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八六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

  東學西漸、西學東漸,和大部分文化交流一樣,都必然有個問題:既有精華的交流,也有糟粕的交流,有時候又是精華和糟粕混雜一起的。

  有句話叫想要某某,就會得到某某的一切,大抵也是差不多的。

  徐圭和蔣友仁關于大順這邊特殊的天主教的討論,便是如此。

  不能說全是爛的,有些事朝廷不管,自會有人管。反動并不一定全是壞的,只是個中性的描述詞。

  均田歸公之類的口號又不是第一次喊,連北派的儒家都有很多人試圖恢復井田制,折中下來也是能井則井、不能井則均。

  然而朝廷又不管,也無力管,這自然就給一些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天主教不經過華夏特色的魔改,很難傳播開。畢竟華夏不是文化荒漠般的美洲和黑非洲,是有非常燦爛且深厚的本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之后的妥協,當然會搞出許多奇葩的東西。

  往回退是必然失敗的。

  但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每一次簡單的幾個字可以總結的歷史經驗教訓,在大順這種人口體量下能被記錄為經驗教訓、此路不通的,估計至少也得波及幾百萬人口、死個大幾十萬人。

  尋常一州一縣幾萬人規模起義的事,根本連上史書的資格都沒有。

  問題就擺在這,朝廷想解決,理論上也不是不能解決。

  但現實就是既沒有錢、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手段解決。

  況且嶺南這事還不是簡單的、非常傳統的單純的土地問題。而是新時代之下所出現的特有問題,之前是幾乎沒有過的。

  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大地上也上演過一次,海運興起導致的西域衰落,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并不是之前統治的核心區,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西域的價值下降,明王朝對西域的興趣不是太大了,已然是標準的賠錢貨了。

  這一次卻發生在王朝的核心區,嶺南如今當然是核心地區。而且還不只是農民問題,更牽扯到幾十萬因為貿易路線變更而失業的非農業人口。

  這些問題,蔣友仁和徐圭都不知道,他們沒有這樣的視角,也沒有去做一次社會調查。

  蔣友仁只是試探著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徐圭也對此非常支持,認為若以澳門為基地,在這里培養一些唐人傳教士深入內地,的確是個好辦法。

  西洋人的模樣會招致警惕,官府也容易出手抓住。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發展成多明我會在福建那般,當地百姓挖地窖誓死保護傳教士的。

  而這個想法的前提,恰恰就是澳門不能被大順收回,繼續作為一個窩點,遠遠不斷地對內部進行侵蝕影響。

  蔣友仁的視角里,澳門問題,關乎耶穌基督在大順的未來。

  自然,在經歷了這一次被香山縣令訓斥之后,蔣友仁擔心恐怕澳門不保。

  是以,他覺得,無論如何,這一次最好的可能,也就是徹底和鴉片販子、人口貿易割裂,只要能保住澳門,那些都是可以、或者說理應拋棄的。

  保住澳門,是最高優先級。

  這一點,他和澳門的議事會、軍頭、教會等,無可非議地達成了共識。

  與這些或是為了貿易、或是為了財富、或是為了傳教等等目的,覺得無論如何要保留澳門的這些人不同。

  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澳門是否收回,毫不在意。

  他們關心的,是另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這一次搜出的鴉片里,有半數是英國在印度那邊弄的。

  雖然搞了挺多形式上的東西,程序上似乎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沒有關系。

  然而。

  道理這東西,和國力息息相關。

  若大順國力弱到英國覺得勞師遠征也能打的大順滿地找牙的程度,早就不廢話派兵興師問罪了:中國憑啥扣押我們的貨船、憑啥沒收合法的鴉片?

  然而現在國力別說勞師遠征來大順,就算在印度打,英國也占不到便宜,這時候哪還敢扯這些話?

  雖說程序上做了諸多的保險,又是讓鴉片販子寫聲明不會往中國賣、又是悄悄告訴鴉片販子出了事是你們自己的事別把公司抖出來。

  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的全權代表法扎克萊,這個中國通卻明白,這些東西,在大順根本就是扯淡,毫無意義。

  道理有個卵用?大順這邊正在大張旗鼓地組建對歐洲的貿易公司,顯然大順這邊是借機生事,來限制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嘛。

  大順得傻到什么程度,這時候講什么程序正義,說此事確實和東印度公司無關?然后開開心心地讓英國繼續貿易,搶走自己人組建的西洋貿易公司的貿易份額?

