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七七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

  ,新順1730

  年輕人嘛,尤其是年輕的國王,總是雄心壯志,總覺得自己能干點事,折騰一番。

  很多道理,他都懂,他也讀過《君主論》。

  任何一個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一般情況都會拒絕承認自己是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甚至還會專門出本諸如《反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書。

  喬治三世雖不至于這么精通,但他也知道馬基雅維利的幾條基本原則。

  其一:軍隊和法律是權力的基礎。沒有軍權,放屁都不響。

  其二:君主應當大權獨攬,注重實力,精通軍事。

  其三:君主要拉百姓反貴族,從而拿權。

  其四:君主不應受任何道德準則的束縛,只需考慮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慮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內懷奸詐,亦可效法狐貍與獅子,詭詐殘忍均可兼施。

  正因為這幾條原則他懂,所以,喬治三世對于利物浦的混亂,認為這是自己的機遇,如果處理好的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他的祖先,還有英國的歷史,倒是也有歷史可以依照。

  但是,很多歷史經驗他是沒辦法學的。

  比如他爺爺喬治二世,真能拿到軍權和軍事貴族支持、從而讓兒子坎伯蘭公爵開始推軍改,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自己上戰馬,去歐洲,在哥廷根和法國干了一仗,拿到了軍中威望,這才有了后續的坎伯蘭公爵的軍改。

  國王想拿權。

  要么親征,上馬帶隊打贏。

  要么,最起碼要提供戰略指導。

  否則的話,軍中沒威望,很多事就不好辦。

  之前荷蘭政變前,奧蘭治的威廉,不也是試圖在軍中打出來威望嘛。只可惜雞胸加氣喘,壓根不能上戰場,最后大順稍微鼓搗了一下,直接就被政變推翻了。

  但顯然,這一點,喬治三世學不了。

  因為很顯然的一點,他現在又不可能帶兵去歐洲開干。

  況且,人還是要有點批數的,此時歐洲國王圈子里最能打的腓特烈二世,現在都被錘的奄奄一息,他不覺得自己能夠在歐洲大陸贏得威望。

  但是,利物浦、蘭開夏、曼徹斯特等地的叛亂和混亂,給了他一個機會。

  倒不是說帶兵去鎮壓,他叔叔坎伯蘭公爵去鎮壓雅各布派起義,名聲混成臭狗屎,得了個“屠夫”的名號。

  而是說,喬治三世認為,自己可以利用這場混亂,先把軍權抓到手。

  英國人都很清楚,因為海峽阻隔,陸軍,是決定政治走向的根本。

  坎伯蘭公爵的軍改,目的就是把“升遷任命”的權力,從哪些地方實力派手里,拿到政府手中。增加常備軍的數量,降低買官制和團長所有制的規模。

  海軍的問題,不用管。海軍正常運作即可,那玩意兒不會決定倫敦的政局。

  陸軍,關鍵是陸軍,只要能趁著這場混亂,把軍權抓一抓、在議會撕開個口子允許增加常備軍數量。

  那么,就算大贏。

  手里有了軍權,以后有的是時間和議會這群人慢慢折騰、慢慢玩。

  至于如何利用利物浦的混亂、大順對英國的壓制、和戰爭即將失敗的現實拿到軍權、增加常備軍的數量,喬治三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三個支撐點。

  漢諾威。

  北美。

  英國本土。

  實際上,在大順參戰之后,尤其是直布羅陀陷落之后,布特勛爵就和喬治三世談過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的陛下。”

  “您是想當不列顛和北美的國王?”

  “還是想當不列顛和漢諾威的國王?”

  這個問題,猶在耳邊。

  現在,喬治三世很清楚自己該怎么選。

  因為,漢諾威肯定守不住了。

  法國不是大順,法國有非常大的歐陸陸戰壓力,法國不會像大順一樣撒了歡一般在海上折騰。

  所以,漢諾威問題,只要法國獲勝,那肯定不會退讓。

  必定會讓英國滾蛋,讓“神羅的人決定神羅的事”,而神羅的人決定神羅的事,也就意味著法國可以當“裁判”,今兒打普魯士、明兒打奧地利,神羅要是把腦漿子打出來,法國才高興呢。

