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裪現在要挾大明帝國,靠的就是一個民意。一旦大明帝國過度干涉朝鮮國之內政,民意就會成為大明帝國最大的阻礙。
咱們想要破局,必須利用好民意。咱們若是想要在李裪給的規劃之下更多的獲取利益就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李裪利用民意綁架大明帝國,那大明帝國就需要利用民意去反制他。”
“利用民意?”
“對,就是民意。郎君可知現在朝鮮國百姓最需要大明帝國的方面是什么?”
“援助修建的那兩條道路?每年的資金支持?豐富的商品?”
“都不是,這些東西雖然好但都不是普通的朝鮮國百姓能夠享受到的。
援助修建的那兩條道路因為朝鮮國的戶籍制度不能為朝鮮國百姓提供方便、資金支持與商品也都是兩班家族才能享受到的,咱們大明帝國對于朝鮮國真正的影響力就在糧食和港口。
糧食,是百姓生計之本。朝鮮國山多平原少,而且土質也不適合種植水稻。如果不依靠大明帝國每年以成本價支援的糧食,朝鮮國根本就不能維持國家的運轉。
還有慶尚道的三個港口,哪里雇傭的朝鮮國工人達到了兩萬八千多。
從工匠到纖夫、從后勤到水手,這些人靠著大海吃飯已經是形成規模和習慣了。
如果此時大明帝國宣布關閉一個港口,那將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郎君你應該能夠想象到吧?
而且為港口提供木材、石料、礦產、布匹、鋼鐵、酒肉的人雖說是兩班家族,但是兩班家族也是各自在領地上雇傭朝鮮國百姓才能產出這些物資的。
一旦港口關閉,兩班家族的貨沒地方賣那勢必會影響整個朝鮮國的生計。”
“也就是說咱們只要大張旗鼓的邀請李裪大明帝國,只要李裪不來就給他戴一個抗旨不遵的帽子。然后以此為理由斷了朝鮮國的糧食和港口雇工,讓兩班鼓動著朝鮮國的百姓去跟李裪對峙。
咱們在民意洶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添一把火拿下李裪了。”
“這把火怎么燒,就要看到時候朝鮮國的百姓們怎么搞事情了。
但是妾要提醒郎君一句,這一萬親軍已經是入朝軍隊的全部了。郎君萬萬不可再腦子抽風調其他的軍隊入朝,一旦如此咱們經營的這些策略就都沒用了。”
“嘿嘿,不愧是蕙玉!”朱瞻基卑鄙的一笑,還沖著李蕙玉豎起了大拇指。
“你什么意思?”
“這小招數就是陰!”
“朱瞻基你過來。”
“嗯?”
“老娘今天不把你辦了,老娘就不姓李!”
大明永樂二十一年。
北京。
天麗云恬,紅日高懸。這正是初春農忙的好時節,也是勛貴官宦家的子弟出行踏春的好時節。一隊隊鮮衣怒馬、歡聲笑語的隊伍從北京城當中出去,一邊唱著歡快的歌謠一邊搖著精美的折扇。
向郊外走去的隊伍或是狩獵、或是踏青、或是賞花,從早到晚最后伴著明月一輪、吟詩作對、好不快哉。
看著烈日炎炎吟出一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看著明月東升來一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展現自己的尚武精神和關切國家的情懷。
卻還見,整齊的帝國大街外的各坊小販平民的市井百態。還有郊外耕田的農夫佃戶,一步一揮鋤,種下新春的種子,種下大明帝國的命脈。
大明帝國的百姓正如誤入桃花源的漁人,他不會在意落英繽紛、桃花流水的絢麗光景。他只關心鱖魚是不是肥美,能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好讓自己發上一筆小財給他的茅草屋添上點瓦片,可不能一下雨就風卷茅飛、床頭屋漏了。
補了自己的房屋,順便也攢下點錢財給孩子交學費、買書本。
而正是他們錙銖必較的攢錢勞作,才撐起了大明帝國這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而世人呢,看到的卻總是江山如畫、卻不見這江山背后是多少血汗凝聚起來的。
“大明帝國萬歲!吾皇陛下萬歲!”
