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節 狂風暴雨(1)

  包身工制度,惡貫滿盈,如雷大耳。

  任何上過中學思想政治課的人,都不會對這個可怕的制度陌生。

  與這個制度相比,就算是奴隸制,其實也是溫情脈脈,充滿了人文主義關懷的。

  至少奴隸主還是將自己的奴隸視作財產和工具的。

  但包身工們對資本家來說,卻不過是消耗品。

  就如如今臨邛的程鄭嬰和卓王孫的礦山中的那些奴工一般。

  死了就死了唄!

  老爺們可不會管他們的死活,這批死了,還可以再弄下批。

  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財產。

  關中的包身工的出現,大約可以追溯到一年前。

  但因為關中農民如今普遍生活不錯,至少不會餓肚子。

  所以,豪強地主貴族們無從下口。

  直到半年前,劉徹開始重建長安,讓他們想起了在這個長安城里,可還生活著數十萬的市民。

  其中至少有一半,屬于極困家庭。

  更妙的是,這些人不像農民,有著土地,且還與墨家關系親密。

  在關中,你動了農民,搞不好,會有吃飽了撐著愛多管閑事的墨者干預。

  這些祖宗現在可是惹不起的!

  每一個墨家的墨者,尤其是墨苑里的墨者,都有著直入未央宮,君前獨奏的權力。

  但在長安城之中,由于種種原因,墨家的墨者很少出現在市井閭里(這其實是劉徹對墨家的要求,劉徹是不可能允許墨家將自己的基層組織建設到長安城里來的,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絕對不允許!這個長安城,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主宰者,一個人民的救星,那就是神圣的漢天子!)

  沒有了墨家的干預和阻擾,這些渣渣需要擺脫的,不過是法家的干預。

  至于你想指望儒家的君子們來主持公道?

  呵呵,那也得君子們愿意屈尊降貴,來到這些貧民區才行啊!

  至于對付法家?

  只要程序正確,且有著契約在手,倒是不害怕法家的人能搞出什么動靜。

  即使有那么一兩個愣頭青要攪局,在官商貴的聯手面前,也翻不起浪花來。

  要不是劉徹出于某些考慮,將廷尉衙門也給搬到了這章臺街,恐怕他現在看到的情況要遭的多!

  說不定,可能還將看到大批的狗腿子在閭里之中,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這也是劉徹選擇來這章臺街,而不是去那些可能情況更復雜的閭里的緣故。

  他還真有些擔心,有些笨蛋會狗急跳墻。

  但在這里,就無妨了。

  當然,作為皇帝,面對這個事情,其實他是很尷尬的。

  畢竟,他已經在法律意義上,嚴格禁止蓄漢人為奴。

  雖然在同時,放開了準許貴族、地主大規模蓄夷狄奴的口子。

  但是,不管怎么說,在中國,反蓄奴,總是伴隨著風險和危機。

  歷史上王莽反蓄奴,反兼并,然后被懟死了。

  這就是前車之鑒!

  這些事情,劉徹心里清清楚楚。

  所以,他才會放縱至今。

  但現在,他卻不得不出手了。

  原因很簡單這里是中國!

  他望著車簾外表面平靜的閭里,嘴角溢出一絲冷笑:“真以為,章丘之變不會再現嗎?”

  元德三年六月章丘之變,濟南王劉辟光人頭落地,隨之四王謝幕,到元德四年,因為牽連到此案之中被誅殺的官員超過一千人!

  整個齊魯地區的千石以上官員,有七成不是被誅就是被趕回家種田。

  超過五百個大家族被流放,卷入案件之中的人,數以萬計。

  至今,齊魯諸國,都依然能感受那一次大清洗的可怖和可怕!

  這也是漢室立國至今最大的一次清洗。

  時隔四年,居然又有人在走鋼絲,他們難道以為,關中的百姓都是不會反抗的嗎?

  一旦長安城的百姓受不了,出現大規模暴動。

  那么,要死的人,恐怕就不是一個兩個了。

  說不定,三公九卿也要被拖下水,板子打下來,整個朝野上下無人能幸免。

  道理很簡單神京受亂,驚擾兩宮,宗廟受擾。

  即使劉徹也要去祖宗面前謝罪。

  兩位太后也得閉門謝客,靜思悔改。

  作為輔佐天子的丞相、御史大夫,還敢活著嗎?

