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節 友邦驚詫

  “主父偃干的還不賴嘛…”劉徹微微一笑,對著汲黯道:“這下,軍臣的底線,朕已經知道了…”

  匈奴人在高闕和陰山被漢室都拿下來的情況下,第一反應是什么?

  可以參考歷史上的尹稚斜執政下的匈奴。

  當時,尹稚斜不顧內外的反對,強行命令其右賢王率領幕南全部主力,猛撲高闕。

  漢匈爆發了高闕之戰,大將軍衛青率部堅守高闕,抵擋住了匈奴人的這波的狂猛的進攻。

  但即使如此,尹稚斜也依然不服輸。

  這從史記的記載就能看出來: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余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余人,其明年,匈奴又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

  在漠北決戰之前,匈奴在數年之內,僅僅是大規模的侵襲事件,就發生了數十次之多。

  兩國交兵,大小合戰十余次。

  僅僅是明載于史冊之上,漢軍的斬首俘虜數字,就已經達到了十萬。

  甚至俘獲了匈奴右賢王的全家老小,還打掉了匈奴的三架馬車的核心——折蘭騎兵。

  但尹稚斜也沒有認輸,而是硬著頭皮,繼續不斷的進攻。

  終于,導致了漠北決戰。

  匈奴主力一戰而沒,單于僅以身免。

  在現在,漢家強勢奪取高闕,收復陰山,重建長城防線后。

  其實劉徹最擔心的就是軍臣在暴怒之下,對漢境發動全面侵襲。

  很顯然,一旦那樣,萬里長城,很可能處處烽火。

  而這是劉徹和漢室目前所無法承受的。

  畢竟,現在,漢軍騎兵的數量還有限,而且,真正可以出塞的部隊也很少。

  經過高闕一戰,漢軍雖然大勝,但郅都所部徹底殘廢。

  戰死者數千,還有三千余人負傷致殘,將不得不退役。

  漢軍,不是宋明的軍隊。

  隨便從農村拉個壯丁,發把武器,就是軍人了。

  漢軍之中,哪怕是地方郡兵,也是精挑細選的好丈夫!

  幾乎人人在入伍前,都接受過三年以上軍事訓練,入伍后又接受了各種相關的技能訓練,通過兩年以上的訓練,他們才能成為一個光榮的正卒。

  這就叫做士非教不得征。

  郡兵如此,野戰部隊那就更不得了!

  僅以灞上軍為例。

  此番出塞的士卒,人人都是良家子。

  每一個灞上軍的士卒,在入伍之前,都是已經在先在家里,由父兄和鄉中亭里的教官,訓練了三年以上,掌握了軍旅的基本知識,然后才得以入伍的。

  他們一進灞上軍,立刻就開始接受最正規的騎兵訓練。

  在經過兩年以上的騎兵訓練和教導后,他們才得以獲準從軍出征。

  這種精兵政策,使得漢室現在,只靠總數不過十萬的野戰部隊,就可以拳打匈奴,腳踢三越,鎮壓世界。

  然而,一旦損失,想要補充,也不是那么簡單的。

  旁的不說,一個身高七尺三寸,體重超過兩百七十漢斤,能熟練掌握各種武器,熟悉各種戰場環境,同時作戰勇敢的士兵,至少需要二十三年以上的培養。

  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確保他獲取足夠的營養,同時在成長中接受各種陣戰的知識熏陶。

  只有這樣的軍人,才能打出馬邑、河陰、高闕這樣的戰役。

  而河陰之戰的損失,直接讓灞上軍和棘門軍,這兩支野戰主力,宣告失去作戰能力。

  現在,漢室手里可以抽調用于野戰的軍力,實際上也就是羽林衛、虎賁衛、飛狐軍、句注軍、細柳營以及安東的護濊軍,歸義的樓煩胡騎以及忠勇軍。

  總數大約十萬上下。

  即使算上長城駐防的郡兵,可能也不過十五萬。

  這十五萬軍隊之中,騎兵大約有個七八萬。

  但實際上,可以調動和機動的部隊,也就五萬到八萬。

  其中騎兵大約四萬。

  這樣的兵力,與匈奴主力決戰沒有問題。

  但是,想要防止匈奴人從長城的各個方向猛撲過來,卻是捉襟見肘。

  況且,河陰高闕戰役,其實消耗掉了大量的資源。

  其中就包括了數不清的糧食以及大量的戰馬和牲畜。

  假如匈奴人真要發瘋了,不惜一切代價,突襲長城,跟尹稚斜時代一樣,與漢軍在整條長城上開戰,烽火遍世界。

  不僅僅漢地百姓的生命財產會受到嚴重威脅。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大戰,還會讓整個北方的民生經濟陷入崩潰。

