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四章 揚名

  哈維是做買賣的好手!

  1989年,米拉麥克斯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索德伯格的成名作《(性性)、謊言、錄像帶》,在公司的高效運作下,這部戛納金棕櫚影片獲得了極佳的市場回報,米拉麥克斯公司在揚名立萬的同時,也如法炮制了更多非好萊塢的優秀電影進入北美市場。

  《菊豆》、《捆著我,綁著我》、《天堂電影院》、《色香味》、《飛鷹計劃》、《霸王別姬》、宮崎駿《幽靈公主》…

  當代一大半的非北美電影大師,都曾與韋恩斯坦合作過。

  他的眼光很獨到!

  《英雄》,2100萬美元買斷,大賣了5371萬美元;

  《無極》,預告片的時候本來答應的是500萬美元,看了成片之后,只愿意給50萬美元…

  愷哥大導演氣的都要吐血了!

  哈維就是不肯松口…

  人家對市場有自己的把控,知道《無極》這樣的片子大概能有多少票房…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無極》北美票房接近59萬美元,從那之后,老陳的片子基本上沒有進過北美…

  《無極》、《投名狀》、《赤壁》三部大片北美票房慘敗之后,美國有影響的發行商漸漸疏遠了華語大片。

  否則也輪不到華獅專門做華語片的推廣。

  應該問一下哈維的心理價位…

  酒會一直持續到后半夜,結束的時候,張俊生已經喝的有點微醺…

  第二天醒來,快十一點了。

  洗漱完畢,下樓,到了酒店大廳,接過服務員遞來的場刊翻了翻。

  作為開幕影片,《瘋狂的石頭》自然是場刊的主要目標。

  十位影評人中有3個打了3分,4個打了2分,1個打了2.5分,2個打了1分的…

  平均分,2.2不到…

  評價不怎么高…

  不過張俊生沒怎在意,在戛納,高場刊評分并不等于金棕櫚,影評人也不是評審團!

  很多時候拿最高獎的電影在影評人處的評分不一定很高!

  老王的《2046》摘下戛納場刊冠軍寶座,平均分3.3,然后,此片沒有獲得任何一個官方獎項…

  場刊專門刊發了一篇針對《瘋狂的石頭》評論:“單薄的色彩,嚴肅的氛圍,一派飽含寓意至理政治思考的風格,真沒想到會是部喜劇片。

  講的就是故事,推的就是(情qíng)節,借句名言就是“圓環(套tào)圓環”。

  拍攝上,鏡頭切換得行云流水,洋洋灑灑數十個分段將一個包含著多個分支的復雜事件清晰連貫地呈現于觀眾。

  節奏上,可謂時緩時急收放自如。開場時如閱兵點將般介紹故事的人物背景和地點,不緊不慢地給我們繪出一幅鳥瞰圖;正待我們放緩思維時,突然一名名人物接二連三地活躍起來,一個個地點續至不斷地沸騰起來,只覺轟的一下,變化發展便應接不暇,就像去了層層偽裝,赤(身shēn)的驚悚懸疑片,但你卻感到更多的緊張好奇。

  除了這些以為,幽默的臺詞與動作也都是不乏其中,隨處可取。

  這個導演確實是個有才氣的家伙,有才到可以征服娜塔莉波特曼!”

  “臥槽,最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張俊生放下牛(奶奶),很生氣!

  老子明明是靠大棒還有技巧征服的,跟才氣有半毛錢關系?

  “…你的娜塔莉說了,很欣賞你,希望能出演你的電影!”

  “…開什么玩笑?”

  猶豫了一下,小聲求證:“她真說了?”

  唐寧宇點頭:“嗯,面對記者,公開表達!”

  “臥槽!原來拍電影也能泡妞…”

  難怪老張能征服鞏利…

  張俊生已經出名了!

  除了因為娜塔莉波特曼,主要還是《瘋狂的石頭》。

  《綜藝》認為《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劃時代的偉大電影,打出了100分的滿分。

  “這是一部把鏡頭壓低跟蹤小人物的影片,寫的都是市井里的瑣事,也許有點刺激,但在主流電影里絕不會用那么長的篇幅來寫這么簡單的故事,但是獨創的環形敘事,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新奇且有趣!”

  《好萊塢報道者》卻認為《瘋狂的石頭》是一部爛片,他們的評分只有39分:

  “標準的好萊塢式電影,小人物的勝利,盡管他們靠的都是運氣,卻都擺脫了災難,甚至賺了一筆。這樣的電影或許可以在市場上大賣,但是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里面的笑料也是乏善可陳…不明白為什么會出現在戛納電影節!”

  嗯,總體來說,《瘋狂的石頭》的評論有點兩極分化…

  好的人認為非常出色,差的(熱rè)拿著覺得完全是商業片!

  爭議聲中,《瘋狂的石頭》的關注度急速攀升,成了整個電影節最受關注的影片…

  全球范圍內,被稱為權威電影雜志的不多,英國《視與聽》,法國的《電影手冊》占據第一梯隊。

  《帝國》、《時代》、《滾石》、《紐約時報》差不多是第二梯隊。

  盡管各有特色,讀者群也不同,但在業界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

  舉個例子,希區柯克導演,他就是《電影手冊》一手捧出來的。

  他的電影不像歐洲的藝術電影那樣包含深刻的道理,因此他長期被美國的評論家看作一個工匠、一個普通的商業片導演。

  但是歐洲人發現了他的價值。

  隨著60年代法國電影新浪潮興起,電影理論中‘作者論’占據主導地位,以《電影手冊》派的評論家們為首對電影導演的評價進行了一次大翻案,希區柯克在新近受到尊敬的電影作者中首屈一指。

  1965年,法國新浪潮的著名導演和影評人特呂弗不遠萬里來到美國好萊塢,對希區柯克進行了特別采訪,并把兩人的對談整理成一本書,書名叫《希區柯克論電影》。書中特呂弗精辟的提問和希區柯克毫無保留的回答,揭示了大量希區柯克電影的經驗和技巧,使這本書成為電影專業人士和電影(愛ài)好者難得的教科書。

  從此,希區柯克作為電影藝術大師的地位逐步得到廣泛承認。

  老賈能在歐洲混出名堂,《電影手冊》,功不可沒!

  當年,《電影手冊》評選出“年度世界影壇十大佳片”,《三峽好人》名列第二…

張俊生翻了翻《電影手冊》,只看了一眼評分,就笑了:3.1分  不算高,但也不低戛納電影節滿分是4分…

  《電影手冊》催生了法國新浪潮,對電影創作特別強調作者(性性),推薦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的電影。平和缺乏個人風格的電影在他們眼里都是渣,所以李鞍、老謀子的電影始終被《電影手冊》無視。

  墨鏡王、老賈就備受推崇。

  《瘋狂的石頭》開創了多線敘事,能拿到《電影手冊》的好評是可以預見的!

夢想島中文    我就是大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