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江南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竭盡全力地阻止江鴻飛率大軍東進,為張浚打破杭州城救出趙構和南宋小朝廷的頭頭腦腦爭取時間,可江鴻飛還是穩扎穩打,順順利利地就奪取了江寧府、鎮江,同時其它各路大元軍也先后攻占了洪州、吉州、撫州、筠州、潭州等地,并開始繞過方臘的地盤向著杭州合圍。
與此同時,江鴻飛也安排能官干吏,鏟除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階層,免債、分田、分糧,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社會秩序,救濟災民…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志大才疏的張浚突發異想,擬在杭州城外組織一次大決戰,想要一舉擊敗大元軍的主力,殺雞儆猴,然后挾大勝之威逼石秀、孫靜、石寶等人放了趙構和南宋小朝廷的頭頭腦腦。
張浚不切實際、急躁銳迸的設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對。
通判王賞向張浚獻上《養威》、《持重》二策,規勸張浚不要輕舉妄動。
張浚付之一笑,不加采納。
張浚召開軍事會議,征求諸將對決戰的意見。
曲端發言:“平原曠野,有利于敵軍騎兵沖鋒,而我軍并無太多騎兵,冒然而戰,必受制于敵人。且大元立國不久,銳氣正盛,我軍很難與之爭鋒。我軍應訓兵秣馬,保住現有疆土就行了。十年之后,方可談論決戰之事。”
郭仲荀發言:“江南多河,有利于我軍布陣設防。敵軍雖然驍勇,有重甲鐵騎,但卻不能在河水密布之地發揮其機動性。我們依托河道之險,扼守關輔之地,縱然敵軍重兵來犯,要想爭奪此土,也是絕對辦不到的!”
江南地區地形地貌特征為丘陵、平原和多水。
雖說大元軍目前已經渡過長江了,但湖州一帶還在張浚他們的控制之下。
而湖州那一片,地處天目山與太湖之間,西與南為山地丘陵,東與北為水鄉平原,易守難攻。
宋軍騎兵不如大元軍,但依托這樣的地形,就會抵消大元軍騎兵的優勢。
因此,郭仲荀“依托河道之險,扼守關輔之地”的意見是很有見地的。
然而,張浚手下的大部分文官幕僚,要么不懂軍事,要么各懷鬼胎,他們都認為曲端的意見過于迂緩,而郭仲荀的意見又過于怯懦。
大部分武將,則已經在考慮他們的后路了,所以沉默不言。
參議軍事劉子羽贊同郭仲荀的意見,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在近期與大元軍決戰。
張浚不由急了眼,厲聲喝斷劉子羽的話,說:“我難道不知道這些?我是看到現在大宋局勢危急,才不得不舉行決戰的!”
軍事會議不歡而散。
會后,張浚找來劉子羽,重申自己舉行決戰的意圖,說:“大元軍很快就要到了,若不背水一戰,大宋便亡了。若真是如此,那我們就將成為大宋的罪人!在這種局勢下,我們應該傳檄舉兵,破釜沉舟。”
劉子羽不敢強擰張浚的意見,但他知道趙構給張浚的圣旨中,曾叮囑過張浚:“大宋士馬凋弊,看形勢非五年之后不可大舉。”
于是,劉子羽抬出趙構來勸阻張浚:“相公不記得天子圣旨了嗎?大宋軍隊非五年訓練不可。”
但張浚仍固執己見,反駁說:“凡事不可拘泥。設想我等若不奮力一戰,必被大元軍蠶食,恁地時,我們怎么辦?大宋怎么辦?宋軍將士還能聽我號令嗎?”
