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四口練習了五禽戲一段日子,每個人的身體都好了許多。秦知府和秦夫人對兒子能夠習得這樣神奇的功夫很是好奇,將兒子叫到身體,詢問小少年從哪里學來的五禽戲。因為心理暗示的原因,小少爺無法說出秘密基地和蘇青霓的名字,便只含糊說是有人教自己的。
秦夫人看多了話本子,立刻就腦補出一位世外高人路過蘇州,見到了自家小兒子,認為小兒子與其有緣,教授了小兒子五禽戲的經過。
秦夫人將腦補出的情節跟秦知府一說,秦知府竟然覺得很對。
蘇高人呵呵,深藏功與名。
秦夫人感受到了五禽戲的好處,想到娘家的高堂,有心將五禽戲的動作畫出來,寄給京城中的母親,讓母親也練習五禽戲,強身健體,也能夠多活幾年。
不過沒有等秦夫人將五禽戲的分解動作畫完,她和秦小少爺一起出了事兒。秦夫人再也沒有機會將那些畫畫完,寄給娘家了。
這天,秦家四口在一起吃飯。廚房奉上一碗酸筍雞皮湯。秦知府和秦小姐暫時不想喝湯,秦夫人便給小少爺盛了一碗湯,又給自己盛了一碗。
小少爺捧著碗咕咚咕咚地全喝了,忽然,他噴出一口黑血,人向后倒下去。
秦知府大駭,急忙伸手接住小兒子,耳朵里聽到女兒的驚叫:“母親!”
轉頭看過去,卻見秦夫人已經口吐黑血地暈倒在桌子上,湯碗中生下的大半碗雞湯全都撒在地上。
“趕緊叫大夫。”秦知府叫道。
已經傻眼的下人們這才反應過來,立刻就有人跑出去找郎中。
秦知府雙手抱著兒子,看著臉色變得青黑的妻子,再看看飯桌中間的那碗酸筍雞皮湯,臉色黑得能夠滴出墨汁來。
“去,將廚房的人都給我捆了。”秦知府下命令給管家。
管家立刻照辦。
有人在湯中下毒,廚房中的人必須抓起來嚴查,便是一路上接觸過湯碗的人,也必須控制起來。
如果夫人和小少爺不好了,這些人必須要給夫人和小少爺陪葬!
這么想著,管家雷厲風行地叫上家丁,一口氣抓了府中的許多人。
蘇青霓跟廚房和端盤子的人都沒有關系,只站在一旁看戲。
她不擔心小少爺的性命。她第一次見小少爺的時候就給了其一張護身符,能夠幫其擋災一次。便是中了毒,這護身符也能夠將毒素給化解掉。
不過秦夫人就沒有那樣的好運了。別看秦夫人只喝了幾口酸筍雞皮湯,但那下毒的人可是巴不得秦家四口都死絕,在湯中下了分量非常多的毒藥。便是大夫來得及時,也救不了秦夫人了。
蘇青霓可不是圣母,救小少爺是因為他魂魄中的祖巫真靈碎片。秦夫人跟她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她是不可能出手救秦夫人的。
大夫來得不慢,但還是晚了。雞湯中的毒藥的藥性非常烈,秦夫人沒有等來大夫,就已經被毒死了。反而小少爺,最先吐了一口黑血,之后身上的毒素就被護身符給清除了。
大夫給小少爺診脈后十分奇怪,將小少爺沒有中毒的事情給秦知府說了。
秦知府眼神閃了閃,對大夫道:“小兒并未喝雞湯,應該是看到母親吐血暈倒而嚇住了。還請大夫幫他開一副安神的湯藥。”
怎么可能沒有中毒?他可是親眼見到小兒子口吐黑血的,癥狀跟妻子一模一樣。不過小兒子的體內怎么就沒有毒素了呢?是發生了什么他們不明白的事情嗎?
秦知府想起教授兒子五禽戲的“高人”。連強健身體的五禽戲都能夠教授給兒子,那再給兒子另外的好處也有可能吧?就比如讓兒子百毒不侵什么的。
秦知府也是看過不少話本子的。
大夫不知道當時的情形,一聽秦知府一說,也以為小少爺沒有喝毒雞湯,只是被嚇暈了。遂按照秦知府的吩咐開了一副安神的湯藥交給管家。管家趕緊安排人去藥鋪抓藥,順便將當時在房間中服侍秦家四口的丫鬟婆子們控制起來,免得她們將小少爺也喝了雞湯的事情說出去。
秦夫人救不回來了,秦知府與秦夫人少年夫妻、感情非常好,此時心中非常哀痛。不過因為小兒子的事情,哀痛少了一些,但依舊很傷心的,強撐著精神讓人料理秦夫人的后事并且調查到底是誰要害他一家四口。
結果查下來,跟之前那個姨娘還有些關系。下毒的人竟然是姨娘的青梅竹馬,還是姨娘的愛慕者。姨娘本來不是心甘情愿做秦知府的姨娘,她跟竹馬的感情挺好,想要嫁給竹馬。哪里知道秦知府的母親將姨娘給了秦知府。這一下翻身做了半個主人,原本沒有的心思便被挑了起來。心大了,仗著自己懷了孕連夫人都不放在眼里了。
秦夫人哪里能夠容得下這樣的妾侍。再加上她生下的小兒子身體不好,不精心養著說不得壽命不長。而姨娘若是生下一個健康的兒子,豈不是對自己兒子的威脅大?
于是秦夫人出手了,不但讓姨娘落了胎,還喪失了生育的能力。
姨娘深恨秦夫人,便對秦小少爺出手,想讓秦夫人嘗一嘗失去兒子的痛苦。可惜她所作所為被秦知府和秦夫人發現,不但處理了她,連累得她的家人親戚全都被秦知府和秦夫人給處理了,賣得遠遠的,一家人四下分離,還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重聚。
姨娘的竹馬跟姨娘沒有親戚關系,沒有被趕出秦家。他因為姨娘的死恨上秦知府一家人,一心想為喜歡的女子報仇。后來不知怎么的,這一位被秦知府的政敵找上了。政敵給了竹馬毒藥,讓其毒死秦知府一家四口。
秦知府查清楚真相后,讓人將竹馬活活給杖斃,他的家人直接賣到煤窯去做苦工。
為了一個女人連累全家老少,值得嗎?
至于秦知府的政敵…一年之后,那一家子被抄家了,全家被流放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