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四章 絕戶計

第124章絕戶計  雖然宋夏議和了,但西北的戰事,卻并未就此停下來。

  這是因為趙宋王朝還在對青唐吐蕃發動滅國戰爭。

  青唐吐蕃在地圖上看起來不大,遠不能跟西夏相比,但這里卻占據著隴右河西一帶的人口稠密地區,其所暗含的國力與底蘊足堪西北強藩之稱。

  青唐吐蕃由吐蕃帝國的贊普后裔確廝羅所建立,在很多地方也稱為「宗喀王朝」。

  這個國家雖然無法重現昔日吐蕃帝國的輝煌,卻也一度雄踞西境,與西夏丶回諸國分庭抗禮。

  其都城為青唐城,前身是昔年大唐隴右都護府的治所鄯州(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省會西寧市)。

  唐代安史之亂后,鄯州為吐蕃占領,雖然在歸義軍時期這里也短暫的在名義上為唐朝恢復,但實際上一直由番人勢力所控制。

  至趙煦時期,這里已經脫離中原王朝直屬三百馀年。

青唐吐蕃的核心區域為鄯州丶湟州丶廓州一帶,極盛時期的統治范圍達到了蘭丶會丶  熙丶河丶岷丶洮丶巖丶迭地區,國內總人口在一百五十萬至兩百萬之間,依靠如此的人力丶財力,青唐吐蕃不擔擴軍二十馀萬,更在國中修筑堡寨無數。

  青唐城位據絲綢之路的中轉要點,西接青海路,東靠隴右,北托祁連山,南臨黃河,

  西域商人若想和趙宋王朝貿易,大多會路過此地。

  這也使得青唐城不但在政治丶宗教丶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更在經濟上占據了東亞大陸中不可替代的生態位,