  萬一老天爺不給面子,稍微來點災害,很可能就會導致一場遍及北方郡國的饑荒。

  戰爭,從來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所以,老祖宗們早就知道:國之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一直打打打,即使取勝,也是得不償失的。

  漢家需要時間,需要一個短暫的和平時間來撫平高闕之戰帶來的創傷和北方的經濟民生社會的平復。

  更需要時間來擴軍備戰。

  而匈奴人居然愿意給漢軍時間。

  這真是讓劉徹有些意想不到呢!

  原本,劉徹甚至都已經做好了,放棄某些長城的突出地帶,撤退當地百姓的準備。

  “陛下,臣聽說,有匈奴副使,悄悄的通過中間人,向主父偃提出了私下會面的意思…”顏異在一旁笑著道:“看來,匈奴人內部,不是一條心啊!”

  劉徹笑了一聲。

  匈奴人什么時候團結過?

  五單于并立之時,打出狗腦子也就算了。

  哪怕是在其鼎盛時期,所謂的雄主老上單于統治之時,以劉徹所知,匈奴內部就爆發過不下五次的內訌。

  老上甚至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叔叔和兒子。

  囚禁了自己的舅舅跟幼子。

  至于如今的軍臣?

  他從來就不是一個能善于團結和拉攏他人的君王。

  恰恰相反,他總會自以為是的做出很多破壞匈奴團結,引發不滿的決策。

  更要命的時候,很多時候,他還自我感覺良好。

  無論是尹稚斜的事情,還是東胡王盧它之的處理上,都暴露出了這個匈奴之主,實際上就是一個經驗不足,做事情猶豫不決的主。

  “好在尹稚斜死了!”想到這里,劉徹就不得不慶幸。

  尹稚斜若是活著,恐怕,此刻,他已經可以糾集起那些對軍臣不滿的人,借口軍臣丟失高闕和陰山,從而正大光明的推翻軍臣的統治了。

  正如他在歷史上做的那樣。

  “那個匈奴副使跟主父偃談了些什么?”劉徹好奇的問道。

  “回稟陛下…”顏異答道:“現在還不清楚…”

  “哦…”劉徹點點頭:“有結果,就通知朕!”

  “另外,再將歸義單于給朕召來…”劉徹接著吩咐。

  在這一兩年內,漢軍主力都不大可能出塞。

  但沒有關系。

  夏義是拿來干什么的?

  就是養著來去跟匈奴人干的!

  挑起匈奴的內戰,對于現在的劉徹來說,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匈奴人打匈奴人,漢室就可以隔岸觀火,選擇最恰當的機會,加入戰爭,給與軍臣致命一擊!

