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俁和趙佶在門外說的話,包括之前跟趙似的談話,很快就傳到了一眾皇室耳中。
再不懂政治的人,也能看出來,不論是趙佶,還是趙似當這個皇帝,都解決不了趙宋王朝所面臨的問題,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趙宋王朝有這樣的問題。
如此一來,只有趙俁當這個皇帝,趙宋王朝才能有希望。
更何況,趙佶的名聲臭了,向太后不可能讓趙似當上這個皇帝,趙佖和趙偲還沒有跟趙俁競爭的意思。
結果,等趙俁三人進入慈德宮后,幾乎所有皇室,不論身份高低,都主動前來跟趙俁打招呼,甚至對趙俁敬畏有加。
給人的感覺,趙俁頗有點眾望所歸的意思。
趙俁沒再謙虛推辭,而是在趙佖和趙偲的陪同下,恰到好處地一一與這些皇室打著招呼…
其實,趙俁之所以不再裝了,是有原因的。
這第一個原因就是,他已經收到了準確的消息:趙煦的病情又加重了。
這怨不得別人,怨只怨趙煦太逞強,非要親自主持郊禮。
結果,一累,再被寒風一吹,趙煦在回來的路上就發了高燒,人事不知。
按照御醫的診斷,趙煦的身體已經油盡燈枯,現在全靠他們的藥吊命,趕緊安排后事。
再結合歷史。
趙俁確定,肯定不會出現,景帝那,一句老狗,驚坐起,再活七年的事。
其實,在此之前,趙俁則是一直很低調。為了不引起趙煦的猜忌,趙俁甚至已經一個多月沒離開過自己的王府,一直在閉門謝客。
這么說吧,繼茯苓、麻曉嬌、王楚楚之后,郭煒又讓趙俁給搞懷孕了。
由此可見,這段時間,趙俁得有多閑。閑得他只能沒事在家里造小孩兒玩。
當然,子嗣昌盛,也是競爭皇位的一個有效助力。
畢竟,傳承問題,可是關乎到皇家統治安穩的大事,不少皇帝,都是因為沒有兒子,而導致亡國或者改朝換代,所以,像宋仁宗、宋哲宗這樣皇位往下傳都費勁的事,是大多數沒有當皇帝野心的皇室不愿意再看到的。
基于此,即將當上四個孩子的父親的趙俁,肯定比他那幾個沒有子嗣的兄弟又多一分競爭力。
第二個原因是,趙俁一直對趙煦抱有期待,希望他能明確自己是他的繼承人。可現實就是,趙煦沒有這個意思,他還得跟趙佶和趙似爭。
趙佶和趙似也沒有放棄這個皇位的意思。
所以,趙俁不能往后退了,得爭了,再往后退,那些想獲得從龍之功的人,沒準就會去支持別人了。
在趙佖和趙偲陪同下,趙俁剛進入升平樓,宋仁宗的第十女慶壽公主,就走過來,說道:“郊禮過后,我已向陛下保舉你做開封牧,陛下雖未應允,卻不似前些時日大臣勸他立儲時那般震怒,改日,待陛下身體好些,我再去一趟,勢要教你坐成這開封牧。”
慶壽公主是趙俁、趙煦等人的祖父宋英宗趙曙的堂妹,輩分比向太后還高,向太后見到她時,都得客客氣氣的。
而且,慶壽公主為人剛正不阿,一直都很為皇室著想,當初,不論是宋神宗繼位時,還是宋哲宗繼位時,她都為之美言過。
所以,慶壽公主是皇室中少有的敢跟趙煦說這種話的人。
趙俁連忙恭恭敬敬地拜謝道:“孫兒何德何能,敢勞煩姑祖母費心。”
慶壽公主把臉一板:“今國勢維艱,內有大臣爭吵不休,民生凋敝,外遭強鄰窺伺,邊患頻仍,社稷危如累卵。你乃眾親王中,乃至我皇室中,最智勇之人,自當挺身而出,振朝綱,理萬機,驅寇虜,安民生。以雷霆手段,破積弊沉疴;憑睿智謀略,圖復興之業。誓使我大宋重煥生機,山河永固,萬民樂業,不負列祖列宗之遺澤,無愧天下蒼生之期許。”
慶壽公主說這話的時候,趙佶和趙似正好進來。
聽慶壽公主這么說,趙佶和趙似,尤其是前者,心里真不是滋味。
趙佶有心問一問慶壽公主,我學富五車,詩詞書畫無一不精,趙俁憑什么是我們兄弟幾個中最優秀的那一個?
可想到剛剛趙俁的九問,趙佶就心虛地不敢開口了。
這時,宋神宗的堂弟、趙俁等人的堂叔、目前的宗正濮王趙仲理,也走過來說:“我也見過陛下了,一同保舉你為開封牧,若陛下應允,你莫要教我等失望。”
趙佶和趙似聽明白了,敢情保舉趙俁當開封牧的還不止慶壽公主和濮王,應該是,皇室中的高層已經達成了共識,要推舉趙俁繼承趙煦的皇位。
“這還怎么爭?!!!”
“還有,這么大的事,怎么沒人跟我說一聲?”
很快,趙佶和趙似的猜測就得到了證實。
筵席開始前,向太后沖趙俁招招手:“莘王,你來本宮這里坐。”
見此,自以為已經跟向太后修復了母子關系,甚至此前還對這個皇位抱有期待的趙佶,終于意識到,他出局了。
趙佶反應過來了,他其實早就出局了。
回想一下這段時間向太后對他的態度,再想一想這段時間他自己的所作所為,趙佶把眼睛一閉:“進入樊樓的那一刻,我就已經輸了。”
趙佶懊惱不已,也后悔不已,他有些不甘地看向趙俁:“天恩獨眷于汝,而我未蒙其澤耳!”
最能決定皇位歸屬的向太后如今都要當眾推趙俁了,趙俁肯定得挺身而出展示出來自己有擔當的一面。
所以,趙俁起身,很沉穩地走到了向太后面前一拜,然后到向太后的左手邊坐好。
向太后的聲音不大,卻極為堅定地把話給挑明了:
“今值我大宋多事之秋,內憂外患,紛至沓來。朝堂之上,朝臣爭斗日熾,政令阻滯難行;江湖之遠,民生困苦,盜賊時有蜂起。邊庭之外,強虜環伺,遼、夏屢犯疆土,烽火不息。
而當今圣上,龍體違和,沉疴難愈,且膝下無子,儲位懸虛。
吾皇室之中,人才濟濟,然國難當頭,遴選繼位者,當務之急在于擇最杰出之親王,擔任儲君。
此人必具雄才大略,心懷天下蒼生,胸有安邦定國之策。能以睿智之思,洞察朝局之癥結,撥亂反正,肅清奸佞,重振朝綱;憑果敢之斷,整飭軍備,御敵于國門之外,揚大宋之威于四海;當以中興我大宋為己任,上承列祖列宗之洪業,下啟太平盛世之新篇,使我大宋江山,綿延萬代,永享安寧…”
向太后之所以敢把話給挑明了,旗幟鮮明地支持趙俁當儲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也收到了趙煦不行了的消息。
其實,趙煦從祭臺上下來后,所有人都看出來,趙煦真不行了,不然大家也不能下注。
當然,這也是因為趙俁爭氣,表現得優于他的所有“兄弟”。
總之,如今這股僅次于趙煦的立帝力量,正在全力推趙俁登上皇位。
趙俁離登基稱帝,只差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