  黨項李氏雖然在唐末崛起為河西最強大的勢力,卻始終無法占據青唐城,即使強悍如李元昊,也在多次戰爭中敗于確廝羅之手。

  但確廝羅死以后,甚至不等確廝羅死,青唐吐蕃就內亂不斷,廝羅的后裔,以及當地的一些豪酋,紛紛各自割據州城,分庭抗禮。

  這些年來,西夏一直在分化青唐吐蕃,以求多股助力在戰略上包圍趙宋王朝。

  可青唐吐蕃占據著絲綢之路的要道,光收過路費,已然賺得盆滿缽滿,自然不愿意全力攻宋。

  宋神宗時期,青唐吐番還曾協助趙宋王朝攻打過西夏。

  但與此同時,青唐吐蕃中,一直有多股豪酋勢力親近西夏。

  后來,甚至就連其二代贊普董氈都在暗通西夏,其子甚至迎娶了西夏的公主,兩國由此達成和親之好,似乎有結成聯盟的態勢。

  而趙宋王朝這邊也意識到了青唐吐蕃是個隱患,更意識到了河湟地區在戰略上的重要價值。

  宋神宗時期的戰神王韶,便向朝廷進言,與其坐視青唐吐蕃被西夏拉攏,不如搶先一步下手,拓邊熙河地區反制西夏。

  這正對了當時想要大展拳腳的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意思。

  于是乎,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親率大軍出征,正式開啟宋吐戰爭。

  經過一番血戰,宋軍一舉拓邊兩千馀里,奪得熙丶河等州,總共招撫番人近百萬人口,建立了趙宋王朝的邊關重鎮熙河路。

  董氈后來也曾反攻,想要奪回熙河地區,但被王韶丶李憲等人所敗,不得不重新臣服于趙宋王朝,兩國開始和平共處。

  后來,董氈被其養子阿里骨誅殺,阿里骨成為三代贊普。

  但那時是高滔滔和舊黨執政時期,他們不愿對外發動戰爭,甚至一度想將熙河路送給西夏。

  這等于是坐視阿里骨統一青唐吐蕃。

  結果,阿里骨憑藉著超強的手腕統一了青唐吐蕃,青唐地區也再度脫離了趙宋王朝的控制,又成為趙宋王朝的心腹大患。

  等到阿里骨的兒子瞎征繼位,成為四代贊普,他既無威望,又無手腕,只知殺戮,結果其國中近半豪族叛離青唐城,以至青唐地區大亂,各自為戰,自相殘殺。

  而趙宋王朝這邊又到了趙煦親政時期。

  當時,青唐吐蕃的不少豪酋,都來投趙宋王朝。

  后來,豪酋邊廝波結甚至帶著講朱城丶一公城丶錯鑿城丶當標城四座青唐邊關的重鎮以及全族,前來投靠趙宋王朝。

  青唐吐蕃當時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明白,這便宜不占白不占。

  于是,趙煦同意對青唐吐蕃開戰。

  此戰以孫路為帥,大將王瞻和大將王慰為先鋒。

  此戰一開打,便有太多太多的番人部落愿意歸降趙宋王朝。

  熙河路的將士們全都覺得這次滅青唐吐蕃十拿九穩,請戰之聲日盛,

  王贍更是突發奇兵渡過黃河,一舉斬殺了據守關隘的吐蕃酋長密,奪取了青唐重鎮邈川城(也就是湟州)。

  一個月后,駐守青唐城西境重鎮宗哥城的酋長舍欽腳同樣投降趙宋王朝,派出使者獻城給王瞻。

  宗哥城一向被稱為青唐城的門戶,此地一陷落,青唐城便危在旦夕。

  接著,宋軍在青唐城外穩扎穩打,將周圍的一眾小城接連攻下,隔絕了青唐城與外界的聯系。

  見事不好,青唐城中的豪酋心牟欽氈將當時的傀儡贊普隴軟禁,派出使節向宋軍請降。

  王接受心牟欽氈的請求,率軍來到了青唐城下。

  心牟欽氈帶著隴,二代贊普董氈的妻子契丹公主,三代贊普阿里骨的妻子西夏公主以及回公主,一塊出城投降。

  后來,王瞻又俘獲了前贊普瞎征。

  至此,立國近百年的青唐吐番滅亡。

  趙煦個人的功績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

  這場滅國之戰,進行的異常順利,前前后后只用了兩個多月,宋軍就很順利地攻克了青唐吐蕃的都城青唐城。

  然而,只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后,青唐國內就又爆發了此起彼伏的叛亂。

  原本還沉醉在順風局中的宋軍,突然間就陷入了到處都是敵人的困境中。

  這不單單是身在青唐城和邈川城中的宋軍被重重包圍,與后方斷了聯系,就連靠近熙河路腹地的一公城丶當標城等新歸附趙宋王朝的要塞重鎮,也全都遭到了圍攻。

  之所以形勢急轉直下,主要是因為,趙煦君臣想以中原王朝的州郡制度完全控制住青唐地區,觸動了奴隸制部落酋長的利益。

  于是,只在宋軍占領青唐城一個月后,青唐吐蕃國內便「滿山而呼,晝夜不息,合十馀萬人,四面急攻。」

  而西夏也趁機出兵數方,支援青唐吐蕃。

  一時之間,深入青唐地區的宋軍,便成了一支孤軍。

  這主要是因為,趙宋王朝這邊忽視了青唐吐蕃中各部落酋長的實力,對于這種政治結構相對松散的部落聯盟政體而言,打垮一個權力核心,并不代表就可以削弱所有酋長。

  因此,在王進入青唐城后,便被動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治安戰中。

  這樣一來,青唐吐蕃就變成了一個大爛攤子。

  等到趙侯登基,趙宋王朝面臨的難題之一就是,青唐吐番是棄還是守的問題。

  一直以來,章驚都非常熱衷拓邊,也就是用武力解決趙宋王朝的邊患問題,幫趙宋王朝開疆拓土。

  早在宋神宗朝時,他就親自主導了開邊荊湖的一系列戰役。

  到了趙煦一朝,他又在重啟宋夏戰爭上居功至偉。

  只是,西夏不同于普通的游牧部落,早在五代宋初時,西夏就已經蛻變成了一個農牧結合的封建國家。

  趙煦親政后,趙宋王朝跟西夏來來回回打了四年,期間進筑堡寨近百座,動員人次近百萬,耗費人力財力無數。

  以至陜西的經濟再不調理,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這時,趙宋王朝好不容易深入橫山地區,全據西夏重鎮天都山,正該見好就收,全面停止西北的戰事。

  趙侯繼位之前,趙煦已經聯合了曾布丶章駁回了章與熙河路長官孫路的提議,拒絕出兵青唐,鐵了心恢復邊境和平,調和經濟。

  后來,是因為青唐吐蕃國內的局勢太差,本著撿便宜的想法,趙煦君臣才出兵青唐地區的。

  不想,到頭來,宋軍卻落得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滅青唐吐蕃之戰,自然是由章驚主導的。

  這也成為了政敵攻擊他的切入口。

  舊黨領袖韓忠彥彈劾章懷,想讓章懷承擔起這次青唐戰役輕敵冒進的責任。

  舊黨的一眾言官,更是從民生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紹圣一朝百姓疲,都應該歸咎于章懷的窮兵武,他們希望趙宋王朝能完全放棄青唐地區。

  老實說,舊黨所說的財政和民生問題確有其事,言官任伯雨便認為,此時正逢陜西的解鹽鹽池損壞,光每年損失的財政便高達三百馀萬,關中地區又累年荒旱,物貴人饑,百姓紛紛逃出陜西,十減六七,即使今年百姓得到了豐收,但物價仍然是正常時節的五倍。

