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看了一眼耿睿,吩咐說道:“軍營里面給我留一處住所,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事,以后每天我都會待著這里。”
耿睿強按住心頭的激動,趕緊行禮說道:“屬下遵命!”
朱允熥又對盛庸說道:“你在邊軍衛所帶領兵馬的方式可能與京營有所不同,在實際戰爭中的經驗應該越發豐富,可以把你知道的教給他們,彼此切磋,不要藏私啊…”
盛庸也因為心頭的激動火熱漲紅了一張臉,躬身行禮道:“屬下不敢,請殿下放心!”
其他將領看著二人,也不由得心生羨慕。
聽殿下這話的意思,明顯是軍營之中以后要以二人為尊了!
一個是勛貴子弟,一個是沒有什么特殊背景的邊軍千戶,倒是相得益彰。
其實朱允熥之所以看中盛庸,是因為他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原本的歷史中,盛庸就是靖難之役的中央軍主要將領之一。
他在朱元璋洪武朝的時候官拜都指揮,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盛庸以參將的身份跟隨耿炳文與燕王征戰。
后來耿炳文遭遇戰敗,建文帝立刻就改任李景隆為主將,但是李景隆不愧是戰神啊,很快又再次兵敗,丟失了德州,敗走濟南,潰不成軍。
當時鐵鉉在濟南督糧,盛庸和鐵鉉共同收集殘部,奮力抗敵才穩住了局勢。朝廷聞報,馬上擢鐵鉉為山東布政司,盛庸榮援平燕將軍職。
燕軍見久攻不克,無奈之下只好退走,盛庸和鐵鉉司機已久,于是乘勢追擊,大敗燕軍,收復了德州。
數月后,燕軍襲擊了滄州,盛庸奉命討伐燕軍,在東昌一戰,大敗燕軍,斬了朱棣大將張玉,并且幾乎捉住燕王朱棣,燕師精銳部隊喪亡幾盡,盛庸大軍聲威日益煊赫。
要知道張玉可是朱棣的心腹大將,左右手啊!
而且數次差點兒活捉殺死了燕王朱棣。
可是不得不承認,在靖難之役中朱棣確實有點兒天選之子的影子!
很多時候氣運都站在他這邊,而建文帝的操作哪怕是有一點點的失誤,朱老四也早就玩完了!
可是在歷史上朱老四就像是開了掛一般,贏得讓人瞠目結舌!
說實話,連外掛都不敢這么寫,唯恐被人罵死啊!
也就是說朝廷的大軍先是以耿炳文為主將,接著就是李景隆,然后是用盛庸為主將。
建文四年的時候,朱棣率領大軍避開了中央軍主力渡 過黃河,盛庸帶兵南下攔截,從這個時候開始才遭遇失敗。
至于失敗的原因,應該大部分是因為那位李戰神把中央軍的精銳全部損失殆盡。
如果僅僅如此那還倒罷了。
可要知道李景隆這個運輸大隊的大隊長,導致很多兵馬被俘虜,轉而成了燕王朱棣的兵馬,白白給他送了那么多的精銳!
在這個時候,盛庸想要打勝仗確實非常困難了。
所以盛庸之敗也情有可原。
從這日開始,朱允熥就經常往護衛營里面跑了。
當然,天天與士卒們同吃同住,像他們那樣一同訓練是不可能的。
頂多也就是時常進到普通士卒們中間,鼓勵他們一下,再和他們一起吃頓飯也就是了。
可即便是這樣,這些士卒們還是非常感動!
動作雖然不多,但是足以能夠收獲他們的耿耿忠心!
而且有朱允熥時常在軍營里面,誰又敢懈怠呢?
不過朱允熥在這里也并非做一位旁觀者,因為朱元璋也非常重視皇子皇孫的武藝。
而且朱允熥也知道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在古代是何等重要。
因此開辟了一個專門的院子進行體力和武藝的練習。
并且也在這個院子里面,和盛庸、耿睿還有瞿陶等人討論戰陣技法,討論兵馬之間如何緊密的配合,才能夠發出最完美的攻擊節奏。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隨著天氣漸涼,原本繁茂翠綠的樹葉漸漸發黃,再經過一陣涼風吹過,樹上的千朵金黃只能無奈掉落。
在天空中搖曳著身姿,跟隨風的腳步上下翻飛,但是無論怎樣起舞,最后的結局也是落到塵埃里面。
或者是被行人踩碎,揉入泥團,或者是被百姓聚攏起來,挑到家里當做柴火焚燒。
而京城的百姓,也漸漸換上了秋天的衣服。
這一切都在告訴眾人,秋天已經到了!
“聽說了嗎,這次會試是東宮二殿下特地求了陛下,這才恩準的…”
“是啊,還是二殿下對咱們讀書人好啊,要不然這次可沒機會…”
“二殿下能夠體會咱們讀書人的苦啊…”
“還真是要感謝二殿下…”
在貢院門前,一個個考試的舉子一邊排隊等待搜身,一邊紛紛議論。
說話里面滿了對朱允炆的感激。
畢竟去年才經過科舉考試,而且有“才能”的人都已經考中了進士,今年加科,這些去年落榜的有很大的機會呀!
如此一來,怎么不讓讀書人歡喜雀躍呢。
明朝會試考試的場所叫貢院,貢院里有上萬間房間,不過都是單間,。
這種單間叫號房,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
考生進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帶書具、燈具進去,每人發給三支蠟燭,進去后,號門馬上關閉上鎖,考生就在里面答題,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但是由于房間太小,考生只能蜷縮著睡覺,那滋味兒當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所有的考生們也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完成的答卷。
通過會試的精英們面對的最后一道考驗就是殿試,主要有策問、傳臚、賜宴、謝恩、行釋菜禮、立題名碑等。
在這場考試中,考生將面對皇帝陛下,考試方式也是由皇帝提問、考生回答,內容主要是策問。
考試過程中,考生們只能戰戰兢兢地答完問題,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運。
皇帝及大臣根據考生的表現,會劃分檔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個人,叫進士及第,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這是為眾人熟知的。
二甲有若干人,叫賜進士出身,三甲也有若干人,叫賜同進士出身,人數都不固定。
“殿下,今日所有的考生都會感激殿下的…”
翰林學士劉三吾站在貢院門口的房中,感慨的說道。
因為在會試之中凡是考中的,基本上全都會是進士出身。
只不過是狀元榜眼探花,還是二甲或者三甲進士,那就是殿試所決定的了。
朱允炆臉上也洋溢著熱切的笑容,“還要多謝劉先生擔任主考,要不然我也無能為力啊。”
劉三吾說道:“既然陛下恩準加科,為朝廷選拔人才也是我等的職責,殿下不必客氣。”
三五第一_www.35w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