大明帝國的百姓與朝鮮國的百姓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對生活的態度與對國家的忠誠。
“今年科舉你家那小子參加了沒?”
“參加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個功名出來。這小子在北路鋼鐵廠做工,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如果這樣也能混到一個功名出來,那我們家可真是發達了!”
“還是要考科舉啊,雖說現在士紳一體納糧交稅但是交的還是比咱們平頭老百姓少啊。
聽說最近陛下因為北方貿易道路開通又降了一個點的農稅,不行咱們就回鄉下買塊地種種不也行嗎?”
生活是忙碌且幸福的,這就是永樂新政以來大明帝國百姓最直觀的變化。
“你們聽說咱大明帝國在朝鮮國的事情了么?皇太孫殿下親自率一萬親軍入朝,還壓了今年資助朝鮮國的糧食呢。”一群衣著樸素的年輕人圍著一張桌子一邊喝酒一邊聊著國家大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國朝大員呢。
其實這幫年輕人都是今年的科舉舉子,為首說話的正是于謙。當初于謙被朱棣派去鍛煉,就等著這次科舉他能夠一鳴驚人讓朱棣能夠名正言順的培養他。于謙被皇帝陛下接進宮中教導,可謂是深得帝心。加之他的妹妹還被皇帝陛下許給了朱瞻墉,這就造成了于謙一介布衣身邊總圍著一群貴族子弟。于謙不喜與這幫家伙混在一起,便選擇了出宮來到酒館與舉子們暢談國家大事。
當然,此于謙在朱瞻基的影響之下已經沉穩了許多。看似一副少年郎的模樣可心理早就是成熟了,當年的滿身傲氣也變成了內斂。這樣的于謙身上全都是人格魅力,在酒館當中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領袖。
也可以說,有的人生來就是當領袖的料子。在經歷了朱瞻基的新政主義再教育后,于謙明白了這個世界并不是那么簡單。有的時候,穩重才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于謙是不會改變他的初心之志,為萬民造福不惜代價的理念他絕對不會更改。
“朝鮮國最是不能信任,這幫家伙只知道管大明帝國要好處卻不知道感恩。此番太孫殿下嚴厲懲處朝鮮國,也是他們自找的罷了。若是朝鮮國的國王聽從召令入京,太孫殿下哪里還會為難于他們呢?”
其中一個言語最激烈的小憤青對朝鮮國一頓輸出,在他眼里大明帝國給了朝鮮國這么多的好處那完全就是喂了狗。而于謙呢,最近也是聽這些言論耳朵聽了老繭。見這個小憤青說的沒什么新意,便喝了口酒準備換個桌子坐坐。
“來啊于兄,這邊有上好的蒸餾白酒保你滿意!”
其余桌子上的舉子們見于謙準備起身,便立刻邀請他過去說話。
于謙現在是舉子們當中的名人,能得到他的認可舉子們的臉上才是有光的。
就比如說你被百萬博主點贊,這熱度肯定就不一樣了。李于謙以前對這種事情根本就是不上心,別人怎么樣他于謙都如同浮云罷了。但是現在的于謙倒是喜歡參與進去,也順便給國朝考察一下有沒有能力出眾的舉子可以培養一番。
“德鎮兄原來也在此,倒是于某眼拙了。”
“哪里哪里,廷益兄不必客氣。”
說話的是今年新科舉子詹道先,也是于謙發現的“能力出眾的舉子”之一。
“方才聽聞廷益兄那邊在議論太孫殿下的朝鮮國之行,不知道廷益兄起身要走是對那位仁兄的見解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然也。”
“在下聞之此語,倒也覺得沒甚問題。朝鮮國本就是狼子野心,我大明帝國幫他們就是在養虎為患。可是皇帝陛下似乎對他們很是看重,不光是給了許多援助還賜了不征之國的待遇。
當初朝鮮國國王還是王世子的時候,有一回外出游獵被馬顛了下來。駐朝鮮國的商政使還特意請陛下御賜了遼東的山參,那朝鮮國國王吃了之后才有驚無險的保住了性命。
就這樣救命的恩情,他都不愿意報答還如何信他?”