劉子羽不敢再說什么了。
在杭州城外跟大元軍舉行大決戰的事便由張浚一人定了下來。
從張浚的作戰意圖可以看出,他舉行決戰純屬政治目的,很難說它有軍事價值。
由于曲端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堅決反對舉行決戰,張浚便逼迫他交出了兵權,將他留在宣撫處置使司任參謀。
郭仲荀盡管心里也不贊成舉行決戰,但因張浚決意要戰,他在表面上也就不再反對了,違心地站到了錯誤的張浚一邊,以絕對服從換得了張浚的賞識與信任。
過了一些日子,有人向張浚進讒言,說曲端的壞話,勾起了張浚的疑心。
于是,張浚清算曲端之前以武力吞并其他宋軍的罪責,將曲端貶官,安置明州閑居,不久,再貶曲端為海州團練副使。
張中孚、李彥琪因是曲端心腹,也同時受到了處分。
對涇原軍的高級軍官進行整肅后,張浚任命他的親信接手曲端的人馬。
張浚擬在近期舉行決戰,但又臨陣換將,不能不說是犯了兵家大忌。
探聽到,張浚想要舉行大決戰,一戰定勝負。
這個局勢非常符合江鴻飛想通過一次大決戰而一舉消滅趙宋王朝的殘余勢力的意圖。
于是,江鴻飛以劉慧娘為總指揮,調各路大元軍向杭州推進,準備跟張浚決戰。
由于張浚一心收縮兵力在杭州城下跟大元軍決戰,太湖、天目山那一片險地,大元軍輕而易舉的就過來了。
大元軍調動的速度很快。
三月初,大元軍就來到了德清崇德一帶。
在這里,張浚又犯了兩個重大錯誤。
一個是,曲端曾派人向張浚建議:“敵軍來勢兇猛,我們目前應當分守其地,犄角相援,尋機而動。”
曲端雖然狂傲,但他畢竟出身將門,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的意見是很正確的。
然而,此刻,張浚手上已經聚集起來了趙宋王朝的所有殘兵敗將,共有近五十萬,而且還有七萬騎兵。
這是一支空前絕后的龐大兵團;
再加上后勤物資充足,運輸也有充分的保證;
這些滋長了張浚輕敵的情緒,聽不進曲端的意見,反而任命劉錫為都統制,下令準備跟大元軍決戰。
張浚所犯的第二個重大錯誤就是既下決心決戰,又坐失戰機。
平心而論,此刻宋軍的兵力并不比江鴻飛帶來的大元軍弱。
——哪怕將杭州城中的十五萬大軍加上,參加此戰的大元軍也不到三十五萬。
沒辦法,江鴻飛還得分出不少人馬看住方臘的一百多萬義軍,防止他搗亂或者坐收漁翁之利。
盡管大元軍已經集結在了德清崇德一帶,但目前,江鴻飛親自率領的中軍其實還沒到,況且大元軍是遠道跋涉而來,士卒疲憊,而宋軍卻是以逸待勞,具有明顯的優勢。
因此,宋軍諸將向張浚建議,利用杭州周圍的有利地形,趁大元軍尚未完成集結的機會,立即發起進攻。
但張浚卻故作持重,否定了這項正確的建議。
按照張浚的部署,宋軍集結于杭州城下,擺出了一副打堂皇之陣的架式。
老實說,杭州城下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決戰之地,這里地勢平坦,易攻難守不說,還有石寶率領的十萬大軍這個不確定的因素。
而只要向北或向西后退幾十里,宋軍便可以依山而陣了。
郭仲荀在看過地形后,反對在杭州城下布陣,說:“兵以利動。如今地勢不利。憑什么作戰?應該遷往高處布陣,以扼制敵騎的沖鋒。”
但是,多數宋將不同意郭仲荀的意見,認為宋軍陣前有一條大河,足以限制大元騎兵的沖擊力量了。
郭仲荀的建議于是被否決了。
先是張浚犯了錯誤,現在是多數宋將犯了錯誤。
這一連串的錯誤,注定了宋軍失敗的命運。
不久之后,江鴻飛率領大元軍的中軍抵達戰場,大元軍作好了充分準備之后,主動向宋軍發起了進攻。
劉慧娘以鐵浮屠左軍、鐵浮屠右軍,以及其它具甲重騎兵打頭陣。
此戰,大元軍出動了幾百個,可以具化飛橋的煉氣士。
只見,幾百座飛橋憑空出現,架在那條大河上,那條阻擋大元軍的大河,立即就變得毫無用處了。
大元軍輕松渡過張浚等人賴以擋住大元軍沖擊力量的大河,然后一萬多具甲重騎兵就沖向了宋軍。
宋軍完全沒想到,大元軍這么輕易就過河了,他們被大元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一萬多具甲重騎兵速度全開,呼嘯著就頂著箭矢沖入宋軍當中,直撲宋軍營前。