  漢諾威,在大順參戰、且攻克了直布羅陀的那一刻,聰明點的就該明白,漢諾威留不住,趕緊扔。

  喬治三世也是這么想的。

  所以,利用漢諾威問題做支點,利用利物浦叛亂的這個契機,就可以通過貴族們的恐慌、和之前的反對派也就是愛國者黨那群人成為眾失之的的機會,名正言順地擴大常備軍、完成坎伯蘭公爵當初預想的軍改,把軍官的升遷等權力收歸政府。

  這里面,一共三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可以拿來說事。

  第一個問題,此時英國打仗,還有相當一部分軍隊,是黑森雇傭兵。黑森雇傭兵名義上效忠的是漢諾威選侯、帝國大司庫,雖然實質上是效忠于錢。

  英國的常備軍問題,是一個…不能說是英國特色的問題,而是任何一個行政封建的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取消常備軍、堅持買官制和團長所有制,是英國“自由”的依仗。

  同樣的,取消常備軍、堅持各藩擁有自己的武裝,是日本“自由”的依仗。

  取消常備軍,放開藩鎮,各地自行招募,也是大唐安史之亂后“自由”的依仗。

  沒啥神奇的。

  但英國的問題就出在“黑森雇傭兵”身上。

  為啥要用黑森雇傭兵?

  首先,因為英國沒有大量的常備軍。

  常備軍是被議會堅決反對的,因為貴族們相信自己招募的民兵,不相信政府的常備軍。

  政府有了常備軍,這還了得?

  什么叫買官制和團長所有制,是英國“自由”的基礎?

  這就叫。

  又沒有大量常備軍。

  又想著當大西洋霸主。

  咋辦?

  雇傭兵走起啊。

  再者。

  因為便宜。

  德國的貴族們,自己招兵,打包出租給英國。

  士兵那三成,在家里招兵的貴族拿七成。這也比英國自己組建常備軍便宜。

  而這,又不需要違背《民兵法》要求的民兵不得出國作戰的議會法律。

  同時英國又需要海外擴張、遏制法國,沒有部隊當個錘子的全球帝國?

  而問題就出在這。

  如果英國內部發生了叛亂、或者說北美選擇分離。

  國王用英國士兵去鎮壓,和用黑森雇傭兵去鎮壓,這就是完全兩個概念了。

  “借師助剿”這種事,不管放在哪都是相當膈應人、相當損害合法性的。

  英國人打英國人,怎么都好說。

  最多也就扣個暴君的帽子,頂天了。

  英國國王,帶著兩萬德國黑森兵,來打英國人…

  這事,就不好說了。

  這成啥了?

  雖然說,這事其實也正常。

  但,一百年前正常、二百年前正常、一千年前正常…

  現在就不正常了。

  這就是啟蒙運動的作用之一。

  一百年前,要說哪個國王皇帝,借師助剿、或者用雇傭兵屠殺本國的人,正常的實在不能再正常。

  現在,這就不正常了。

  時代在進步、人民在覺醒。過去正常的、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已經逐漸變得不那么理所當然。

  但歐洲嘛,在法革之前,封建惡臭味太濃。包括后世,除了法、俄之外,其余國家基本上保留了相當大的封建殘余,尤其是文化上。

  所以,就現在來說,喬治三世用黑森雇傭兵,在法理上也說得過去。

  他是不列顛國王,也是漢諾威選侯。

  德國貴族,幫著神圣羅馬帝國大司庫打仗、鎮壓,這也說得過去不是?

  但是,就如布特勛爵告訴他的。

  要么,他當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國王。

  要么,他當英國和漢諾威的國王。

  這兩個,現在已經無法兼容了。

  戰敗既已不可避免,那么以后他再雇傭黑森雇傭兵,就不好說了。

  這就又牽扯出第二個問題。

  理論上,即便他不再是漢諾威選侯,和德國徹底脫鉤,就是個純粹的英國國王。

  那么,對外戰爭的時候,理論上雇傭點德國兵,也不是不行。對外戰爭嘛,找雇傭兵幫著打,又省錢、又不會造成國內動蕩,國內也不會不支持。

  但是,只有對外戰爭嗎?

  之前的仗打的那么大,皮特拍拍屁股死了,留下一大堆的爛攤子。

  就說北美的大量英軍,還有因為戰爭而擴大的暫時性的常備軍規模。

  按照正常來說,戰后肯定是要裁撤的。

  那問題來了,這幾萬士兵,直接讓他們退伍滾蛋,倒也不是不行。

  可軍中的大量軍官呢?