“德鎮兄這格局小了,區區山參而已又不是救國救民于危難你還能指著朝鮮國國王怎么報答?
我不認同大家的觀點,是不認同你們鼓動出兵朝鮮國直接干涉他們的內政罷了。
我想了想,若是要解決朝鮮國心有二志的問題還需要從根本上下手。
那就是直接效仿安南國,把朝鮮國北方劃入吉林布政使司管轄。南方分成三個國家,讓他們自己互相制衡互相爭斗才能維持穩定!”
好嘛,這于謙比朱瞻基還狠。
“廷益兄萬萬不可如此,直接吞了半個朝鮮國那其余的藩屬國就都叛亂了。當時收了半個安南國置安南都司的時候,南洋的幾個小國就密謀過造反。好在下西洋艦隊用金錢加大炮收買其貴族、鎮壓其反抗,這才平穩了南洋地區。
再加上從遼東三省到朝鮮國那里需要渡過鴨綠水、圖們水,更要翻越長白山。這一旦大軍入朝戰事不利,這后勤壓力可怎么辦?”
“海運啊!你當下東洋艦隊是吃干飯的?”
“海運?那運船糧食運了三個月才到,這海上風浪無常怎么能夠把后勤都壓在這里?
下東洋獲取了足夠的利益,這風浪便也無妨了。可是入朝,這是個虧不賺的買賣啊。打朝鮮國就費勁,打下來之后治理更費勁。
蕞爾小國沒有什么產出,除了幾個港口以外大明帝國還需要他們什么呢?
如果說只是為了港口,那不如扶持朝鮮國那個什么兩班家族跟咱們合作呢!”
詹道先明顯受到了于謙話語的刺激,如果實行于謙的策略那真的就崩了。一旦朝鮮國發生叛亂或是天災,只怕中央的命令還沒到朝鮮國就該各處烽煙漫卷了。
在沒有蒸汽機和鐵路的前提下,任何中原政權對于半島的戰爭都需要慎重。稍有一個失誤,那經營的一切就都崩了。除了萬歷三大征對日作戰和唐太宗、唐高宗征高句麗以外,其余的朝代對于半島的征伐基本上都是小規模的而已。
新羅棒子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一點不得不配服他們。
那就是忘恩負義記仇,一旦征服者稍有弱勢那他們就會如同餓狼一般的上去撕咬征服者。
在這方面比,倭寇其實都遜色新羅棒子一籌。
但蒸汽機什么的現在也無法成型,首先鋼鐵的冶煉技術不達標、而且開采出來有限的鐵礦除了供應軍隊還要打造農具。就這還有些捉襟見肘,更不可能有多余的用來打造蒸汽機了。
于謙問了這么多,當然不是無的放矢的。
他在考察詹道先的能力如果詹道先能夠勝任外交工作那于謙就會記下來報給朱棣。
作為大明帝國的皇帝陛下,朱棣是十分喜愛人才的。尤其是適應新政的人才,那是朱棣絕對不能外流的寶貝。
“唉!”于謙嘆息了一聲,裝作一副高深的樣子看著詹道先說道“朝鮮國是離天下大亂不遠了,德鎮兄該怎么辦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我怎么了?這朝鮮國國內亂了關我什么事啊?”
“現在國朝正需要外交人才,德鎮兄不考慮去各藩屬國當商政使啊?
或者去禮部,去外務司當個官可好?”