  這麼一看,確實應該讓陜西休養生息兒年。

  可章驚卻認為,應該對反抗的吐蕃酋長施以嚴酷的鎮壓政策,他甚至提出了,要將所有反抗的酋長一族的男丁全都殺死,女人充入教坊司,只為了盡可能的保留住滅亡青唐吐蕃的軍事成果。

  無疑,這個艱難的選擇落到了趙侯的頭上。

  張純知道了此事之后,對趙說,青唐早晚都要收復的,而且,如果撤出青唐城回到湟州,修筑協防堡寨的花費,會比不撤軍時還多,絕不會省錢的。

  對此,趙侯也有點印象,因為歷史上趙宋王朝的大臣后來就算過這筆帳。

  趙侯還知道,要是選擇撤軍,大將王贍會因為不堪受辱而自盡,未來幫趙宋王朝收復青唐的大將王厚也會被貶。

  于是,趙侯選擇頂住舊黨的壓力,幫章拖延從青唐撤軍一事。

  為了支持章,趙候還勒緊褲腰帶,拿出來五百萬貫錢帛以賑濟邊境百姓,獎賞有功將士。

  章驚看出來了趙的意思,全力配合趙盡快從向太后手上奪權。

  這才有了后來,章全力支持趙侯,趙侯一直護著章,章驚為了表示效忠趙侯,連他的嫡親孫女章楠都送給趙侯了。

  如今,趙侯已經從向太后手上收回自己的所有皇權。

  青唐吐蕃是棄還是守的問題,不能再懸而未決了,因為這樣下去,對趙宋王朝是很不利的,也會影響前線將士的士氣。

  此時,宋軍雖然掌控了戰場局勢,但西軍的軍紀之差,趙侯一清二楚,不用去問,趙侯也知道,他們在青唐地區肯定沒少燒殺搶掠。

  更何況,不久前,姚雄不但彈劾王贍貪功冒進,貽誤國事,還說王丶王厚在攻滅青唐時,搜刮吐蕃貴族府庫中的財貨寶物,吃相十分難看。

  同樣還有人彈劾,姚雄在去救援王的時候,順便去劫掠了溪蘭宗堡,焚其族帳而還。

  宋軍這麼搞,很明顯,也不要指望再得到什麼青唐民心了。

  本來的郡縣政策就水土不服。

  現在宋軍又殺紅了眼,到處劫掠。

  這時候再拿范仲淹的以仁愛守邊來說事,就太矯情了。

  而此時,朝中大臣,尤其是保守派大臣,主張的是,宋軍撤出青唐地區,對青唐地區實施羈摩統治。

  但與此同時,在只有趙候和章驚兩個人的時候,章驚給趙侯獻了一個絕戶計,即:將青唐中參與過謀反的豪酋族人全部緝拿,對其全族施行從嬰兒到大酋長逐一凌遲處死的恐怖政策。

  章懷給趙侯分析,與青唐吐蕃國中,貴族丶平民丶奴隸三等分的嚴苛制度相比,趙宋王朝這邊的社會結構無疑對底層番人更加友好。雖然比之普通漢人,番人在趙宋王朝的機會仍然不多,但比起回吐蕃當賤民丶奴隸,趙宋王朝這邊的生活體驗,則過之遠矣。當然更不用說那幾乎不存在于青唐吐蕃國中的階級流動了。而在趙宋王朝這邊只要得到朝廷重用,身為邊關宿將的番人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底層番人肯定愿意接受趙宋王朝的統治。現在,只要消滅青唐吐蕃的貴族階層,就能在青唐地區實施郡縣制,徹底占領青唐地區。

  章懷還說,只要趙宋王朝徹底控制住了青唐城,靠著絲綢之路供血,陜西的經濟很快就能恢復。

  不得不說,章此計比歷史上蒙古軍的那種全民突突政策還狠。

  只是,趙宋王朝的文明放在那里,朝議必然是反對濫殺這種做法的。

  可話又說回來,現在也不可能約束西軍秋毫無犯。

  關鍵,如此不上不下,根本不可能控制青唐。

  還有,前線的糧草,已然無法維持宋軍駐守前線了。

  章驚的意思是,讓前線軍隊學胡人打草谷,就地補給,

  總之就是,章驚想不擇手段保住青唐吐番這個戰果,來恢復他因主導滅青唐一戰沒有成功而失去的威望。

  趙侯聽完,沉思了許久,說道:「將奴隸全部解放,對平民以下秋毫無犯———」

夢想島中文    我和她們穿越到北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