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八十五章 十二道金牌

  張俊、劉光世、楊沂中、趙密、田師中、張子蓋、虞允文…

  看到江鴻飛索要的這些人才的名單,趙構很肉疼!

  當初,梁揚祖率領張俊、苗傅等將領前來大元帥府報到。

  對于雪中送炭的梁揚祖,趙構極為信任。

  而且當時趙構急缺心腹將領。

  趙構便問梁揚祖:“誰最得力?”

  梁楊祖便向趙構推薦了張俊:“大元軍數次至我城下,張俊出戰,無不取勝。”

  趙構于是召見張俊,見張俊英偉,甚愛之,遂提拔他為大元帥府后軍統制。

  自那以后,趙構就將張俊當成親信來培養。

  后來,趙構想要南下。

  當時,趙構手上的人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跟隨大元帥府的各色人等,他們大多來自東京附近,他們掛念家人,不愿意向南走;二是來自北方諸郡的勤王兵,他們懼怕南去與大元軍戰斗,所以也不愿南下。

  這些不想南下的宋軍將士,聞聽大元帥府想要南下,趁天色未亮,偷偷在城北門與府衙前兩處放火,想要制造混亂,然后趁機而逃。

  張俊得報后,果斷出兵,將叛軍全都捉了,并將剛剛點燃的大火給撲滅,企圖在軍中制造混亂的奸謀,最終沒有得逞。

  趙構等人也因為張俊的努力而沒受到干擾,按計劃出發,最終順利南下。

  張俊從一名小兵,開始其軍旅生涯。從軍隊最基層,一步步拼搏上來。他的洞察力與魄力,都遠勝其他軍官。

  這樣的人才,老實說,趙構真不想放手。

  再說劉光世。

  劉光世出身將門世家保安軍劉氏,是宋夏邊境著名的蕃官家族。

  黨項族在唐代時已內遷至黃土高原地帶。仁宗朝以來,宋夏關系吃緊,蕃官數量驟然增多,保安劉氏也在這個時期內附,成為宋朝的熟戶。

  保安劉氏的起家人是劉懷忠。劉姓及懷忠當為漢姓漢名,按宋制應是內附賜官時所賜。

  發展到第四代,保安劉氏的代表是劉延慶,童貫現在的副手。

  第五代人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劉光世。

  劉光世以蔭補入官為三班奉職,累升領防御使,郎延路兵馬都監。

  宣和三年,跟隨父親劉延慶鎮壓方臘起義,憑借戰功升領耀州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

  這些年,劉光世一直積極為趙宋王朝奔走、戰斗。

  趙構將行宮遷到揚州后,劉光世不顧父親劉延慶及所有人的阻攔,毅然決然地率領本部人馬北上來投趙構,因此受趙構所倚仗。

  楊沂中出身于軍人世家,他的祖父楊宗閔是永興軍路總管,父親楊震知麟州建寧寨,兩人都是西軍中的高級將領,而且都是堅定的抵抗派,甚至于,在大元軍打入陜西時,他們二人還在抵抗,后來也是在抵抗的過程中被大元軍給捉了。

  不過楊沂中卻不是靠父祖庇護而崛起的——他是張俊的部將,作戰勇猛,且頗知兵法,很快就在張俊的部將中脫穎而出。

  當時適逢張俊擔任趙構的護衛,楊沂中的所作所為給趙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一系列戰爭,楊沂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幾乎每戰都是沖鋒在前,終于被趙構看中,執掌了宿衛親兵。

  而楊沂中執掌宿衛親兵后,不僅能出色的完成保衛工作,還經常協助其他將領與大元軍作戰。

  而且,楊沂中的戰略偏于保守,比較注重防守,很少輕敵冒進,但戰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現十分勇猛,這極為符合趙構對大將的期待。

  關鍵,楊沂中協調能力強,善于處理與朝廷中官員的關系,以至于,朝中不管是投降派,還是主戰派,都很推崇楊沂中。

  趙構也有重用楊沂中的意思。

  還有趙密等將,全都是趙構比較看好的。

  可這些人,江鴻飛全都要“借”去,而且還讓他們必須將家人全都帶上。

  這哪是借,分明就是要嘛!

  不給?

  趙構現在都已經自身難保了,哪還能顧得上手下人?

