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貞觀九年,漢帝國出西域做生意和下西洋做生意的官方、私人的商貿隊伍數量翻著倍的上漲。
到貞觀十年,成立不過三年多的市舶司已經通過稅收向中央上交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稅收成績單了。
不過同樣在貞觀十年,因為漢帝國主導的西域商貿嚴重影響了康居國的利益,所以康居國不得不聯合帕提亞帝國和貴霜帝國向漢帝國開戰,試圖重新奪回商路的主導權。
然而帕提亞帝國因為羅馬帝國的威脅,拒絕參加這一次的軍事聯合,最后只有一直對西域有所想法的貴霜帝國參與了這場聯合作戰。
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張飛和趙云兩路出兵,張飛領兵抗擊貴霜帝國的軍隊,趙云則統兵進擊康居,僅僅一個月,康居軍隊全面崩潰,漢軍鐵騎在康居的國土上縱橫馳騁,三戰三捷。
之后又兩個月,趙云領兵追擊了一千多里,將康居國參與的軍隊和領導層基本上一網打盡,又是三次大的勝仗,六戰六捷,尚且處在游牧生活狀態之中的康居國就此毀滅。
康居國上層被漢軍押回雒陽,在皇帝劉備的命令下,全部斬首示眾,傳首四海,用以宣示漢帝國的赫赫武功。
康居國覆滅之后,趙云領兵南下,會合張飛,與張飛和兵一處,共同對抗貴霜帝國軍。
貴霜軍隊比康居軍隊多一點組織度和韌性,軍隊戰法戰術也相對成熟,但是和漢軍比起來還是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張飛當時只統領了三萬軍隊對付貴霜軍隊,而貴霜方面出動了八萬人左右,試圖一舉拿下西域,張飛的抗擊稍微有些艱難,但也成功打了防守反擊。
等趙云的機動兵力抵達之后,張飛頓時爆發,鐵騎縱橫,一戰打崩了貴霜鐵騎部隊,然后正面挫敗了貴霜步軍,只是一次大勝,就把貴霜帝國軍打崩掉了。
之后便是長達兩個月的追擊作戰。
貴霜方面出動了五萬左右的援軍試圖抵擋漢軍追擊的兵鋒,但是漢軍的勢頭太猛,張飛被壓抑了三個月,哪里忍得住?
一旦打起來,他就狀若瘋魔,甚至帶著少量騎兵突擊,就是以戰養戰,根本不顧后勤,迅猛的穿插,把貴霜軍隊的后勤基地給偷襲了,一把火燒掉了大半的糧草,于是貴霜的援軍和敗軍一起崩潰了。
時長五個月的漢對貴霜、康居之戰,以康居亡國、貴霜全軍覆沒為結局,漢軍大獲全勝,一戰奠定了中亞霸主的地位,獲得全勝。
此后,貴霜帝國發生了內部動亂,皇帝被殺,皇室分裂,帝國分崩離析,也就是一年多的光景,一個統一的帝國走向了分裂,進入了內部的戰國時代,再也無力他顧。
帕提亞帝國方面得知消息,立刻派來使臣與漢帝國修好,表示愿意配合漢帝國做任何事情,商業方面的也好,政治方面的也罷,只要軍事上不對立怎么都行。
帕提亞也是為難,他們帝國領土的西側常年受到羅馬帝國的擠壓,而羅馬帝國看他們不爽,就是因為他們把持了絲綢之路,二道販子做的爽,把漢帝國的商品賣出了天價,羅馬人無法忍受,于是開戰。
雙方打生打死,直到漢帝國滅了康居、打崩了貴霜的消息傳來,帕提亞帝國才發現大事不妙。
一邊是要賣貨的漢帝國。
一邊是要買貨的羅馬帝國。
我夾在中間做二道販子。
要是這個事情被兩大帝國知道了,兩大帝國私下里溝通一下,我豈不是要完蛋?
