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569.洗還是不洗

566改了解了,567改了沒解,568已經寫好了等567解了之后一起改,保持完整性最近家里事情比較多,更新可能會斷,見諒脫發問題  與行業快速發展并行的是,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植發失敗產生的民事糾紛案件在逐年增多。“其中,消費者多因鑒定難或舉證難,被判敗訴。”新華社報道。

  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閩南醫院皮膚科林小清醫生不做植發。但在他的脫發門診上,有不少人主動咨詢植發。“植發已經成為醫美、整形美容的主流技術之一,其適用范圍不斷擴大。按一些不正規機構所言,沒有絕對不能植的情況。這可能是個問題。”

  源于脫發的“禿頭歧視”

  植發學名毛發移植。它是將毛發較多部位的毛囊,移植在“資源貧乏”區域,移植后成活的毛囊可繼續生長。一般多選取后腦勺的毛囊,因其不易受雄激素影響,較少發生脫發,頭發生長周期長。

  植發曾是一個小眾市場。民營連鎖機構雍禾植發數據顯示,2008年,其單月流水最低時就幾萬塊錢。“做植發不如做整形醫院”,是當時社會資本的普遍認知。

  而快速增長的脫發者數量,日漸年輕化的頭禿趨勢,將植發催生成巨大藍海。2019年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中國脫發人群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脫發人群約為2.5億,平均每4名成年男性就有1人頭禿,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其中,30歲左右脫發進展最快。這比上一代人的“頭禿”年齡,提前了20年。

  “和脫發并存的,是禿頭歧視。”2009年,國際調查公司泰勒在北京、上海與廣州進行脫發調查,發現94.5的女性擇偶不會選擇禿發異性;90.2的領導提拔下屬時,不首先考慮禿頂職員;80的人事主管在招聘時不錄用禿頂員工;以及8的脫發者有抑郁傾向。

  “早期脫發,頭發只是稀疏,除非‘同道中人’,其他人是看不出你頭發有問題的。這個階段,更多是對心理造成的影響。”在知乎寫下萬余字脫發科普的“黑金老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脫發最大的痛苦在于,怕同事、同學看出什么,自卑如影隨形,全方位影響生活。

  雄禿植發后,頭上可能長“犄角”?

  “想戴帽子遮一遮,結果越戴越禿。如果學位能換頭發,我立馬換。”32歲的博士Y先生懊惱地告訴“醫學界”,2018年,他的美人尖漸漸褪成大寫的M。隨后,他被確診為雄激素性脫發(以下簡稱雄脫),口服非那雄胺、外用米諾地爾。用藥期間脫發有所緩解,但代價是“不能房事”。

  “門診看脫發的,以雄激素性脫發為主。”林小清醫生表示。

  網傳曾有德國皮膚科專家預言:100年內,所有男人都將成為禿頭。部分原因在于,雄脫基因的遺傳異常強大。如果父母均為雄脫,其全部兒子及半數女兒都會禿。雄脫一旦開始,會持續發展數年至數十年。雄激素中的睪酮在5α還原酶的作用下,生成雙氫睪酮(DHT)。DHT水平超過閾值,毛囊就會提前進入衰退期,開始萎縮,直到再也不長頭發。

  林小清醫生指出,一旦確診雄脫,應在毛囊被破壞前盡早治療,避免頭發進一步脫落。非那雄胺和米諾地爾是所有男性雄脫患者的用藥必選項。非那雄胺的不良反應包括性功能障礙,有13者,用藥會出現功能障礙、早泄等,停藥即可恢復。但絕大多數都是一過性的“不行”,約持續13個月。

  針對吃藥耐受性差者,《中國人雄激素性脫發診療指南》建議“毛發移植”。根據《指南》,其改善效果佳,但防脫效果“無”。

  “還要當心可能長成‘小青龍’。”林小清醫生稱,有些雄脫者感覺植發效果不好,根源是植完不用藥控制,原生發可能繼續掉,甚至出現“斷層”。即移植的頭發都在,后面的頭發全沒了。

