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七章 巨大加成

  就在江淼夫妻倆一邊陪家人旅游,一邊考察分公司產業的時候。

  民勤縣附近的天空之城項目。

  經過了藍鯨飛艇公司孜孜不倦的完善,整個天空之城終于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藍鯨飛艇的總經理萬高峰,首席技術執行官候鑫等。

  還有藍鯨航天公司總經理戴云飛,首席技術執行官洪添勝。

  此時都在天空之城的控制中心內部。

  天空之城中心區域的航天發射場,其中一個發射位上,正陳列著一枚運載火箭。

  如果是熟悉國內運載火箭家族的航天愛好者,哪怕這枚運載火箭的涂裝改為了藍鯨航天的藍灰色和白色,仍然可以輕而易舉認出它本來的名字:長征11。

  比起其他民營航天企業,藍鯨航天并沒有搞什么液氧煤油、液氧甲烷、液氧液氫、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之類液態燃料。

  而是挑選了一個比較偏門,但國內儲備量非常大的固態燃料運載火箭,即長征11號。

  之所以選擇長征11號。

  藍鯨航天也是經過綜合考慮之后,才做出的性價比之選。

一方面,長征11號國內庫存龐大,價格相對便宜  另一方面,則是長征11號的重量比較小,其最大起飛重量只有58噸左右,比起動輒幾百噸起步,而且還需要現場填充液態燃料的其他運載火箭,長征11號在重量方面有優勢。

  畢竟天空之城目前可以用在航天項目的有效載荷,大概只有2000到2500噸左右,這還是天空之城不斷擴大下,才獲得的有效載荷。

  除此之外。

  那就天空之城發射場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極度節約燃料。

  比起在近地面發射,在1.2萬米高空發射,可以有效節約運載火箭10到15左右的燃料。

  根據之前的測試,長征11號改造的藍星1號運載火箭,在天空之城發射場發射時,可以節約大約12.7的燃料。

  要知道,長征11號的近地軌道最大有效載荷為1噸;太陽同步軌道最大有效載荷則為0.7噸。

  改為在天空之城發射場發射之后,其近地軌道最大有效載荷為4.8噸,其太陽同步軌道最大有效載荷為4噸。

  這有效載荷,幾乎可以和最大起飛重量458噸的長征3號相提并論了。

  而發射成本方面,一枚改進版本的藍星1號(不含載荷),整體發射成本為3.5億華元左右。

  如果是近地軌道,差不多就是每噸有效載荷成本7200萬華元;如果是太陽同步軌道軌道,那就是每噸有效載荷成本1.14億華元。

  這個成本是什么水平?

  大災變之前的SpaceX公司,他們在據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SpaceX的每噸有效載荷發射成本,發射到近地軌道的成本降至890萬美元,折合每噸6300萬華元左右。

  看起來這還比不上SpaceX公司。

  但實際上,藍星1號僅僅是初步嘗試而已。

  因為該項目還在繼續改進之中。

  洪添勝就負責下一步的改進工作,采用全新外殼材料之后,整體有效載荷還可以再提升。

  如果是發射到近地軌道500公里以內的高度,其最大有效載荷預計可以達到驚人的6.5噸左右。

  這就是天空之城發射場的巨大優勢。

  之所以可以實現如此強大的加成效果。

  原因就在于天空之城的空氣稀薄,空氣阻力比較小,而且距離外太空更近,可以有效節約運載火箭的燃料。

  “倒計時開始…十…”

  “九…”

  “一…”

  “點火!”

  藍鯨1號底部的火箭燃料被點燃,固態燃料和液態燃料不太一樣,其發動機也有很大的不同。

  炙熱的尾焰,從底部的孔洞噴涌而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著運載火箭脫離發射架。

  很快藍星1號就一飛沖天,在跟蹤監控畫面中,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視線之中。

  不過監控雷達系統,還是牢牢監測著藍星1號的雷達信號。

  隨著根據地球自轉偏向力調整飛行軌跡之后,藍星1號就迅速脫離了大氣層的束縛,沖出卡門線的界限,進入了廣闊無垠的外太空之中。

  “報告,一級二級火箭主體分離成功…”

  “啟動電磁粒子發動機。”

  “方位…”

