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紗正文段十一千兩西風緊 行間距:
正文段十一千兩 開元元年五月,各地的夏糧已開始征收了,大乾朝的稅收政策延用明朝“新政”之后的辦法,依然使用一年兩次征收的法子,分秋夏兩季。一到這個時候,無數的官吏就會絞盡腦汁想出最隱秘的方法公報私囊。
大部分文官雖然以道德清廉標榜自己,但貪官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其中有個姓王的鹽都轉運使被御林軍的密探查獲了證據,被逮捕下獄,這位王大人的事兒傳出來之后在京師流行了好一陣:說是三司法問案,問他“你知道貪墨是犯法的,卻如此明目張膽知法犯法,難道你不怕律法治罪么”,那王大人的回答十分搞笑,說“我什么都不怕,就怕窮”。
一時那句“我什么都不怕就怕窮”成了京師民間的流行語…
不過每個漢人王朝,還真不缺那種不怕窮的官,這種人是打心眼里信仰他讀的圣賢書,以濟世為民為人生目標,自己卻窮得叮當響。目前乾朝名氣最大的這種清官,當屬吳兆興,明朝萬歷時的進士,干過知縣、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一直克己奉公甚得民心,有人密查過他的家當,基本是家無余資。
永歷年間,吳兆興出任過廣西布政兼視鹺政,管著官鹽那實在是個肥缺,不料干了幾年他竟然沒撈一文錢,張問聽說之后便調他到中央擔任都察院都御史一職,一直到現在。
五月初十這天,吳兆興得到了一份太監李朝欽收受戶部官員龔鼎茲賄賂的材料,其中細節十分詳盡。送密文的人把東西交給了吳兆興的管家,也沒留下名字便走了,管家只好把東西轉交給了吳兆興。
吳兆興打開一看內容,想了想,對同樣窮得叮當響的管家說道:“龔鼎茲不過送了一千兩銀子,這在咱們朝廷真是小巫見大巫,就算老夫以此為憑彈劾二人,皇上也不會真拿他們怎么樣。”
這個老管家身上穿的衣服還有補丁,如此境況在乾朝真是窮到家了,因為蒸汽機投入到紡織業之后,布匹價格早已低得不成樣子,就算是百姓家三餐都有些困難的,一身衣服仍然置辦得起,可見吳兆興這個管家有幾分資產了。他跟了吳兆興幾十年,十分了解他的為人,便順著話說道:“老爺既然拿到了不法證據,不管怎樣也會上書彈劾的。”
吳兆興點點頭,摸了摸花白的胡須,仰起頭吸了口氣,他那張清瘦的臉陷入了沉思,一邊沉吟道:“給老夫證據的人,正是看中了老夫這一點…雖然老夫明知上書彈劾是受人利用,但身在其位不得不為。”
“老爺,有人想利用咱們?”
吳兆興道:“這份證據明面上是彈劾行賄受賄,實則是提醒皇上內外勾結的跡象,他們把證據給老夫,定然是朝臣或者內廷為了達到傾軋的目的…”
被人當槍使,吳兆興自然心里不甚痛快,但轉念一想,老夫是明朝的舊臣,又非張黨的成員,卻坐到今天這個位置,不就是因為老夫從來不結黨不謀私,秉公處事么?就算明知被利用仍然上書彈劾,別人也不會怪他吳兆興,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如果自己把證據扣下不報,反而會卷入其中。
他想罷便回身走進書房,拿出硯臺開始磨墨。
大乾朝初立,張問現在也算勤政,所以言路是比較暢通的,吳兆興的折子很快就到了乾清宮,被張問拿到了手里。他一看是彈劾戶部官員龔鼎茲送了太監李朝欽一千兩銀子的事,而且說證據詳盡絕無差錯,這讓張問有些納悶了。
自明朝永歷年間以來,工部和沈氏財閥將新技術大量使用于民間,工商業的繁榮加上海貿的興旺,七八年來,官府收入是逐年增加,到現在全國歲入已達兩億兩之巨,官僚從中公飽私囊貪墨受賄者更是不可勝算,一千兩算什么?要在地方小縣一千兩還算巨款,在京師政治中心,李朝欽和龔鼎茲一個是內廷大太監,一個是部里的官員,這點錢還真不下不起治他們。
水至清則無魚,張問自己就是從官僚出身,知道要杜絕官員貪污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想那么干,要讓他們得到好處才能實心擁護中央政權不是,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就是了,那種一心只想貪銀子的主當然要懲處以儆效尤。
張問遂放下朱筆,仔細尋思了一陣。乾清宮西暖閣內很安靜,幾乎一點聲音都沒有,周圍侍奉的太監宮女都竊手竊腳的,生怕驚擾了皇帝,就像在夜里偷東西一樣。
御案上的茶杯敞著,茶香慢慢地飄蕩出來,這都是貢茶啊。就在這時,安靜的暖閣里響起了“沙沙”細微的聲音,張問輕輕回頭一看,原來是太監馮西樓正在磨墨。張問處理奏章的時候,都會叫一兩個懂文墨的太監在身邊侍候,磨墨或者偶爾閑談兩句,今兒來當值的人正好是馮西樓,李芳新收的小弟。
張問看到馮西樓,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李芳;這時他心里一激靈,想到折子上的李朝欽,頓時又想到了王體乾…
他的臉上很快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便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馮西樓說道:“吳兆興這人也真是太較真了,龔鼎茲不過是送了一千兩銀子而已,來往禮金也當得這個數目啊,吳兆興竟然正兒八經地上了折子,大臣們以為朕真的那么閑么?”
