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人造美玉

  好的釉配方,需要數百次試驗才能成功。

  多以師徒或家族相傳,秘而不宣。

  而有了釉料配方,還需要有技術。

  所以厚釉裝飾技術就出現了,這種技術即是采用多次施釉的方法。

  將坯體晾干、素燒、施釉,然后再晾干、素燒、施釉。

  如此反復三至四次,最后燒制成溫潤如玉的厚釉青瓷。

  青瓷裝飾技法還有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鏤空、捏塑、堆塑、點彩、露胎等。

  最后就是青瓷燒成技術,龍泉青瓷燒成過程分烘干、氧化、恒溫、還原、高火氧化、降溫六個階段。

  厚釉青瓷燒成難度大,溫度偏高或偏低,都達不到如玉的效果。

  藝人們借助溫度計,結合觀察火焰顏色,及其它長年積累的經驗控制燒成溫度、時間與氣氛。

  龍泉青瓷以鐵作主要呈色劑,釉面基本色調呈青綠色,發色純正、釉面類玉為目標。

  龍泉青瓷分哥窯和弟窯兩大類,哥窯青瓷以黑胎開片,弟窯青瓷以白胎不開片,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顯著特征。

  技藝從業者以家庭作坊式生產、家族式傳承為主,家庭成員為技術骨干。

  也是因為這種傳承方式,才會讓龍泉青瓷的燒制技術,一直沒有絕傳。

  再加上陳文哲有心,所以經過這幾件的收集,他對于現代的龍泉窯算是十分了解。

  現代龍泉窯跟古代龍泉窯還是不同的,特別是窯口、釉料等都有所不同。

  現代的龍泉窯,窯爐經過改革、青釉重新研制、燒成技術等方面都已經跟古代不同。

  甚至還有一些當代青瓷藝人,還發明了哥弟窯結合、開片控制等新技術。

  當然,陳文哲現在還沒有到創新的階段,他現在還處在彷制、復燒的階段。

  只不過他彷制的龍泉窯瓷器,可得是最為經典的標準器。

  真正好的龍泉青瓷,溫潤如玉,具有玉文化的內涵,被譽為人工制造的美玉。

  我國古代《詩經》中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說,將有德之人喻為玉。

  龍泉青瓷釉色與自然界青綠色調相融合,符合“道法自然”的古典審美理想。

  龍泉青瓷不含鉛、鎘等有害物質,被燒制成餐具、茶具、酒具等日用瓷,應用于生活;

  精美的工藝瓷,陳設于家居;

  高雅的藝術瓷廣被博物館、鑒藏家珍藏;

  到了現在甚至我國政府,還把龍泉青瓷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

  龍泉青瓷從外觀色澤來看,并沒有非常豐富的色彩,卻以相對較為單一的“青翠”之色,獲得了“千峰翠色”的美譽。

  而一件做工精良、造型優美、釉色溫潤的龍泉青瓷,是如何燒制出來的呢?

  首先肯定是煉泥,這是所有瓷器燒制過程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原料的選擇;

  龍泉青瓷的燒制,紫金土則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拿到紫金土原料之后,需要將其粉碎、浸泡等工序,然后才能形成制作龍泉青瓷的泥料。

  有了合適的泥料,就要設計造型。

  只不過陳文哲燒制標準器,就不需要設計瓷器的造型。

  龍泉青瓷的外觀造型,需要經過拉胚、修胚、裝飾等多個步驟。

  在拉胚之前,需要把瓷土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揉制。

  直到均勻之后,就可以放在拉胚機上面。

  再用腳控制轉盤速度、雙手對瓷土進行拉胚造型。

  拉胚完成之后,需要把物件晾干,然后進行修胚、裝飾。

  龍泉青瓷的裝飾手法,主要有刻花、堆塑、鏤凋等,也有少部分采用彩繪。

  完成了第一次制作,就會進行素燒。

  一般的瓷器,都是一次燒成。

  而龍泉青瓷則需要在完成造型、裝飾之后進行一次素燒,即將胚體放入窯中燒到800900度進行定型。

  經過素燒成型之后,瓷胚需要經過三次上釉;

  每上一次釉,都需要等待干燥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次上釉——龍泉青瓷“薄胎厚釉”的特點。

  正是這樣形成的,這也是形成“千峰翠色”的關鍵步驟。

  傳統的龍泉青瓷,都是采用龍窯燒制的。

  而現代基本上都是采用方便快捷的液化氣窯,進行燒制。

  將完成上釉、并且已經干燥好的瓷器放入窯室,燒制到1300度左右就可以關火。

  一般需要連續燒制十幾個小時,待窯溫冷卻之后,就可算是完成龍泉青瓷的燒制。

  由于龍泉青瓷的制作,需要經過三次上釉、兩次燒制等過程,所以燒制難度非常大;

  以前用龍窯燒制的時候,成品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現在采用液化氣窯燒制也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成品率。

  經過層層歷練,龍泉青瓷才有了“雨過天青云破處,梅子流酸泛青時”的魅力。

  當然,陳文哲是復古燒制,重新再現古老的龍泉窯燒制工藝,所以他這一次會選擇用柴窯。

  不過,使用柴窯燒制,就太過費事了。

  往往每天天剛剛亮,就會開始一天的工作。

  因為燒一回窯,要準備小半年時間。

  當然,陳文哲不用這么麻煩,因為很多道工序,并不需要他親自來做。

  這樣有著很多人配合,他才能加快燒窯的瓷器。

  這一點在南越之時,陳文哲已經做的十分熟練。

  這一天早上,陳文哲坐在窯爐旁,手中刀具變換,修坯一絲不茍。

  輪盤飛轉,順著刮刀,泥屑打著卷落在臺面上。

  不一會兒,一件青瓷泥坯便完工了。

  窯爐旁,有碼放整齊的柴火,還有經過處理之后的合格紫金土。

  忙活了幾天,該他做的已經做的差不多,陳文哲今天準備開窯燒制青瓷。

  現在喜歡青瓷的人也不少,但真正懂得龍泉青瓷的人又有幾個?

  只是接觸進去了,就想更多的去了解它,因為青瓷之美實在讓人陶醉。

  但是,真正懂得不多。

  而如果想要弄懂,那就要從青瓷的材料說起,主要成分是泥和釉。

  泥是高嶺土,弟窯的是白胎,哥窯的是朱砂胎。

  鐵胎的瓷器,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含鐵量比較高的,和哥窯差不多。

  鐵胎的燒制過程特別難,成品率更低。

  請:wap.99mk.info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