于是,元宋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擊的激戰。
其實,張浚排在前面的宋軍很強,張浚的一眾親信也身先士卒,率領將士搏殺。
可問題是,張浚擺在右翼的宋軍,是曲端的人馬。
戰前,張浚剛奪了曲端的兵權,張中孚、李彥琪受處分,這本來就已經引起了曲端手下人的不滿。
尤其是在大元帝國和趙宋王朝的形勢相差如此大的情況下。
到了今時今日,哪怕是這些不太懂政治的宋軍將士,也覺得,趙宋王朝沒機會了,這天下肯定是江鴻飛的、是大元帝國的。
更何況,石秀還已經派人去策反了曲端手下的人。
曲端的心腹張中彥、趙彬答應投降大元帝國,甚至答應臨陣反戈。
簡而言之。
元宋兩軍激戰到午后,大元軍投入了戰場預備隊,向趙哲的環慶軍發起攻擊。
趙哲原為兩浙路提點刑獄,曾與張俊一起在東南討平葉濃。張浚接收童貫的兵馬時,很欣賞他的才干,特意將他選了進來。
之后,張浚又派他接替王似,出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
趙哲是文官,帶兵打仗算不得內行。戰斗激烈之時,他卻擅自離隊,不在軍前督戰。
因此,環慶軍被大元軍一下子就沖垮了,致使宋軍其它各營沒來得及增援。
環慶軍一垮,士卒潰逃,影響了整個戰局。
其它各軍也紛紛潰敗下來。
見此,劉慧娘給曲端手下的人馬發出信號,讓他們動手。
曲端手下的人見大元帝國方面終于讓他們動手了,立即臨陣倒戈,殺向宋軍。
與此同時,劉慧娘令大元騎兵全都壓上去。
只見,鋪天蓋地的騎兵沖向了宋軍。
石寶也看準戰機,率領杭州城中的大元軍殺出城來。
兵敗如山倒。
面對這樣的形勢,宋軍大敗。
更麻煩的是,由于戰前張浚只想到了勝利而沒想到失敗,因此一旦戰敗,他便舉止無措,不知道怎樣收拾殘局才好。
再加上,宋軍大多都是步軍,而大元軍有近二十萬騎兵。
由此,宋軍慘敗。
事已至此,江鴻飛大一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趙宋王朝肯定一絲一毫的機會都沒有了。
大批大批的宋軍投降。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去投方臘。
張浚見此,自刎在錢塘江岸邊謝罪。
江鴻飛被石秀、孫靜、石寶等迎進杭州城。
這段時間,為了徹底統一思想,上下一心守衛杭州城,孫靜發揚大元帝國的傳統,大搞公審,消滅了趙宋王朝的統治基礎,也就是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給杭州城中的所有軍民免債、分田、分糧,甚至給有功的將士分女人,使杭州城中剩下的人全都成為大元帝國的忠實守護者。
也正是因為如此,石寶才能率領杭州城中的軍民,一直堅守到現在。
如今,江鴻飛入住杭州城,所有人都夾道歡迎,熱烈歡呼。
江鴻飛下圣旨宣布:趙宋王朝徹底成為歷史,大赦天下,東南地區免稅三年,讓民眾休養生息。
另外,江鴻飛下圣旨,讓大元帝國的各處,往江南運五百萬石糧食,用以救濟遭了十年兵禍的江南,使此地盡快恢復昔日的繁華。
與此同時,江鴻飛派人去四處宣告:趙宋王朝亡了,所有原屬于趙宋王朝的人,不論軍民,還是官吏,只要拜降,一概既往不咎,若負隅頑抗,格殺勿論。
在江鴻飛的最高指示下,有四十幾萬宋軍將士先后投降。
江鴻飛派兵部的官員去將這四十幾萬宋軍中的老弱剔除,按照意愿,或回原籍,或留在江南,分給糧食、田地,讓他們復為良民。
那些不愿意再當兵的宋軍將士,也照此辦理。
最終,江鴻飛又得精兵十八萬。
江鴻飛安排兵部以及有關部門,對這十八萬精兵,進行政治教育,重新訓練,然后打散,編入各支大元軍中。
與此同時,江鴻飛和大元帝國的一眾大臣也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占領了浙西地區的永樂朝身上。
現如今,只剩下方臘占領的這一小片區域,江鴻飛就完成了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