  也讓他們直接滾蛋?軍官可不是老百姓,在英國當軍官,那門子可都硬著呢。

  這是一個問題。

  再一個,北美那群人,居然都和大順的人聚在費城開會。

  以前倒是好說,可能無所謂。

  很多議會內的老爺們覺得,北美那破地方,賠錢貨,還影響自己的地租收益、降低了糧價,要不要的都行。

  現在可不一樣了。

  戰敗已是必然,大順的海量貨物馬上就要入潮水般沖進來。

  大規模的手工業失業近在遲尺,曼徹斯特和利物浦已經開始亂了。

  這些人,如果議會不給他們活路,他們會自己去找溫斯坦利的小冊子的。

  活路在哪?

  真把溫斯坦利的小冊子翻出來,均田、分地,逆圈地運動?

  還是,不如各位老爺們,一起出點錢,讓這群人滾蛋去北美?

  去北美的話,北美荒地的土地所有權,是不是要拿到政府手里?

  這是個不用考慮的問題,即便費城那邊正在談的事,英國這邊還不知道。但卻清楚,北美和法國干起來就是因為西部邊界問題,好容易停戰了,再因為西部邊界和法國人再來一場?

  但問題是,英國政府如果想拿北美荒地的所有權,變為國有土地,那些在北美瘋狂圈地投機的人會同意嗎?

  不同意的話,要不要鎮壓?

  鎮壓的話,靠啥?

  一旦鎮壓,就不能用黑森雇傭兵。

  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合法性問題,尤其是漢諾威家族在英國的統治還不穩固,正統性不足的問題一直沒解決的情況下。

  用英國的常備軍,最起碼還能叫平叛。

  用外國雇傭兵去屠殺本國叛軍,這性質就極端惡劣了…只怕真能把一堆原本的親英派,愣生生打成反英派。

  當然,對喬治三世來說,問題的關鍵,在于戰后保留數量足夠的常備軍。常備軍,意味著國王的軍權。而國王的軍權,是他所有那些年輕腦子里的所謂雄心壯志的基礎。

  而這支常備軍能夠在議會獲得批準的發力點,就是底層起義所引發出的諸多問題。

  因為利物浦的混亂,本身就是戰敗之后的預演——大順想要的東西,已經在戰爭的過程中拿到了。大西洋貿易格局的改變,并不會等到英國戰敗之后才開始,而是已經開始了,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的混亂,就是這種改變的體現。

  喬治三世和他的近臣們,顯然清楚這一點:戰爭結束,并不會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在戰爭結束之前,就要去考慮,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甭管怎么解決,是解決問題,還是解決掉人。

  都需要一支強力的常備軍。至少,戰后裁軍問題上,要保留一支常備軍。

  所以說,不要以為英國戰敗,那么英國上下都覺得這是天塌了般的大壞事。

  相反,英國這一次戰敗,一些人心里那是恨不得放煙火慶祝的。因為有些事,要不是戰敗了,還不好辦呢。

  不管是喬治三世,還是那些托利黨,還有那些輝格黨分裂后分出去的鄉村派,他們高興著呢。當然,只要法國人不上島。

  現在看這個樣,法國人怕是也上不了島。大順忙著在北美、牙買加等地折騰呢,沒有大順海軍的支持,法國人是上不了島的。

  而對喬治三世來說,這事就更好了。

  好容易熬死了爺爺、好容易當個國王。

  議會內那群反對派,尤其是皮特和坦普爾這四大家族的聯合,壓的整個議會都喘不動氣。

  現在好了。

  要么,大家坐下來談一談,妥協一下。別整天組建反對派了,至少現在別組建,趁著這個機會達成國王想要的一些條件。

  要么,那事情就得說道說道了。當初詹金斯耳朵戰爭,沃波爾不想打,覺得打仗花錢太多,還是先把國內土地稅問題解決了,你們非要打;這一次和法國人打,還是你們蹦的最歡,現在打成這個樣,這怎么說?

  妥協,是統治階級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藝術。喬治三世固然希望壓住輝格黨的激進派,但同樣的,他也不可能讓托利黨一家獨大,重復當初不準托利黨入閣之后輝格黨一家獨大的亂局。:,,.

夢想島中文    新順1730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