份游戲…
只是。
有些大是大非之下,水軍和輿論話語權就沒有那么管用了,基本常識讓他們能夠看清那拙劣的洗地,并且憤怒的去尋求正義。
民間已經開始呼吁帝國政府派遣炎武衛搗毀烏托邦了。
只是,周瑞尚未表態。
人們就將注意力放到了昆侖洲,放到了文明裁判所,放到了李和身上,李和一路來的所作所為,當初被逼離開江城前往罪惡之都的原因也被曝光出來,一時間,李和的形象變得無比高大。
他們能夠感受到李和那顆從不屈服的赤子之心,關于李和前世的事情也開始宣揚起來。
漸漸地。
開始有了“李和不出,當蒼生何”的說法。
人皇的名頭,具有天然的法理,在這之前,李和只是崛起的新星,可當他是人皇轉世的說法坐實之后,期待一下子就被無限拔高了。
而李和跟歷史研究社鼓搗出來的“圣王宇宙理論”、“覺悟三部曲”,一下子就被人們推崇起來。
是的。
同樣的話,不同的人來說,完全就是兩種效果…
人們樸素的認為,既然是拯救了人類文明而犧牲的人皇,再轉世之后必然是再次帶領人類文明走向勝利的。
所以,圣王宇宙理論和覺悟三部曲,肯定是對的…
這是盲目的崇拜。
但毫無疑問,是對文明有益的,因為人們已經開始下意識的接受覺悟的理論了,這是先前你說破了嘴皮子,將道理講盡,都不可能有的效果。
現在就這么簡簡單單的做到了。
而歷史研究社十多年的成果,對于文明正本清源后所探尋的答案,那一整套龐大的理論體系,給那些相信并開始了解的人一種“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的感覺,更加堅定的相信這才是真理,更加堅信這才是人皇解救人類的高度…
會有這種聲勢,會有這么順利的進展。
自然是姬長生一手布置的結果,李和感應著那越來越龐大的支持和聲援,卻越發如履薄冰,他所有的功績根本不足以支撐當下的名聲。
姬長生直接利用人皇的身份,將他吹成了人類的救星。
幾乎是推上了神壇…
這代表著他接下來不能有任何行岔踏錯,更不能輸,否則所有的期待都會轉化為失望和謾罵…
“會不會太過激進了些?”
李和實在是有些虛了,在某天忍不住向姬長生問道,而姬長生表示:“輿論的高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
“而且我們并沒有說謊話,只是換了個描述的角度而已。”
“會這么成功,我們的宣傳技巧根本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人們期待有一個救世主。”
“雖然大戰還沒有開啟,但亂世已經來臨,所有人都有明顯的感受,所有人都不知道未來將走向何方,人們…在害怕。”
“是的。”
“雖然從革命軍開始,一直都在強調,從來沒有什么神仙皇帝,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人民應該靠自己的雙手。”
“但是,期待有一個救世主,并去支持他,是最簡單最渴望的想法。”
“在幻想時代你能夠成為人皇,就是這種思維發展到了極致后的結果,現如今,它不能幫你重新成為人皇,但卻可以讓你獲得絕大多數人類的支持,在文明圣人的加持之下,你會有更強的力量。”
“你所做的功績,也將發揮出數倍的效果。”
“李和。”
“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你必須盡快晉升到皇級。”
姬長生相信群眾的力量,相信人類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但他更明白,在覺悟之前,群眾更多的是盲從的。
自古百姓最愚昧,自古百姓最無辜。
很多時候,他們要的根本不是敦敦教誨,而是你給他一個簡單的目標,讓他去跟隨前進就可以了,在前進的過程,再讓他們學習進步。
姬長生做事,向來葷素不忌。
李和是后來學習心學后崇拜王陽明的,姬長生不同,他很早就崇拜王陽明了,并對王陽明那套“吾心不動,隨機而動”信奉至深。
甚至到了“瘋狂”的境地。
所以他的計謀常常看起來像是個瘋子,但是姬長生對于主導權的把控是所有人都不曾有的,在沒有姬長生的時候,李和感覺什么事都很被動,哪怕是霍連山,他能夠獨當一方處理很多事情,但對于全局的謀劃依舊無法占領主動。
但姬長生不同。
自從姬長生回來之后,李和感覺跟先前完全就不同,先前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盡一切力量去拼搏才有幾分收獲。
而現在。
曙光軍團是打不贏遠征軍,但是星辰戰線認輸了…
星辰戰線和至尊會聽從他的倡導,約定“先破烏托邦者為王”,然后,他還什么都沒做,他的名聲就超越了周瑞、任俠,成為了全人類最期待的那個人。
再也不是什么李新德第二了,他就是人類唯一的希望。
甚至于在昆侖洲。
幾乎每一個人都知曉他的名字,提起他名字的時候都是一種狂熱的崇拜,那些已經被西方人養廢的那些人,寧愿曬太陽也不勞動的人,甚至愿意去種田了??