  進入近地軌道之后。

  藍星1號一二級主體已經徹底分離,此時二級主體部分,并不是固態燃料發動機,也不是液氧煤油發動機,而是電磁粒子發動機。

  這個發動機還是民勤集團的技術,其采用了鍍銀碳化硅納米管,這種納米管道不僅僅耐高溫,而且可以高效噴射出帶電的磁性金屬粒子。

  其可以產生的動力,比一般的霍爾發動機、離子發動機強,而且結構更加簡單。

  在進入外太空的近地軌道之后,藍星1號的二級部分,就迅速展開了太陽能光伏薄膜翼,利用太陽能產生的電能,給電磁粒子發動機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如果說普通霍爾發動機,只能推動小型衛星改變運行軌跡,那電磁粒子發動機的動力,則可以輕松推動十噸左右的飛行器,在外太空變軌。

  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動力區別。

  主要是因為電磁粒子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幾乎和電磁軌道炮如出一轍,而且是高效率的電磁軌道炮。

  由于納米管道是納米尺寸下的電磁加速管道,因此很多宏觀磁性表現不佳的金屬粒子,在納米尺寸下,仍然可以被作為電磁加速的推進劑材料。

  比如半導體的硅、碳之類,或者是比較常見的金屬粒子。

  而藍星1號的電磁推進劑材料,就是地球非常常見的金屬:鈉。

  當然,藍星1號除了鈉之外,其他的硅納米粉、碳納米粉、鋁納米粉之類,一樣可以作為推進劑使用。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控制中心內部的工作人員也屏住呼吸,投入了工作之中,直到藍星1號進入到預定軌道,成為一顆運行在地球近地軌道的人造衛星,大家才松了一口氣。

  “呼…”

  “成功了!”

  啪啪啪啪…

  控制中心內,所有人不約而同鼓掌起來。

  萬高峰、戴云飛相視一笑。

  “恭喜你們了。”

  “同喜同喜!”

  候鑫勾肩搭背著洪添勝,笑著開玩笑起來:“老洪,今天晚上你可要請我吃大餐。”

  “呵呵,少不了你小子。”洪添勝臉上的笑容根本壓不住。

  眾人離開控制中心,管理層們集中在天空之城的娛樂區這邊聚餐。

  天空之城的娛樂區距離航天區比較遠,大約有5公里左右的距離,雖然現在還是春節期間,但過來這里旅游的游客不在少數。

  這些游客也有幸看到了藍星1號的發射場面。

  通過這些游客的視頻,國內互聯網上,也很快有了相關的消息傳播。

  當然,藍鯨航天的官方號也在第一時間向全國的觀眾朋友告知了這個好消息。

  比如音符平臺上。

  藍鯨航天的官方號發布了藍星1號,成功將宇宙觀測者1號科學衛星送上近地軌道的視頻公告。

  視頻評論區,大量評論快速激增著。

  銀河航天:恭喜藍鯨航天,旗開得勝。

  藍箭航天:(ω)求合作!

  星際榮耀:說好一起玩液態燃料,_你們怎么偷偷發射固態火箭了?

  星河動力:戴總!帶兄弟一個,我也是玩固發的!天空之城的發射場租借嗎?

  九州云箭:靠!58噸起飛重量,近地軌道有效載荷4.8噸?牛批!真要起飛呀!

  深藍航天:戴總!液發可以上天空之城嗎?

  人類高質量韭菜:呵呵,浪費了天空之城的優勢,減少了這么多燃料的情況下,每噸有效載荷成本還是比SpaceX高幾千萬。

  科學求知:人類高質量韭菜,只會看公開信息,你該不會以為這就是藍鯨航天的上限吧?藍星1號只是初步嘗試的產品,后期藍鯨航天肯定會進一步改進。

  渡邊新一:如果將天空之城建設在東南亞的赤道上空,應該可以進一步節約發射燃料吧?

  新手釣魚人:渡邊新一,確實可以,不過這應該看藍鯨航天的需要,以海陸豐系的財大氣粗,在東南亞赤道建多一個天空之城,也沒有什么問題。

  研究珊瑚礁的小明:剛剛在現場看發射,那場面就和走入未來一樣。

  農果凍師傅:研究珊瑚礁的小明,票價多少錢?