  對趙構來說,真正難的不是下這個決心,而是用心腹愛將和大臣去求和這種事它好說不好聽,搞不好會讓趙構眾叛親離。

  至于江鴻飛要南宋小朝廷跟金國、西夏、楚國結盟相互勾結的證據,這對趙構來說真是一個比較輕松的條件。

  別說,死道友不死貧道了,趙構自身都難保了,哪里還能顧得上這些心懷鬼胎的盟友?退一步說,就算趙構能顧得上這些盟友,他也希望江鴻飛將注意力放在這些盟友身上,而不是他的南宋小朝廷身上。畢竟,只有后者,他才能坐山觀虎斗,坐收漁翁之利。

  再者來說,要是這些盟友給力,南宋小朝廷也不能讓大元帝國給逼到角落里,面對這樣艱難的選擇。

  關鍵,趙構十分清楚,金國、西夏、楚國來找他結盟,目的根本就不是幫他,而是因為它們都畏懼大元帝國,而且想要瓜分趙宋王朝的疆土,也就是說,它們都不是什么好鳥,全都是狼子野心,利用他而已。

  關鍵的關鍵,趙構還可以,先答應下來,等南宋小朝廷渡過這個難關了以后,再撕毀和約,繼續跟金國、西夏、楚國結盟。

  別忘了,趙構也是出身皇家,哪能不明白,和約簽了就是用來撕毀的這個簡單的道理?

  真正讓趙構感到為難的還是江鴻飛讓趙構改跟自己姓這件事,要是趙構變成江構,他可就失去了當趙宋王朝皇帝的基礎了。

  見趙構猶豫不決,柴進淡淡地說:“大王若覺得為難,你我兩家亦可繼續打嘛,畢竟,戰場之事,哪有定數,說不準你家這殘兵敗將,能打敗我大元百戰精銳也不一定?”

  柴進的話點醒了趙構。

  趙構趕緊賠罪:“大使原諒則個,滋事體大,小王哪能不與臣僚商量一下?還望大使通融。”

  聽趙構這么說,柴進的語氣才轉好一點,苦口婆心地說:“你莫要以為今日之機易得,若非韋賢妃誕下龍子,若非邢貴妃她們…”

  說到這里,柴進故意“唉”的一嘆,留給趙構君臣無限的遐想。

  深吸了一口氣,柴進邊搖頭、邊說:“總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希望康王莫要辜負你至親之人的努力罷。”

  趙構沒有接柴進這個話茬,而是感謝道:“小王識好歹,待大使回去時,必有厚禮奉上!”

  柴進和蕭容下去了之后,趙構君臣關起門來,商量了很久。

  趙構手下也不乏聰明人,哪能看不出來,江鴻飛、柴進君臣根本就沒安好心,分明是想破壞趙構本就不多的統治基礎?

  可知道又能如何?

  大元帝國如今比南宋小朝廷強大太多太多不說。

  南宋小朝廷自身又問題重重。

  關鍵,趙構他們已經無路可逃,大元軍再打下去,他們只能是甕中之鱉。

  趙構君臣商量了一宿,仍舊是左右為難。

  最后,還是想得過且過的趙構,拍板道:“事已至此,當成大事不拘小節。”

  別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聽趙構的。

  老實說,趙構也沒有得選。

  大元帝國已經吞并了趙宋王朝一半的疆土,關鍵剩下的那一半疆土,其中大部分也不在趙構的手上。

  趙宋王朝的人才、資源、兵馬,也大部分被江鴻飛所得,小部分分散在王慶、童貫的手上。

  你讓趙構拿什么跟江鴻飛拼?

  這么說吧,如果不是江鴻飛君臣定下先滅楚國的戰略戰策,暫時放了南宋小朝廷一馬,趙構君臣只怕難逃此劫,除非他們能盡快拿下童貫,奪下童貫手上那五六十萬平南軍。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句,趙構君臣之所以答應江鴻飛的苛刻條件,也是因為他們想爭取到解決童貫的時間。

  為此,趙構愿意付出一些代價。

  目前唯一的麻煩就是,江鴻飛要的張俊等人還在前線統軍。

  還有,趙構君臣只想將張俊等人給江鴻飛,不想將他們手上的軍隊給江鴻飛。

  趙構君臣如此這般商量了一番。

  這天,欽差帶著趙構的圣旨到了張俊的軍中。

  張俊把欽差接進來,欽差打開圣旨:“張俊聽旨。”

  “臣在!”張俊應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跟大元議和成功,敕命張俊見詔,領兵班師回朝!加封官職。”

  張俊磕頭已畢,送走欽差,呆呆發愣:“跟大元議和了,叫我和眾將回朝?恐怕議和是假,投降是真。我該不該回去呢?不回去罷,為抗旨不遵;回去罷,朝中已經有人告訴我了,大元皇帝點名道姓要我,此去福禍不知啊。我該如何是好?”

