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33章 天兵大營

  大羅天,是“最高之天”的意思。

  若是放在純粹的道教宇宙觀里面,大羅天便是三清天,象征“道”的終極形態。

  因為在純粹道教宇宙觀里面,三清天乃最高之天,凌駕于諸天之上。

  《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曾記載:“爾時,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玉京山中,為諸天仙眾,說此生天得道真經。”

  但西游世界,并非純粹的道教世界觀。

  最直接的例子,西游世界的基本地圖,四大部洲,如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均非道教世界觀的地圖,而是佛教的世界觀。

  道家的世界觀里面,沒有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道教的天庭里面,沒有齊天大圣,也沒有四大天王,更沒有卷簾大將…

  而西游世界,將儒、釋、道三教巧妙融合,構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神話世界。

  西游世界與純粹的道教神話世界觀,佛教神話世界觀,均不相同。

  故此,西游世界中,天界的大羅天,也并非純粹道教世界觀里面的大羅天。

  在西游世界,在這“三界之內,五行之中”,大羅天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三界之外,大羅天,也就是那最高的天,依舊是三清天。

  但放在三界之內,最高的天,這大羅天,則是三十三天,也就是玉帝的靈霄寶殿之所在之天。

  萬圣宮主私入“大羅天上靈霄殿”前,偷得王母娘娘九葉靈芝草…

  此大羅天,便是三十三天之意。

  一千年后,這九葉靈芝草,便是在這“三十三天”。

  而每一個天層和天層之間,看似近在咫尺,實則相隔億萬星辰之遙。

  天層和天層之間的距離,遙遠得令人無法想象。

  是為:

  “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邊更有天。”

  而除了三十三天、三十六天、大羅天…之外。

  而在西游世界中,天又有“九重天”一說。

  孫悟空就曾豪情萬丈地言道:“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

  而諸多大神之名,亦常含“九天”之字,如“九天玄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蕩魔祖師”…名號都是響當當。

  然有人疑惑,這九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之間,豈非自相矛盾乎?

  其實,這九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之間并不矛盾,只是說法不同罷了。

  “九重天”一說有多意。

  其意一,乃指至高無上之天。

  《五運歷年紀》有云:“數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九乃數字單數中最大的數字,是數之大者,所以又引申為“多數”,有“極限”之意,九重天即最高的天。

  孫悟空所言之意:“我曾打到過最高的天上去,耍過威風。”

  故此,《封神演義》也曾道:“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敗兵隨地擁。”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李漁《風箏誤·請兵》中亦道:“羽書飛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邊。”

  一般,大家都是說“九重天”的。

  沒有什么“八重天”,“七重天”,“六重天”…的說法。

  因為,九是最大的單數。

  九重天,即最高之天,通常代指“最高的天層”。

  其意有二:

  天一開始有九重天,各重天又生三天,故九重天的總數為“三十六天”,或為“三清三境三十六天”。

  其意有三:

  在道家神話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清之三炁而為天,上為三清三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

  而后,三清之炁各生三炁,合為九炁,化為九天。

  此九天各生三炁,每炁為一天,合二十七天。

  將此二十七天與原先之九天相合,即為:天有“三十六天”。

  總之,這天,是九重天,是三十三天,還是三十六天…都對。

  關于天界,其地圖很復雜,說法也很多。

  可謂眾說紛紜。

  但其實,細究其里,九重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都是殊途同歸的,皆是對天界不同層次的描繪,只是各自的說法與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可以簡單理解為:

  在西游世界之中,三清圣人居于三十三天之外的三清天,已跳出三界之外,不為塵世所擾。

  而三十三天,則仍處三界之內,受玉皇大帝所統率。

在三界之內,這最高的天,即大羅天、九重天…便是三十三天  眼下。

  黑虎魔君已被押解至斬妖臺。

  亢金星君、天魁星、地魁星等將則前往凌霄寶殿面見玉帝去了。

  他們這些普通的天兵,自然是奉命收兵回營。

  “楊過山、楊龍,你們倆還在那里看什么看?”