詹道先有些茫然,他其實不想去搞外交。去地方當父母官造福百姓,才是他的理想。
“多謝廷益兄高看在下一眼,但在下自知才疏學淺還是不能勝任外務之事。”
于謙聞言還想再勸,卻聽見酒館外面一陣嘈雜。
“閑人閃開,大軍開拔不得阻攔!”
不遠處一小隊人馬開來,領頭的軍官騎著馬好不威風。隨行的護衛也是一身大紅色的鴛鴦戰襖,一看就是高級軍官護衛才能擁有的裝備。領頭的軍官還帶著兩個小廝和開道的仆役,而且還穿著典型的朝鮮國服侍。
“這是誰的儀仗?居然如此的威風!”詹道先忍不住問了一句,看的出來他眼中充滿了向往。
“德鎮兄還想著參軍上戰場嗎?”
于謙見狀不由得多問了一句,哪知道這不問還好一問詹道先就十分興奮的說道“這當然了,我就是喜歡那種投筆愿從戎、上馬草軍書的生活。
這男人當官啊,要么去偏遠的地方造福百姓、要么就上陣殺敵保家衛國。進入中央享福是好,但是這不是我的理想。派去藩屬國當大爺也不錯,但這也不是我的初衷。
對了,廷益兄你見多識廣可知道這是那支軍隊?”
于謙聞言轉頭一瞅,只見那騎馬的軍官他居然還認識。
“這不楚云昭嗎?”
于謙心中有些察覺到了不對勁,連忙跑到酒館對面的錦衣衛暗樁里喊到“有沒有錦衣衛的兄弟,出來個問個事情啊!”
對面鐵器行的老板認識于謙,立馬就關上大門沖著于謙比了個“噓”的手勢說道“于先生你小點聲,這讓別人知道了可不好!”
“這位錦衣衛兄弟,你可知道順天前衛的楚云昭將軍干什么去了?
方才聽他的部下喊什么大軍出征,難道說陛下又要對蒙古部落開戰了?”
“害!原來是問這個啊,我還當什么事情呢。
于先生你今天是不是沒買邸報?
這上位要征瓦剌部的事情今早就刊登了出去,京城調集了十萬大軍已經分批次開拔了!”
“什么?陛下不是說過今年罷戰一年,不再主動對外開戰了嗎?
還有這戰爭之事,為何用邸報宣揚的人盡皆知?
這秘密調集軍隊偷襲瓦剌部,這不才是戰爭的正確打法嗎?”
于謙一連三問,問的這錦衣衛是頭昏腦漲。
“于先生你先等一下,容我一個一個的給你解釋。”
“首先啊上位是說過今年不再主動對外開戰,可架不住人家瓦剌部挑釁咱們大明帝國啊。那馬哈木以為這兩年他東征西討的翅膀硬了,這就可以挑戰咱們大明帝國了。
馬哈木前幾天率傾國之力、舉四萬五千鐵騎入寇哈密城,好在張景萬將軍反應快才保住了土地。
上位聞之盛怒,直接宣布要親征瓦剌部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
這剛修好北方道路賺了筆錢,就又要花出去了?”
“聽戶部那邊說,這筆錢來的還真是時候。正正好好啊就夠十萬大軍打三個月的,上位有了這筆應急款項還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呢!”
“那接下來種地和學堂的投入怎么辦?西南改土歸流怎么辦?”
“這個就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了,于先生我勸你也別跟上位說這種話。反正上位若是沒錢了,那自然就會去找太孫殿下想辦法的。太孫殿下可是咱們上位的寶貝,會賺錢的寶貝呢!”
“那太孫殿下再會賺錢,也頂不住上位這么花啊!”
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朱棣花錢花習慣了已經不考慮怎么賺錢了。
反正缺錢了跟朱瞻基說一聲,朱瞻基就有辦法給他搞來一筆應急款項。
于謙聽完之后立馬沖了出去,在詹道先驚訝的眼神當中飛快的跑向了皇宮。
“廷益兄!那邊是皇宮啊!你去那邊作甚?”
“德鎮兄先回去吧,晚些時候再去驛管找你!”
