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二章?? 焦灼的重臣人選(下)82/116

夢想島中文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現在的成傢善和李南淵幾乎是一模一樣,而且他對待自己的軍士們更加殘忍,更加瘋狂。

  這要是放在羽林衛,倒是不算什么,因為羽林衛本身就是有著極強自尊和自卑的瘋子,成傢善瘋狂,他們更是瘋狂。

  但放在了常備的野戰禁軍六軍身上,那可是有點不合適!

  朝廷再怎么的大度,也不可能放任三支常備軍都是以拼命和損耗極高為行事風格的。

  嗯,除了熊渠衛,禁軍九衛之首的虎賁衛,同樣是這種毛病。

  所以鐘昶堅決反對再出一個。

  倘若真的是那樣的話,當心一場戰役打下來,禁軍六衛就只剩下三個了,其余的都給打光。

  一旦失去了這種鎮壓的力量,別說是國外,就是大康境內,都不一定說是穩如泰山。

  本來景和帝覺得成傢善挺好的。

  對于羽林衛,他也是最為喜歡的。

  可聽到鐘昶這么說起,他馬上又遲疑了起來。

  皇帝的性格就這樣,只要你溫和敦厚,那么就不可能殺伐果斷,耳根子必定偏軟。

  馮玉強見狀淡淡的笑了笑,“成傢善不行,那么換成千牛衛將軍潘允塵怎么樣?”

  景和帝眼睛馬上一亮。

  千牛衛比起羽林衛還要更加簡在帝心。

  畢竟天天都在自己身邊轉悠著嘛。

  這千牛衛將軍潘允塵,為人爽朗大方,做事情非常海派,這一點和虎賁衛大將軍完顏翼相似。

  但是潘允塵另一個特質就和完顏翼不一樣了。

  完顏翼打仗有個特點,那便是死不后退,虎賁衛從來沒有怕過誰,即便是遇到室韋、西羌和回鶻的王牌軍,他們都敢一戰到底。

  潘允塵則是知進退。

  好幾次軍中小規模的實戰推演時,他率領的千牛衛,沖殺在前卻又絕對不貪功,即便是有損失也堅決執行命令,毫不戀戰。

  這個特質便很是讓人喜歡,景和帝都聽到了好幾次兵部尚書周之孝夸獎他。

  “嗯,潘喬年很好…”景和帝露出了笑容,“不過他沒有大規模指揮的經驗,會不會壓力太大?”

  見到皇帝這么講,鐘昶閉嘴了。

  鐘昶能力不是最頂尖的,但他卻是貫徹皇帝意思最徹底的。

  連葛松道這種法家子弟入閣為相,他都不阻擋,可想而知誰在他心目中最重要。

  旁邊的曹儀此時倒不好反駁。

  他對潘允塵的印象也不錯,關鍵潘允塵還是出身于儒家經典學派,和他頗有淵源。

  連曹儀都不開口了,馬浩秋自然也不會去得罪人。

  特別是看到皇帝在笑的情況下。

  馬浩秋在意的又不是兵部和禁軍,他最在意的只有兩點。

  第一是曹儀什么時候滾蛋讓位。

  第二是他手里緊緊握住的吏部。

  特別是第一個,想要當臣子第一人的丞相,沒有皇帝的首肯怎么行?

  倘若他不斷的去得罪皇帝,那么鐘昶這個皇帝的鐵桿心腹,絕對會后來居上,成為丞相!

  再等幾年,劉仁懷也入閣為相了,那還有他馬浩秋的機會嗎?

  馮玉強看到大家都不講話,微微一笑道:“正巧如今豹騎衛支離破碎,很多軍士都要重新招募,不如讓潘喬年從千牛衛帶幾十一百人去,重新搭建豹騎衛骨架。除了方便他自己掌控豹騎衛之外,也好和之前的那群人區別開來。”

  “嗯…”

  景和帝滿意的點點頭,“這是一個好主意!新的豹騎衛可不能再像之前一樣了,千牛衛過去的人,我放心!”

  得了!

  你都放心了,難道別人還說不放心啊?

  在景和帝的詢問眼神下,曹儀無奈的只能點頭:“老臣覺得可行,等到下去之后,老臣便會和周習光他們商量,再送陛下定奪。”

  “好!”

  景和帝笑了起來,心情忽然也好了一些。

  “接下來是內務府的內務大臣。”鐘昶看到他高興,順勢說道:“陛下您心中有好的人選嗎?”

  內務大臣雖然是從二品大員,但從根本來說,他和朝政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他僅僅是皇帝的私人管家而已。

  所以這個事情皇帝的意見是最重要的。

  景和帝沉吟了一下,道:“此事我還沒有想好…但就近的話,就讓肅王兼任一下,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沒有意見。”

  曹儀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

  在場的人都不是傻子,明白皇帝這一次的內庫受到重創后,便心中有了一顆懷疑的種子,覺得連張翔都能背叛,還有誰不可以背叛的?

  因此他暫時選中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宗人府宗正肅王來管理,是最恰當不過的。

  肅王的老師就是法家子弟,為人剛正廉明,又是皇帝的弟弟,無疑是目前的最佳人選。

  當然了,長期以往,都不用朝臣們說,皇上自然都會換人的。

  畢竟不要讓宗室子弟參與朝政是太祖的規定,哪怕是內務府也不適宜讓宗室來做。

  換作了另外的所托非人,他們貪腐起來比臣子還要厲害怎么辦?

  你殺也不能殺,人家就是死豬皮,耍賴一等一的!