要說帕提亞帝國的高層也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在海上相遇之后,羅馬帝國方面很快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漢帝國,劉備在雒陽得知自己國家的商品被帕提亞人超級加倍之后賣到了羅馬的消息,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好家伙,合著你用我辛辛苦苦制造完成之后運來的貨物賺錢,還給價錢來了一個超級加倍,讓羅馬帝國買了,你一二道販子兩頭吃,心還那么黑,難怪要被羅馬人狂揍啊。
于是劉備決定給帕提亞人提一點小小的要求,比如開放商路,協調最低關稅,不準私自處理漢帝國的商人,要給漢帝國的商人提供保護等等要求。
答應不答應?
不答應?
那只能讓你被迫答應了。
貞觀十一年的三月,趙云率領一萬騎兵攻擊帕提亞帝國的東部行省,面對帕提亞帝國三萬騎兵的迎戰,趙云毫不畏懼,直接沖鋒,一戰擊潰了帕提亞帝國的三萬騎兵。
漢軍殺入帕提亞帝國國土,將所在地區的全部糧倉席卷一空,大搖大擺的就在本地吃喝上了,還駐軍于此,并且把之后帕提亞帝國派來的援軍全部擊潰,本地武裝的抵抗也被全部擊潰,事實上占領了一整個行政區。
此戰發生的同時,羅馬帝國五個東部軍團進抵帕提亞帝國西部邊境,武力威脅帕提亞帝國,做出一副要全面開戰的架勢。
帕提亞帝國面對兩面夾擊的危機態勢。
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幾乎是腳前腳后的給帕提亞人提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答應雙方的商業條款,那就等著戰爭,而戰爭的結果,必然是要把帕提亞的皇室高層全部毀滅為止。
對,就是把伱們整個皇室高層全部屠戮一空。
怎么樣,答不答應?
其高層左思右想,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最后選擇向漢帝國妥協,答應了劉備的要求,接受了對漢帝國的最惠國條款。
于是漢帝國退兵不打了,羅馬帝國也在不久之后退兵。
隨后,貞觀十一年七月,帕提亞帝國向漢帝國開放國境、商路,將關稅壓到最低,允許漢帝國的商人進入帕提亞帝國境內經商。
且帕提亞帝國沒有對漢帝國國民的執法權,這一權力,屬于漢帝國駐帕提亞帝國最高辦事處。
至此,絲綢之路被完全打通,漢帝國的商人獲得了事實上從玉門關和陽關出發之后直接抵達羅馬帝國的可能性,盡管在此之前并沒有任何一個漢帝國的商人做到這一點。
而且海上絲綢之路被打通之后,陸上的絲綢之路的重要性也隨之下降,不再唯一。
不過當時,海上交通能力還是偏弱,且路上沿線還能經過西域諸國和帕提亞帝國,能夠做更多的交易,所以陸上絲綢之路還是得以保留。
羅馬帝國也隨之派遣商人進入了帕提亞帝國,直接與漢帝國的商人在帕提亞帝國境內展開了貿易,雙方把帕提亞帝國當成了市場,帕提亞帝國從二道販子淪為了交易場所。
不過因為他們提供的商業保護還是很到位的,所以這個稅收,這點辛苦費,兩大帝國還是愿意給的。
所以從此以后,帕提亞帝國雖然無法依靠二道販子的身份過上從前那般奢侈的生活,但是基本的溫飽還是能維持的。
對此,帕提亞內部有一些不滿,因為利益受損的原因,其內部的貴族接二連三的掀起了一些針對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行動,全部以失敗告終。
而這些反抗的貴族被剿滅之后,帕提亞帝國的高層政治也漸漸失去了獨立自主性,開始朝著傀儡、買辦的方向發展。
貞觀十一年往后,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交際就變得頻繁了起來,隨著兩大帝國的貿易往來日漸頻繁,兩大帝國貿易沿線的一些地區也變得繁榮了起來。
