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哥有事耽誤了…不過嬸子!今日大喜!”
隨即杜家夫婦面色訕訕的上前,自我介紹。
一聽來的是前丞相,顧母頓時緊張的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她還沒見過這樣的貴人呢!
之后兩家人在屋子里交談,杜丞相也說清楚了來龍去脈,和此行的來意。
知道兒子失蹤了,顧母頓時慌了神,但聽說兒子心心念念的杜小姐要下嫁過來,她還是懵了,尤其知道杜小姐肚子里,還有了她的孫兒,她兒子也太大膽了吧!
這大悲大喜的,讓顧母幾乎反應不過來,她本來就是個柔弱的性子,不然也不會養出那么好強的兒子。
此時兒子不見了,卻多了個門第極高的親家。
她傷心之余,只能緊緊的抓著孫兒,那自然是杜家說什么就是什么。
見她這么好說話,杜家夫婦也松了口氣。
因為這樁親事拖不得,謝琳瑯代替顧安拜堂的事,他們也跟顧母說了。
顧母雖然喜靜,但家里的嬤嬤很愛說話,以至于她天天宅在家里,也聽說過那位謝國士的大名。
一聽她竟然要認自己兒子為義兄,還要代他拜堂,并說如果顧安有難,她也會看在杜知燕的面子上,照拂他們一家。
顧母又是震驚,又是難過。
震驚是兒子娶了個天之嬌女,從此一飛沖天,難過是兒子現在生死未卜,這該如何是好?
杜家夫婦少不得又安慰了一番,但事出緊急,他們還是迅速敲定了后續的事宜。
比如顧家只有一個嬤嬤,顧母眼睛又不好,不如杜知燕嫁過來之后,還是在杜家養胎,等孩子生下來再回顧家。
當然,如果顧安提前回來,自然可以隨時帶走自己的妻子。
還有就是聘禮嫁妝,八字庚帖,婚后都得補齊,不能名不正言不順。
再就是明日的大婚,還是在杜家舉行,因為這個時候布置顧家已經來不及了,還不如撿現成的,到時候迎親隊到顧府來打一轉就是。
總而言之,所有的一切杜家都準備好了,顧母若是有什么親朋好友要邀請的,明日都能請到杜府來。
太遠的就算了,畢竟明日就是大婚了。
顧母面色戚戚,一邊抹淚,一邊點頭,待聽到宴請親朋這事,她搖了搖頭,他們家在江南沒有根基,沒有親族。
至于好友,都是兒子的朋友,而且大部分都沒回來,回來了她也不認識,只有阿豐可以叫些兄弟過來,撐撐場面。
杜家自然沒什么意見,畢竟顧家什么情況,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了。
就這樣,事情敲定完成。
兜兜轉轉,杜知燕最后還是嫁給了顧安,而且這一次,杜家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畢竟不是在坑人。
當然也不會高調,畢竟不算光彩,只是腰桿子挺得直一些,心不會虛。
謝琳瑯一直沒有收到秦玨的回信,原本是有些不安的。
但是這下,她不是自己成親,而是代替別人成親,那頓時腰不酸腿不軟心不慌底氣足了,甚至,她還有些躍躍欲試 估計她也就這會可以過一把新郎官的癮了,以后,大概就沒這機會了,她哪能不好好體驗?
于是,原本有些消極怠工的謝琳瑯頓時活躍起來。
很快,明日到了。
所謂“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接新娘,但傍晚才舉行婚禮。
因為要在杜府拜堂,所以眾人就想了個法子,那就是讓杜知燕從杜府出發,在阿豐的陪同下繞顧宅一圈,再回來。
而謝琳瑯就在門口迎親踢轎子,帶新娘進門。
喜氣洋洋的鑼鼓聲中,雖然沒有大操大辦,但是該有的都有,眼看杜知燕已經上花轎了,躲在暗處的官差們有點著急。
“怎么辦?陛下有令不許杜家嫁娶,他們之前還靜悄悄的,怎么今天就要嫁女兒了呢?”
另一個官差連忙說道,“不管了,快去多調點人過來!無論如何,要阻止這門親事!”
“是!”那官差走之前,有點納悶的說,“既然陛下不允許杜家嫁娶,為何不直接下旨呢?”
他同伴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道,“快點去吧!”
另一邊,秦玨已經快到江南了。
與此同時,還有暗衛從京城出來,帶著謝琳瑯寄來的書信,去追趕陛下。
他們覺得謝琳瑯寄來的信,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耽誤,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送到陛下面前。
一片鑼鼓聲中,兩邊不少百姓走上街看,他們都不知道是誰家成親,但也不管,只要跟著熱鬧就行。
眼看杜知燕的轎子就要到顧家了,躲在暗處的官差們表情一變!
“行動!”
正當他們要去阻止時,卻見轎子并沒有停,而是繞了顧家一圈,又走另一條路往回去了。
這讓官差們丈二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杜家是要做什么。
結果這時,有人來報,說謝琳瑯在杜家門口正準備迎親。
恍惚間,為首的官爺一下就明白陛下為什么想阻止這門親事了…
謝琳瑯是誰?那是陛下的好兄弟啊,以后一定是要尚公主的,結果她蔫壞,竟然瞞著所有人低調成親。
這消息不知為何被陛下知道了,所以陛下才有這樣的指令。
看來他們是攪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啊,幫了陛下估計就得罪了謝大人,但他們卻不得不這么做。
“大人,接下來怎么辦?”下面的官差也意識到這事不簡單,表情都有點凝重。
為首的官爺看著遠遠行過的轎子,突然發狠的說。
“不管了,反正陛下有令,那就直接抓走新娘子就是!”
沒有新娘,這場親事自然就結不成了,至于之后再怎么處理,那就看陛下的了。
于是乎,謝琳瑯在門口等了一個時辰,轎子都沒來。
就在她有點急的時候,轎夫們急急跑來,大聲喊道!
“不好了!新娘、新娘被抓走了!”
謝琳瑯聞言,表情一變,“陪同的人呢?”
那轎夫喘著氣道,“阿豐已經帶了人追過去了,我們、我們便先過來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