  連續兩個提議都順從了皇帝的意思,景和帝心情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但是馬上他的心情又不好了。

  因為馬浩秋說話道:“那么第三位人選,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人選——漕運總督,微臣等人以為,讓工部尚書巫愚去兼任,是最恰當不過。”

  “不行!”

  馮玉強再次跳了出來。

  他還沒來得及多說,這邊曹儀就忍不住呵斥道:“墨河,你這樣事事都和內閣作對,真的好嗎?”

  馮玉強道:“曹相,我這能叫和你們作對嗎?難道內閣提意見,我翰林院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馮玉強根本不屬于朝臣系統的,人家是清貴的翰林院掌舵人。

  所以曹儀只能是這么講話,不然曹儀都不會帶他進來——當然他也不是曹儀帶進來的,而是景和帝喊到身邊的。

  見到這樣,景和帝心里暗自舒坦。

  看吧!

  這就證明一個游離于朝廷體系的官員是多么重要。

  馮墨河不愿意去擔當內閣六部職務,還真是走對了!

  曹儀也是拿馮玉強沒法。

  他原本以為,以馮玉強的淡然處事性格,一般不會摻和這些事情的。

  結果沒想到馮玉強只是在最初“葛松道入閣”的事情支援了一下內閣,其余的都要和內閣唱反調。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特意授意的。

  馮玉強不管那么多,他闡述著自己反對的原因:“巫壽昌性格淳樸,最適合做實際的工作,你把他扔到漕運衙門那個虎狼之地去,雖然他不可能牽涉到貪腐,但他一定會被架空,根本掌控不了漕運衙門!說不得比林鎮遠在的時候更差!”

  馬浩秋冷哼了一聲,“那你說誰去最好?葛松道嗎?他倒是挺不錯!”

  葛松道是法家子弟,手段毒辣而堅決,對于鎮壓漕運衙門的那一批牛鬼蛇神,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

  馬浩秋這樣也是曲線救國了,如果葛松道去了漕運衙門,那三五年他都不可能抽身,這樣就更方便馬浩秋接任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場第一人。

  馮玉強啞然失笑,“我倒是沒有想到葛松道,不過我選的人比葛松道也不差…陛下您覺得苗太升怎么樣?”

  “太升!?”

  本來皇帝是笑瞇瞇的看著他們爭論,聞言忽然就哆嗦了一下:“不行不行!帝京城怎么缺得了太升?換個人!”

  對于景和帝來說,有幾個人是不可或缺的。

  帝京城有了苗炎,那什么事情他都不用煩心,那些功勛子弟、宗室紈绔、朝臣二代們,誰都不敢亂來。

  而且無論是治安、商業、農務等等,都是無比的順心。

  苗炎對于帝京城的重要,相當于劉仁懷對江南的重要,相當于葛松道對西南的重要,相當于賈孝德對于東南的重要。

  還相當于肅王對于宗人府的重要。

  想要調走苗炎,誰來替我打理京城?

  見到景和帝抗拒的樣子,曹儀等人內心一笑,不再說話了。

  馮玉強無奈的看著他,“陛下,您總不能一輩子把苗太升困在帝京府吧?難道他一輩子只能是一個三品官?”

  “這個…”

  皇帝很想說我可以給他升官到正二品,還樂意給他一個大學士,但想著自己還是只想把他拴在身邊,好像有些不厚道,所以只能訕訕的笑笑。

  “漕運事宜,關系到整個兒的天下,可以說重要性不下于劉仁懷之于江南。”馮玉強繼續道,“倘若不是忠貞賢良的大臣去署理,又怎么能保證漕運的正常運營?數遍全天下,您找得到幾個比苗太升更適合的人?難道真的要用葛鴻廉嗎?”

  景和帝有點愁眉苦臉了。

  他很想找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但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

  特別是在現在漕運衙門爛得跟戶部差不多的時候,他更是需要一個有大魄力,不畏艱難的人去做漕運總督。

  只有這樣,才能盡快的把漕運給做好。

  只有漕運疏通了,整個天下的運轉才會正常。

  否則必然生亂!

  “陛下,這可拖不得啊!”馮玉強道,“幸好現在馬上就枯水期了,漕運的繁重任務要減少三分之二,正好這個時間可以拿給苗太升去熟悉和掌控全局!不然你拖拖拉拉的,拖到明年,漕運任務一下子猛壓過來,誰能把控得住?”

  “我也沒說能拖到明年。”景和帝嘟囔了一聲,抬頭看曹儀,“曹相,你認為呢?”

  曹儀沒想到馮玉強能把苗炎給拋出來。

  本來大家都以為,苗炎下一步肯定是接替熊文慶擔當京畿總督,然后再入閣為相的。

  結果馮玉強一下子把他給延伸到了京外。

  就目前漕運衙門這個情況來說,的確是沒有比法家更能理清的了。

  考慮到漕運對于大康的重要性,曹儀遲疑了,他望向了旁邊的馬浩秋。

  馬浩秋也是無話可說。

  他都說了葛松道挺不錯,那么絲毫不遜色于葛松道的苗炎,當然也不錯。

  要是反對苗炎的話,那在某種程度,不愿意讓苗炎去的皇帝,也會生氣的。

  見到馬浩秋低下了頭,曹儀馬上道:“陛下,老臣認為可行。不過這么一來,我們又要重新選擇一個帝京府府尹了啊!這可是個苦差事!”

  “是啊!”

  景和帝一陣的不舍。

  漕運衙門這下子解決了,可帝京府府尹,又是一個新問題了!

默默更新,認真求訂閱多賺點錢錢,我想請小姐姐喝杯奶茶

夢想島中文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