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匠心獨運

  現代的菊花瓷工藝,特別是彷官窯的菊花瓷工藝,做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

  而在開封,就有人開發出來了這種技術。

  至于怎么開發出來的,那就需要技術了。

  其他地方有瓷塑工藝、面塑工藝,而開封有官窯工藝。

  所以,國內一位大師從面塑工藝中受到很大的啟發,開始了創新,因為瓷塑和面塑是相通的。

  如何把瓷泥做成菊花,他嘗試了很多遍。

  官瓷是開片瓷,追求開片紋,而菊花瓣細長,容易斷裂。

  所以很多時候嘗試用官瓷的瓷泥做菊花,都會失敗。

  后來,用一種高領土做成菊花,單獨燒成菊花,但是與官瓷泥一起就燒不成。

  因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泥,高白泥燒制溫度是1380度,而官瓷泥的燒制溫度是12601280度。

  這就導致兩種瓷泥在一起燒制的時候,官瓷燒好了,而菊花燒壞了。

  或是菊花燒成了,官瓷燒壞了。

  傳統官瓷泥與高白泥的燒制過程,這是一個科技攻關項目。

  第一,調低高白泥的燒制溫度。

  第二,提高官瓷的燒制溫度,就在這兩者之間尋求燒制溫度匹配。

  第三,在燒制過程中,采用先還原、后氧化的方法,成品率逐漸提高,這樣可以說是很成功。

  經過反復試驗,終于成功。

  菊花瓷的制作工藝復雜,菊花的花瓣是線狀的,細如發絲,最細的只有1毫米左右。

  在制作的過程中,做菊花的瓷泥,在干的時候,它容易斷;

  在濕的時候,它是比較軟,所以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花做好、組裝出來。

  這就要求塑瓷工藝、塑瓷功夫相當成熟,把握不同程度,把握時間相當精準。

  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來非常精美的菊花造型。

  菊花瓷把瓷器燒制、瓷塑涂彩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在北宋官瓷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樣在瓷質制作領域的推陳出新,十分難得。

  主要是我們的老祖宗們,都太給力了,他們已經把可以想到的所有瓷器品種,都做了一遍。

  所以,留給我們現代人發揮的余地,已經很小。

  這也是創新的難得和難度!

  當然,如果不一味追求彷古,而是重新,現代人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在材料上,原材料是不能變的,但是盡管不能變,卻可以嘗試用新材料。

  比如說原材料西司土都沒了,就嘗試用其他瓷土代替。

  盡管這種嘗試過程很艱辛,但也能達到與北宋官瓷相媲美的那種釉色。

  在造型上,官瓷的傳統造型以青銅器造型為主,除了保留傳統造型之外,要與時俱進,做出適合時代的造型。

  如鐵塔、龍廳等有開封文化元素的造型。

  還有李清照的造型,也嘗試各種現代人物造型,如現在比較提倡的一些英雄人物造型。

  在燒制上,菊花瓷的燒制牽涉到菊花瓷泥與底部盤子的銜接,必須達到高度一致。

  在制作過程當中,可以嘗試用高白瓷做菊花瓷,也可以嘗試用官瓷、汝瓷、鈞瓷等不同的瓷泥。

  如何做到在一個窯中,能燒成一致的成品,這是制瓷匠人始終研究的一個課題。

  過去官瓷是禮器,是國家重器,屬于皇家專用,不能流傳民間。

  如今,官瓷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走向大眾化,走進老百姓的生活。

  讓昔日皇家御用的官瓷以餐具、茶具的形式走進尋常百姓人家,而這一直是陳文哲的心愿。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器具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的粗茶澹飯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人們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后,都需要有了更多的精神要求。

  宋代作為我國文化藝術的頂峰,也是美學造型的頂峰。

  現代人崇尚宋文化,而北宋官瓷的造型簡約而不簡單。

  特別是釉色,單純而不單調。

  官瓷的造型之美、釉色之潤,是人們在文化追求、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現在一念堂陶瓷廠開發出來的官瓷茶具,一走進市場,就表現出非常高的認可度。

  可以說,陳文哲的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給他的工廠帶來巨大的收獲。

  像是茶具、餐具,就是市場的主力軍。

  而其他的器型,就只能是用來收藏。

  陳文哲這也算是以工藝培養手藝,他研究出工藝,簡單的用來賺錢,復雜的工藝品就用來收藏。

  制作官窯,他當然不會做簡單的碗盤碟,也不會做茶具,他做的肯定是比較稀少的種類。

  比如官窯菱花三足爐,此器圓形開口,折沿。

  外沿呈多瓣花棱形展開,瓣與瓣之間萎角。

  萎角所形成的瓜棱狀線條,一直從收束的頸部,延伸到折肩乃至爐腹,營造出頗為層次分明的立體視感。

  腹下立三實足,起伏的表面仿佛呈現獸面形象。

  通體施釉,釉色清雅寧澹,表面大小開片,不規則狀的裂紋構筑出錯落有致的天然裝飾,帶來非人工所能達成的細膩美感。

  這件三足爐器形典雅充滿古韻,胎體扎實堅致,釉光溫潤隱青,又以紋片紋飾見長。

  官窯歷來聲價奇巨,自有歷千年而不泯之風骨,堪稱曠世摯珍。

  還有一件官窯貫耳瓶,口微侈,直頸,弧腹,下承高圈足,有兩口俗稱穿帶瓶。

  環繞兩道凸起的弦紋作飾,兩側置一對貫耳,下接圓鼓腹,狀若垂膽。

  這只瓶子整體器形線條流暢自如,柔潤秀美,又不失貫耳瓶所特有的莊重肅穆,端正凜然之感。

  通體施青釉,釉質濃郁細膩,均勻光潔,晶瑩滋潤,扣之則瓷音清亮,與全器的輪廓相輔相成,更顯柔和流暢。

  釉面色澤純正,幽深靜謐,開片錯落有致地遍布于瓶體全身,自然天成的紋路帶來別致的美感。

  最后是一件官窯蒜頭瓶,這一件作品可以稱之為俊雅秀逸。

  其線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

  所施釉色,勻凈瑩亮,靜穆古雅。

  胎骨細薄堅致,麗質怡人。

  遠視之,宛若佳人玉立,風韻無限。

  瓶子的肩部飾一道凸起弦紋,為修長的造型平添一份韻律之美,從此可見匠心獨運。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