  從而快速的結束軍臣的統治,在草原上建立起中國的秩序。

  此刻,在長安城外的那個亭里附近的一個密室之中。

  主父偃正與那位匈奴副使,談的非常融洽。

  可以說的上主賓俱歡。

  這位副使,是出生于攣鞮氏的王族成員。

  當然,他是別部的攣鞮氏,而且是歷史悠久的別部。

  按照匈奴的傳統,除了擁有繼承單于權力的左右賢王以及輔佐單于統治草原的左右谷蠡王可以準許依然冠以攣鞮氏的姓氏外。

  其他諸子,一旦單于駕崩,都要自立門戶。

  這就是別部的由來。

  匈奴的大部分別部,都會選擇隨母姓或者以山川、部族或者其職務為姓。

  這位使者就是來自名為甌脫氏族的成員。

  甌脫在匈奴語言之中是居室、土的意思。

  也可以用在某些邊境地區的緩沖地帶,用于形容當地的情況,意思是需要警戒和警惕的地方。

  而甌脫氏族就以此為名。

  順便說一句,假如,將甌脫這個詞語翻譯成漢語。

  那么,最準確的翻譯是守望者。

  甌脫氏族,就是世世代代為單于守望和警惕某些重要地區的氏族。

  其實,就是匈奴的斥候部隊。

  甌脫氏族是匈奴最古老的別部之一,他們的歷史能夠追溯到頭曼單于之前的時代。

  而當代甌脫王跟尹稚斜有姻親關系。

  尹稚斜死了,甌脫王感覺還沒什么。

  但烏維的死,卻深深震撼了這個匈奴的實權貴族。

  而且由于漢匈數十年的交往,甌脫氏族一直肩負著對漢地警戒、監視以及滲透,同時負責護送漢室使團前往匈奴單于庭的使命。

  甚至早在戰國時,甌脫氏族就肩負起了與中原列國往來的使命。

  所以,甌脫就是匈奴內部為數不多的漢室通。

  很多人都能講一口地道的中國雅語,甚至還能與中國士大夫進行交流。

  現在,這位副使,其實已經被主父偃所忽悠了。

  他深深的覺得,主父偃說得對。

  匈奴不能再跟過去一樣,父子兄弟妻女同居穹廬,血緣關系混亂無比,而且上下秩序極為混亂。

  有時候,一個部族的首領,也敢跟單于拍桌子。

  這樣的情況,在過去匈奴強盛時期,自然沒有人敢質疑。

  但是,在如今,經歷了馬邑和高闕兩敗后。

  不止甌脫氏族,無數的匈奴貴族,都已經在反思和反省自己的過錯和得失。

  不止一個人喊出了‘向漢朝學習’的口號。

  就連單于軍臣,也開始調整了策略,開始重視工匠。

  不久前,一個匈奴從大夏劫掠來的大匠,因為技術精湛,能夠打造出寶劍和青銅馬蹄,所以被單于封為了‘徑路王’。

  意即寶刀的打造者!

  連單于都如此,就更別提下面的人了。

  許多人,甚至都已經產生了‘漢朝制度就是好,匈奴之所以敗給漢朝,就是制度上的失敗’這樣的想法。

  這位副使,就是這樣的思潮的支持者。

  尤其是在來到了漢朝,進入了中國的核心關中后,所見所聞,讓他在內心震撼之余,已然對匈奴的現有制度和傳統,產生了深深的厭惡!

  在他眼里,匈奴必須學習漢朝。

  而且,必須照抄漢朝的整個體系,匈奴才有救!

  尤其是,匈奴必須摒棄過去的那些腐朽落后的傳統,擁抱文明!

  這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一見面,這位匈奴副使,就用最正規的漢朝士大夫之禮,對主父偃恭身一拜,說道:“漢使,我聽了您今天的話,深感贊同,今日匈奴之種種概因為匈奴習俗落后,惹怒上天,是以天神降下種種災禍…”

  游牧民的生活環境,十倍惡劣于農耕民族。

  而且,他們的生命,比農耕民族要脆弱百倍。

  中國災荒之時,一般只要不發生戰亂,同時政府給力一點,最多也就影響一兩年。

  但在草原上,一旦發生大規模災害,常常死者不計其數。

  很多部族甚至會一次性死光所有的老弱婦孺,哪怕是青壯,也會折損無數。

  甚至整個部族徹底滅亡!

  在以前,匈奴人將之推到了神明身上,認為是某某惹惱了神明,所以降下災難。

  各種各樣的說法也層出不窮。

  為了祈求神明息怒,所以匈奴人用人畜血祭。

  但這并沒有卵用。

  現在,這位副使總算找到了原因,他自然是激動無比。

  “而單于無道,不提倡德政,反用暴政,行種種之事,以至于友邦驚詫,兩國交兵,生靈涂炭,這是我國的罪過,請漢使轉告貴國皇帝,我與我國之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決定推翻軍臣暴政,建立德政,然后,再與貴國修好…”這使者恭身道:“屆時,若是事成,還請貴國皇帝派遣大臣和貴族,前來指導我國,建立同文同種之匈奴國…”

  這也算是現在匈奴內部一個派系自己感覺到的問題。

  他們覺得,現在的漢匈交兵之事,是因為漢匈兩國用的兩個體系。

  而且匈奴常常威脅到漢朝的邊境,所以漢朝人反擊。

  想要兩國恢復和平,避免亡國滅種的危機,就必須向漢朝學習,還得復制漢朝的禮儀道德。

  這樣,匈奴與漢就是同文同種的國家了。

  漢朝也就沒有了借口,繼續攻擊匈奴。

  而匈奴,雖然失去了南侵的動力,但卻可以不斷西征。

  而他們所要付出的,不過是推翻一個單于而已。(

夢想島中文    我要做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