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私人的事情后,胡一飛接下來的日子,都在為《越獄》而奔走忙碌。他走訪了京城的監獄,真實考察這里的環境,好不讓自己的劇本成為空中樓閣。
胡一飛是鐵了心要拍《越獄》的,主角名字都被他直接定為“米帥”。自認為已經收集到了足夠的信息后,便埋頭苦寫,公司辦公室里、家里書房、咖啡店里、圖書大廈里,體育館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然后寫下第一集的開口。
第一幕:
米帥赤著上身,面對一個打扮時髦的紋身師,完成最后一幅刺青的創作。
紋身師:“完成了!能不能再讓我欣賞一會兒?”
“你真是個藝術家,席惜。”
紋身師感嘆的嘆了口氣,不舍道:“你說,你要是就這么走了,我是不是以后再也見不到這件藝術品了?”
“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此。”
“大多數人第一次刺青,都是從小的圖案開始紋起,比如媽媽或者女朋友的姓名縮寫什么的。而你卻不同。短短兩個月,就做了整整一套。要是別人的話,可能要做好幾年呢。”
米帥穿上襯衣,“我可沒那么多時間…是啊,我也希望自己能有這么多時間。”
第二幕:
米帥回到賓館,位于陸家嘴商業中心的一棟高層酒店里。一面的玻璃墻壁上貼滿了各種報紙和資料,幾張人物肖像,逐一顯出主要人物來。他飛快的撕下所有資料,拆下電腦硬盤,然后走到陽臺,俯瞰腳下繁華的都市夜景。
攝影機從后背打光,襯托出一個憂郁的背影。
陸家嘴是個神奇的地方,后世有一個神奇的小視頻也在這里拍攝,還鬧得全網圍觀。胡一飛的故事起始點,也放在了這里。
在完成了最后一幅刺青第二天,持槍搶劫了一家銀行。被捕后他非常合作地承認了罪行,搶劫罪行嚴重,都被判處到最嚴厲的監獄——禁地監獄服刑(杜撰的名字),而這正是米帥需要的。
米帥被安排在a樓40號牢房,室友蘇克雷(越獄八人組之一)自告奮勇向他介紹監獄的各色人物,但是米帥只想見到一個人:被判死刑的哥哥米林。但是要接近米林就必須進入監獄工廠工作,而工廠掌握在昔日的黑道老大、今日的監獄風云人物阿布的手中。
他認真寫了前十集,發現后續創作就比較艱難了,簡直絞盡腦汁,頭發都扯掉了幾根。
“服務員,再來杯咖啡,謝謝。”
早就在一邊偷看個不停的咖啡廳小妹,快速搶著上來給他續上咖啡。胡一飛渾沒理會小妹崇拜的眼神,繼續埋頭創作。在故事大綱上,前半部分與原劇差不多,只是監獄中的情況,要盡量符合國內情況。
后半部分是他要著重改編的地方,加入了一些第二季中的劇情精髓。一個業務能力超強的重案組警察。這是第二季里fbi干探艾利克斯馬洪的角色,原著由威廉菲德內爾飾演,非常出彩的高智商干探。
描寫的則是越獄眾和一個業務能力超強的警察,展開的一場貓捉老鼠、追捕與反追捕的游戲。
有點像《暗戰》中的劇情了,雙方在相互較量中,主角與警察變得惺惺相惜。當然,警匪惺惺相惜的劇情,也并非《暗戰》獨有,許多影視劇作中都有這種情節,只是看你如何表達而已。
米帥在第四季中,被寫死,就是身患不治之癥,這點倒是和《暗戰》里的華仔相似。不過胡一飛不打算用這個梗,原著在第四季中將米帥弄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以至于后來十幾年后又要拍第五季的時候,顯得十分尷尬了。
警察內心也開始懷疑米帥的哥哥米林是不是真的受到了冤屈,雙方不動聲色間,共同合作,設下了一個圈套,最后引得高官露出了馬腳,被警察抓到了犯罪證據,米帥也與他的哥哥也洗刷了冤屈。
這樣設定,也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比較符合實情。
但其中斗智斗勇,顯然要更加激烈一些。
胡一飛寫到這里,感覺腦細胞不夠用了。電腦發出報警,沒電了。他發現自己忘帶電源了,左顧右看,正好看到后面不遠處一個中年男士也在用戴爾筆記本寫著什么。招呼道:“你好,能借用一下你的電源嗎?”