面團似的馮西樓忙小心翼翼地說道:“皇爺,奴婢倒覺得吳大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哦?怎么個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倒是給朕說說。”張問面帶微笑饒有興致地看著馮西樓。
馮西樓躬身道:“有氣節的文臣一向看不起大臣與內侍太監內外勾結,稱那些勾結太監的大臣為閹黨,吳大人恐怕是想說這么回事兒。”
“哦!”張問佯作恍然大悟狀。
過了一會,張問繼續埋頭看奏章,馮西樓便叫其他太監看著添茶倒水,然后悄悄溜出了西暖閣,剛出來便抓住過路的太監詢問李芳在哪里,總算在日精門附近找到了李芳,馮西樓便迫不及待地表功道:“那事有眉目了。”
李芳那張圓胖的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忙問道:“如何?”
馮西樓道:“吳兆興已經上折子了,剛才皇上看到之后還問小的吳兆興怎么彈劾這樣的小事呢。”
“那你怎么說的?”
馮西樓頗有些得意地說道:“小的自然說文臣看不起那些與太監勾結的閹黨官員,這么說才能不露痕跡。小的沒直接說李朝欽乃至王體乾勾結外臣,只拿文臣的氣節說事兒,但話都說到這個地步,皇爺還能不明白王體乾和外臣有勾結么?”
李芳大喜道:“不錯,這差事你干得真不錯,咱家要是有你這樣的兒子就好了。”
馮西樓愣了一愣,立刻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道:“干爹,兒子以后就認您做爹,老家吃不起飯,把兒子賣于宮中,兒子便沒有家了,以后干爹就是兒子的親爹。”
李芳忙扶起馮西樓:“都是可憐人家出身,不然也咱們也不會自殘不是。以后你就跟著咱家,咱家有口飯吃,絕不會讓你沒湯喝。”
馮西樓道:“以后兒子一定實心辦事。”
李芳點點頭:“我還得再夸你一句,咦,你的心思倒真是活絡,怎么就瞧出吳兆興那老家伙一定會上書彈劾呢?”
馮西樓笑道:“小的就看準了吳兆興這點,他就算能猜出自個被利用,也會秉公直辦。”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急急忙忙地向這邊走了過來,李芳和馮西樓便暫停了談話。待那小太監走進,馮西樓便仗著李芳的威勢拿起架子道:“干什么,趕著投胎啊?”
那小太監忙跪倒道:“稟二祖宗,小的來報信,皇爺傳諭李朝欽去西暖閣了。”
馮西樓便趁機說道:“干爹,他是兒子放在西暖閣的人,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來稟報。”他迫不及待地要在下邊的人面前稱呼一句干爹,也讓大家都知道。
那小太監一聽馮西樓喊起李芳干爹來了,這可不可小視,以后他馮西樓不就真是李芳跟前的紅人了?小太監急忙又說道:“二祖宗、馮公公,看樣子皇爺很不高興呢,這下子可夠李朝欽喝一壺的。”
馮西樓笑了笑,說道:“你回去繼續盯著,聽聽皇爺說什么。”
“是,小的這就去。”
乾清宮西暖閣內,天氣還不算太熱,窗子上還有風吹進來,深色的幔維在風中輕輕飄蕩著,可李朝欽的額頭上已是浸滿了汗水。
他伏在地上,腦袋碰著了地板,戰戰兢兢地一動都不敢動。對于皇帝來說,要收拾一個太監實在太容易了,李朝欽深明這個道理。要說王體乾起碼和張問還有點交情可言,他李朝欽和皇帝又不熟,皇帝不滿意了,一句話就能把他喀嚓掉。
張問坐在椅子上,看了一眼地上的李朝欽,卻并沒有發怒,周圍十分安靜。
行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