于謙自然是去了東宮,他要立刻給朱瞻基寫信。
“太孫殿下在上,草民于謙問太孫殿下千歲金安:
陛下今北征蒙古背當時之約定,征大軍十萬欲西出玉門關與瓦剌部決戰于西域。
今國庫本就空虛,歲入之六千萬兩白銀不禁陛下之遠征。”
要說清朝道光年間的歲入也才四千多萬兩白銀,光緒洋務運動之后是八千多萬兩白銀。
朱瞻基給朱棣掙了一年六千萬兩白銀的穩定歲入,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要知道清朝將近四億人口出八千萬兩白銀的歲入,大明帝國現在八千萬人口就出了六千萬兩白銀的歲入可是巨款。
尤其是大明帝國治下的五千萬人口,其中真正納稅的主力漢、藏、蒙、女真、回五族有四千多萬。其余的都是偏遠民族和南洋那些不太臣服的土著民族,這些人不光是不交稅甚至還要管中央政府要錢才行。
就這樣朱瞻基用商稅、邊關款項、貿易逆差,生生的創造出了稅收奇跡。
但是真架不住朱棣這么花,朱瞻基賺來得血汗錢基本上每年都被朱棣花的干凈。
有一年大明帝國國庫掙了六千八百多萬兩的白銀,這可把朱瞻基和當時管戶部的楊溥高興的不行了。
結果沒兩天朱棣去國庫視察,看著充盈的國庫朱棣直接大筆一揮就下達了一條命令。
在北方直隸省、山東省、山西省、河南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進行掃盲教育,刊印了足足一百三十萬冊的書籍、征募了九千名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去掃盲。
要知道大明帝國現在的讀書人除去做官的,民間能不能有五十萬都是個問題。
朱棣還特意給每人每個月發放三兩白銀,只要掃盲計劃一直干他們就可以領。另外去遼東三省給女真人教書識字的,每個月額外給足足十兩白銀。
就這樣,朱棣半年就花空了國庫。
朱瞻基看著一毛不剩的國庫氣的發抖,直接跪在朱棣的御書房門口要朱棣立刻停止大范圍掃盲。
而朱棣也眼見國庫見底,便停止了大范圍的掃盲行動只留了幾個府縣作為試點罷了。
差一點搞崩大明帝國財政的朱棣絲毫沒有愧疚,反倒是責怪朱瞻基能力不行不會賺大錢。
更過分的是,朱棣還要求朱瞻基盡快給他補齊了。
“要不然財政崩潰了,老子這個皇帝可就當不下去了!老子當不下去皇帝,你這個皇太孫就也當不下去!”
朱瞻基強忍淚水給朱棣想辦法賺錢,那年的朱瞻基派人去西南三省到處搞改土歸流收取當地土司們的好處。順便增加了點納稅人口,為國朝添了些穩定稅源。
又造了許多新奇的奢侈之物,讓下西洋艦隊拉去波斯和大食諸國高價售賣。還向諸藩屬國借了筆錢搞投資,用諸藩屬國的錢去修藩屬國的路與港口。修好之后提了筆現錢,不僅還清了借款還大賺了一筆。
別人都以為大明帝國富得流油,但實際上都是朱瞻基的血汗錢。
所以說當朱瞻基收到了于謙的消息之后,差一點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這又去北征了?”
朱瞻基滿眼都是無語,想想大明帝國那一毛不剩的國庫他腦瓜子就疼。
“趕緊想想,怎么把這筆錢給賺回來。要不然等回國之后,可就要被大父威脅了。”
朱瞻基開始向李蕙玉請教,畢竟他現在也沒有更多的開源之策。
“不是,一年六千萬兩白銀!六千萬兩白銀啊!
不夠陛下花嗎?”
李蕙玉也驚呆了,她是萬萬沒想到朱棣是個胃口如此大的皇帝。
“好像是不夠!”
“自信點,把好像去了!”