那人愣了一下,“借給你用吧,大明星,我不急的。”
胡一飛笑了笑,“你認得我?怎么稱呼。”
“我叫楊博。我也經常在這里喝咖啡,閑的時候寫寫代碼。幾次都看到你在寫東西,只是沒有去打擾你罷了。”楊博有些靦腆,“你在寫小說還是劇本?遇到難題了嗎?”
胡一飛看他氣質不俗,停下來與他交談道:“是啊。在寫劇本,有點絞盡腦汁的感覺,不是很順暢。”
楊博道:“也許多放松一下,或者多找幾個人開動一下頭腦風暴,就會順暢了。”
“頭腦風暴?”
胡一飛愣了愣,他當然知道什么叫頭腦風暴,只是一貫都習慣自己干的他,很少有求他人罷了。現在想想,似乎也不失為一種選擇。“謝謝你的建議,我會考慮的。你在寫網站代碼嗎,你是個程序員?”
楊博也很高興與他交談,“不是專業的。自我介紹一下,我1998年在ibm擔任顧問科學家從事下一代此記錄設備的計算模型工作。2000年后回國,目前在京城一家參與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方面的創業企業egistics工作,并擔任首席技術官,這是我的名片。”
胡一飛認真看了幾眼,沒想到還是個人才。畢業水木大學,跟李慧照是校友,后再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現在是個首席技術官。
看到這個名字,胡一飛忽然有種熟悉的感覺,每每出現這種感覺的時候,都是碰到了前世名人,莫非…
不確定問道:“請問你寫的網站代碼,是什么網站?”
楊博推給他看電腦屏幕,“目前還只是一個框架,我策劃的一個自由旅行網站,初步打算命名為驢宗。但又總覺得不太好,卻找不出原因來。”他搖了搖頭。
胡一飛更加確定了,笑道:“看來我們是同病相憐。只是目前國內驢友氣氛并不太熱,你有沒有想過轉行?恩,換個思路。”
楊博詫異看著胡一飛。雙方只是第一次見面,胡一飛竟然就勸他改行,這是什么情況?
“改行?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有點想止住這次交談了。
胡一飛卻很熱情,道:“將眼光投向更寬廣的領域怎么樣,譬如‘書’,或者電影、電視劇領域。你是從國外回來的,有沒有發現國內缺少一個類似imdb、爛番茄網那樣的專業影評網站。一個真正的粉絲聚集地。”
楊博眼睛一亮,認真傾聽起來。
胡一飛也沒有要住口的意思,繼續道:“目前國內的網站互動性都不強,代表是門戶和垂直網站,而它們的信息發布其實和傳統媒體是一樣的,即從信息源到用戶是‘一對多’,一個單一的信息源發布信息給無數潛在受眾。從去年開始,才逐漸興起了第一代模式的網站,其模式是‘多對多’的,即網站只是一個平臺,而由用戶自發生產內容。我比較看好多對多模式。”
博客也正是在這兩年開始火了起來的。
在當時熱火了一陣,但最終人們發現,媒體要更進一步社交化才能完成這一使命。從這一意義上說,qq、微博、淘寶、微信都是同類:媒體都是“多對多”的平臺。
后世比較有名的影評人聚集地,有豆瓣和時光網。但與這些網站相比,一個粉絲聚集地,專業影評人的聚集地,類似豆瓣在內容上明顯要長尾得多,因為它其中涉及的大量書籍、電影、音樂的內容都是相當小眾的,這在商業上就意味著潛在目標人群的高度分化,較難以廣告投放等方式變現。
胡一飛不太喜歡時光網,盡管時光網針對影視更加專業,卻水分太多。
相反,豆瓣的評分,才是專業人士更加看重的,水分也比較少。
楊博正聽的津津有味,他沒想到胡一飛這個娛樂圈明星,竟然對it行業了解如此深刻。這一番話勾起了他的興趣,打算深入探討一下時,胡一飛卻住了口,看了看手表,道:“很抱歉,突然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我要回家去吧。謝謝你的充電器,我就不用了。我目前投資了一家網絡站,還有一家正在籌備的sns網站,但依然很想做一個真正的互動媒體。楊先生,如果你對這種模式比較感興趣的話,不妨打我電話。”
他掏出一張名片遞給他,就打算離開了。
楊博接過名片,忽然有種強烈的沖動,問道:“請問,你這個評論性網站,打算叫什么名字?”
“豆瓣,你覺得這個名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