  況且主管此事的,在法扎克萊看來,還是大順這邊最狡詐、最陰險的官員。和傻,實在太遠。

  英國東印度公司當然不在意澳門,也不在意傳教,不在意人口買賣,甚至可以棄軍保帥暫時停下鴉片貿易。

  然而,對華貿易卻絕對不能被打擊。

  當年喬治·安森事件之后,都知道劉鈺對英國有種不知理由的討厭,甚至以至于有英國人懷疑過劉鈺就是個隱藏的天主教徒,站在舊教的角度親近法國。

  法扎克萊當年在廣州負責坑荷蘭、法國、瑞典等國的東印度公司,掌握了頗多在大順活動的基本技能。當年各國使節入京的時候,他也是力主多送禮,并且將一萬多英鎊的銀子用在公關送禮上。

  法扎克萊倒是認為劉鈺是個秘密天主教徒的想法純粹無稽之談,但他知道劉鈺對英國的態度可確實是不太好,還知道劉鈺和法國人走的很近。

  他的擔憂,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伴隨著松江府開埠,大順為了便于管理,各國商館總代理不能有的在澳門、有的在廣州、有的在松江。再加上本身長江中下游利于貿易,英國商館也早就簽到了松江府的上海縣。

  按理說,審問,需要時間。

  但實際上,福建教案是個意外突發情況,可鴉片問題是大順這邊早就盯上的,為的就是讓中荷聯合貿易公司今年在歐洲貿易上來個開門紅。

  是以,劉鈺這邊剛在前往澳門的途中,大順從松江府大營里調集的軍隊就開進了上海和松江府,查封了松江府的商館。

  一則因為孩兒軍在澳門那邊的密探,早就抓到了英國人的把柄。

  二則因為皇帝覺得,證據這東西,就根本不是問題。就算真的沒有,孩兒軍的手段也能整出英國人參與鴉片走私的證據。

  在大順,只存在皇帝想不想要證據,不存在找不找得到證據。甚至,國內的事,有時候并不需要證據,莫須有那都是給面子。

  先扣住松江府的商船、查封商館,至于證據以后再說。

  在天津的英國公使,也趕忙來到了松江府,試圖處理此事。

  在和公使討論這件事該怎么解決的時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法扎克萊并沒有對大順破口大罵,也沒有大談大順這邊的法律絲毫不講證據。

  而是對著英國國內的一些人,開啟了口吐芬芳模式,而且罵的這些人,還都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些“文人”。

  “丹尼爾·笛福,就是個寫小說的。他唯一可以被稱道的地方,就是創作了《魯濱遜漂流記》。”

  “作為一個小說作家,在小說界或許他的話有一定的道理。”

  “但笛福懂個屁的商業和貿易?”

  “笛福說,伴隨著1700年的東方棉布禁止法案,倫敦、諾維奇、坎特伯雷的紡織工人失業現象消失了,重現了過去紡織業的繁榮。”

  “然而,他根本不懂,商業和工業的發展,需要競爭!”

  “那些懶惰的紡織工人,沒有了印度和中國棉布的競爭,只會愈發懶散、并沒有繼續改進紡織技術的動力。”

  “這樣下去,英國的紡織業怎么能夠進步?從長遠看,廢棄棉布禁止令,加大對東方棉布的進口,才能促進我們國家的紡織業的進步!”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笛福他收了那些紡織作坊主的錢!作為一個作家,用無恥的筆墨,損害了公司的利益,損害了正直的、從事商業的人民的合法利益!”

  “這些寫小說的作家,利用他們在公眾中的知名度和話語權,收了政治獻金后為他們幕后的主人搖唇鼓舌,嚴重干涉了國家政策的制定!”

  “還有創作了《格列夫游記》的喬納森·斯威夫特!他根本就是一個愛爾蘭的獨立分子,是個一直致力于削弱不列顛王國的托利黨人!”

  “他懂什么叫貿易?什么叫關稅?他卻利用自己的名望,反對茶葉關稅的降低。公司沒有給他錢,所以他不會為公司說半句好話!”

  “他明顯是法國的間諜,鼓吹和信奉的都是科爾貝爾的那一套本國替代計劃。”

  這些話,當然是當著英國駐華公使的面噴的。

  噴的這些話,基本就是東印度公司這些年無與倫比的怨氣。

  這兩個人,在英國有很大的話語權,因為他們是在審查法案之前就有大量讀者的成名作家。在這個紙和筆的、信息沒有去中心化的時代,這些掌握了話語權的人在民間擁有很大的力量。