李蕙玉身邊跟隨的趙然看著二人無語的樣子,心中告訴自己到了它表現的時候了。
“太孫殿下!太孫嬪娘娘!末將或許有個辦法可以解燃眉之急!”
“你有辦法?說來聽聽!”
“這末將之前安排了人去散布謠言,說這朝鮮國國王抗旨不遵導致陛下龍顏大怒。因此陛下斷了今年的糧食與港口貿易,準備以此來懲戒朝鮮國。
現在的朝鮮國可謂是人心惶惶,都怕今年的收成不夠沒有糧食吃。整個糧價從上個月開始上升了兩倍多,再這么下去朝鮮國也就崩潰了。
正好咱們手中壓制一批糧食沒有交付,只要暗中聯絡朝鮮國國王讓他出高價購買發給朝鮮國的百姓們就能穩定人心了。人心穩定了,那政局自然也就穩定了。”
“咱們現在壓著糧食就是為了以民心讓朝鮮國國王去大明帝國生活,你這雖說是敲了一筆竹杠但也幫了那朝鮮國國王了!”
朱瞻基當然不能答應這樣得策略,不能為了賺筆快錢就影響了大明帝國的東亞戰略。
不過說實在的,這樣操作肯定能大賺一筆。
趙然看著朱瞻基那副欲拒還迎的模樣,心中若有所思的想了想才繼續說道“太孫殿下不必擔心,那朝鮮國國王就算是暫時解決了糧食問題也架不住港口帶來的百姓生計問題。
只要咱們用好港口這張王牌依舊能夠達成目的。”
“說說,具體怎么用好這張王牌啊?”
朱瞻基來了興趣,如果能夠兩全其美那就最好了。
“首先讓李寶臣領頭上書,請求朝鮮國國王前往大明帝國朝拜。咱們要把李寶臣的上書全都宣揚出去,最好要讓朝鮮國國內人盡皆知。
咱們在李寶臣上書之后,立馬安排他家里的貨物進出港口、雇工恢復工作。
之后就是其余的兩班家族依次上書,誰上書了誰的家族就有錢賺、誰的雇工就有活計做。
那些朝鮮國國王的部下,那就只能看著兩班家族掙錢了。
只需要一段時間的觀望,這些朝鮮國國王的部下就會生出二心。到時候稍加引誘,他們就會順從的。我大明帝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從內部分化瓦解朝鮮國的反對勢力。
至于說賣糧食,咱們也可以想一些招數出來。
比如說借助日本國從中當中間商,搜刮一番朝鮮國的國庫。
當然了,搜刮的不能太狠。要不然朝鮮國真的沒錢了那不還是要大明帝國負責,如此一來也就不賺了!”
朱瞻基徑直起身,忽然叫道“趙然啊!你真是個天生干錦衣衛的料子,不把你送去錦衣衛培訓一段時間都對不起你的天賦!”
“末將可不適合干錦衣衛,末將就跟在太孫殿下身邊就好!”趙然慌忙說道,這要是真給他送走了那趙然可就虧了。
“閉嘴!”朱瞻基橫了趙然一眼,也就是朱瞻基對部下處事寬松要不然趙然哪敢如此放肆。
“你居然敢拒絕孤的要求!趙然你小子怕不是活膩歪了?”
見到朱瞻基心有不悅,趙然連忙閉嘴不語。
趙然知道朱瞻基現在因為賀連成自請外放,心中是滿意又帶有一絲愧疚。
而造成賀連成外放的始作俑者除了高純以外就是他趙然了,人家高純好歹是真心為了賀連成好、但是趙然的動機可就不太純了。
“甘肅可是個好地方啊!”朱瞻基抿了抿嘴說了句令趙然魂飛魄散的話,差一點就讓趙然直接跪了。這甘肅地方只有一個巡撫管理,比起優越的內地可謂是蠻荒。
“太孫殿下說什么就是什么,末將一切都聽太孫殿下的!”趙然諂媚的說了一句話,緊接著就給朱瞻基繼續出謀劃策道“這現在啊好多朝鮮國的御史都在彈劾呢,說朝鮮國國王枉顧國法、不尊召令。太孫殿下您看這不就是朝鮮國內部分裂的趨勢,咱們再加把火燒他一燒肯定能完美收場!”