  “快歸隊回營了。”

  楊過山和楊龍的小隊長,那名金甲天兵段天良,見兩人仍在東張西望,不禁板起臉來,大聲呵斥道。

  古代軍中,有伍長、什長、隊正、百夫長…之說。

  “五人”為一“伍”,五人之長即為伍長,“十人”為一“什”,十人之長是為什長。

  五十個人為一隊,其長是為“隊正”…這些都是正式的職位。

  然而,金甲天兵說到底還是天兵,并未被授予天將的官職,只是個虛銜。

  因此,他們便被稱作隊長,這并非正式的官職,只是代理一隊的意思。

  一名金甲天兵通常會替天將管轄十名到二十名不等的銀甲天兵和鐵甲天兵,組成一個天兵小隊。

  “是,隊長。”

  蕭辰應聲答道。

  “是,隊長。”

  萬圣公主雖然不太喜歡這個胖胖的油膩的隊長。

  但此時身處天庭之中,她萬圣公主扮演的是楊龍這名天兵的角色,自然要做楊龍該做的事情。

  隨后。

  天罡地煞的天將,帶著天罡地煞的天兵們,前往天庭的北方星域去了。

  而東方青龍七宿的天將,則帶著東方青龍七宿的天兵天將,往東方星域而去了。

  天界之中,等級制度嚴明,層次分明。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了解敵人是作戰的前提和基礎,打仗不能糊涂、莽撞、不明敵情。

  這天庭盜寶一行,也是個深入了解天庭的好機會。

  在楊過山的記憶中,蕭辰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天界等級的秘密:

  “三十三天,每一層天都居住生活著不同級別的神仙。”

  “低階的神仙生活在低層天,高階的神仙生活在高層天。”

  “這三十三天可分為上十一天、中十一天和下十一天。”

  “每一天層,越往上走,天地之清氣便越是濃郁,修煉起來便越是事半功倍。”

  “各天層之間有云梯相連。”

  “高階神仙可以在下層天自由活動,但低階神仙若無任務在身,是不可隨意進入高層天的。”

  “下十一天主要由力士、仙娥、普通天兵、仙吏…”

  “以及一些馬匹牲畜居住…”

  “養馬、練兵、飛升者的初訓等諸多雜事,也大多安排在下層天進行。”

  而楊過山,便居于下十一天中的第九層天。

  楊過山身為銀甲天兵,在天界自然并非最低層。

  再怎么說,天兵,那也是“兵”。

  天兵乃天庭的正規軍,是正兒八經打仗,對外征戰的兵種。

  銀甲天兵,往下面還有更低級的鐵甲天兵。

  再往下,還有干雜活,出氣力的黃巾力士、還有掃地仙童、運水力士、有仙奴…

  再往下,還有牛、還有馬…

  而二十八宿的軍營則設立在第八層天。

  此番討伐黑虎魔君,東方青龍七宿合計共出兵了五千人,折損了五百余人,還有四千余人。

  楊過山和楊龍所在的天兵小隊,原有十二人,此番戰斗折損了三人,只剩下九人。

  “趙鐵柱、季羨君、王大林…走了,走了。”

  段天良喊著他們天兵小隊的成員的名字,一一收隊回天庭軍營了。

  天庭。

  第八天層。

  天河河畔,一片肅殺與莊嚴交織的壯闊景象映入蕭辰的眼簾。

  此處駐扎著六萬余天庭大軍,屬于二十八宿直屬。

  二十八宿之天兵大營。

  營地之中,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宛如一座座小型的堡壘,每個營帳前都插著代表二十八宿各部的旗幟,在天河的河風之中獵獵作響。

  東方青龍七宿的兵馬,如同龍騰九天,雄踞大營東部,威風凜凜,氣勢如虹。

  校場中央,一根百丈高的旗桿巍然聳立,旗桿上飄揚著繡有“東方青龍”四個大字的玄色大旗。

  旗面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有風雷之音在其中回蕩。

  此時,正有一萬天兵在校場上練兵,聲勢駭人。

  那滾滾盔明,宛如無數銀磬在太陽下熠熠生輝,撞擊著天際,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層層甲亮,堆砌如巖崖,屹立不倒,似壓地的冰山般巍峨壯觀。

  大捍刀飛云掣電,楮白槍度霧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擺列,青銅劍、四明鏟密樹排陣。

  彎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挾魂飛,各種兵器交相輝映,展現出天庭天兵的雄壯與威武。

  天將們則在一旁切磋武藝,比試神通。他們或揮拳如風,或施展法術,時而有驚雷乍響,火光四濺,讓人目不暇接。

  臺下觀戰的天兵們個個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

  營帳之內,亦是秩序井然。

  天兵們休憩之時,或盤坐修煉,或研讀兵書戰策,或交流降妖心得,一派繁忙而有序之象。

  蕭辰走進東方青龍七宿的陣營之中,親眼目睹這軍陣之盛,心中不禁贊嘆道:

