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波不定

  這世上有人負重前行,自然就有人含金湯匙出生。

  趙懷,也就是泰昌帝,就含著世上最大的金湯匙。

  剛剛出生不到一個時辰,就成了大慶皇帝。

  據已有史料記載,最小的皇帝是千年前大虞末代皇帝,兩歲登基稱帝。

  所以泰昌帝打破了一連串的記錄,最小年、月、時辰登基的皇帝,無論日后做的好與壞,定然能史書留名。

  這日。

  四月十六,新君守孝結束。

  尚不知自己會青史留名的泰昌帝,第一次正式上朝。

  卯時天還未大亮,泰昌帝躺在太后懷抱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宗親、內宦等數百人,按照官職大小,站滿了勤政殿內外,齊聲呼喝聲響震耳欲聾。

  “咯咯咯…”

  泰昌帝發出歡快笑聲,似乎對百官很是滿意。

  實則不然,尚未足月的孩子,還未開始學說話,哪懂得滿不滿意,只因太后的手指輕撫臀部。

  守孝期間,太后潛移默化訓練泰昌帝。

  扭屁股上的肉必須哭,輕輕撫摸必須笑,否則會一直用力掐。

  小孩子心智不全,訓練起來反而更容易,很快泰昌帝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在太后的指引下該哭該笑。

  百官不知其中緣由,直呼泰昌帝是生而知之的神童!

  太后說道:“眾愛卿平身。”

  百官起身靜候,一旁侍候的內侍扯著公鴨嗓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奏…”

  戶部蔣員外郎出列,說道:“啟稟太后,梁州大旱,須盡快調撥錢糧,以免流民匯聚成災。”

  懂行的官員紛紛皺眉,梁州地處沿海,這時節鬧哪門子旱災?

  位列內宦之首的周易,眉頭一挑,瞥了眼身后的戶部行走小鹿子。

  太后久居閨閣、深宮,怎么會懂得時節氣候,聽到梁州鬧旱災,自認為應該調糧食賑災,點頭答應道。

  “速速調撥錢糧,哀家可見不得百姓受苦。”

  蔣員外郎看了眼唐明遠,見閣老微微頷首,躬身道:“臣遵旨,太后慈悲,梁州百姓定感恩戴德。”

  太后面露喜色,覺得治國也不過如此。

  該賑災就賑災,該收稅就收稅,得了老百姓支持,位子必然安穩。

  “哀家還有些體己錢,一應送至梁州,切不可延誤。”

  話音未落。

  工部李侍郎出列說道:“啟稟太后,臣參奏蔣大人蒙蔽圣上,企圖貪墨賑災錢糧,其罪當誅!”

  太后面露疑惑,錢還未撥,怎么能定罪貪墨?

  李侍郎解釋道:“四五月份,梁州正是梅雨時節,絕不會發生旱災。”

  太后聞言柳眉倒豎,第一次上朝就讓官員當猴耍,日后還哪有威信攝政。

  “蔣大人,哀家問你,梁州究竟有沒有旱災?”

  “臣…不知。”

  蔣員外郎噗通跪在地上,解釋道:“臣是從戶部行走安功伯處得知消息,于是按照既有流程,向朝廷申請賑災。”

  來了!

  周易雙目微瞇,盯著唐明遠看了許久,對方面色平靜如水。

  先皇麾下九位常侍,東廠西廠內侍司已經論罪伏誅,在六部任職的還沒裁撤。

  三司做事不講道理,說你有罪就有罪,六部定罪講究程序。

  太后轉頭看向鹿公公,問道:“安功伯,可有此事?”

  鹿公公陰沉著臉,很快琢磨出了借口,說道:“啟稟太后,咱家也是收到了內侍秘報,受了誆騙,還請太后責罰!”

  死干兒不死干爹,只要權力在手,日后有無數干兒。

  吏部侍郎出列反駁道:“戶部行走只有監督之責,無權參與事宜,安功伯越權行事,依律當削官去職。”

  又有禮部官員出列道:“安功伯居所逾制…”

  接連有官吏出列,歷數鹿公公罪證,樁樁證據確鑿,加起來足夠判個斬立決。

  蓋因內侍早已逐出族譜,誅九族也連累不到家人頭上。

  鹿公公無力反駁,嚇得面色慘白,一臉哀求的看向周易。

  此時,唯有督公能救他性命!