  張俊正在進退兩難之際,有軍兵來報:“報大帥,欽差大人到!”

  張俊一驚,剛要出去迎接。

  欽差邁步進來了,拿出一塊金字牌:“張元帥,萬歲的金牌,催你火速回京。”

  說完,高舉金牌,叫張俊觀看。

  這金牌,乃純金打造,上刻二龍戲珠,寫有“欽命”二字,光華奪目!

  這金牌比圣旨還厲害,是趙宋王朝的皇帝親調大將用的,好比皇帝親自來了,見到金牌如見皇帝,如果違抗,有殺頭之罪。

  張俊看完金牌,腦袋“嗡”的一聲,完了,皇帝用金牌調我回京,不走不行了!

  張俊急忙說道:“臣遵旨。”

  這位欽差剛走,軍兵又報:“張元帥,第二道金牌到。”

  “第三道金牌又到!”

  一連串來了十二道金牌催張俊回朝。

  張俊心似油烹:“陛下這么急著催我走,怕是兇多吉少啊。”

  這時候,眾將全知道了此事,有人道:“大帥,千萬千萬不能回京。大元皇帝指名道姓要恁,怕恁進京容易,出京難哪!”

  張俊看看眾將,滿臉苦笑說:“陛下命我進京,怎敢抗旨不遵?”

  趙密沉著臉說:“怕甚!皆言大元皇帝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他要我等過去,多半不是因為我等賣力交戰,想要報復我等,應是看中我等才能,想教我等為其所用。若真是如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張俊部將中,論戰力,要屬楊存中、趙密等人,但說到關系親密,就數田師中了。

  此人原是內侍梁方平部將,靖康初參與勤王,后劃歸張俊屬下。

  張俊兒子早死,張俊就把寡媳嫁給了田師中,自此田師中也管張俊叫“爹”,算是半個兒子。

  有了這層關系,田師中的升遷自然十分順利。

  老實說,論打仗的能力,田師中只能說不差,并沒有多強。

  田師中真正的能力是搞屯田,搞內政,出謀劃策。

  歷史上,岳家軍最后就落到了他的手上,他后來全須全尾地從軍界“榮譽”退休,其晚年拿著國家的養老金在臨安安享晚年,結局也不錯。

  從這方面來看,就不難看出,他確實有點東西。

  與趙密公開嚷嚷要投大元帝國不同,他別管心里是怎樣想的,表面上則是唉聲嘆氣地提醒張俊:“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

  張俊心中一動。

  張子蓋是張俊的侄子,不過大家不要誤會他是個純粹的紈绔子弟,相比田師中之流完全靠拍馬屁往上爬的家伙,他還是有一定戰斗力的。

  歷史上,張子蓋先是跟隨韓世忠,曾參與討伐苗傅叛軍,因功升到武功郎。

  后來,完顏亮破盟,張子蓋迎來了給自己正名的機會,他受命援救海州,在城外與金兵大戰,兩敗金兵,將數千金兵趕入水中淹死,終于解海州之圍。雖然之后他并沒有接受魏勝的建議,趁勝追擊,而是以“受詔解圍,不知其他。”的理由退回了泗州,但考慮到此時他已年界五十,其他南渡將領如成閔、趙密、王權等到了這個年齡多已變得膽小怕事,張子蓋能在野戰中擊敗金兵,殊為不易。

  張子蓋也對趙構說:“叔公,陛下既已有命令,我等身為臣子,又如何能不從之?”

  有田師中和張子蓋給張俊出主意,張俊長長一嘆:“唉!撤軍!”

  旋即,張俊便帶著本部人馬返回了行營。

  不過,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張俊臨帶著趙密、田師中、張子蓋等將去面見趙構之前,將他的心腹全都聚集起來秘密召開了一個會議…

  張俊等人回到行宮后,就見劉光世、楊沂中、虞允文等人已經到了。

  見所有人都到齊了,趙構親自接見了他們。

  未說話,趙構先潸然淚下,他哭著說:“眾位愛卿,朕對你等不起,還望你等理解朕及大宋…”

夢想島中文    仙俠版水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