“怎么燒啊?不會又是學港口那一套吧?”朱瞻基瞇起眼,考慮了一陣問道。
“那不能,畢竟這港口的理由就那么多。都要留給兩班家族的,那些平民出身的御史可就分不到了。末將以為咱們可以給這幫子御史一個機會,暗中聯絡他們給他們大明帝國的國籍。
誰罵朝鮮國國王罵的最兇,誰就能獲得大明帝國的國籍去大明帝國當官!”
“呦呵?”朱瞻基猛然睜開眼睛,直勾勾得盯著趙然。
“啊,是是是。末將就是這么考慮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恰當。”趙然被這一嚇,慌忙解釋了一句。
“趙然啊,孤沒有說錯你真是個做錦衣衛的料子!
這些被咱們大明帝國收買的御史,那就是下一個兩班。他們比兩班更瘋狂、更敢想敢做,有他們在大明帝國不愁朝鮮國國內的輿論不穩了。”
朱瞻基再次陷入了沉思,他要好好完善一下趙然的提議。
“不會被猜出來是大明帝國授意的吧?”李蕙玉對朱瞻基和趙然的策略有些擔憂,一旦事情暴露那大明帝國的名聲就徹底墮落了。
本來今年的國庫問題可以效仿之前的手段,查抄一些貪官污吏或者跟藩屬國借點錢就可以了。但是朱瞻基現在想兩全其美,這就好像是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最主要的還是朝鮮國南方三道,那些李裪的死忠怕是會借機叛亂讓大明帝國的東北邊境不得安寧啊!”
“沒什么問題,李裪如果倒臺了那他剛剛經略過的南方三道肯定會被重新洗牌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國朝派人去整治了,因為不論是兩班家族還是柳承鎬都壓不住局面。
咱們兩邊下注,一邊讓柳承鎬保持一定的實力去制衡兩班家族一邊讓兩班家族撈好處。這樣的局面之下,誰就是發現了什么也不敢往出去說的。”
想到這里,朱瞻基舔了舔嘴角露出莫名的笑容。
“郎君心中有數就好。”
李蕙玉也不愿意多管,畢竟她知道智商在線的朱瞻基根本就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存在。
“就按照你說的方法去做,咱們在朝鮮國多待一段時間。只要能換下李裪在搞些應急的錢,隨你放手去做!”
“末將明白!”趙然直接對朱瞻基施了一禮便走出了會客廳,隨即招了招手安排等候的陳天正、鄧云、葉留宗三人都跟著他向錦衣衛暗樁據點走去。
趙然本來走在前面,卻忽然回頭對陳天正等人說道“天正啊,接下來的任務就要大家一起齊心協力來完成了。畢竟此番建功立業,關乎咱們這些人今后在太孫殿下心中的地位與分量!”
“明白我們自然會盡力而為的!”陳天正回答的很是干脆,他知道趙然是在擔心什么。
“我跟天正兄一樣,不會拖趙副統領你的后腿!”葉宗留也猜到趙然的心中所慮,那更是要抓緊表示自己的態度了。
“不就是怕我們不跟你一條心不好好辦事么,至于特意叮囑一句?
這大家都是護衛團出身,那幫子將軍們本就不是一個派系的。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個表現的機會,誰還能不盡心呢?”
鄧云在心中吐槽了趙然一句,但是面子上還是一本正經的說道“沒問題,趙副統領你就放心好了。
“那就各自領取任務,抓緊干活吧!
事成之后,太孫殿下重重有賞!”
“遵命!”
三個月后。
李裪走在全州城的王宮內,一邊走一邊問身邊的柳承鎬道“柳將軍,你說現在可該如何處理?”