姬長生幾乎把“人皇”兩個字的影響力發揮到了極限。
他讓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只要跟隨李和,就可以得到救贖,就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如果說只是普通人也就算了。
李和去過學園區,他發現,科學家們尤其狂熱,特別是先前那些還在爭鋒相對,與圣王宇宙理論和覺悟三部曲爭論的那些各界學者。
一夜之間,就成為了最忠實的擁護者。
他們每一個都開始爭先恐后的為完善理論完善計劃書做貢獻,所有人都希望在作者欄目里面留下一個名字,希望能夠名垂千古,希望能夠參與這場前所未有的偉業當中。
文明裁判所的影響力也開始空前高大。
在這之前還只是一個地區性組織的文明裁判所,一下子就攤開了,開始輻射全球,在外部的組織構架一下子就搭建了起來。
姬長生一系列借力打力整合重構。
竟然真的開始領導起文明覺悟的進程,讓帝國和聯盟那邊都開始配合他們了…
李和不太喜歡這種感覺,在他看來,但凡是這種事先高調宣傳的沸沸揚揚的做事風格,最后都會變成一場鬧劇。
因為會這么做事的,八成都是騙子。
剩下兩成,那都是好大喜功的蠢貨,真正做事的人不是這個風格。
即便姬長生通過這種方法讓他們受益匪淺,李和也沒有什么歡喜,他隱隱約約的有種不太好的預感,在按部就班于十月初前往布拉柴維爾會見陳武玄的時候,他差不多想明白了。
烏托邦之事天下皆知,他要在十月中旬攻略烏托邦,也是天下皆知。
而且所有人都在翹首以待。
因而,他不可能缺席,他必須去烏托邦,勝利與否另談,他不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必須去,否則就是失信于天下…
姬長生并不懷疑他能否承擔起這種過度宣傳帶來的壓力。
因為姬長生很清楚,李和不是騙子,更不是什么欺世盜名之輩,真金不怕火煉,所有的宣傳都只是強化李和的影響力和功績而已。
并不會出現身敗名裂的情況。
“先說再做”,唯一的限制就是,說了就必須要做,不然就是失信,李和所走的路,他的性格,都注定了不能失信。
那么,他去烏托邦,于10月15日進入烏托邦,就成為了一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也是一個信號。
姬長生做出了安排,放出了這個信號,接到信號的人則是任俠、周瑞、神王、審判委員會,這一場戰爭,他們合力支開了李和…
布拉柴維爾。
這是革命軍第一師首次與李和接洽,下飛機的那一刻,迎接李和的是兩萬多戰士整齊劃一的立正敬禮,陳武玄也緩緩抬起手,向李和敬禮。
李和鄭重而莊嚴的回以軍禮。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組織了。”這是陳武玄上前跟李和握手,說的第一句話,也等于是表明了態度。
也是對如今的李和,如今的文明裁判所的肯定。
“這會是歷史性的一刻。”
這是李和對陳武玄的第一句話,文明裁判所與革命軍第一師的會師,將標志文明裁判所擔起了曾經革命軍的重任,也代表文明裁判所在朝曾經革命軍的巔峰實力邁近。
有了革命軍第一師。
文明裁判所在昆侖洲才是虎視何雄哉,文明生態園和曙光城的對接才能夠最大效率的發揮曙光城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
首批兩百萬支援昆侖洲的學生已經報名完畢,正在進行強化學習。
等明年一開年,就會趕赴昆侖洲。
這些軟實力和人才,都是革命軍第一師不曾擁有的,實在是昆侖洲太過貧瘠,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只是讓這片土地出現了一片文明的綠洲而已,不至于全是荒漠。
理論的先進,軟實力的強大,才是陳武玄心甘情愿并入文明裁判所的關鍵所在。
脫離革命軍十年。
時間越舊陳武玄就越是清楚,離開了組織體系,離開了政治依托,一只軍隊哪怕再強大,能夠做的也非常有限。
這也是十年來,革命軍第一師一直守在文明生態園沒有更多開拓的原因。
他們連內部的治理和發展都面臨著重重問題,哪里又有余力額外開拓呢?更何況,整個昆侖洲,除了他們這塊地盤,都是些連雞肋都算不上的土地…
在接機之后,便直接朝指揮部而去。
在指揮部地下基地的一處倉庫當中,他們看到了烏托邦的入口,看著這個傳送門,陳武玄說道:“在得知烏托邦入口在我們指揮部后,我開始了全面排查。”
“有些羞辱的是,這間倉庫我們找過不下十次,但沒有任何發現。”
“后來…”
“它自己出現了。”
陳武玄臉色算不上好,羞辱的不光是烏托邦沒有找到,更是過去十來年,它明明就建造在這,明明無數次帶著人和物資通過這里,但他們第一師完全沒有發覺。
“不必介懷,神王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造詣當時無人可比,他就算將烏托邦建立在革命軍總委的總部大樓,如果李新德不在的話,也是無法發覺的。”
哪怕是在眼皮子底下,能夠發覺到不對的,也僅僅只有李新德、任俠了。
陳武玄感應不到很正常。
他點點頭,知道自己與那些頂尖強者的差距,他也并非是以勇武稱雄,革命軍原本的三個師里面,最能打的是寧無憂,最擅長防守的是第二師師長林戰,林戰沉穩細膩,做情報也非常在行,所以革命軍第二師解散之后,林戰就在總委那邊負責情報工作了。
而革命軍第一師,最擅長打大會戰。
陳武玄強在對戰機的把控,對戰略戰術的布置,關鍵時刻能夠帶隊沖鋒,可以說,陳武玄的實力最平均,也最廣,是帥才。
“按理說,應該派遣小股部隊先進入烏托邦打探情報的。”
“但不清楚神王在里面做了什么布置,更怕因此打草驚蛇,觸發了里面的某些機制,從而讓你們正式攻略的時候變得麻煩。”
“這些天我們并沒有進入烏托邦。”
也不能說是因為忌憚,只是神王確實難以對付,明明烏托邦的入口就在這里,陳武玄也不敢輕舉妄動,怕誤事。
李和認為這樣處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