  丞相、御史大夫既然自殺,那九卿還有臉坐在朝堂上?

  九卿回家種田了,下面的參與者、策劃者還能跑的掉?

  到時候,必是大軍開進長安城內,全副武裝的軍隊,將在繡衣衛的引導下,挨家挨戶的抓人。

  抓到人就直接拖到東市腰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徹其實是來救一些渣渣的命的。

  只是,這些渣渣未必領情罷了。

  不過不要緊,正好借著這個機會,清洗朝堂上下。

  事實上,自登基以來,劉徹就一直在計劃著來一次大清洗。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某些老家伙,占著茅坑不拉翔,讓劉徹很苦惱。

  偏偏,長久以來,無論劉徹怎么暗示,他們都不肯致仕。

  實在太不給面子了!

  馬車在章臺街的一個閭里的巷子前停了下來,劉徹走下馬車,立刻就有著侍衛過來簇擁。

  他抬起頭,看了看這個閭里前的牌坊,其上名曰:東三里。

  意思就是章臺街東部第三閭里。

  從少府的報告來看,這個閭里總共住著三百余戶人家,在長安城里算是一個中型閭里了。

  “公子,此處就是壯士陽唯遺孀所居的閭里了…”一個侍中小聲的報告著。

  劉徹聞言點點頭,選擇此處,是他有意為之的。

  因為,做任何事情,總要有一個由頭,也就是切入點。

  總不能說,皇帝大搖大擺的走進閭里,視察民生吧?

  這不符合貴族們三觀,也不符合游戲規則。

  但,若是皇帝忽然想起一個戰斗英雄,一個烈士遺孀,想要去看看她過的好不好,生活是否如意,這就沒問題了。

  若在這個過程里,發現了烈士遺孀,為國家社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妻子后代遭受不公對待,天子拍案而起,怒而追究。

  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自然劉徹這一行的到來,馬上就引起了附近的幾個游俠的注意。

  眾所周知,長安游俠與商賈、貴族之間,存在著詭異的寄生聯系。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游俠們其實就是商賈、貴族們豢養的打手和狗大腿,黑手套,臟事、壞事都是他們在做。

  這樣就可以規避風險。

  哪怕出事,也可以推給替死鬼、臨時工,與人品高潔的純真君子、士大夫們完全無關。

  都是可恨的不法分子在打著我得旗號搞事!

  更何況,此地與廷尉官署距離太近,更需要小心應對。

  萬一跑來一個廷尉的愣頭青,非要管事,怎么辦?

  這時候就是游俠們登場的時候了。

  威逼利誘,無非就是那么幾套。

  實在不行,再從上面施壓,總可以找到辦法解決。

  總之,一直以來,這些家伙就是靠著類似手段,遮掩著、掩蓋著。

  但可惜,劉徹是有繡衣衛做耳目的。

  且在這個長安城里,廣布密探。

  若只是小打小鬧,可能劉徹不會知道。

  但他們搞的這么大,繡衣衛又不是瞎子,且繡衣衛至今都是一個籠罩在神秘之中,難以為外界所干涉的特務機構。

  于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暴露無遺了。

  但,這些人不知道啊!

  至少,下面具體辦事的人是肯定不知道的。

  至于上面那些知道繡衣衛的存在與可怕的渣渣,還想著卷入這樣的案子,想撈好處,那只能說自作孽不可活!

  這幾個游俠一看到有著貴族公子哥,居然在這章臺街下車,馬上就警覺起來。

  有人回去報信,也有人湊了上來,想要接近劉徹一行,眼睛之中更是頗為不善。

  劉徹卻是懶得理會他們,只是一揮手,就讓隨行的侍衛將他們攔在一邊,不許靠近!