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漢帝國逐漸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建立起了臨時基地,并且開始修建港口、軍營,朝著半永久乃至于永久性質的駐軍營地發展。
沿線各國倒也有對此產生質疑和不滿的,但是在漢帝國軍隊壓倒性強大的武力威脅之下,這種不滿和質疑直接演變為了滅國之戰。
一些沿線小國根本沒有什么國力,連一些西域小國都不如,漢軍不過出動三五百正規軍,直接就打成了滅國之戰,事實上完成了對當地的占據。
于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從貞觀十一年到貞觀十三年,兩三年間,漢帝國建立起了十幾個臨時基地,并且修建了簡易的軍營和港口,方便商船隊往返經過時休息之用。
隨后,這些臨時基地內部也開始開辟農田,開始朝著日常生活的自給自足發展。
漢帝國國內甚至為此開始高薪聘請專業農民前往當地展開“職業墾荒”行動,按照五倍至七倍的月收入招募人手,一期三年,到期可以回家,也可以續期,如此,很順利的招募了一批膽子大愿意掙錢的農民。
這些職業農民的加入,給漢帝國的海外基地發展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貞觀十三年,漢帝國國內國外發生了兩次戰事,國內是揚州剿匪作戰,關羽成功建立起來的江南水網在這一次的剿匪作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揚州境內的山越雖然有著地利的優勢,但是一來漢帝國多年招募流民回鄉種地,以優厚的政策吸引到了很多想過安生日子的人回去種地,極大的削弱了山越流民武裝集團的勢力。
二來,那么多年了,漢軍也對江南的地形、氣候完全適應,而且此番作戰還是山越方面主動發起的,所以關羽自然是揍他們沒商量。
這場戰爭很快就結束了,已經無法適應時代趨勢的山越流民武裝集團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被漢軍全部剿滅,最后一座山頭都被猛火油罐燒了個光禿禿,一點不剩,揚州正式進入了和平發展期。
而第二場戰爭,就是對日本作戰。
劉備派去日本列島上找黃金的東園密探團隊很順利地根據本地人的指引找到了大量銀礦,雖然還沒有找到傳說中的金礦,但是數量巨大的銀礦足以讓缺乏貴重金屬的劉備眼紅。
于是劉備安排了中原軍區的軍隊和江南軍區的船隊聯合作戰,雙方在朝鮮半島集結,趁著季風跨越對馬海峽,成功登陸日本列島。
在這個日本列島上甚至沒有像樣政權的時代,兩萬軍隊直接控制了石見銀山地區,將當地武裝消滅掉,抓捕了很多當地人協助漢軍開礦,一船一船的白銀瘋狂的向漢帝國駛去。
靠著大量白銀的輸入,劉備成功在貞觀十五年推動了帝國白銀貨幣改革,將白銀作為法定貨幣,并且鑄造了大漢第一種自鑄白銀貨幣——一枚印有劉備本人頭像的銀幣。
貴重金屬的引入很好的緩解了漢帝國越發明顯的通貨緊縮,伴隨著貴霜、帕提亞和羅馬帝國流入的黃金白銀,以及日本地區流入的銀礦,漢帝國在貨幣改革的道路上邁開了堅實的步伐。
基本上也是到貞觀十五年左右,劉備已經把漢帝國的國土擴充到了極致,當初定下的四方極限,除了南部地區因為疫病的原因實在有點難搞,其余三個方向上已經成功完成。
南部熱帶地區的疫病很是犀利,雖然漢帝國提前預備了艾草,并且提前普及了疫病嘗試,宣稱疫病來源于蚊蟲,所以要遠離蚊蟲,使用各種方式將蚊蟲驅趕走,但是疫病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
在這般疫病的威脅之下,劉備一方面安排了醫療團隊尋找藥物進行治療,一方面也只能暫緩南下,將漢帝國主要勢力在中南半島上的活動范圍局限在沿海地區,暫時不要深入內陸。
自然條件下受限可是貞觀十五年的漢帝國已經和貞觀元年的漢帝國全然不同了。