  “這是一個極端例子。我做了那么多年植發,看了那么多脫發病人,幾乎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植發中心主任吳文育教授告訴“醫學界”。

  吳文育主任牽頭、聯合國內主要植發醫生制定《毛發移植規范》團體標準(TCAPA32021,以下簡稱《規范》),于今年3月21日,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毛發醫學分會發布。其中提出植發臨床適應證,包括雄激素性禿發,非活動期瘢痕性禿發,體毛缺失(眉毛、睫毛、胡須、、胸毛、腋毛等),毛發部位的穩定期白癜風,及美容手術需求,包括但不限于:面部輪廓的毛發修飾等。

  根據《中國人雄激素性脫發診療指南》,“禿發”強調的是頭發脫落后的一種結果和狀態。“脫發”強調的是頭發脫落過程和癥狀。簡言之,合理治療“脫發”,是為防止其發展成“禿發”。

  吳文育主任說,針對雄脫,如果用藥后不再繼續脫發,或對形象改善要求較急迫、如1年左右要結婚,以及雄脫嚴重、但后腦勺有足夠毛囊覆蓋的,可以考慮植發。如果每次洗頭能掉一兩百根頭發,植完后原生頭發還可能快速脫落,就不適合植發了。

營銷噱頭不少,但植發提取技術就兩類  植發技術于上世紀90年代末被引入中國。但它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卻是近四五年的事。

  尤其是2018年,先有《人民日報》官微表示“90后真的禿了,這代人比父輩脫發來得要早”。隨后,某電商平臺大數據稱,購買植發、護發產品的消費者中,90后占比36.1,即將趕超占比38.5的80后。再接著,微博發起話題“90后脫發活成60后”,至今討論達26.2萬次,閱讀量突破2.7億。

  同年,央視財經頻道援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淑霞發言指出,中國沒有進行關于脫發的全國范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在缺乏嚴格意義的流行病學調查的前提下,90后脫發成為話題,只能說是大家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外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90后脫發焦慮的建構》一文指出,青年消費者正在主導脫發產業的發展。青年人主動建構身體的消費話語,并且通過消費來緩解自己的脫發焦慮。

  至此,脫發和植發不再僅僅是醫學問題,更是一場資本運作與社會情緒交織的消費變革。而在這股熱潮背后,一些市場亂象也在引發關注。

  植發在中國被列為“一級手術”,即技術難度較低、風險程度較小。但林小清醫生指出,它不像其他病癥標準的手術那樣,有統一的“收費體系”。

  目前植發行業公認的收費公式是:植發價格移植的毛囊單位數量毛囊單位單價。“新華視點”記者走訪發現,一個毛囊單位單價在10元20元。“中新經緯”在北京調查,發現每單位毛囊單價在10元到60元不等;若選擇“專家”,需額外加收手術費;若選擇“明星夢之隊”,還要加“擇醫費”。一般,“地中海”式一片禿發,要達到肉眼可見的發量,至少需要4000毛囊,按照最低10元計算,那就是4萬元。

  在巨大的“頭頂經濟”刺激下,各類機構都涌入植發行業掘金。艾媒咨詢數據稱,我國植發行業的總體格局是:大型民營植發醫療機構約占市場份額35;綜合醫美機構占25;30被理發店、美容院、工作室等瓜分;公立醫院植發科占10的市場。

  為擴大客源,“包裝技術”成為競爭法寶。

  “這行好像學問很多。”成都的X先生想挽救日漸后退的發際線。他咨詢多家植發機構,聽到數個拗口的“專利技術”,包括3D、4D、5G、超精定位、微鉆、寶石刀、微針…“聽他們介紹得特別高科技。植發機構還說,國際植發有微針植發和傳統植發兩大類。他們建議我選微針,說不傷毛囊。”

  “這些屬于營銷概念。”吳文育主任告訴“醫學界”,毛發種植分為獲取、分離、定位和種植毛囊四個步驟。目前國內外植發的毛囊提取技術分成兩大類:毛囊單位頭皮條切取術(FUT)和毛囊單位鉆取術(FUE)。