  “我家公子,也是你們可以接近的?”侍衛們眼睛一瞪,就將他們驅離。

  但這些家伙卻不死心,盤亙在附近。

  劉徹懶得理會他們,帶著司馬相如以及十來個隨從走進閭里之內。

  與此同時,暗中負責保護劉徹安全的數百名便衣士兵,或者裝扮成行人,或是乘著馬車,或者推著貨車,在這章臺街之中密布警戒哨所。

  章臺街的各個路口和主要通道上,更是忽然間來了一隊隊士兵。

  甚至有人在某些主要路口放下了姍欄,對過往行人進行檢查,理由是:奉執金吾命令,嚴查過往行人。

  這個理由勉強可以接受,因為執金吾確實常常會抽查某一段地域的行人。

  劉徹走進東三里之中,長安城全面改造過后,各個閭里的宅院就全部標準化了。

  尤其是在中下層百姓之中,所有宅院都三室一廳,有些類似后世農村的院落,但更加原始。

  只是由于全部用了紅磚砌墻,所以比過去的土磚機構更牢固,也更干凈。

  三百多個小小的院子,按照著統一的排列,次第延伸進了巷子深處。

  幾個衙役打扮的男子在巷中巡視。

  只是,看他們那副無精打采和懶洋洋的模樣也就知道,他們其實壓根就不在乎住在這里的百姓的死活與安全。

  若是在戚里和尚冠里,則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哪里的巡視官吏,日夜不休,盡職盡責。

  甚至每天都還有著軍隊巡邏,保證安全。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算是后世米帝的華盛頓,曼哈頓的富人區與皇后大道的貧民窟的安保力量和治安人員的素質,就是天差地別!

  更何況是在這西元前?

  在事實上來說,在貧民窟的閭里安排治安人員和官吏,已經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這些人看到劉徹一行,立刻就跟哈巴狗一樣的趕著趟子上前來拜道:“某等拜見公子!”

  劉徹看了看這些家伙,問道:“爾等可知陽唯遺孀所居何處?”

  陽唯是去年的燕薊之戰中關中許多自帶干糧前去從軍的一個小伙子。

  不過很可惜,他沒有帶著榮譽與軍功歸來,反而戰死沙場,甚至埋骨異鄉。

  講道理的話,他的遺孀和家人,應該會得到軍方的善待。

  甚至搬進專門為軍屬準備的閭里,受到相對好的優待。

  這些軍屬閭里,一般都是環繞在戚里和尚冠里以及北闕附近,有著良好的閭里環境,甚至,閭里的孩子還可以享受貴族富商們開設的私塾的免費教育。

  但可惜的是,陽唯上自帶干糧從軍的。

  他并不隸屬于任何一支漢軍。

  且直至戰死,也未披上漢軍的戰袍。

  于是,在法律意義上,他屬于為國捐軀的英雄,其靈位也被迎到了凌煙閣,名字被刻到了石碑上。

  但問題是…

  因為他不屬于任何一支軍隊,所以,沒有軍隊接受他的遺孀。

  也就是說,除了法律規定的撫恤費用外,他的家人無法享受任何其他優待。

  而在事實上來說,現在的漢室戰死者撫恤跟十年前沒有差別。

  一個士兵戰死,撫恤金額不過三五千錢而已。

  對那些戰死者的遺孤和家人們來說,國家撫恤其實只是零頭。

  真正重要的是各個軍隊內部的福利。

  像是這次長安改造,那些隸屬各個野戰軍的遺孤和遺孀們就全部被集中安置在了各個老長官的家宅附近,在實際上來說,對他們承擔保護和贍養義務的是他們的父親/丈夫生前的長官。

  這個制度很有效的增強了軍隊內部的團結和向心力、集體榮譽感。

  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其中,類似陽唯這樣自帶干糧,沒有團隊的人,一旦死了,那基本上是白死了。

  自馬邑之戰以來,類似陽唯這樣特例在關中已經有了數百戶。

  劉徹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窘境。

  但可惜,他是皇帝,不可能天天來思考這些問題。

  于是就拖到了今天。

  而如今,類似陽唯這樣的人家,卻成為了劉徹破局的關鍵。

  你想想看,陽唯,再怎么說也是一個軍人,而且是一個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軍人。

  就像宋明時代,哪怕你連秀才都不是。

  但只要穿上儒服,讀過書,在文人士大夫眼里,你也是自己人。

  若在旁的事情上面,或許文官們不會管。

  但你若是被粗魯的丘八們欺負了,還欺負的特別慘。

  君子們必然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現在也是一樣的道理。

夢想島中文    我要做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