對外開拓、走出去的戰略方案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去,越來越多的人向往走出去,并且的確賺到了錢。
很多漢帝國的商人前往漢帝國的海外控制地區定居,還有不少人定居到了羅馬帝國境內,具體就在埃及地區,就沖著做生意在那兒生存。
整個帝國呈現的是一種蒸蒸日上、奮發進取的昂揚精神,且人們對于探索未知的存在充滿了興趣,時時刻刻都在盯著全新的發財的機會,期待著全新的機會能夠落到自己頭上,至少,也要讓自己分一杯羹。
越來越多的人至少在家族內部有一兩個人在海外工作,或者至少有離開漢帝國境內的經驗,和過去離開所屬的郡就相當于出國不同,現在是正兒八經的離開漢帝國的境內才會被視作出國。
別的,就算你一個幽州人跑到益州乃至于云州,都不算出國。
劉備偶爾微服私訪,在雒陽的飯館吃飯的時候,聽到的都是雒陽平民在談論帝國船隊又發現了什么地方的消息,亦或是在什么地方看到了貴霜人、帕提亞人或者羅馬人又帶著奇怪的商品前來做生意的消息。
誠然,這些年帝國也并不全都是好消息,不好的事情也沒少發生,但是這種發自最底層的變化,這種開眼看世界、向往世界、擁抱世界的精神,讓劉備感到非常的開心。
在飯館里吃完了一碗炒飯和一份紅燒肉,劉備心滿意足的帶著同行的諸葛亮離開了飯館,在大街上游蕩。
看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們,看著繁榮熱鬧的景象,劉備一邊走,一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孔明,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景象,我便覺得那么多年的辛苦也算是值得了,累點,無所謂,出了皇宮就能看到如此繁華景象,這正是我所向往的。”
“大漢能有今日,您是最大的功臣,全天下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和您相比。”
劉備轉過頭,看了看跟在身邊的諸葛亮。
“孔明,這話可不像是您會說出來的。”
“臣…我只是實話實說,對于實際存在的事情,真正的功績,又有什么不能說呢?”
諸葛亮笑道:“沒有您,大漢天下說不定會走向如今貴霜國的狀態,但是有了您,大漢已經超越了過去的任何一個國家,即使是上古三代,又有誰敢說自己能夠比您更加優秀呢?
所以陳部堂的一些說法雖然聽上去有些諂媚,但是基本上也不會有什么人選擇反對,您不想這樣宣傳,但是大漢國土上這樣認為的人比比皆是,不單單是我一人。”
諸葛亮所說的,是上個月的時候,新任禮部尚書陳琳提出的要把劉備作為古往今來第一賢王的建議。
陳琳認為古往今來的帝王,就沒有人能夠做到劉備這個地步,就沒有人可以把一個國家推到如此高度,就算是此前儒生們開口閉口都在說的上古三代之治,難道能比今天的大漢帝國更加輝煌嗎?
不能吧?
所以陳琳覺得,往后的宣傳口徑就應該把劉備作為古今最賢來宣傳,應該把劉備放在超越上古三代之治的位置上。
此事劉備覺得有些不妥,但是認為這樣做很合適的人還真的很多,很多官員乃至于民間都對此表示支持。
理由很簡單。
上古三代之治,大家沒體會過,不知道那是如何的淳樸安逸。
但是劉備的貞觀之治,大家卻是切切實實體會到的,真的很安逸。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吃的方面,十幾年前,大家吃的東西還很簡單,而今時今日,伴隨著炒菜的普及和大流行,全國各地已經開始出現“菜系”的存在,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口腹之欲。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已經不再是貴族階層的追求,一些普通人家,沒有官身,沒有經商,但是家境也足以支撐他們對美食展開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