  “這些天兵天將,倒是雄壯。”

  的確,二十八宿及其所統轄的天兵天將,在天庭之中已然算是精銳之師了。

  回想起原劇情中的花果山之戰,托塔李天王派遣九曜星君和花果山軍團交戰。

  然而,九曜星君沒打過,敗陣走了。

  再后來,托塔李天王先遣四大天王和二十八宿,再次與花果山軍團展開激戰。

  這一仗,天庭軍團其實打贏了,只能沒能捉住孫悟空。

  而花果山軍團之中的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王,盡被二十八宿等天兵天將捉拿去了。

  只有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才僥幸逃了性命。

  后來,二十八宿軍團打黃眉老魔,降服三頭犀牛精…打了很多硬仗,多次下界執行任務,屢建奇功。

  死傷天兵的事宜,自然有后勤部門去妥善處理,無需前線將士分神掛懷。

  活著的天兵們,回到軍營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稟報,并核對自己的戰功。

  軍中,以軍功為先。

  沒人會在軍功上打馬虎眼。

  天庭的軍中特設有“功曹司”。

  “功曹司”專門負責記錄天兵的功過,并依據軍功進行賞罰。

  軍功的核驗與歸檔,由“功曹官”專人負責,確保每一份軍功都能得到公正、準確的記錄。

  立功固然重要,但記功同樣不可或缺。

  倘若你立下了赫赫戰功,卻未能被準確記錄,那豈不等于白立了一場?

  因此,記功之事,天庭歷來極為重視。

  打仗,功曹官是必備的。

  其實功曹官一職,貫穿西游記全劇情,只是知之者甚少。

  花果山大戰之中,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全都去了。

  但是四值功曹,沒上場打孫悟空,那是因為功曹官并非沖鋒陷陣者,而是專門為諸將記功勞的,掌管功勞薄。

  西行路上,取經團隊之旁,也有這種一群功曹官,這群功曹官跟了取經團隊跑了十萬八千里,全程隨行記錄。

  其正是“四值功曹”,他們負責考察記錄取經路上的功勞。

  先登、斬將、陷陣、奪旗,被譽為四大軍功。

  這一戰,蕭辰只是抓了幾只小鬼兵,自然什么大的軍功也沒立。

  此時此刻。

  中軍大營之內,氣氛莊重而肅穆。

  段天良、蕭辰、萬圣公主、趙鐵柱、季羨君、王大林等一眾天兵天將,依次上前,與軍中的功曹官仔細核對自己的軍功記錄。

  輪到蕭辰時,功曹官翻開功簿,朗聲念道:

  “楊過山…”

  “此次參與討伐黑虎魔君行動,獎勵‘天祿點’八百點。”

  接著,他又繼續念道:

  “抓小鬼兵三只,獎勵‘天祿點’三百點。”

  念畢,功曹官抬頭看向蕭辰,問道:

  “記錄可有誤?”

  蕭辰點頭回答道:

  “確認無誤。”

  天祿積分點,在天庭之中,是衡量天兵天將功績與貢獻的關鍵指標,也是天兵們在天庭晉升和獲取資源的重要依據。

  下界降妖除魔,無疑是積累天祿點的最快途徑之一。

  對于天兵來說,下界降妖除魔的時候,天庭會根據妖魔的實力和危害程度,給予他們相應的積分獎勵。

  比如,對于危害一方、有一定法力的小妖,即參與小股妖魔清剿行動。

  天兵們每次參戰,并成功剿滅,即可獲得一百到三百點的天祿積分點。

  若是危害一方、占據山頭的妖王,即參與大規模妖魔平叛行動,像黑虎魔君這種妖王。

  天兵若能參與這種大行動,并且獲得勝利,可獲得五百到一千天祿積分點。

  更有甚者,如果天兵們能夠參與蓋世大妖的清剿行動,比如花果山大戰中去圍剿孫悟空,并且還能取得成功,那么他們將獲得一千到三千點的天祿積分點。

  如果一名天兵能參與幾次花果山之戰,還能活下來。

  那這名天兵的天祿點,就足夠升職所用了。

夢想島中文    西游妖帝:從小蛤蟆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