  雖然說,東印度公司理所當然也花錢雇人,比如雇傭了一些人撰寫了《貿易論》、《論取締關稅對國家經濟發展的益處》、《呢絨布與棉布之異同》等等文章。

  但是,雇傭的這些人名望不夠,根本沒有取得極大的影響。

  和后世一些人的錯誤認知不同,東印度公司在一開始,是標準的買辦公司。

  至少到現在為止,東印度公司都拒絕將英國紡織品帶到中國,因為每年會給公司帶來至少20萬英鎊的損失,還不如直接用白銀買——白銀外流,那是英國的事,不是東印度公司的事;被強制往中國運呢絨,損失的是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公司要不是被政府逼著采買一部分呢絨,寧可空船來中國。

  四年前東印度公司游說的議員,在國會上的發言,也是力爭“取消棉布關稅,增加競爭,才能促進國內紡織業進步。否則關稅保護只能養一群不思進取的紡織業主和紡織工人”。

  他們的理由,用的也恰恰是劉鈺鼓吹的那一套:

  事實上,在英國有資格、有工業實力可以自由貿易、對外輸出工業品的時候,很快就把東印度公司解散了。

  想想也能知道,一個依靠“壟斷東方商品特許經營權”的公司,怎么可能會是本國工業發展的助力?用屁股想也能知道,這是個阻礙——一個特許專營進口棉布的公司,會支持本國的紡織業?真當股東都是為國家之崛起而不求私利的圣人呢?

  法扎克萊狂噴的笛福和斯威夫特,他們對輿論的引導,讓東印度公司每年損失的貿易額超過400萬英鎊,1200萬兩白銀。

  至少。

  這只是法扎克萊一個簡單的最低估算。

  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想借助這兩個人——一個是死人、一個是愛爾蘭人且為托利黨還支持愛爾蘭獨立,都不可能站出來辯駁——來表達對英國政策的不滿,并希望駐華公使能夠將這些話轉達給國內。

  因為,很明顯,大順要借助鴉片問題,在大順嘗試開啟主動歐洲貿易的時候,來打壓東印度公司。

  而大順之所以打壓而不是與東印度公司合作,其原因,在法扎克萊看來,就是因為英國有太多像笛福、斯威夫特這樣想法的、鼓吹本國工業發展和本國工業替代的“誤國”文人。

  這是倆典型。

  ……ps:歷史上,東印度公司關于棉布貿易的爭取,挺蛋疼的。雇人寫的那些東西,也真是撿到鬼了,尤其是鼓吹棉布進口有益的那本《貿易論》,我感覺連初中生都難說服。買辦公司花錢買槍手、搞游說,很正常。但水平著實次了點。

  笛福有本關于中國的小說,叫《月球記事》,手法確實高超:里面的中國,科技強大、道德高尚、遠超歐洲。但其實,都是因為月球文明的幫助——諷刺,這樣的中國,得去月亮上找,現實里根本不存在。

  這是很標準的英國式諷刺,不過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借古諷今”,來反對當時歐洲打著“中國為什么這么強大是因為絕對君主制”的風氣:嫌貧愛富,然后覺得一切都是制度原因導致的心態,古來有之。

  他反對中國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對東印度公司買辦行為的憤恨,覺得英國應該發展自己的紡織業,自己的制瓷業。而且當時中國貨代表著高大上…笛福的心態,我覺得非常容易理解,很常見樸素,稍微帶入一下,外國貨橫行、本國貨被人視作低端、審美趨向另一個文明,就能明白那是一種什么感覺,八零后很容易感同身受。

  東印度公司當然對他恨得牙根癢癢,歷史上,笛福也憑借自己的影響力,三番五次試圖推動“棉布徹底禁止進口”法令。東印度公司當時都快哭了,能不恨嗎?

  當然,歷史上,這不是滿清主觀上的發展貿易導致的,而是千千萬勤勞的織工、瓷工、采茶女等勞動人民打下的客觀底子,坐在家里收錢都能收的笛福這樣的人心態破防。

  主觀和客觀一定要分清楚,勞動人民的功勞和腐朽統治者的功勞,一定要分清楚。

  就像故事里的大順一樣,統治者知道個錘子的關稅調控、保護本國工業?但問題是底子在那擺著,就算海關零關稅,西洋的呢絨也賣不動啊,所以可以說大順以高超的貿易手段,保護了本國紡織手工業的發展嗎?

  這就像是盛贊一個繼承了億萬家產的人,盛贊他經商有道、目光敏銳一樣。可問題是他哪怕是個白癡,一樣也可以億萬家產啊。18世紀的中國,就是這樣,哪怕是晉惠帝統治,也絕對是出口額第一、貿易無限順差。真心的你上你也行、司馬衷上都行,坐在家里等著歐洲人來送錢,需要啥能力啊?

夢想島中文    新順1730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