  FUT要先在后腦勺切一塊頭皮,在顯微鏡下去除多余組織后,分離出單個毛囊單位,移植到需要的區域。

  FUE是直接提取后腦勺的單個毛囊單位,去除多余組織后移植到需要的區域。

  而毛囊種植技術主要就是鑷子、種植筆、針頭即插即種三種。

  《生命時報》援引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毛發移植中心主任醫師蔣文杰發言稱,所謂“微針”,本質是FUE種植筆,其毛囊提取和種植器械的口徑更小一些。

  但要注意的是,提取或種植器械口徑太小,再加上醫生操作能力有限,容錯率很低,極易損傷毛囊,如切碎毛囊、斬斷頭發。頭發粗壯、毛囊稍大,尤其不適合。

  “要達到較好的植發效果,最終考驗的是操作團隊的水平。”吳文育主任強調。

  渾水摸魚的“3天速成醫生”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共有811家植發相關企業。其中,2019年新注冊企業達142家;2020年,市場逆疫而上,僅前三季度就新增96家。

  一邊是植發機構數量快速增長,一邊是從業醫生數量不足。“按照最嚴格要求,植發主刀醫生就是皮膚科和整形外科醫生。現實是沒有那么多整形外科醫生,皮膚科醫生會做毛發移植的也不多。于是,一部分外科醫生經過系統培訓和考核,也進行毛發移植。”吳文育主任說。

  即便如此,人還是不夠。“新華社”援引數據稱,全國“會”做植發手術的醫生,不到真正執業者的110。有些不正規機構宣傳的“醫生主刀”,來人只是掛名,手術卻是“速成醫生”完成的。

  “新華社”記者曾聯系位于深圳的某植發培訓學院。一名自稱老師的人員稱,只要膽大、耐心、眼力好,3天就能學會所有植發技術,“學費分為5800元和9800元,前者能學到微針植發技術,但毛囊存活率不高;后者能學到大型知名植發連鎖機構的所有技術,毛囊存活率可達到95。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也可以學,包教包會。”

  當問及學員培訓后的去向,該工作人員稱,多數會自己開工作室,或與美容美發機構合作。“來找我們培訓的有從事美容美發的,也有網紅主播,大家都是看中這個行業能掙錢。”

  “我們希望植發者做出選擇時,要機構和主刀醫生都選對。”吳文育主任介紹,《規范》就植發機構和主刀醫生資質,作出明確要求。以醫療機構為例,民眾能判斷的標準是:它是獲得國家相關部門認可、有牌照的醫療機構,如設有醫療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皮膚外科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醫療美容專科醫院、醫療美容門診部和醫療美容診所;它要有手術室,單間凈使用面積超10平方米(不含更衣、洗手等區域),有清潔、污染和無菌區區分;手術室要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和藥品;能夠提供一般性的化驗檢查和心電圖檢查。

植發后的毛囊存活率,不易檢測  “植發最終看的是效果。我們敢簽承諾書,植完毛囊存活率達到95!”有些機構拿“毛囊存活率”當招牌,還曬出植發前后對比照,吸引潛在客戶。

  “毛囊存活率的概念并不科學。”林小清醫生認為,植發滿意度難有“明確標準”。針對一個前額和頭頂完全脫落的人,種植3000毛囊單位,即使全部成活,最終效果可能依然是毛發稀疏。在植發者看來這就是“失敗”,因為脫發現象沒有明顯改善。但在機構眼中,這或是成功,因為成活率看起來很高。

  “植發前簽署協議,保證移植毛囊的存活率不低于95,出了問題才知道,沒有機構可以鑒定,這個保證也就不具有意義。”2021年4月,“澎湃新聞”報道廣州李先生起訴廣州某植發機構失敗一案。李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敗訴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權威機構能對自己術后的毛囊成活率進行檢測,進而無法證明植發手術失敗。

夢想島中文    我真不是醫二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