柳承鎬無奈,他也不知道該怎么去面對李裪的提問。
而此時李裪身邊的另一個御史姜亦恒卻止住了腳步,李裪回身看去也停下來問道“姜御史,平你這是怎么了?”
“臣不敢說!”姜亦恒明顯一頓,不知如何作答。
“姜御史你有什么事情盡管說不要拖沓,答個問題婆婆媽媽的想個男人嗎?”
李裪有些生氣,他看著姜亦恒那副拖拖拉拉的樣子就有些憤怒。
“王上!臣屬下的十個御史聯名上書,要求王上聽從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召令去大明帝國面圣!”
“你在說一遍?”李裪和柳承鎬顯一怔,他倆是萬萬沒想到現在的御史已經開始倒戈了。
“姜御史,這所有的御史都是王上親自提拔上來的。他們為何站在大明帝國一方,卻不幫著王上說話?”
看著柳承鎬那副憤怒的模樣,姜亦恒也是十分無奈的答道“不是他們不想忠心于王上,只是大明帝國給的好處太多了!”
我本想拒絕,但怎奈何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準確的來說,現在的朝鮮國御史人人都是行走的五十萬。
在姜亦恒具體的說完大明帝國收買那些御史的套路之后,柳承鎬卻直接笑出聲來。柳承鎬也是十分了解政治斗爭,對于政治來說沒有什么手段是不能使用的。只不過如此手段,確實是讓柳承鎬開了眼了。
姜亦恒看著柳承鎬那副模樣,心中有些疑慮的問道“柳將軍你沒事吧?”
柳承鎬明顯是刺激的不輕,直接拉住姜亦恒的衣袖口說道“姜御史啊,那你有沒有收了大明帝國的好處呢?”
“柳將軍你是了解我的,若我收了大明帝國的好處那我現在就應該到漢城享樂去了!”
姜亦恒義正嚴詞的反駁了柳承鎬一句,實際上他也真的沒收大明帝國的好處。
“你倆就不要吵了,快想想現在應該怎么辦?”李裪看著他最忠心的文武大員,心中有一絲愧疚。
“其實吧,要說這皇太孫殿下只是想把持咱們朝鮮國而已。當年大明帝國雖說給了咱們一個不征之國的地位,但那也是建立在咱們朝鮮國聽話的基礎之上。先帝英明,打壓國內反對大明帝國的勢力讓大明帝國滿意這才坐穩了王位。
可是王上您繼任之后,處處挑釁大明帝國的底線這讓大明帝國如何信任王上您呢?
就拿這《訓民正音》說吧,王上以為大明帝國不知道您做這樣的事情是在培養咱們朝鮮國國內的民族獨立之心?
只不過大明帝國不好意思直接出兵干涉咱們朝鮮國的內政,這才鬧到了今天這樣的局面。至于說那些新政改革和訓練新軍的小打小鬧在大明帝國眼中都不算什么,真正讓大明帝國感到危險的還是您改革文字的那個政策吧。
大明帝國扶持兩班家族,制衡王上您的意圖很明顯啊。
原本王上您還可以通過廢除新政的舉措來與大明帝國恢復關系,但是當初您一意孤行沒有聽末將的建議啊。
現在王上您只能選擇聽從大明帝國的建議去大明帝國居住,這邊有末將負責輔佐王世子對抗兩班家族!”
這要是別人說的話李裪早就下令砍人了,可這是柳承鎬說的話就不能不讓李裪好好的思考一番。
“本王知道了,此事就勞煩柳將軍你去跟大明帝國接觸了。”李裪聽罷,十分無奈的叫柳承鎬和姜亦恒下去準備了。
“末將(臣)告退!”
一個月后。
漢城。
“柳將軍帶來了貴國王的回信吧,讓我猜猜貴國王是不是答應我們大明帝國的條件了?”
趙然十分囂張。
柳承鎬一臉的氣憤,但也只能回話道“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