  太后見此百官圍攻的情形,很快就琢磨明白,這是六部欲借安功伯虛報旱災之事,將其逐出戶部。

  朝堂六部以唐明遠為首,太后直接問道。

  “唐愛卿,你以為如何?”

  唐明遠出列說道:“回太后,可將鹿公公交由刑部,一切罪名依國朝律法審判。”

  言下之意,鹿公公該死。

  太后正要點頭答應,區區內宦死了就死了,不值得與六部對著來。

  “那便依…”

  “啟稟太后。”

  周易出列說道:“鹿公公亦是受人欺騙,可罰俸思過,其罪不至于送至刑部。”

  太后抱了抱泰昌帝,沒有因督公打斷話語生氣,而是心生疑惑。

  先皇發喪的這些時日,為了能真正行使攝政大權,太后仔細梳理朝中勢力,思索他們之間是敵是友,關系遠近。

  其中東廠與九常侍是絕對的敵對,后者分走了東廠權力,所以先皇駕崩后,督公直接將伍公公斬了。

  怎么今天督公竟為鹿公公說好話?

  唐明遠無需思索,就猜到周督公險惡用心,沉聲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區區閹狗,莫非比陛下、王侯還要金貴?”

  周易沒有反駁唐明遠,無論從哪方面討論“罪證”,鹿公公都是必死無疑,而是對太后說道。

  “鹿公公畢竟是先皇干兒,陛下的手足兄弟,太后可要慎重啊!”

  何謂手足?

  身之肱骨,力之延伸也!

  太后瞬間明白督公所說,稍加思索就明白,六部行走就是自己權力所及,難怪先皇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為內侍封官。

  涉及權力,罪名就不重要了!

  “督公說得有理,那該如何處置?”

  周易躬身道:“可由東廠私下調查,既不姑息罪犯,又能保留皇家顏面。”

  唐明遠正要說話,太后輕撫泰昌帝后背。

  咯咯咯!

  太后說道:“陛下這般高興,顯然不愿手足相殘,那就由督公處理此案。”

  周易躬身道:“奴婢遵旨。”

  鹿公公死中得生,咚咚咚磕頭謝恩,幾個內侍進殿將他拖走。

  明知不會給鹿公公定罪,但是樣子還是要做一下,免得讓老百姓說閑話。

  事后調查清楚,證明鹿公公無罪,自罰三杯便是!

  大事議定,后續又討論了幾件事,全都按照官員所說處理。

  譬如一項涉及新政,由戶部牽頭開設朝廷錢莊,聽起來有些與民爭利,太后、督公都覺得不算什么大事,直接通過議案。

  散朝時。

  六部官吏多數面色陰沉,時不時冷眼掃過宦官人群,心中暗罵先皇死的活該。

  先皇為內侍封官封爵,加官進爵,才讓太監有了上朝議事的資格。

  禮部杜尚書湊到唐明遠跟前,低聲問道:“唐大人,是否繼續調查六常侍,有督公護著,很難將其清除。”

  “刺在骨頭里的釘子不拔出去,皮肉再好看,也難掩痛病。”

  唐明遠說道:“繼續調查六常侍,本官自有辦法,讓督公顧不得朝堂之事。”

  另一邊。

  眾內侍簇擁著督公,恍如眾星捧月一般。

  僅剩的五位行走點頭哈腰,礙于先皇的臉面,不能拜做干爹,于是在督公面前自稱“小的”。

  “桀桀桀…”

  周易得意怪笑,今日朝爭大獲全勝。

  將六常侍掌握在手中,東廠權勢就實質性的滲入六部,將來斗倒了唐明遠,朝堂內外都是督公說了算。

  平衡?

  周易已經殺了兩任皇帝,他活著就是最大的平衡。

  下朝人群中最落寞的一批,當屬趙氏宗親,無論親王還是公爺,都縮頭縮腦的降低自己存在感。

  唯恐讓東廠、六部抓到把柄,送去地牢、天牢走一遭。

  周督公、唐閣老朝堂斗的那么兇,只差指著鼻子對罵了,然而哪個宗親敢發聲,立刻就聯手將其按下去。

  斗爭永遠存在,永不停息,且斗爭雙方又隨時會變化。

  不分對錯、親疏,只看利益!

昨晚寫著寫著睡著了,今早補上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