  研究珊瑚礁的小明:農果凍師傅,我是公司福利,包吃包住包機票,3000塊錢。你們可以詢問天空之城的官方號,那邊應該有報價。

  月球廣寒宮人:上面不用問了,我剛才去問了,直接去民勤縣,然后報天空之城一天游,包吃包住1500塊錢。

  皇帝的金馬桶:靠!搶錢呀!一天1500塊錢?

  香料沙蟲:感覺1500塊錢還可以接受,畢竟包吃包住,就是不知道上面有什么項目?

  研究珊瑚礁的小明:上面有很多項目,包括觀星臺看星星、坐天空電梯、天空蹦極、科幻主題虛擬游戲廳、未來都市購物街、新概念美食街、獨立生態圈,至于航天發射場那邊是不開放的,如果想看發射,就要提前查看藍鯨航天的官方公告了。

  快樂的領航員:機票已訂!下個星期就去。

  馬六甲引水員:國內技術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新手釣魚人:嘎嘎嘎!羨慕吧!我剛剛遇到了藍鯨航天的首席技術執行官洪添勝博士,要到了一個簽名,附帶合影(可展開)

  西天取經:恭喜藍鯨航天!

  洪添勝放下手機,笑著搖搖頭,拿起一瓶蘇打水喝了一口:“嗝…”

  “老洪,接下來你們有什么打算?”萬高峰點好了飯菜,隨口問道。

  放下蘇打水,洪添勝信心滿滿地回道:“下一步當然是改進固體燃料火箭,同時確定好第一代固發運載火箭的型號。”

  戴云飛也跟著附和道:“確定好型號,確實非常重要,畢竟我們如果要降低成本,就必須大規模生產同一類型的運載火箭。”

  對于這一點,萬高峰自然是認同的。

  對于任何一個工業品而言,大規模量產都或多或少可以壓縮整體成本,壓縮幅度多與少的區別,取決于這種產品的各種情況。

  比如藍星1號的原型是長征11號,這款運載火箭本來就具備大規模量產的基礎。

  至于SpaceX的可復用運載火箭技術,戴云飛等人并沒有太過于執著。

  之所以不重視運載火箭的復用技術,主要原因是固體燃料火箭的發動機,和液態燃料火箭的發動機不太一樣,固體燃料火箭都是考慮一次性用途的產品,很少會考慮復用。

  而戴云飛他們思來想去,也覺得在固發上搞復用,簡直是本末倒置,還不如搞更加便宜的固發火箭,加上天空之城的優勢,反而可以更加快速的降低成本。

  更何況,固發也好,液發也罷,在藍鯨航天的技術規劃路線上,都只是前期的過渡技術而已。

  藍鯨航天第二階段的技術路線,其實是電磁彈射。

  就是在天空之城中,利用飛艇浮空的優勢,建設一條和地球自轉偏向力同方向的斜向上電磁加速軌道,然后建設一種專門的航天飛船,直接將航天飛船彈射到卡門線上方的近地軌道。

  通過這種電磁加速軌道進行彈射起飛,可以進一步節約飛船的起步燃料,同時增加飛船的整體有效載荷。

  只要可以實現這個設想,那后期肯定不需要固發了,而是采用電磁粒子發動機和液體燃料發動機。

  現階段使用固發,那是因為固發有利于生產和保存,方便進行大規模量產。

  如果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藍星1號的整體發射成本,很快會下降到2億華元一枚,而且有效載荷可以繼續提升。

  成本到了這個階段,每噸有效載荷的成本也只剩下大約3300萬到4200萬華元左右。

  這比SpaceX的發射成本還低了近三分之一,已經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的條件。

  而一旦完成電磁彈射技術的研發,那每噸有效載荷的發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到每噸500萬華元以下。

  在滇南的江淼,同樣看到了藍星1號的相關新聞,對此他并沒有感到驚訝,畢竟海陸豐公司投資了這么多錢,加上各種技術的支持,可以獲得這個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不過他還是通過公司內部的通信渠道,向藍鯨航天公司的全體員工,發了一封慰問信。

  與此同時,世界的另一邊,近期也出現了一件大事。

  只是那件事還在暗中發酵著。

夢想島中文    我看到了一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